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作者 | 大米兒

一則新聞暖哭了!

「媽,現在下晚自習了。」

「媽,現在要關燈了。」

「媽,起來了,今天上午有2節語文課,晚上聊,手機不帶了……」

成都市民趙先生撿到一手機,乍一看裡面的聊天對話,以為是一高中生與媽媽的日常。

可等他歸還手機時,才發現,機主王強根本不是什麼高中生,而是一位31歲的成年人

原來,王強的母親因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記憶永遠停在了兒子的高中時期。

而王強,為了讓母親安心,乾脆將錯就錯,扮演起了高中時期的自己。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每天準點給母親彙報自己的「高中生活」,每晚穿著自己高中時候的校服,和母親視頻。

這一演,就是三年。

「這樣她會開心一點。」

他的出色「演技」,他對母親的孝心,感動了很多人。

「孝順,不是給父母很多很多錢,而是用心去愛。」有網友這樣感嘆道。

是啊,當我們漸漸長大,為了夢想毅然遠遊,對獨守家鄉、一天天老去的父母而言,他們需要的,不過是兒女們的一點陪伴、一點關愛。

你費心養我長大,就讓我陪你慢慢變老。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有事沒事,打打電話

「爸,我現在忙,晚點再說。」

「媽,不說了啊,我要掛了。」

你記得時常給家裡的父母打個電話嗎?

還是就算打了,也只是這樣應付差事般,匆匆掛掉?

工作忙、瑣事多、心情不好……我們總有這樣那樣的藉口,省掉那一個給父母的電話。

想著平時都有給父母寄錢、買東西,每年還帶他們出去旅遊,就是盡了做兒女的一片孝心。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可是,我們真的知道父母需要的是什麼嗎?

短片《電話那頭》中,4位母親接受一份關於兒女行孝的問卷調查:

和孩子住同一個城市

孩子帶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孩子照顧你的衣食住行

生病時,24小時在醫院陪你

為你按摩放鬆(每天幾分鐘)

定期給你買生活用品

有事沒事,打電話跟你聊聊天

當主持人說,覺得有必要的選項,可以留下時,前面幾項幾乎都被劃掉了,留下的,只有最後一項:有事沒事,打電話跟你聊聊天

在給兒女們的錄音中,每個母親都本能地叮囑孩子們照顧好身體,不要惦記家裡,不要給家裡亂花錢,卻都在最後,無不發出殷切的期望:工作不忙時,給媽打個電話吧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原來,孝道不需要多麼驚天動地,不需要物質上的回饋,不需要費心費錢到處去旅遊,需要的,就只是一個電話而已。

問問父母的身體,聽聽他們最近做了什麼,買了什麼,遇見了誰,說說孩子的趣事,聊聊自己的工作、朋友。

開心的,就一起哈哈大笑,不開心的,就一起罵罵老天,再共同想想辦法。

只是簡單的話家常,卻能讓父母感受到與兒女之間的親近,能讓他們寂寞的心暖上好久。

想起朋友甜說,每週六晚,她都會往家裡打電話。

三聲之內,電話必被接起:「甜甜!」

「他們早就守在電話那兒了啊。」每次說起,甜甜都想哭。

有事沒事,給家裡打個電話吧。

電話那頭,有兩個愛你的傻子,在痴痴守候。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有的沒的,發發朋友圈

住同一棟樓的王奶奶,很愛玩手機。

等電梯時看,進了電梯還看。常常看得入了迷,忘了摁電梯鍵。

我們笑她:「奶奶,你還有手機癮啊。」

她也笑:「我看我兒子朋友圈呢。」

她把手機給我們看:

最近在趕一個項目,挺忙的;晚餐吃得還不錯,有肉有菜有湯;晚飯後,和太太去江邊散步了一個小時……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他事無鉅細地記錄著自己的生活,看得出來,很多條都是特意為父母而發。

