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聞喜有個匿族,神祕“匿器”訴說三千多年前的風雲激盪'

"

2017年,山西西南部的聞喜縣河底鎮酒務頭村發掘了12座商代墓葬,其中“甲”字形大墓5座,有車馬坑5座,陪葬器物豐富,規格較高,還有人殉,推測為商代晚期諸侯國君級別的高級貴族墓葬,據說這是晉南地區首次挖掘到的大規模商代遺存。墓葬出土了大量成套青銅器、陶器和玉器,組合完整,並且在許多器物內部發現了多個單字或雙字銘文,其中以“文”和“匿”出現頻率最高,從兩種族氏銘文的種類和差異性來推斷,確定該墓葬群應為商代匿族墓地。該墓地2015年時曾遭盜墓分子瘋狂盜掘,致大量重要文物丟失,可能包括有長銘文銅器。從地形上看,酒務頭墓地正好位於垣曲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交匯之處,地理位置顯要,是商周時代河南進入山西的交通要道。山西聞喜縣文物資源豐富,傳說典故眾多,古籍中有“帝賜姓董父,使豢龍,封諸鬷(zōng)川”的記載,西晉杜預注:“聞喜東北有鬷川,即董澤也,舜封董父之國矣。”所以聞喜是“董父豢龍”的地方。據說“曲沃代翼”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漢書·地理志》說:“河東郡聞喜,故曲沃。

"

2017年,山西西南部的聞喜縣河底鎮酒務頭村發掘了12座商代墓葬,其中“甲”字形大墓5座,有車馬坑5座,陪葬器物豐富,規格較高,還有人殉,推測為商代晚期諸侯國君級別的高級貴族墓葬,據說這是晉南地區首次挖掘到的大規模商代遺存。墓葬出土了大量成套青銅器、陶器和玉器,組合完整,並且在許多器物內部發現了多個單字或雙字銘文,其中以“文”和“匿”出現頻率最高,從兩種族氏銘文的種類和差異性來推斷,確定該墓葬群應為商代匿族墓地。該墓地2015年時曾遭盜墓分子瘋狂盜掘,致大量重要文物丟失,可能包括有長銘文銅器。從地形上看,酒務頭墓地正好位於垣曲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交匯之處,地理位置顯要,是商周時代河南進入山西的交通要道。山西聞喜縣文物資源豐富,傳說典故眾多,古籍中有“帝賜姓董父,使豢龍,封諸鬷(zōng)川”的記載,西晉杜預注:“聞喜東北有鬷川,即董澤也,舜封董父之國矣。”所以聞喜是“董父豢龍”的地方。據說“曲沃代翼”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漢書·地理志》說:“河東郡聞喜,故曲沃。

山西聞喜有個匿族,神祕“匿器”訴說三千多年前的風雲激盪

酒務頭出土匿器

“匿”的甲骨文從“乚”,金文從“匚”,林義光認為:似採桑藏匿筐中形。而“若”的象形也類似有女子舉著雙手幹活之狀,《說文解字》說:若,擇菜也。其實擇菜不必舉著雙手,看上去更像採摘葉果。古文字中的“若”可能跟“捋”有關,捋(luō),即採集,《詩經·芣苡》:“采采芣苡(fú yǐ),薄言捋之。”匿字可能就是女子採桑之象,“乚”應該就是桑地區塊,但為什麼“匿”有藏匿之意?從先秦的習俗文化中或許可以窺見一斑。先秦時代的“桑林”素來被稱為男女幽會之所,古籍中多有記載,比如衛國著名的“桑間濮上”,《漢書·地理志》記載:“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桑間是先秦男女自由縱情的地方,男女藏匿於桑林中體驗男歡女愛,這應該是上古時期遺留下來的習俗,也是原始社會人類露水繁殖的痕跡,春秋時代還十分盛行,據說孔子曾批判過這種現象。“匿”的本義可能就是女子在桑圃中採集桑果桑葉,有說法認為遠古時期某些男子為避免去做田獵等危險活動,而選擇去跟女子一樣從事採集工作,男女幽會縱情或許從此始。早期匿族的由來或跟此有關。

"

