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民國初造,劉仕忠聞說海豐縣翁文榜拳師武藝高深,儘管自己拳藝已到了一定的造詣,便登門拜帖願為入室弟子,學習其一招一式。三年學成後,又聽到潭衝林義拳師的武術。林義外號鐵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為了得,名揚海陸二縣。即趕往陸豐潭衝山仔拳館拜入門下,隨其日夜習拳,並苦練鐵沙、打磚牆等功夫,欲達到其鐵布衫神功。經過十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學全了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門派拳術之真諦。幾年後,藝有所成,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四處尋師訪友,欲尋找到隱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師,以祈求高深技藝,練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滿20歲的劉仕忠出師。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捷勝鎮北門設館教徒,以便謀生。捷勝也是明清時期碣石衛一處守備所城,城內民風強悍,不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師在此設館。社會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學了一招半式,常喜與人比武炫耀。見年輕的外地人劉仕忠竟敢到城內設館,故意上館門喧譁挑釁,民間謂之“踢館”。劉仕忠與“踢館”者多次說人情不允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手與之切磋,本想點到為止,不意“踢館”者不依不饒,欺身進拳,欲使他當眾出醜;劉仕忠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出手稍重,打傷了挑戰者,不得已浪跡江湖,到處為家。他痛感自己拳藝尚淺,出手不能隨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誤傷“踢館”者。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民國初造,劉仕忠聞說海豐縣翁文榜拳師武藝高深,儘管自己拳藝已到了一定的造詣,便登門拜帖願為入室弟子,學習其一招一式。三年學成後,又聽到潭衝林義拳師的武術。林義外號鐵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為了得,名揚海陸二縣。即趕往陸豐潭衝山仔拳館拜入門下,隨其日夜習拳,並苦練鐵沙、打磚牆等功夫,欲達到其鐵布衫神功。經過十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學全了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門派拳術之真諦。幾年後,藝有所成,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四處尋師訪友,欲尋找到隱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師,以祈求高深技藝,練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滿20歲的劉仕忠出師。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捷勝鎮北門設館教徒,以便謀生。捷勝也是明清時期碣石衛一處守備所城,城內民風強悍,不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師在此設館。社會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學了一招半式,常喜與人比武炫耀。見年輕的外地人劉仕忠竟敢到城內設館,故意上館門喧譁挑釁,民間謂之“踢館”。劉仕忠與“踢館”者多次說人情不允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手與之切磋,本想點到為止,不意“踢館”者不依不饒,欺身進拳,欲使他當眾出醜;劉仕忠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出手稍重,打傷了挑戰者,不得已浪跡江湖,到處為家。他痛感自己拳藝尚淺,出手不能隨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誤傷“踢館”者。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4年,時年28歲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區設館收徒。因其時土匪兵痞強橫鄉里,故入其門拜師者頗多,加上他教藝自有一套,認真負責,因此初有名聲。他一邊授徒教藝,一邊暗中找尋名師,以求拳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任教期間,聽說有武林高人張文永大師(江西贛州人士)。在粵東一帶行醫濟世,武藝高深莫測,能觀五形氣色,又曉天文地理,身懷醫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處打探張大師的下落。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劉仕忠就在汕頭市一間小旅館上巧遇張大師,當面下跪要求張大師收他為徒,張觀其身材、神魄、手腳果真是優秀的練武人才,談吐亦知情懂禮。心裡正為物色到千里馬而高興之際,可是轉眼觀他五形氣色流年,不禁一時默然無語。預測劉仕忠到32歲時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線生機挽救,不知能否度過?不由嘆了口氣。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終,教之無用。僅向劉仕忠說一句話:“現機緣未到,待你32歲時有緣再到此地找我”。聽了此話,滿懷上進希望的劉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辭別張大師,又走上漫長的江湖之路,到處流浪。

二、結盟攜手參加農運 遇劫轉運再逢恩師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民國初造,劉仕忠聞說海豐縣翁文榜拳師武藝高深,儘管自己拳藝已到了一定的造詣,便登門拜帖願為入室弟子,學習其一招一式。三年學成後,又聽到潭衝林義拳師的武術。林義外號鐵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為了得,名揚海陸二縣。即趕往陸豐潭衝山仔拳館拜入門下,隨其日夜習拳,並苦練鐵沙、打磚牆等功夫,欲達到其鐵布衫神功。經過十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學全了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門派拳術之真諦。幾年後,藝有所成,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四處尋師訪友,欲尋找到隱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師,以祈求高深技藝,練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滿20歲的劉仕忠出師。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捷勝鎮北門設館教徒,以便謀生。捷勝也是明清時期碣石衛一處守備所城,城內民風強悍,不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師在此設館。社會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學了一招半式,常喜與人比武炫耀。見年輕的外地人劉仕忠竟敢到城內設館,故意上館門喧譁挑釁,民間謂之“踢館”。劉仕忠與“踢館”者多次說人情不允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手與之切磋,本想點到為止,不意“踢館”者不依不饒,欺身進拳,欲使他當眾出醜;劉仕忠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出手稍重,打傷了挑戰者,不得已浪跡江湖,到處為家。他痛感自己拳藝尚淺,出手不能隨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誤傷“踢館”者。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4年,時年28歲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區設館收徒。因其時土匪兵痞強橫鄉里,故入其門拜師者頗多,加上他教藝自有一套,認真負責,因此初有名聲。他一邊授徒教藝,一邊暗中找尋名師,以求拳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任教期間,聽說有武林高人張文永大師(江西贛州人士)。在粵東一帶行醫濟世,武藝高深莫測,能觀五形氣色,又曉天文地理,身懷醫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處打探張大師的下落。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劉仕忠就在汕頭市一間小旅館上巧遇張大師,當面下跪要求張大師收他為徒,張觀其身材、神魄、手腳果真是優秀的練武人才,談吐亦知情懂禮。心裡正為物色到千里馬而高興之際,可是轉眼觀他五形氣色流年,不禁一時默然無語。預測劉仕忠到32歲時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線生機挽救,不知能否度過?不由嘆了口氣。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終,教之無用。僅向劉仕忠說一句話:“現機緣未到,待你32歲時有緣再到此地找我”。聽了此話,滿懷上進希望的劉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辭別張大師,又走上漫長的江湖之路,到處流浪。

