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餘盞路燈 照亮回家路

社會 中國文明網 2017-08-27

城市照明設施不僅是城市的眼睛,同時也是城市文明的象徵之一,是創文工作的重要環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活躍著一群路燈工人,路燈的安裝與維修都由他們來完成。無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但凡城市有黑暗的地段,他們都會帶上工具,裝上路燈,為市民帶來光亮。

4萬餘盞路燈 照亮回家路

瀘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每位市民都是參與者、檢驗者、受益者(資料圖)

朱達銀所在的江陽區藍田街道牛市坎社區農場巷屬於背街小巷,以前因為路燈年久失修,居民們晚上都少有出門。改變來自於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今年3月實施的小街巷路燈整治工程。現在,農場巷每個轉角處都裝上了嶄新的路燈。“有了路燈,晚上走路再也不用怕了。”朱達銀說,“以後吃了晚飯還可以出去散散步。”

我市創文工作在不斷深入,城市路燈的裝燈率和亮燈率都有了嚴格的指標。按照創文標準,主幹道裝燈率100%,亮燈率99%。建成區背街小巷裝燈率達到100%,亮燈率達到95%。為完成這一目標,路燈工人的工作節奏也愈發緊湊。

7月27日,在龍馬潭區長橋路,因該路段照明電纜被盜,當日下午4時許,市路燈處電工師傅頭頂烈日進行搶修作業。此時,地面溫度已超過45℃,電工趙鴻儒坐在被晒得滾燙的電纜井旁,做著電纜頭包紮等一系列恢復工作。“這個天氣,上班衣服就基本沒有幹過,有時還會被晒得滾燙的燈杆和電纜燙傷。”趙鴻儒指著手臂上深一塊淺一塊的燙傷說。經過幾小時的高溫搶修,恢復電纜260餘米,當晚該路段恢復亮燈。

“維護路燈,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市路燈處維護科科長劉勳智說,創文三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髮展擴大,路燈也越來越多,雖然工作越來越難,但只要建成區內有燈的地方,除了特殊情況,都會亮燈。

如今,市路燈處管理的範圍內,路燈已多達4萬餘盞。從2015年至今年6月,路燈工人已經完成了448條無路燈小巷的路燈安裝,5萬餘次維修。“看到越來越多的地方都亮著燈,照亮每一條街道,照亮群眾回家的路,這便是我們最大的安慰。”劉勳智說。(高霞 瀘州日報記者 肖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