2017年,山西西南部的聞喜縣河底鎮酒務頭村發掘了12座商代墓葬,其中“甲”字形大墓5座,有車馬坑5座,陪葬器物豐富,規格較高,還有人殉,推測為商代晚期諸侯國君級別的高級貴族墓葬,據說這是晉南地區首次挖掘到的大規模商代遺存。墓葬出土了大量成套青銅器、陶器和玉器,組合完整,並且在許多器物內部發現了多個單字或雙字銘文,其中以“文”和“匿”出現頻率最高,從兩種族氏銘文的種類和差異性來推斷,確定該墓葬群應為商代匿族墓地。該墓地2015年時曾遭盜墓分子瘋狂盜掘,致大量重要文物丟失,可能包括有長銘文銅器。從地形上看,酒務頭墓地正好位於垣曲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交匯之處,地理位置顯要,是商周時代河南進入山西的交通要道。山西聞喜縣文物資源豐富,傳說典故眾多,古籍中有“帝賜姓董父,使豢龍,封諸鬷(zōng)川”的記載,西晉杜預注:“聞喜東北有鬷川,即董澤也,舜封董父之國矣。”所以聞喜是“董父豢龍”的地方。據說“曲沃代翼”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漢書·地理志》說:“河東郡聞喜,故曲沃。

山西聞喜有個匿族,神祕“匿器”訴說三千多年前的風雲激盪

酒務頭出土匿器

“匿”的甲骨文從“乚”,金文從“匚”,林義光認為:似採桑藏匿筐中形。而“若”的象形也類似有女子舉著雙手幹活之狀,《說文解字》說:若,擇菜也。其實擇菜不必舉著雙手,看上去更像採摘葉果。古文字中的“若”可能跟“捋”有關,捋(luō),即採集,《詩經·芣苡》:“采采芣苡(fú yǐ),薄言捋之。”匿字可能就是女子採桑之象,“乚”應該就是桑地區塊,但為什麼“匿”有藏匿之意?從先秦的習俗文化中或許可以窺見一斑。先秦時代的“桑林”素來被稱為男女幽會之所,古籍中多有記載,比如衛國著名的“桑間濮上”,《漢書·地理志》記載:“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桑間是先秦男女自由縱情的地方,男女藏匿於桑林中體驗男歡女愛,這應該是上古時期遺留下來的習俗,也是原始社會人類露水繁殖的痕跡,春秋時代還十分盛行,據說孔子曾批判過這種現象。“匿”的本義可能就是女子在桑圃中採集桑果桑葉,有說法認為遠古時期某些男子為避免去做田獵等危險活動,而選擇去跟女子一樣從事採集工作,男女幽會縱情或許從此始。早期匿族的由來或跟此有關。

山西聞喜有個匿族,神祕“匿器”訴說三千多年前的風雲激盪

匿的甲骨文

匿國不見於任何史載,現存甲骨卜辭中也無跡可尋,但相關匿族銅器卻一直存在。《殷周金文集成》收錄的匿器有“匿斝(jiǎ)”、“匿乙尊”、“匿爵”、“匿鐃(náo)”等等,酒務頭商代匿族墓地的出土,為這些來歷不明的匿器找到了歸屬。我們都知道,要探索一個方國的歷史,最重要的就是銅器銘文。此次匿族墓地出土器物雖然豐富,只可惜都是單字或雙字銘文,相關晚商匿國曆史無法得知,又不見甲骨卜辭對匿國的記載,匿國與商王室的關係也無從確定,只能從周邊方國的來龍去脈作個推斷。早在武丁時代,商朝在西部的勢力範圍已波及到晉南地區,匿國周邊的方國有召方(河南濟源)、亙方(山西垣曲)、先方(山西浮山)、唐方(山西臨汾一帶)、丙方(山西靈石)等,這些國家在早期卜辭中多數遭到過武丁的征伐,後成為商的成員國,並與商王室保持密切聯繫。也就是說,在早期卜辭中,他們大都與商王朝呈敵對狀態,後被武丁征服。商代匿國應該也離不開從敵對開始到最後被征服、從而歸順商朝的過程。

"

2017年,山西西南部的聞喜縣河底鎮酒務頭村發掘了12座商代墓葬,其中“甲”字形大墓5座,有車馬坑5座,陪葬器物豐富,規格較高,還有人殉,推測為商代晚期諸侯國君級別的高級貴族墓葬,據說這是晉南地區首次挖掘到的大規模商代遺存。墓葬出土了大量成套青銅器、陶器和玉器,組合完整,並且在許多器物內部發現了多個單字或雙字銘文,其中以“文”和“匿”出現頻率最高,從兩種族氏銘文的種類和差異性來推斷,確定該墓葬群應為商代匿族墓地。該墓地2015年時曾遭盜墓分子瘋狂盜掘,致大量重要文物丟失,可能包括有長銘文銅器。從地形上看,酒務頭墓地正好位於垣曲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交匯之處,地理位置顯要,是商周時代河南進入山西的交通要道。山西聞喜縣文物資源豐富,傳說典故眾多,古籍中有“帝賜姓董父,使豢龍,封諸鬷(zōng)川”的記載,西晉杜預注:“聞喜東北有鬷川,即董澤也,舜封董父之國矣。”所以聞喜是“董父豢龍”的地方。據說“曲沃代翼”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漢書·地理志》說:“河東郡聞喜,故曲沃。