二、結盟攜手參加農運 遇劫轉運再逢恩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8年1月,彭湃與葉鏞、徐向前等率領紅四師東征潮汕,一路上擊破國民黨多處防線,在惠來、普寧、潮陽及揭陽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潮汕平原農運如星火燎原,蓬勃發展;當地青少年紛紛參加工農赤衛軍,迎接紅軍的到來。這時期,劉仕忠行走在潮汕江湖上。一日,他在鄉村一處小飯館準備午餐時,恰好遇上當地四位工農赤衛隊武裝人員。帶隊者名蔡忠坤,以及蔡勤、陳樂和林榮德(北方人)等隊員。進餐時,懂得武術的蔡忠坤見劉仕忠體格彪悍,一表人才;是當兵打游擊的好料。由此向劉仕忠舉手打招呼,邀其入座共餐。五人飯後一起閒談,談論的話題是:土豪劣坤為富不仁,橫行霸道,民國政府腐敗無能,造成民生困苦,哀鴻遍野,難以度日。大家意氣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隊長蔡忠坤看他是忠義人,5人當即拜香盟誓,義結金蘭。並招他加入革命隊伍,參加當地工農赤衛隊。是年5月,在國民黨副師長餘漢謀率領11師2000多人的進攻下,海陸豐縣城相繼失陷。且又有國民黨軍隊從汕頭壓境而來,為了避開強敵,紅四師撤回海陸豐。在國民黨部隊的圍剿下,當地赤衛隊遂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在一次激烈的阻擊戰中,隊長蔡忠坤為掩護弟兄們撤退,被國民黨部隊抓捕入獄。劉仕忠和其餘結盟兄弟為營救大哥,乘著暗夜時分,決定用炸藥炸開縣政府牢房,救出蔡忠坤。不料在行動中,由於導火線燃燒迅速,劉仕忠舉著的炸藥包瞬間爆炸,左手掌當即被炸斷,血肉模糊。幾位弟兄立即護送他到當地用草藥就醫未愈,只好冒著被捕的風險,轉到汕頭市醫院剪掉左手掌,保命過劫。

出院後,碰上國民黨正在大肆搜捕曾參加過工農武裝的赤衛隊員。他為避禍到香港開館教拳三年。一天,他忽然想起張大師幾年前所講的“32歲時有緣再來此地找我”這句話,便返回汕頭四處尋找這位江湖武林大師。為此,他特地住進過去相約見面的那個小旅館,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著張大師的來臨。也算他命中有緣,張大師果然守約來到這間小旅館。他把自己斷掌的經過說出來,張文永見劉仕忠失去了左手掌,認為他已度過了劫運。是年剛好是32歲。張大師心想:大難已過,緣份未盡,此子日後必定成才。於是收劉仕忠為徒留在身邊,每天叫他將斷手浸泡在其配製的採自江西深山的草藥液中,一個時辰後,教他用斷掌在鐵砧上反覆捶打。每日依序刻苦鍛鍊。幾個月後,精心地將劉仕忠被炸斷了的左手練得有如杵槌一樣,具有驚人的殺傷力。竟成為一記無堅不摧的殺手鐗。後來他只以右臂手掌應敵,如遇高手,則突發左臂斷掌,其銳利如錐,力發千鈞,應者輒倒,以此名聞於惠、潮、梅三州,故武林中人日後均稱他為“三腳虎”!卻說師徒倆結伴同行,四海為家;行俠仗義,救急扶危。一路上,張大師身傳言教,不僅教他文化知識和醫藥診治知識,而且將峨嵋派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耀江湖”內外功祕籍,以及少林高深的武技傾囊相授、點化他,使他脫胎換骨,盡得高深精絕的峨嵋派武技真傳,也學到了南少林武學祕笈的精髓,為他日後創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長期與師父相處的日子裡,劉仕忠瞭解到是年50歲的師父,原為清末江西贛州陂頭鄉秀才,不但武功精絕,更兼通天文地理,醫卜星相,奇門遁甲,無所不曉。年青時為報強盜殺父之仇,棄文習武,遠赴峨眉山學習峨嵋派武技八年。技成下山復仇後,再也不問世事。師父無妻無兒,孤身一人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地贈醫贈藥,行醫濟世。雖然身懷絕技,卻深藏不露。一日,張文永大師將愛徒劉仕忠叫到身邊,吩咐他說:“‘千里同行,終須一別’;為師即將遠赴四川峨眉、雲貴高原一帶去雲遊四方。你武功已臻大成,日後自會成名立宗,揚我門風。”

