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6年4月24日下午,因開罪奉系軍閥而避禍於東交民巷六國飯店的報界鉅子、《京報》主筆邵飄萍突然接到家裡的一個電話,原來他的妻子和側室發生糾紛,家人無法處理,只得告訴邵飄萍,邵未加思索地說:“即刻回來。”孰料此時電話早已被人監聽,奉軍便衣聞訊立刻在路上將其逮捕。與此同時,《京報》報館和其住宅也遭軍警包圍搜查,最後偵緝隊聲稱搜出了馮玉祥聘請邵為軍事顧問的聘書、軍事電報密碼以及邵飄萍與馮玉祥的合影等,隨後報館被偵緝隊查封。

"

1926年4月24日下午,因開罪奉系軍閥而避禍於東交民巷六國飯店的報界鉅子、《京報》主筆邵飄萍突然接到家裡的一個電話,原來他的妻子和側室發生糾紛,家人無法處理,只得告訴邵飄萍,邵未加思索地說:“即刻回來。”孰料此時電話早已被人監聽,奉軍便衣聞訊立刻在路上將其逮捕。與此同時,《京報》報館和其住宅也遭軍警包圍搜查,最後偵緝隊聲稱搜出了馮玉祥聘請邵為軍事顧問的聘書、軍事電報密碼以及邵飄萍與馮玉祥的合影等,隨後報館被偵緝隊查封。

邵飄萍之死

邵飄萍

次日凌晨4時,邵飄萍夫人湯修慧和家人獲悉飄萍被捕的消息後,立即通知了北京新聞界及其他各界人士,懇請緊急營救邵飄萍。下午15時,北京新聞界召開會議商討營救辦法,會議決定由13名代表組成營救小組與張學良進行交涉。據當年《申報》載,此次北京報界同人營救邵飄萍的13位代表是由上海《新聞報》《時報》《商報》,漢口《正議日報》駐京記者和《北京晚報》《五點鐘晚報》《中報》《公報》以及萬國電信社、神州通訊社、益智通訊社、民生通訊社、報知新聞社的記者組成,當時上海的《民國日報》對此事做了詳細的報道:“報界同人自得邵氏被捕消息後,即於前日(二十五日)下午三時,在某處開全體大會,討論營救方法,當推定代表十三人,於五時同乘四輛汽車,赴石老孃衚衕訪張學良。當經張氏接見,各代表將來意說明後,張答謂逮捕邵氏一事,老帥與吳子玉及各將領早已有此種決定,並定一經捕到,即時就地槍決。此時邵某是否尚在人世,且不可知,惟此次要辦邵某,並非因其記者關係,實以其宣傳赤化,流毒社會,貽誤青年,罪在不赦,礙難挽回,而事又經決定,餘一人亦難做主云云。各代表再三解釋,並懇求張本夙昔尊重輿論之善意,將邵開釋,或永遠監禁,以保全其生命。張謂餘情願一一負荊請罪,此事實無挽回餘地。……時張氏亟要赴齊燮元之預備會議,不能再談,各代表乃悒悒而出,後又各以私人交誼奔走各方營救,但仍無效。”

就在代表們會見張學良時,邵飄萍的家人和親友也在四處奔波尋找其他的營救途徑,但奉系軍閥殺邵之意已決,各方營救均未奏效。4月26日1時,直奉聯軍總執法處提審邵飄萍,審問進行了兩個多小時, “嚴刑訊問,脛骨為斷”,最後邵飄萍被處死刑,4時許即被綁赴天橋刑場執行,據史料記載:“……看到飄萍屍體,子彈從後腦進入,向前面左頰部位穿出,成一個小三角形似的。頭髮蓬亂,血跡斑斑。他身穿華絲葛長衫,黑色紗馬褂,絲光襪,紅皮底黑色緞面鞋。”在直奉聯軍總執法處張貼的佈告中,邵飄萍的罪名如下:“京報社長邵振青(邵飄萍字振青),勾結赤俄,宣傳赤化,罪大惡極,實無可恕,著即執行槍決,以昭炯戒,此令。”