而王奶奶,一條不落,看得津津有味。

很感動,父母看的哪裡是朋友圈呢,看的,其實是兒女的生活。

而兒子顯然深知這一點。

看過一個調查,49.2%的受訪父母,將微信看作是平時最主要的和孩子交流的方式,36%的父母表示,孩子的朋友圈每條都看。

我們發的文字,他們像做閱讀理解一般,反覆看,仔細讀,圖片也要全部保存下來,空閒時,又翻出來一張張看。

只不過是想通過朋友圈,多瞭解越來越感陌生的我們,離我們的生活更近一些罷了。

但在對子女的調查中,52%的人卻表示,朋友圈曾屏蔽父母,或者沒有加過父母好友。

屏蔽的是朋友圈,卻無形中,將父母隔在了另一個世界。

你過得如何,開心還是不開心,就如同朋友圈那一片空白一樣,父母一無所知。

內心不是不失落的,然而他們也並不會去責怪誰,就只是不時忘著那一片空白,嘆氣而已。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好在,還是有不少人反對屏蔽父母的:

@沐笙笙r:為什麼要屏蔽父母啊!我的朋友圈就是給父母看的,讓他們知道我最近的狀態,不讓他們擔心。

@zlhhhh:我從沒屏蔽過。我發朋友圈並不會在意父母會怎麼想,甚至有些話就是發給他們看的。

@老徐時評:這世界上,最希望瞭解你的人就是父母。請別關上這扇門,不給父母瞭解你的機會,不要區別對待他們。

是啊,朋友圈請別屏蔽父母,別關上這扇他們能瞭解你、貼近你的門。

然後,有的沒的,多發發你的日常吧。

除了父母,再無人像他們這般,如此需要你的朋友圈。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有節沒節,回回家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你知道父母等你回家時的喜悅,和等不來時的寂寞嗎?

電影《天倫之旅》中,獨居老人弗蘭克,愉快地清理地毯,打理草坪,擺出餐桌,給充氣泳池放滿水。

又去超市買了好的牛肉、貴的葡萄酒,換了新的烤爐,驕傲地告訴他人:這個週末,孩子們都從外地來看我。

是的,四個孩子要來共度週末了!

然而,電話一個接一個打來:爸爸,我這裡還有些事情,對不起;爸爸,這個週末我走不開,對不起;爸爸,公司的事情太忙了,很抱歉……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聽完一個個電話,他沉默著,給自己煎了塊牛排,喝口水,看了眼鏡中的自己,關掉了燈。

每個動作裡,都透著深深的失落和孤獨。

第二日,他不顧醫生的勸阻,堅持要去看望四個兒女:我只是想見見孩子們。

讓人淚目。是電影,更是現實啊。

有多少老人,在等待回家的兒女,卻又久等不到。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曾看過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餘生,我們還能擁有父母多久?也許只剩64天,甚至更少……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一次次選擇不回家呢?

又怎麼能忍心,讓父母不多的時間,在一次次的空等中,被浪費。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想起閨蜜曾說,前一陣,她跟媽媽打電話,聊著聊著,媽媽就說「對門張阿姨說好久沒見你了」,或者「樓下劉大媽問你哪天回家,她都想你了」。

起初,她還覺得奇怪,她們啥時候這麼關心自己了。

反覆好幾次後,她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什麼張阿姨劉大媽,明明就是爸媽想自己了呀。想念,卻又不敢直說,怕給女兒添麻煩。

又好笑又心酸的閨蜜,當下定了週末回家的車票。

是啊,回家,不過是一張票的事兒。

有節沒節,買張票,回回家吧。時間寶貴,而且,家裡那兩個人,想你很久了。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畢淑敏曾在《孝心》中寫道:

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所以啊,別等,別讓「子欲孝,而親不在」,成為你最大的遺憾。

趁父母還在,趁父母健康,「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

畢竟,來日,並不方長。

31歲兒子假裝高中生“欺騙”患病老母親,如果可以請常回家看看

作者:大米兒,4歲吃貨小猴子的媽媽,關注家庭、育兒成長話題,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