三、甲子面壁創新拳種 汕頭比武建立門宗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民國初造,劉仕忠聞說海豐縣翁文榜拳師武藝高深,儘管自己拳藝已到了一定的造詣,便登門拜帖願為入室弟子,學習其一招一式。三年學成後,又聽到潭衝林義拳師的武術。林義外號鐵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為了得,名揚海陸二縣。即趕往陸豐潭衝山仔拳館拜入門下,隨其日夜習拳,並苦練鐵沙、打磚牆等功夫,欲達到其鐵布衫神功。經過十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學全了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門派拳術之真諦。幾年後,藝有所成,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四處尋師訪友,欲尋找到隱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師,以祈求高深技藝,練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滿20歲的劉仕忠出師。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捷勝鎮北門設館教徒,以便謀生。捷勝也是明清時期碣石衛一處守備所城,城內民風強悍,不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師在此設館。社會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學了一招半式,常喜與人比武炫耀。見年輕的外地人劉仕忠竟敢到城內設館,故意上館門喧譁挑釁,民間謂之“踢館”。劉仕忠與“踢館”者多次說人情不允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手與之切磋,本想點到為止,不意“踢館”者不依不饒,欺身進拳,欲使他當眾出醜;劉仕忠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出手稍重,打傷了挑戰者,不得已浪跡江湖,到處為家。他痛感自己拳藝尚淺,出手不能隨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誤傷“踢館”者。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4年,時年28歲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區設館收徒。因其時土匪兵痞強橫鄉里,故入其門拜師者頗多,加上他教藝自有一套,認真負責,因此初有名聲。他一邊授徒教藝,一邊暗中找尋名師,以求拳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任教期間,聽說有武林高人張文永大師(江西贛州人士)。在粵東一帶行醫濟世,武藝高深莫測,能觀五形氣色,又曉天文地理,身懷醫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處打探張大師的下落。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劉仕忠就在汕頭市一間小旅館上巧遇張大師,當面下跪要求張大師收他為徒,張觀其身材、神魄、手腳果真是優秀的練武人才,談吐亦知情懂禮。心裡正為物色到千里馬而高興之際,可是轉眼觀他五形氣色流年,不禁一時默然無語。預測劉仕忠到32歲時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線生機挽救,不知能否度過?不由嘆了口氣。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終,教之無用。僅向劉仕忠說一句話:“現機緣未到,待你32歲時有緣再到此地找我”。聽了此話,滿懷上進希望的劉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辭別張大師,又走上漫長的江湖之路,到處流浪。

二、結盟攜手參加農運 遇劫轉運再逢恩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8年1月,彭湃與葉鏞、徐向前等率領紅四師東征潮汕,一路上擊破國民黨多處防線,在惠來、普寧、潮陽及揭陽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潮汕平原農運如星火燎原,蓬勃發展;當地青少年紛紛參加工農赤衛軍,迎接紅軍的到來。這時期,劉仕忠行走在潮汕江湖上。一日,他在鄉村一處小飯館準備午餐時,恰好遇上當地四位工農赤衛隊武裝人員。帶隊者名蔡忠坤,以及蔡勤、陳樂和林榮德(北方人)等隊員。進餐時,懂得武術的蔡忠坤見劉仕忠體格彪悍,一表人才;是當兵打游擊的好料。由此向劉仕忠舉手打招呼,邀其入座共餐。五人飯後一起閒談,談論的話題是:土豪劣坤為富不仁,橫行霸道,民國政府腐敗無能,造成民生困苦,哀鴻遍野,難以度日。大家意氣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隊長蔡忠坤看他是忠義人,5人當即拜香盟誓,義結金蘭。並招他加入革命隊伍,參加當地工農赤衛隊。是年5月,在國民黨副師長餘漢謀率領11師2000多人的進攻下,海陸豐縣城相繼失陷。且又有國民黨軍隊從汕頭壓境而來,為了避開強敵,紅四師撤回海陸豐。在國民黨部隊的圍剿下,當地赤衛隊遂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在一次激烈的阻擊戰中,隊長蔡忠坤為掩護弟兄們撤退,被國民黨部隊抓捕入獄。劉仕忠和其餘結盟兄弟為營救大哥,乘著暗夜時分,決定用炸藥炸開縣政府牢房,救出蔡忠坤。不料在行動中,由於導火線燃燒迅速,劉仕忠舉著的炸藥包瞬間爆炸,左手掌當即被炸斷,血肉模糊。幾位弟兄立即護送他到當地用草藥就醫未愈,只好冒著被捕的風險,轉到汕頭市醫院剪掉左手掌,保命過劫。

出院後,碰上國民黨正在大肆搜捕曾參加過工農武裝的赤衛隊員。他為避禍到香港開館教拳三年。一天,他忽然想起張大師幾年前所講的“32歲時有緣再來此地找我”這句話,便返回汕頭四處尋找這位江湖武林大師。為此,他特地住進過去相約見面的那個小旅館,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著張大師的來臨。也算他命中有緣,張大師果然守約來到這間小旅館。他把自己斷掌的經過說出來,張文永見劉仕忠失去了左手掌,認為他已度過了劫運。是年剛好是32歲。張大師心想:大難已過,緣份未盡,此子日後必定成才。於是收劉仕忠為徒留在身邊,每天叫他將斷手浸泡在其配製的採自江西深山的草藥液中,一個時辰後,教他用斷掌在鐵砧上反覆捶打。每日依序刻苦鍛鍊。幾個月後,精心地將劉仕忠被炸斷了的左手練得有如杵槌一樣,具有驚人的殺傷力。竟成為一記無堅不摧的殺手鐗。後來他只以右臂手掌應敵,如遇高手,則突發左臂斷掌,其銳利如錐,力發千鈞,應者輒倒,以此名聞於惠、潮、梅三州,故武林中人日後均稱他為“三腳虎”!卻說師徒倆結伴同行,四海為家;行俠仗義,救急扶危。一路上,張大師身傳言教,不僅教他文化知識和醫藥診治知識,而且將峨嵋派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耀江湖”內外功祕籍,以及少林高深的武技傾囊相授、點化他,使他脫胎換骨,盡得高深精絕的峨嵋派武技真傳,也學到了南少林武學祕笈的精髓,為他日後創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長期與師父相處的日子裡,劉仕忠瞭解到是年50歲的師父,原為清末江西贛州陂頭鄉秀才,不但武功精絕,更兼通天文地理,醫卜星相,奇門遁甲,無所不曉。年青時為報強盜殺父之仇,棄文習武,遠赴峨眉山學習峨嵋派武技八年。技成下山復仇後,再也不問世事。師父無妻無兒,孤身一人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地贈醫贈藥,行醫濟世。雖然身懷絕技,卻深藏不露。一日,張文永大師將愛徒劉仕忠叫到身邊,吩咐他說:“‘千里同行,終須一別’;為師即將遠赴四川峨眉、雲貴高原一帶去雲遊四方。你武功已臻大成,日後自會成名立宗,揚我門風。”

