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巧匠劉金玉:“摳”出一個聚寶盆

社會 映象網 2017-05-22
礦山巧匠劉金玉:“摳”出一個聚寶盆

劉金玉正在與工友一起切割廢舊鋼絲繩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 文/圖)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看似平平無奇,卻在各個領域做出非同一般的成績,看似樸實無華,卻為我們的生活做出巨大的貢獻。5月15日,由中共河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我為中原出彩做貢獻”大型採訪活動正式啟動。16日上午,“我為中原出彩做貢獻”採訪團成員在焦作焦煤公司九里山礦井見到了被譽為“節約大王”的修舊利廢班班長劉金玉。

變廢為寶 彰顯工匠精神

每天天剛矇矇亮,劉金玉都要拉著平板車來到礦車組,彎腰在剛剛升井的礦車邊,用一隻被磨得光亮的鐵鉤在礦車裡刨來刨去,刨出那沾滿煤灰的螺絲、生鏽的道釘、變形的管卡、彎曲的夾板等。這些在別人眼裡看起來只能上廢品堆的廢舊材料,卻是劉金玉眼裡的“寶貝”。他把這些廢舊物資拉回車間,和同事們一起分類、除鏽、正形、焊接後,使它們重獲新生,返回不同的“工作崗位”,發揮應有的作用。

什麼是修舊利廢?什麼是增收節支?什麼叫敬業奉獻?什麼叫技術創新?走近劉金玉,你就會真真切切地感到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礦山巧匠劉金玉:“摳”出一個聚寶盆

劉金玉正在為螺絲除鏽以便於繼續使用

去年,劉金玉帶領修舊利廢班完成廢舊設備修復改造500多件,減少礦井新材料投入1200餘萬元,有2項技術創新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賬得精明著算!”劉金玉說,有年夏天,他一早去“淘寶”時,看到井下回收上來百十根注漿用的高壓編織膠管全被堵塞得不能用了,當時就打起了“小算盤”:管子每根10多米,每米42元,100多根再加上接頭,“6萬元哪!”

當即,劉金玉組織人手把管子全拉回了收舊班。凝固的水泥漿已使管子堵塞得堅硬如鐵,但他還是和工友輪番用榔頭敲擊、用高壓水槍沖洗管孔,個個震得手臂發麻,虎口發熱,但幾天後,管子全部被疏通並重新在井下使用。

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讓劉金玉“摳兒”出了名,也摳出了成就——礦上表彰“扭虧功臣”時,破天荒把這樣的榮譽給了一個維修工。2012年焦煤集團命名的“劉金玉修舊利廢班”正式成立,2015年被省總工會命名為“劉金玉示範性創新工作室”,修舊班的場地也由幾間破房變成了佔地約兩畝的大院。

榮譽等身 敬業奉獻

愛企如家、敬業如命是劉金玉精神的本質所在。劉金玉用堅持以自己積極的工作態度影響激勵著身邊的每一個員工。由於井下巷道壓力大,礦上4個掘進隊每天要使用大量工字鋼。面對小院裡堆積如山、從井下回收上來的彎曲變形掉了樑爪的工字鋼,劉金玉對工友說:“一線員工在井下施工,最危險的就是頭頂那塊‘天’!咱們要認認真真地把每一根工鋼都校正好,把每一個樑爪都焊牢實,讓他們在井下安安全全地工作。”酷熱的夏天,他們頭戴草帽;寒冷的冬天,他們裹著棉衣。每天調直和焊接工鋼均有160多根。很多時候,因為工友下班生產急需,劉金玉就自己堅守在維修班的小院裡一干就到大半夜,常常忘記了吃飯。

截至目前,劉金玉創造技術創新54項,其中36項獲“創新優秀獎”,4項獲國家實用新型技術專利,榮獲“全國節儉養德先進個人”、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僅2016年,他就為企業節約新材料投入1200餘萬元。

厲行節約,匯細流而成江河。劉金玉這名普通的礦山工人,在修舊利廢的崗位上以礦為家、勤儉持家。他用二十多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工匠精神與奉獻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