山西聞喜有個匿族,神祕“匿器”訴說三千多年前的風雲激盪

酒務頭出土匿器

“匿”的甲骨文從“乚”,金文從“匚”,林義光認為:似採桑藏匿筐中形。而“若”的象形也類似有女子舉著雙手幹活之狀,《說文解字》說:若,擇菜也。其實擇菜不必舉著雙手,看上去更像採摘葉果。古文字中的“若”可能跟“捋”有關,捋(luō),即採集,《詩經·芣苡》:“采采芣苡(fú yǐ),薄言捋之。”匿字可能就是女子採桑之象,“乚”應該就是桑地區塊,但為什麼“匿”有藏匿之意?從先秦的習俗文化中或許可以窺見一斑。先秦時代的“桑林”素來被稱為男女幽會之所,古籍中多有記載,比如衛國著名的“桑間濮上”,《漢書·地理志》記載:“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桑間是先秦男女自由縱情的地方,男女藏匿於桑林中體驗男歡女愛,這應該是上古時期遺留下來的習俗,也是原始社會人類露水繁殖的痕跡,春秋時代還十分盛行,據說孔子曾批判過這種現象。“匿”的本義可能就是女子在桑圃中採集桑果桑葉,有說法認為遠古時期某些男子為避免去做田獵等危險活動,而選擇去跟女子一樣從事採集工作,男女幽會縱情或許從此始。早期匿族的由來或跟此有關。

山西聞喜有個匿族,神祕“匿器”訴說三千多年前的風雲激盪

匿的甲骨文

匿國不見於任何史載,現存甲骨卜辭中也無跡可尋,但相關匿族銅器卻一直存在。《殷周金文集成》收錄的匿器有“匿斝(jiǎ)”、“匿乙尊”、“匿爵”、“匿鐃(náo)”等等,酒務頭商代匿族墓地的出土,為這些來歷不明的匿器找到了歸屬。我們都知道,要探索一個方國的歷史,最重要的就是銅器銘文。此次匿族墓地出土器物雖然豐富,只可惜都是單字或雙字銘文,相關晚商匿國曆史無法得知,又不見甲骨卜辭對匿國的記載,匿國與商王室的關係也無從確定,只能從周邊方國的來龍去脈作個推斷。早在武丁時代,商朝在西部的勢力範圍已波及到晉南地區,匿國周邊的方國有召方(河南濟源)、亙方(山西垣曲)、先方(山西浮山)、唐方(山西臨汾一帶)、丙方(山西靈石)等,這些國家在早期卜辭中多數遭到過武丁的征伐,後成為商的成員國,並與商王室保持密切聯繫。也就是說,在早期卜辭中,他們大都與商王朝呈敵對狀態,後被武丁征服。商代匿國應該也離不開從敵對開始到最後被征服、從而歸順商朝的過程。

山西聞喜有個匿族,神祕“匿器”訴說三千多年前的風雲激盪

事實上,出土匿器組合規格及匿器器身紋飾風格大多與殷商文化相符合,但又有所差異,說明商代匿族與殷商王室之間兩種文明的碰撞與融合,其中經歷了一段不同尋常的磨合時期。從墓葬的數量、規格、形制、出土器物等分析,晚商時期,這裡當是匿國部族的活躍地帶及政治中樞,曾經有過一段風雲激盪的崢嶸歲月。作為商的成員國,匿國替王室守衛西疆,效忠於王室。關於匿國最後結局,晚商時期,周原部族已具備與商王朝分庭抗禮的條件,而晉南地區正是商周兩大勢團的爭奪地,匿國身處其中難免受到波及。據推測,匿族墓葬為商代晚期,並沒有找到西周的痕跡,說明商代匿國在商末或已滅亡,若真亡於商末,那應該是被周族所滅。

文/堰風

殷商古國——舟國,曾與商王聯姻,擅長造舟,舟姓來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