三、甲子面壁創新拳種 汕頭比武建立門宗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再說劉仕忠藝成揮淚告別師父之後,回到了久違的家鄉甲子鎮。終日閉門在家,面壁體悟,加深了對武功要旨的認識;將以前所學到的南少林門派的蔡家拳和莫家拳熔成一爐,再融匯朱,範,鍾,六合,太極等多種拳法,以及武林奇人張文永悉心授予的峨嵋派絕技和少林內家心法,集南派少林之洪、劉、蔡、李、莫五大派精華,去蕪存菁,融匯貫通,創出了一種技法獨特、別具一格的新拳種(俗稱三腳虎拳)。由此他成為蔡莫派的創派祖師。

何為蔡莫派拳術?蔡莫拳與其他少林南拳一樣,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摧力,貫穿發勁,步法穩固,拳勢激烈。發力時要求手、身、腰、腿的勁力貫串一氣,手法豐富,善於近攻短打,招式毒辣刁鑽。然而,蔡莫派拳術又有別於其他拳種的奧妙之處:其一拳一腳均著眼於實戰,通常出手快捷有勁,攻中寓守、連消帶打;肘不出盡,肘部必須稍屈,留有一定的迥旋變化餘地,既可感覺到對方的力度變化,又不必回手即加反擊。在攻守中善用砸、彈、頓、衝等等手法,擅於使用寸勁,突然發力,能穿透對手的五臟六腑、筋骨關節。掌法靈活主動,反擊力如波浪般一浪隨著一浪,綿綿不絕。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民國初造,劉仕忠聞說海豐縣翁文榜拳師武藝高深,儘管自己拳藝已到了一定的造詣,便登門拜帖願為入室弟子,學習其一招一式。三年學成後,又聽到潭衝林義拳師的武術。林義外號鐵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為了得,名揚海陸二縣。即趕往陸豐潭衝山仔拳館拜入門下,隨其日夜習拳,並苦練鐵沙、打磚牆等功夫,欲達到其鐵布衫神功。經過十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學全了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門派拳術之真諦。幾年後,藝有所成,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四處尋師訪友,欲尋找到隱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師,以祈求高深技藝,練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滿20歲的劉仕忠出師。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捷勝鎮北門設館教徒,以便謀生。捷勝也是明清時期碣石衛一處守備所城,城內民風強悍,不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師在此設館。社會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學了一招半式,常喜與人比武炫耀。見年輕的外地人劉仕忠竟敢到城內設館,故意上館門喧譁挑釁,民間謂之“踢館”。劉仕忠與“踢館”者多次說人情不允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手與之切磋,本想點到為止,不意“踢館”者不依不饒,欺身進拳,欲使他當眾出醜;劉仕忠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出手稍重,打傷了挑戰者,不得已浪跡江湖,到處為家。他痛感自己拳藝尚淺,出手不能隨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誤傷“踢館”者。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4年,時年28歲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區設館收徒。因其時土匪兵痞強橫鄉里,故入其門拜師者頗多,加上他教藝自有一套,認真負責,因此初有名聲。他一邊授徒教藝,一邊暗中找尋名師,以求拳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任教期間,聽說有武林高人張文永大師(江西贛州人士)。在粵東一帶行醫濟世,武藝高深莫測,能觀五形氣色,又曉天文地理,身懷醫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處打探張大師的下落。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劉仕忠就在汕頭市一間小旅館上巧遇張大師,當面下跪要求張大師收他為徒,張觀其身材、神魄、手腳果真是優秀的練武人才,談吐亦知情懂禮。心裡正為物色到千里馬而高興之際,可是轉眼觀他五形氣色流年,不禁一時默然無語。預測劉仕忠到32歲時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線生機挽救,不知能否度過?不由嘆了口氣。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終,教之無用。僅向劉仕忠說一句話:“現機緣未到,待你32歲時有緣再到此地找我”。聽了此話,滿懷上進希望的劉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辭別張大師,又走上漫長的江湖之路,到處流浪。

