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心創柚園——廖順桂夫婦和他們的綠色企業'

"

梅縣鬆南鄉大黃管理區村民廖順桂夫妻同辦“綠色企業”,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

1986年冬,以打魚為生的廖順桂,被農村耕山種果的熱潮所激勵,他收起魚網,與妻子來到離村近1公里的昂天湖山坡上,種上了100多株沙田柚果樹,並放養了1口魚塘,還在果樹邊蓋起幾間瓦房,一家4口搬到那裡,在荒坡上興辦起屬於他們的“綠色企業”。

"

梅縣鬆南鄉大黃管理區村民廖順桂夫妻同辦“綠色企業”,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

1986年冬,以打魚為生的廖順桂,被農村耕山種果的熱潮所激勵,他收起魚網,與妻子來到離村近1公里的昂天湖山坡上,種上了100多株沙田柚果樹,並放養了1口魚塘,還在果樹邊蓋起幾間瓦房,一家4口搬到那裡,在荒坡上興辦起屬於他們的“綠色企業”。

夫妻同心創柚園——廖順桂夫婦和他們的綠色企業

為柚子代言

路,總是坎坷不平的。在那創業的日子裡,廖順桂與妻子一起,不論是寒風凜凜,還是赤日炎炎,夫婦倆總是起早貪黑地幹。1988年沙田柚第一個掛果年頭,卻使廖順桂感到心灰意冷:100多株沙田柚才結了106個柚果,而且又劣又小。妻子曾志仲心裡感到陣陣疼痛。她知道丈夫心中更為苦惱,她便用妻子的溫柔,安慰丈夫,並設法安排好兩個小孩的學習和生活,以減輕丈夫的思想負擔。她還開導丈夫總結教訓,請教有技術的人。在妻子的體貼幫助下,廖順桂逐步去掉事業上暫時失敗帶來的煩惱,振作精神,到附近去拜師學藝,鑽研柚樹管理技術。之後,他又加入了沙田柚管理技術協會,逐步掌握了沙田柚環扎、疏花、疏果、人工授粉等管理技術。

"

梅縣鬆南鄉大黃管理區村民廖順桂夫妻同辦“綠色企業”,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

1986年冬,以打魚為生的廖順桂,被農村耕山種果的熱潮所激勵,他收起魚網,與妻子來到離村近1公里的昂天湖山坡上,種上了100多株沙田柚果樹,並放養了1口魚塘,還在果樹邊蓋起幾間瓦房,一家4口搬到那裡,在荒坡上興辦起屬於他們的“綠色企業”。

夫妻同心創柚園——廖順桂夫婦和他們的綠色企業

為柚子代言

路,總是坎坷不平的。在那創業的日子裡,廖順桂與妻子一起,不論是寒風凜凜,還是赤日炎炎,夫婦倆總是起早貪黑地幹。1988年沙田柚第一個掛果年頭,卻使廖順桂感到心灰意冷:100多株沙田柚才結了106個柚果,而且又劣又小。妻子曾志仲心裡感到陣陣疼痛。她知道丈夫心中更為苦惱,她便用妻子的溫柔,安慰丈夫,並設法安排好兩個小孩的學習和生活,以減輕丈夫的思想負擔。她還開導丈夫總結教訓,請教有技術的人。在妻子的體貼幫助下,廖順桂逐步去掉事業上暫時失敗帶來的煩惱,振作精神,到附近去拜師學藝,鑽研柚樹管理技術。之後,他又加入了沙田柚管理技術協會,逐步掌握了沙田柚環扎、疏花、疏果、人工授粉等管理技術。

夫妻同心創柚園——廖順桂夫婦和他們的綠色企業

金柚獲豐收

果樹生長需要大量肥料,廖順桂缺少資金,怎麼辦?夫妻倆二話沒說,挑起糞筐,硬是從魚塘裡用肩挑起了幾千擔塘泥作基肥,在疏花授粉時期,他們起早貪黑的幹。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廖順桂夫妻辦的果園,100多株沙田柚結果7000多隻,收入 1.4萬多元,再加上香蕉、三華李、魚塘等,全家收入超過2萬元,成了當地耕山種果致富的典型和90年代首批跨入萬元戶的農民。

"

梅縣鬆南鄉大黃管理區村民廖順桂夫妻同辦“綠色企業”,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

1986年冬,以打魚為生的廖順桂,被農村耕山種果的熱潮所激勵,他收起魚網,與妻子來到離村近1公里的昂天湖山坡上,種上了100多株沙田柚果樹,並放養了1口魚塘,還在果樹邊蓋起幾間瓦房,一家4口搬到那裡,在荒坡上興辦起屬於他們的“綠色企業”。

夫妻同心創柚園——廖順桂夫婦和他們的綠色企業

為柚子代言

路,總是坎坷不平的。在那創業的日子裡,廖順桂與妻子一起,不論是寒風凜凜,還是赤日炎炎,夫婦倆總是起早貪黑地幹。1988年沙田柚第一個掛果年頭,卻使廖順桂感到心灰意冷:100多株沙田柚才結了106個柚果,而且又劣又小。妻子曾志仲心裡感到陣陣疼痛。她知道丈夫心中更為苦惱,她便用妻子的溫柔,安慰丈夫,並設法安排好兩個小孩的學習和生活,以減輕丈夫的思想負擔。她還開導丈夫總結教訓,請教有技術的人。在妻子的體貼幫助下,廖順桂逐步去掉事業上暫時失敗帶來的煩惱,振作精神,到附近去拜師學藝,鑽研柚樹管理技術。之後,他又加入了沙田柚管理技術協會,逐步掌握了沙田柚環扎、疏花、疏果、人工授粉等管理技術。

夫妻同心創柚園——廖順桂夫婦和他們的綠色企業

金柚獲豐收

果樹生長需要大量肥料,廖順桂缺少資金,怎麼辦?夫妻倆二話沒說,挑起糞筐,硬是從魚塘裡用肩挑起了幾千擔塘泥作基肥,在疏花授粉時期,他們起早貪黑的幹。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廖順桂夫妻辦的果園,100多株沙田柚結果7000多隻,收入 1.4萬多元,再加上香蕉、三華李、魚塘等,全家收入超過2萬元,成了當地耕山種果致富的典型和90年代首批跨入萬元戶的農民。

夫妻同心創柚園——廖順桂夫婦和他們的綠色企業

漚制花生麩肥

分享90年代種柚先驅的故事,激勵後代人將這一優良傳統繼續延續下去併發揚光大,腳踏實地做好梅州金柚的品質,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非常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