精益求精 匠心恆在

社會 邵陽新聞 2017-05-15

邵陽新聞在線訊(記者 楊波 通訊員 謝長青)什麼是工匠精神?“不怕吃苦,精益求精。”4月26日,湖南山立水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電焊工、全市百行工匠稱號獲得者李志劍這樣回答。

精益求精是李志劍的工作常態。在焊接世界裡,這個來自一線的技術工人,在廠裡是絕對的明星。

自參加工作第一天起,李志劍就確立了自己的人生夢想:愛崗敬業,進取創新。這八個字始終伴隨著他,從剛參加工作時的熱血青年,到磨鍊成熟的技術骨幹,他一直用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愛崗敬業奮發進取

2004年7月,李志劍被邵陽第二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聘用為電焊工。由於學習努力,紮實工作,不到一個月就能操作各種焊接設備,獨立完成各項任務。同時他不斷把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在師傅們的帶領下,他的焊接技術從生疏到熟練,不久就取得了公司焊接壓力容器的焊接證書,成長為一名突出的特種行業技工。

焊接學會容易學好難。2009年,李志劍回到家鄉湖南山立水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繼續電焊工作。在焊接水輪機的蝸殼時,有些蝸殼管內口徑只有400毫米,裡面卻有很多道焊縫需要焊接,工藝要求高,試壓時不能有一點滲漏,焊接難度大,公司當時做這種口徑的設備也是第一回。公司領導一致同意讓李志劍來擔任技術攻關。然而攔路虎擋在中間:由於作用面小,按常規焊法,接頭易出現不熔合的缺陷,質量無法保證。

領受任務後,李志劍食不甘味,夜不安寢,時而沿著環口不斷變換步伐、體態,調整呼吸頻率,時而端住焊槍勻速往復擺動,精準控制熔池溫度……最終總結髮明出“把工件抬高45度操作法”,400毫米周長的環口焊接一氣呵成,不留任何瑕疵,試壓時毫無滲漏。

勞任怨無私奉獻

“電焊苦,電焊難,渾身是燙傷,工作衣上全是眼。”這是人們對電焊工的形象描述。高溫下作業,就像把自己裝入蒸籠,讓人難以忍受。但是李志劍任勞任怨,總是出現在企業最關鍵、最需要的地方。

李志劍剛接觸到焊接某設備轉輪時,因空間狹小,葉片較多,焊縫總是不理想。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他在白天辛苦作業之餘,晚上找來專業書籍認真學習,積極向技術人員請教,想方設法,克服阻力,不斷改進焊縫的形狀,採取新的焊接工藝,漸漸攻克了多個生產技術難題,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企業的發展必須相信和依靠全體員工,集智聚力,博採眾長,企業才能走得更遠。由於有很多像李志劍這樣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員工,湖南山立水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從2012年開紿實現稅收超過1000萬元,共獲得19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是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和名牌產品,2016年7月“新輪”牌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