二、結盟攜手參加農運 遇劫轉運再逢恩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8年1月,彭湃與葉鏞、徐向前等率領紅四師東征潮汕,一路上擊破國民黨多處防線,在惠來、普寧、潮陽及揭陽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潮汕平原農運如星火燎原,蓬勃發展;當地青少年紛紛參加工農赤衛軍,迎接紅軍的到來。這時期,劉仕忠行走在潮汕江湖上。一日,他在鄉村一處小飯館準備午餐時,恰好遇上當地四位工農赤衛隊武裝人員。帶隊者名蔡忠坤,以及蔡勤、陳樂和林榮德(北方人)等隊員。進餐時,懂得武術的蔡忠坤見劉仕忠體格彪悍,一表人才;是當兵打游擊的好料。由此向劉仕忠舉手打招呼,邀其入座共餐。五人飯後一起閒談,談論的話題是:土豪劣坤為富不仁,橫行霸道,民國政府腐敗無能,造成民生困苦,哀鴻遍野,難以度日。大家意氣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隊長蔡忠坤看他是忠義人,5人當即拜香盟誓,義結金蘭。並招他加入革命隊伍,參加當地工農赤衛隊。是年5月,在國民黨副師長餘漢謀率領11師2000多人的進攻下,海陸豐縣城相繼失陷。且又有國民黨軍隊從汕頭壓境而來,為了避開強敵,紅四師撤回海陸豐。在國民黨部隊的圍剿下,當地赤衛隊遂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在一次激烈的阻擊戰中,隊長蔡忠坤為掩護弟兄們撤退,被國民黨部隊抓捕入獄。劉仕忠和其餘結盟兄弟為營救大哥,乘著暗夜時分,決定用炸藥炸開縣政府牢房,救出蔡忠坤。不料在行動中,由於導火線燃燒迅速,劉仕忠舉著的炸藥包瞬間爆炸,左手掌當即被炸斷,血肉模糊。幾位弟兄立即護送他到當地用草藥就醫未愈,只好冒著被捕的風險,轉到汕頭市醫院剪掉左手掌,保命過劫。

出院後,碰上國民黨正在大肆搜捕曾參加過工農武裝的赤衛隊員。他為避禍到香港開館教拳三年。一天,他忽然想起張大師幾年前所講的“32歲時有緣再來此地找我”這句話,便返回汕頭四處尋找這位江湖武林大師。為此,他特地住進過去相約見面的那個小旅館,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著張大師的來臨。也算他命中有緣,張大師果然守約來到這間小旅館。他把自己斷掌的經過說出來,張文永見劉仕忠失去了左手掌,認為他已度過了劫運。是年剛好是32歲。張大師心想:大難已過,緣份未盡,此子日後必定成才。於是收劉仕忠為徒留在身邊,每天叫他將斷手浸泡在其配製的採自江西深山的草藥液中,一個時辰後,教他用斷掌在鐵砧上反覆捶打。每日依序刻苦鍛鍊。幾個月後,精心地將劉仕忠被炸斷了的左手練得有如杵槌一樣,具有驚人的殺傷力。竟成為一記無堅不摧的殺手鐗。後來他只以右臂手掌應敵,如遇高手,則突發左臂斷掌,其銳利如錐,力發千鈞,應者輒倒,以此名聞於惠、潮、梅三州,故武林中人日後均稱他為“三腳虎”!卻說師徒倆結伴同行,四海為家;行俠仗義,救急扶危。一路上,張大師身傳言教,不僅教他文化知識和醫藥診治知識,而且將峨嵋派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耀江湖”內外功祕籍,以及少林高深的武技傾囊相授、點化他,使他脫胎換骨,盡得高深精絕的峨嵋派武技真傳,也學到了南少林武學祕笈的精髓,為他日後創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長期與師父相處的日子裡,劉仕忠瞭解到是年50歲的師父,原為清末江西贛州陂頭鄉秀才,不但武功精絕,更兼通天文地理,醫卜星相,奇門遁甲,無所不曉。年青時為報強盜殺父之仇,棄文習武,遠赴峨眉山學習峨嵋派武技八年。技成下山復仇後,再也不問世事。師父無妻無兒,孤身一人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地贈醫贈藥,行醫濟世。雖然身懷絕技,卻深藏不露。一日,張文永大師將愛徒劉仕忠叫到身邊,吩咐他說:“‘千里同行,終須一別’;為師即將遠赴四川峨眉、雲貴高原一帶去雲遊四方。你武功已臻大成,日後自會成名立宗,揚我門風。”

三、甲子面壁創新拳種 汕頭比武建立門宗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再說劉仕忠藝成揮淚告別師父之後,回到了久違的家鄉甲子鎮。終日閉門在家,面壁體悟,加深了對武功要旨的認識;將以前所學到的南少林門派的蔡家拳和莫家拳熔成一爐,再融匯朱,範,鍾,六合,太極等多種拳法,以及武林奇人張文永悉心授予的峨嵋派絕技和少林內家心法,集南派少林之洪、劉、蔡、李、莫五大派精華,去蕪存菁,融匯貫通,創出了一種技法獨特、別具一格的新拳種(俗稱三腳虎拳)。由此他成為蔡莫派的創派祖師。