"

1926年4月24日下午,因開罪奉系軍閥而避禍於東交民巷六國飯店的報界鉅子、《京報》主筆邵飄萍突然接到家裡的一個電話,原來他的妻子和側室發生糾紛,家人無法處理,只得告訴邵飄萍,邵未加思索地說:“即刻回來。”孰料此時電話早已被人監聽,奉軍便衣聞訊立刻在路上將其逮捕。與此同時,《京報》報館和其住宅也遭軍警包圍搜查,最後偵緝隊聲稱搜出了馮玉祥聘請邵為軍事顧問的聘書、軍事電報密碼以及邵飄萍與馮玉祥的合影等,隨後報館被偵緝隊查封。

邵飄萍之死

邵飄萍

次日凌晨4時,邵飄萍夫人湯修慧和家人獲悉飄萍被捕的消息後,立即通知了北京新聞界及其他各界人士,懇請緊急營救邵飄萍。下午15時,北京新聞界召開會議商討營救辦法,會議決定由13名代表組成營救小組與張學良進行交涉。據當年《申報》載,此次北京報界同人營救邵飄萍的13位代表是由上海《新聞報》《時報》《商報》,漢口《正議日報》駐京記者和《北京晚報》《五點鐘晚報》《中報》《公報》以及萬國電信社、神州通訊社、益智通訊社、民生通訊社、報知新聞社的記者組成,當時上海的《民國日報》對此事做了詳細的報道:“報界同人自得邵氏被捕消息後,即於前日(二十五日)下午三時,在某處開全體大會,討論營救方法,當推定代表十三人,於五時同乘四輛汽車,赴石老孃衚衕訪張學良。當經張氏接見,各代表將來意說明後,張答謂逮捕邵氏一事,老帥與吳子玉及各將領早已有此種決定,並定一經捕到,即時就地槍決。此時邵某是否尚在人世,且不可知,惟此次要辦邵某,並非因其記者關係,實以其宣傳赤化,流毒社會,貽誤青年,罪在不赦,礙難挽回,而事又經決定,餘一人亦難做主云云。各代表再三解釋,並懇求張本夙昔尊重輿論之善意,將邵開釋,或永遠監禁,以保全其生命。張謂餘情願一一負荊請罪,此事實無挽回餘地。……時張氏亟要赴齊燮元之預備會議,不能再談,各代表乃悒悒而出,後又各以私人交誼奔走各方營救,但仍無效。”

就在代表們會見張學良時,邵飄萍的家人和親友也在四處奔波尋找其他的營救途徑,但奉系軍閥殺邵之意已決,各方營救均未奏效。4月26日1時,直奉聯軍總執法處提審邵飄萍,審問進行了兩個多小時, “嚴刑訊問,脛骨為斷”,最後邵飄萍被處死刑,4時許即被綁赴天橋刑場執行,據史料記載:“……看到飄萍屍體,子彈從後腦進入,向前面左頰部位穿出,成一個小三角形似的。頭髮蓬亂,血跡斑斑。他身穿華絲葛長衫,黑色紗馬褂,絲光襪,紅皮底黑色緞面鞋。”在直奉聯軍總執法處張貼的佈告中,邵飄萍的罪名如下:“京報社長邵振青(邵飄萍字振青),勾結赤俄,宣傳赤化,罪大惡極,實無可恕,著即執行槍決,以昭炯戒,此令。”

