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單挑少林,出手即讓方丈認輸,出場卻只是襯托了一祕笈威力

“射鵰三部曲”的開篇有個共同之處,就是開篇出場時武功很厲害的人,都絕非最終的絕頂高手,比如《射鵰》中的丘處機,《神鵰》中的李莫愁,《倚天》中的何足道也同樣是這樣的高手。何足道的出場可謂驚豔,以“崑崙三聖”之名約戰少林,竟讓少林合寺震動。但便是他這樣的高手,其出場的意義,在小說中也只不過是為後續故事情節的開展作服務,側面忖托出小說中絕頂高手的水平境界如何而已,並沒能繼續留下他的傳奇故事。

這人單挑少林,出手即讓方丈認輸,出場卻只是襯托了一祕笈威力

一.假如沒有覺遠師徒出現,少林武功不敵“崑崙三聖”的消息當會傳遍江湖,何足道後半生會陷入被不斷挑戰的武學生涯。

結合《神鵰俠侶》中出場的崑崙派掌門青靈子,何足道極有可能是他的弟子。何足道向來在崑崙山潛修,琴、棋、劍三藝皆絕,境能入聖,因而西域人送“崑崙三聖”的美稱。他並非狂傲自大之徒,人送此稱號,非他之所想,故而改名何足道,以顯自己不敢自居不疑。不過在西域武林,既然他能以一身絕藝,闖下這樣的名頭,本來就已說明他是西域武林中一等一的高手。雖說他挑戰少林一節,事出有因,但也是有這樣的實力,他才敢遠赴中原,去一探少林武學的深淺。

本來何足道只是受尹克西所託,到少林向覺遠大師傳話的,卻因西域少林的三個俗家弟子潘天耕、方天勞和衛天望不服他的“三聖”名號,挑戰於他,欲去掉他“劍聖”一名。何足道心想反正要赴少林寺一趟,西域少林武功也是出自祖庭的中原少林,秉著兩番功夫一番做,因而才約他們到中原少林見面,見識少林絕技,可見他原非是要挑戰少林。然而他到少林之後,留書羅漢堂,約拜山門,卻未能細說其中緣故,倒是給人大言不慚之感,也引得少林合寺震動。

見是一張詩箋,箋上墨汁淋漓,寫著兩行字道:“少林派武功,稱雄中原西域有年,十天之後,崑崙三聖前來一併領教。”筆勢挺拔遒勁。《倚天屠龍記•第一回》
這人單挑少林,出手即讓方丈認輸,出場卻只是襯托了一祕笈威力

能讓少林合寺震動,上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怕還要數七八十年前的那起“火工頭陀事件”。不過,少林為何單憑何足道的留書便大為震動呢?這點小說中說得清楚。

原來這羅漢堂有固定八名弟子輪值,日夜不斷。何足道卻能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飛身入堂,並在離地三丈之高的降龍羅漢手上留下簡貼。用無色禪師的話說,輕功之佳,已是實所罕有,這一舉動已足讓少林震驚。再加上潘天耕等人到達少林之後,先於山下敗在何足道手下,聽他們一述說,就更令少林上下震驚不已。料想善者不來,來者不善,合寺便即加緊防範,天鳴方丈由此傳下法旨,五百里以內的僧俗弟子,一律歸寺聽調,更是將寺中輩分最高的“心禪堂七老”都請來壓陣。

天鳴禪師一得訊息,心知今日少林寺面臨榮辱盛衰的大關頭,估量自己和無色、無相的武功,未必能強於潘天耕等三人多少,這才不得不請出心禪堂七老來押陣。心禪七老的輩分高於天鳴,至於武功到底深到何等地步,誰也不知,是否能在緊急關頭出手製得住這崑崙三聖,在方丈和無色、無相三人心中,也只胡亂猜測罷了。《倚天屠龍記•第二回》

少林合寺震動,擺下這麼大的陣勢迎接何足道的挑戰,但何足道在山門前畫石為局的又一個舉動,小說中說得清楚,徹底讓天鳴方丈、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達摩堂首座無相禪師以及心禪堂七老等人面面相覷,心下駭然。天鳴方丈自知何足道這般渾雄的內力,少林寺中無一人能及,當下便想服輸。可見何足道一人,已能壓過當時少林一眾苦練多年的高手。