何為蔡莫派拳術?蔡莫拳與其他少林南拳一樣,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摧力,貫穿發勁,步法穩固,拳勢激烈。發力時要求手、身、腰、腿的勁力貫串一氣,手法豐富,善於近攻短打,招式毒辣刁鑽。然而,蔡莫派拳術又有別於其他拳種的奧妙之處:其一拳一腳均著眼於實戰,通常出手快捷有勁,攻中寓守、連消帶打;肘不出盡,肘部必須稍屈,留有一定的迥旋變化餘地,既可感覺到對方的力度變化,又不必回手即加反擊。在攻守中善用砸、彈、頓、衝等等手法,擅於使用寸勁,突然發力,能穿透對手的五臟六腑、筋骨關節。掌法靈活主動,反擊力如波浪般一浪隨著一浪,綿綿不絕。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0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吳會長,愛好武術,擁有會員數千人。先後聘請了幾位武師,向會員傳授武術。其中有位洪姓拳師,滿面絡腮鬍子,身高1.9米多,體重200餘斤,力沉臂長,技藝最為高深。吳會長雖甚倚重;但對其驕橫輕狂,亦頗不為然。有一天,有位以前曾在三腳虎汕頭拳館學藝的會員,說起陸豐甲子鎮有位外號叫三腳虎的師傅,技藝超人,功力深湛。並說起三腳虎在潮汕教館以及參加農運武裝鬥爭,以炸藥炸開牢房救義兄的傳奇經歷。吳會長早已聞知三腳虎聞名潮汕地區的事蹟,聽後甚為高興,派員直往甲子鎮找到三腳虎,說明來意。此時已經悟通南少林各門派拳術的三腳虎,亦想出山傳授新創立的拳藝,以弘揚蔡莫派的門風。遂同意來者邀請,一起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開設教館。吳會長熱情地招待他。不想洪武師會見三腳虎後,心生妒忌;尤其觀察到三腳虎左臂欠掌而頗輕視之,屢次出言欺侮。三腳虎認為今後既忝為同事,自須友好相處,故不予計較,再三容忍之。但洪師傅得寸進尺多次藐視和挑釁。吳會長早已看在眼裡,氣在心裡;認為對自己剛請來的客人無禮,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為了挫一挫洪武師的威風,他便辦了一席大餐,請來各武師同餐共飲。酒過三巡,洪武師乘著微醉,口出狂言;欲與三腳虎比試高低。吳會長聽後問曰:“劉師傅,你敢與之比劃否? ”三腳虎領悟吳會長的意思。含笑答之曰: “可也!吳會長你既開聲,何為不敢也。不過,不知洪師傅要比拳還是比器械?”洪武師道:“且慢!吳會長請你為證人,若果我勝之,請劉師傅離開工會自謀生路;若果我輸之,我立刻捲鋪蓋走人。”洪武師雖然表面張狂,但其內心裡也有個小算盤。心想三腳虎左手無掌無法抓棍,與之比棍必贏無疑。於是雙方約定比棍術。二人便離開席位,走到寬闊的院落準備比棍術。洪武師令徒弟拿出其常用的鑌鐵棍,棍重35斤;洪師傅身高力沉,敞開胸襟,胸間一撮令人生畏的黑毛,益顯得威風凜凜。其他武師也離開酒席,跟著走到院落裡圍觀。比試開始,洪武師虎視眈眈,一根鑌鐵棍舞得風聲滾滾……向著三腳虎揮舞而來。在呼呼的棍風中,只見三腳虎不慌不忙, 隨地拿起一支竹棍,以迷蹤步、跳澗等步法,側身避過洪武師的鐵棍;隨手一點竹棍,施展陰陽彈箭棍的功夫,從地上騰空而起,踏在鑌鐵棍的棍尾上,借力翻過洪武師的身後,揮起竹棍又一點,棍尾如風馳電閃般點在洪武師的咽喉處。如果稍一用力,就可捅破咽喉致其性命。如是者三,每輪三腳虎的棍尾都恰到好處的刺在洪武師的咽喉表面而止,不傷其喉。圍觀的吳會長和眾拳師,開始時被閃忽的對打弄得目花腦眩,分不清棍風人影;不僅為三腳虎擔心。後來看到高潮處,竟然目瞪口呆;對蔡莫派的神出鬼沒功夫,不由得從心裡發出一連聲叫好!棍術高強的洪武師羞愧滿面,自然看出三腳虎不願傷他,便知自己的棍術遠在三腳虎之下,不得不願賭服輸,退席一走了之。其他幾位武師都看出三腳虎功夫厲害,復席請三腳虎上座受敬。從此,吳會長就請三腳虎在會內設館授徒,並且督促徒弟們認真學習蔡莫派武功。

四、救兒童鐵臂擊牛 真功夫揚名海陸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民國初造,劉仕忠聞說海豐縣翁文榜拳師武藝高深,儘管自己拳藝已到了一定的造詣,便登門拜帖願為入室弟子,學習其一招一式。三年學成後,又聽到潭衝林義拳師的武術。林義外號鐵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為了得,名揚海陸二縣。即趕往陸豐潭衝山仔拳館拜入門下,隨其日夜習拳,並苦練鐵沙、打磚牆等功夫,欲達到其鐵布衫神功。經過十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學全了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門派拳術之真諦。幾年後,藝有所成,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四處尋師訪友,欲尋找到隱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師,以祈求高深技藝,練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滿20歲的劉仕忠出師。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捷勝鎮北門設館教徒,以便謀生。捷勝也是明清時期碣石衛一處守備所城,城內民風強悍,不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師在此設館。社會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學了一招半式,常喜與人比武炫耀。見年輕的外地人劉仕忠竟敢到城內設館,故意上館門喧譁挑釁,民間謂之“踢館”。劉仕忠與“踢館”者多次說人情不允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手與之切磋,本想點到為止,不意“踢館”者不依不饒,欺身進拳,欲使他當眾出醜;劉仕忠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出手稍重,打傷了挑戰者,不得已浪跡江湖,到處為家。他痛感自己拳藝尚淺,出手不能隨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誤傷“踢館”者。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4年,時年28歲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區設館收徒。因其時土匪兵痞強橫鄉里,故入其門拜師者頗多,加上他教藝自有一套,認真負責,因此初有名聲。他一邊授徒教藝,一邊暗中找尋名師,以求拳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任教期間,聽說有武林高人張文永大師(江西贛州人士)。在粵東一帶行醫濟世,武藝高深莫測,能觀五形氣色,又曉天文地理,身懷醫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處打探張大師的下落。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劉仕忠就在汕頭市一間小旅館上巧遇張大師,當面下跪要求張大師收他為徒,張觀其身材、神魄、手腳果真是優秀的練武人才,談吐亦知情懂禮。心裡正為物色到千里馬而高興之際,可是轉眼觀他五形氣色流年,不禁一時默然無語。預測劉仕忠到32歲時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線生機挽救,不知能否度過?不由嘆了口氣。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終,教之無用。僅向劉仕忠說一句話:“現機緣未到,待你32歲時有緣再到此地找我”。聽了此話,滿懷上進希望的劉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辭別張大師,又走上漫長的江湖之路,到處流浪。