邵飄萍之死

邵飄萍紅顏知己祝文秀

邵飄萍遇難後, 北洋軍閥不準家屬收屍, 邵飄萍的好友、京劇名伶馬連良毅然以以友人的身份為邵籌辦治喪,他出錢請人在城外搭建了一個開喪的涼棚,接待前來弔喪的親朋好友,弔唁的人很多,開喪從上午7時開始,到下午3時還沒有結束,在馬連良當時拍攝的照片中,邵飄萍飲彈犧牲後左眼下的彈洞清晰可見。對於北洋軍閥殺害邵飄萍的暴行,與邵同時期的報人陶菊隱日後在其《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一書中憤怒地寫道:“自從民國成立以來,北京新聞界雖備受反動軍閥的殘酷壓迫,但新聞記者公開被處死刑,這還是第一次。”

邵飄萍與奉系軍閥究竟有何仇恨,以至於張作霖必欲除之而後快呢?原來早在1918年,飄萍就曾寫過一篇名為《張作霖自由行動》的報道,對這位“東北王”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奉天督軍張作霖,初以馬賊身份投劍來歸,遂升擢而為師長,更驅逐昔為奉天督軍現為陸軍總長之段芝貴,取而代之。‘張作霖’三個字乃漸成中外矚目之一奇特名詞。”邵飄萍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他支持奉軍將領郭鬆齡的倒戈行動和郭鬆齡與馮玉祥的聯合,他在《京報》發表了大量的新聞、報道和評論,讚頌郭鬆齡順應民意,怒斥張作霖的滔天罪狀,甚至還撰文鼓勵張學良“父讓子繼”。邵飄萍的“鐵肩辣筆”讓張作霖亂了手腳,想用30萬大洋堵住他的嘴,然而邵飄萍並不買賬,他高調回應:“這種錢我不要,槍斃我也不要!”後來郭鬆齡在日本關東軍和張作霖的聯合攻擊下兵敗被殺,邵飄萍又把真相公諸於眾,更是引發了規模宏大的反張運動,張作霖因此對他恨之入骨,“乃有飄萍必死之心矣”。

"

1926年4月24日下午,因開罪奉系軍閥而避禍於東交民巷六國飯店的報界鉅子、《京報》主筆邵飄萍突然接到家裡的一個電話,原來他的妻子和側室發生糾紛,家人無法處理,只得告訴邵飄萍,邵未加思索地說:“即刻回來。”孰料此時電話早已被人監聽,奉軍便衣聞訊立刻在路上將其逮捕。與此同時,《京報》報館和其住宅也遭軍警包圍搜查,最後偵緝隊聲稱搜出了馮玉祥聘請邵為軍事顧問的聘書、軍事電報密碼以及邵飄萍與馮玉祥的合影等,隨後報館被偵緝隊查封。

邵飄萍之死

邵飄萍

次日凌晨4時,邵飄萍夫人湯修慧和家人獲悉飄萍被捕的消息後,立即通知了北京新聞界及其他各界人士,懇請緊急營救邵飄萍。下午15時,北京新聞界召開會議商討營救辦法,會議決定由13名代表組成營救小組與張學良進行交涉。據當年《申報》載,此次北京報界同人營救邵飄萍的13位代表是由上海《新聞報》《時報》《商報》,漢口《正議日報》駐京記者和《北京晚報》《五點鐘晚報》《中報》《公報》以及萬國電信社、神州通訊社、益智通訊社、民生通訊社、報知新聞社的記者組成,當時上海的《民國日報》對此事做了詳細的報道:“報界同人自得邵氏被捕消息後,即於前日(二十五日)下午三時,在某處開全體大會,討論營救方法,當推定代表十三人,於五時同乘四輛汽車,赴石老孃衚衕訪張學良。當經張氏接見,各代表將來意說明後,張答謂逮捕邵氏一事,老帥與吳子玉及各將領早已有此種決定,並定一經捕到,即時就地槍決。此時邵某是否尚在人世,且不可知,惟此次要辦邵某,並非因其記者關係,實以其宣傳赤化,流毒社會,貽誤青年,罪在不赦,礙難挽回,而事又經決定,餘一人亦難做主云云。各代表再三解釋,並懇求張本夙昔尊重輿論之善意,將邵開釋,或永遠監禁,以保全其生命。張謂餘情願一一負荊請罪,此事實無挽回餘地。……時張氏亟要赴齊燮元之預備會議,不能再談,各代表乃悒悒而出,後又各以私人交誼奔走各方營救,但仍無效。”