假如沒有覺遠師徒的出現,不久之後,少林武功敗在“崑崙三聖”之下的消息便會傳遍中原武林。少林作為天下武學之源,何足道此舉,怕是會從此引來中原武林高手的無數挑戰,再不能安心在崑崙山潛修三藝了。覺遠師徒打敗他,卻也能說的上是救了他。

這人單挑少林,出手即讓方丈認輸,出場卻只是襯托了一祕笈威力

二.何足道單挑少林讓天鳴方丈認輸,只能說明他已是當世第一流的高手,敗在覺遠師徒手下,更證明了他的武功還未到絕頂高手的境界,金庸先生寫他的武功另有意義。

何足道單挑中原武庭少林,一出手就讓天鳴方丈當下服輸,他的武功就真的到了絕世無敵的地步嗎?很明顯不是。之後毫無外功基礎卻有一身深厚內功的覺遠就讓他頓感壓力,僅跟楊過學過四招,又在一對鐵羅漢中練就十招“羅漢拳”的張君寶,照樣憑藉這樣的粗淺武功和一身深厚的內力,硬接了他十招,讓他自覺狂傲。

其實在內功為上的金庸武俠裡,當時的少林,雖為天下武學之源,曾經的武林泰山北斗,但除了練就“九陽神功”的覺遠和同修九陽的張君寶,寺中武僧的武學修為遠遠不足領袖武林。西域少林的潘天耕等三人在何足道手下過不了幾個回合,天鳴方丈估量自己和無色、無相的武功,卻未必能強於潘天耕等三人多少,可見此時的少林武學有多衰落。就連郭襄在初上少林時,也在疑惑為何兩次華山論劍,皆未有少林高僧參與。

她望著連綿屋宇出了一會兒神,心想:“少林寺向為天下武學之源,但華山兩次論劍,怎地五絕之中並無少林寺高僧?難道寺中武學好手自忖並無把握,生怕墮了威名,索性便不去與會?又難道眾僧修為精湛,名心盡去,武功雖高,卻不去和旁人爭強賭勝?”《倚天屠龍記•第一回》
這人單挑少林,出手即讓方丈認輸,出場卻只是襯托了一祕笈威力

少林武學的衰落自然也是事出有因的,惡源便是之後小說中交代的“火工頭陀事件”。火工頭陀重創兩堂高手,兩堂首座一死一走,少林武學自此竟爾中衰。所以說,單從何足道單挑少林,讓天鳴方丈認輸一事,只能說明他是當世第一流的高手,卻不足以顯示他更深層的實力。而從他的內功不及覺遠甚至是張君寶一節來看,他的武功修為也還不及當世五絕那樣的境界,畢竟覺遠的內功是能與郭靖和一燈大師媲美的。

楊過見了那僧人的身形步法,暗暗稱奇:“這人的輕功未必在龍兒和我之上,但手上拉了一少年,在這陡山峭壁之間居然健步如飛,內力之深厚,竟可和一燈大師、郭伯伯相匹敵。怎地武林中從未聽人說起有這樣一位人物?”新修版《神鵰俠侶•終章》

實際上,何足道在小說中出場的意義,金庸先生就是把他的武功與絕頂高手的差距,作為一個參照對象,用此來忖托出“九陽神功”的威力罷了,畢竟後來的當世第一高手,就是練成了“九陽神功”的男主角張無忌。也藉此說明了為何後來的《九陽真經》,即便是殘本也能助少林一派的武學實現復興。不過,何足道挑戰少林一事,對中原武林的影響確實深遠。他的出現,是覺遠大師救張君寶和郭襄出逃少林的導火線,經此波折,覺遠圓寂,臨終前背出《九陽真經》,在場的無色禪師、郭襄和張君寶各有所得。從此一經緣分三脈,造就了少林武學的復興,峨眉武當兩派的立派和崛起,徹底改變了中原武林原有的格局,建構了新的體系。

這人單挑少林,出手即讓方丈認輸,出場卻只是襯托了一祕笈威力

總體來說,何足道的實力能夠稱得上第一流高手的級別。以他三十來歲的年齡,在沒有像楊過那般特別奇遇的情況下,能夠練到這樣的境界,也是極不簡單。實際上,從“射鵰三部曲”的設定來看,真正要想成為絕頂高手,除非與最上乘最高深的武學功法有牽連,這也是三部小說中像《九陰》《九陽》等武學祕笈,還有像“降龍十八掌”等高深絕學出現的原因。不然未能窺探上乘武學,縱是苦練多年,即便是練有所成,也難能攀得高峰。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