二、結盟攜手參加農運 遇劫轉運再逢恩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8年1月,彭湃與葉鏞、徐向前等率領紅四師東征潮汕,一路上擊破國民黨多處防線,在惠來、普寧、潮陽及揭陽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潮汕平原農運如星火燎原,蓬勃發展;當地青少年紛紛參加工農赤衛軍,迎接紅軍的到來。這時期,劉仕忠行走在潮汕江湖上。一日,他在鄉村一處小飯館準備午餐時,恰好遇上當地四位工農赤衛隊武裝人員。帶隊者名蔡忠坤,以及蔡勤、陳樂和林榮德(北方人)等隊員。進餐時,懂得武術的蔡忠坤見劉仕忠體格彪悍,一表人才;是當兵打游擊的好料。由此向劉仕忠舉手打招呼,邀其入座共餐。五人飯後一起閒談,談論的話題是:土豪劣坤為富不仁,橫行霸道,民國政府腐敗無能,造成民生困苦,哀鴻遍野,難以度日。大家意氣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隊長蔡忠坤看他是忠義人,5人當即拜香盟誓,義結金蘭。並招他加入革命隊伍,參加當地工農赤衛隊。是年5月,在國民黨副師長餘漢謀率領11師2000多人的進攻下,海陸豐縣城相繼失陷。且又有國民黨軍隊從汕頭壓境而來,為了避開強敵,紅四師撤回海陸豐。在國民黨部隊的圍剿下,當地赤衛隊遂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在一次激烈的阻擊戰中,隊長蔡忠坤為掩護弟兄們撤退,被國民黨部隊抓捕入獄。劉仕忠和其餘結盟兄弟為營救大哥,乘著暗夜時分,決定用炸藥炸開縣政府牢房,救出蔡忠坤。不料在行動中,由於導火線燃燒迅速,劉仕忠舉著的炸藥包瞬間爆炸,左手掌當即被炸斷,血肉模糊。幾位弟兄立即護送他到當地用草藥就醫未愈,只好冒著被捕的風險,轉到汕頭市醫院剪掉左手掌,保命過劫。

出院後,碰上國民黨正在大肆搜捕曾參加過工農武裝的赤衛隊員。他為避禍到香港開館教拳三年。一天,他忽然想起張大師幾年前所講的“32歲時有緣再來此地找我”這句話,便返回汕頭四處尋找這位江湖武林大師。為此,他特地住進過去相約見面的那個小旅館,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著張大師的來臨。也算他命中有緣,張大師果然守約來到這間小旅館。他把自己斷掌的經過說出來,張文永見劉仕忠失去了左手掌,認為他已度過了劫運。是年剛好是32歲。張大師心想:大難已過,緣份未盡,此子日後必定成才。於是收劉仕忠為徒留在身邊,每天叫他將斷手浸泡在其配製的採自江西深山的草藥液中,一個時辰後,教他用斷掌在鐵砧上反覆捶打。每日依序刻苦鍛鍊。幾個月後,精心地將劉仕忠被炸斷了的左手練得有如杵槌一樣,具有驚人的殺傷力。竟成為一記無堅不摧的殺手鐗。後來他只以右臂手掌應敵,如遇高手,則突發左臂斷掌,其銳利如錐,力發千鈞,應者輒倒,以此名聞於惠、潮、梅三州,故武林中人日後均稱他為“三腳虎”!卻說師徒倆結伴同行,四海為家;行俠仗義,救急扶危。一路上,張大師身傳言教,不僅教他文化知識和醫藥診治知識,而且將峨嵋派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耀江湖”內外功祕籍,以及少林高深的武技傾囊相授、點化他,使他脫胎換骨,盡得高深精絕的峨嵋派武技真傳,也學到了南少林武學祕笈的精髓,為他日後創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長期與師父相處的日子裡,劉仕忠瞭解到是年50歲的師父,原為清末江西贛州陂頭鄉秀才,不但武功精絕,更兼通天文地理,醫卜星相,奇門遁甲,無所不曉。年青時為報強盜殺父之仇,棄文習武,遠赴峨眉山學習峨嵋派武技八年。技成下山復仇後,再也不問世事。師父無妻無兒,孤身一人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地贈醫贈藥,行醫濟世。雖然身懷絕技,卻深藏不露。一日,張文永大師將愛徒劉仕忠叫到身邊,吩咐他說:“‘千里同行,終須一別’;為師即將遠赴四川峨眉、雲貴高原一帶去雲遊四方。你武功已臻大成,日後自會成名立宗,揚我門風。”

三、甲子面壁創新拳種 汕頭比武建立門宗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再說劉仕忠藝成揮淚告別師父之後,回到了久違的家鄉甲子鎮。終日閉門在家,面壁體悟,加深了對武功要旨的認識;將以前所學到的南少林門派的蔡家拳和莫家拳熔成一爐,再融匯朱,範,鍾,六合,太極等多種拳法,以及武林奇人張文永悉心授予的峨嵋派絕技和少林內家心法,集南派少林之洪、劉、蔡、李、莫五大派精華,去蕪存菁,融匯貫通,創出了一種技法獨特、別具一格的新拳種(俗稱三腳虎拳)。由此他成為蔡莫派的創派祖師。