就在代表們會見張學良時,邵飄萍的家人和親友也在四處奔波尋找其他的營救途徑,但奉系軍閥殺邵之意已決,各方營救均未奏效。4月26日1時,直奉聯軍總執法處提審邵飄萍,審問進行了兩個多小時, “嚴刑訊問,脛骨為斷”,最後邵飄萍被處死刑,4時許即被綁赴天橋刑場執行,據史料記載:“……看到飄萍屍體,子彈從後腦進入,向前面左頰部位穿出,成一個小三角形似的。頭髮蓬亂,血跡斑斑。他身穿華絲葛長衫,黑色紗馬褂,絲光襪,紅皮底黑色緞面鞋。”在直奉聯軍總執法處張貼的佈告中,邵飄萍的罪名如下:“京報社長邵振青(邵飄萍字振青),勾結赤俄,宣傳赤化,罪大惡極,實無可恕,著即執行槍決,以昭炯戒,此令。”

邵飄萍之死

邵飄萍紅顏知己祝文秀

邵飄萍遇難後, 北洋軍閥不準家屬收屍, 邵飄萍的好友、京劇名伶馬連良毅然以以友人的身份為邵籌辦治喪,他出錢請人在城外搭建了一個開喪的涼棚,接待前來弔喪的親朋好友,弔唁的人很多,開喪從上午7時開始,到下午3時還沒有結束,在馬連良當時拍攝的照片中,邵飄萍飲彈犧牲後左眼下的彈洞清晰可見。對於北洋軍閥殺害邵飄萍的暴行,與邵同時期的報人陶菊隱日後在其《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一書中憤怒地寫道:“自從民國成立以來,北京新聞界雖備受反動軍閥的殘酷壓迫,但新聞記者公開被處死刑,這還是第一次。”

邵飄萍與奉系軍閥究竟有何仇恨,以至於張作霖必欲除之而後快呢?原來早在1918年,飄萍就曾寫過一篇名為《張作霖自由行動》的報道,對這位“東北王”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奉天督軍張作霖,初以馬賊身份投劍來歸,遂升擢而為師長,更驅逐昔為奉天督軍現為陸軍總長之段芝貴,取而代之。‘張作霖’三個字乃漸成中外矚目之一奇特名詞。”邵飄萍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他支持奉軍將領郭鬆齡的倒戈行動和郭鬆齡與馮玉祥的聯合,他在《京報》發表了大量的新聞、報道和評論,讚頌郭鬆齡順應民意,怒斥張作霖的滔天罪狀,甚至還撰文鼓勵張學良“父讓子繼”。邵飄萍的“鐵肩辣筆”讓張作霖亂了手腳,想用30萬大洋堵住他的嘴,然而邵飄萍並不買賬,他高調回應:“這種錢我不要,槍斃我也不要!”後來郭鬆齡在日本關東軍和張作霖的聯合攻擊下兵敗被殺,邵飄萍又把真相公諸於眾,更是引發了規模宏大的反張運動,張作霖因此對他恨之入骨,“乃有飄萍必死之心矣”。

邵飄萍之死

奉系軍閥頭子張作霖

邵飄萍走了,但卻在中國近代新聞言論史留下了“必使政府聽命於正當民意”的辦報理念和“飄萍一支筆,勝抵十萬軍”的美譽,多年後在陝北的窯洞裡,早年曾在北大新聞研究會聽過邵飄萍講課的毛澤東還充滿敬意地對埃德加·斯諾談起這位昔日的老師:“特別是邵飄萍,對我幫助很大。他是新聞學會的講師,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具有熱情理想和優良品質的人。”

飄萍不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