何為蔡莫派拳術?蔡莫拳與其他少林南拳一樣,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摧力,貫穿發勁,步法穩固,拳勢激烈。發力時要求手、身、腰、腿的勁力貫串一氣,手法豐富,善於近攻短打,招式毒辣刁鑽。然而,蔡莫派拳術又有別於其他拳種的奧妙之處:其一拳一腳均著眼於實戰,通常出手快捷有勁,攻中寓守、連消帶打;肘不出盡,肘部必須稍屈,留有一定的迥旋變化餘地,既可感覺到對方的力度變化,又不必回手即加反擊。在攻守中善用砸、彈、頓、衝等等手法,擅於使用寸勁,突然發力,能穿透對手的五臟六腑、筋骨關節。掌法靈活主動,反擊力如波浪般一浪隨著一浪,綿綿不絕。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0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吳會長,愛好武術,擁有會員數千人。先後聘請了幾位武師,向會員傳授武術。其中有位洪姓拳師,滿面絡腮鬍子,身高1.9米多,體重200餘斤,力沉臂長,技藝最為高深。吳會長雖甚倚重;但對其驕橫輕狂,亦頗不為然。有一天,有位以前曾在三腳虎汕頭拳館學藝的會員,說起陸豐甲子鎮有位外號叫三腳虎的師傅,技藝超人,功力深湛。並說起三腳虎在潮汕教館以及參加農運武裝鬥爭,以炸藥炸開牢房救義兄的傳奇經歷。吳會長早已聞知三腳虎聞名潮汕地區的事蹟,聽後甚為高興,派員直往甲子鎮找到三腳虎,說明來意。此時已經悟通南少林各門派拳術的三腳虎,亦想出山傳授新創立的拳藝,以弘揚蔡莫派的門風。遂同意來者邀請,一起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開設教館。吳會長熱情地招待他。不想洪武師會見三腳虎後,心生妒忌;尤其觀察到三腳虎左臂欠掌而頗輕視之,屢次出言欺侮。三腳虎認為今後既忝為同事,自須友好相處,故不予計較,再三容忍之。但洪師傅得寸進尺多次藐視和挑釁。吳會長早已看在眼裡,氣在心裡;認為對自己剛請來的客人無禮,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為了挫一挫洪武師的威風,他便辦了一席大餐,請來各武師同餐共飲。酒過三巡,洪武師乘著微醉,口出狂言;欲與三腳虎比試高低。吳會長聽後問曰:“劉師傅,你敢與之比劃否? ”三腳虎領悟吳會長的意思。含笑答之曰: “可也!吳會長你既開聲,何為不敢也。不過,不知洪師傅要比拳還是比器械?”洪武師道:“且慢!吳會長請你為證人,若果我勝之,請劉師傅離開工會自謀生路;若果我輸之,我立刻捲鋪蓋走人。”洪武師雖然表面張狂,但其內心裡也有個小算盤。心想三腳虎左手無掌無法抓棍,與之比棍必贏無疑。於是雙方約定比棍術。二人便離開席位,走到寬闊的院落準備比棍術。洪武師令徒弟拿出其常用的鑌鐵棍,棍重35斤;洪師傅身高力沉,敞開胸襟,胸間一撮令人生畏的黑毛,益顯得威風凜凜。其他武師也離開酒席,跟著走到院落裡圍觀。比試開始,洪武師虎視眈眈,一根鑌鐵棍舞得風聲滾滾……向著三腳虎揮舞而來。在呼呼的棍風中,只見三腳虎不慌不忙, 隨地拿起一支竹棍,以迷蹤步、跳澗等步法,側身避過洪武師的鐵棍;隨手一點竹棍,施展陰陽彈箭棍的功夫,從地上騰空而起,踏在鑌鐵棍的棍尾上,借力翻過洪武師的身後,揮起竹棍又一點,棍尾如風馳電閃般點在洪武師的咽喉處。如果稍一用力,就可捅破咽喉致其性命。如是者三,每輪三腳虎的棍尾都恰到好處的刺在洪武師的咽喉表面而止,不傷其喉。圍觀的吳會長和眾拳師,開始時被閃忽的對打弄得目花腦眩,分不清棍風人影;不僅為三腳虎擔心。後來看到高潮處,竟然目瞪口呆;對蔡莫派的神出鬼沒功夫,不由得從心裡發出一連聲叫好!棍術高強的洪武師羞愧滿面,自然看出三腳虎不願傷他,便知自己的棍術遠在三腳虎之下,不得不願賭服輸,退席一走了之。其他幾位武師都看出三腳虎功夫厲害,復席請三腳虎上座受敬。從此,吳會長就請三腳虎在會內設館授徒,並且督促徒弟們認真學習蔡莫派武功。

四、救兒童鐵臂擊牛 真功夫揚名海陸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8年,日本侵略汕頭前夕,風聲鶴唳,民心惶惶。形勢頗為緊張,理髮行業生意蕭條,使汕頭市理髮總工會拳館清淡,門下弟子無法安心學武。三腳虎也惦念起家中老少的平安。因此辭別吳會長回到陸豐。不久,捷勝弟子請三腳虎重返古城教館。但不想剛到捷勝辦館,又發生了二十多年前的故事。有一位姓劉的拳師在別人的唆使下,上門前來找他切磋武藝。此時的三腳虎已不是青年時期的他了,對拳術的體會已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自能憑風聽拳,感應來拳方向、力道及速度等,準確拿捏好瞬間出拳、收拳的火候,再也不怕誤傷前來踢館的拳師。二人甫一交手,三腳虎對於來勢,不退反進,利用腰、膊扭動時所產生的回力而施以反擊,以“風吹楊柳”、“內外連環手” 的近身逼打技法,一個箭步用右手把劉拳師的腰帶連人從地面上提了起來,使他兩腳不能著地。劉拳師感到非常驚訝,當場拜他為師。還有捷勝一位叫黃娘亮者,天生稟異與常人,其腹胸骨和脛腿骨很硬,且自小練有拳術功底。任人拳打腳踢,他毫無痛楚的感覺,身體不受絲毫損傷。被眾人稱為“鐵羅漢”。他接踵來踢館,欲找三腳虎難堪。當著簇擁圍觀的群眾對三腳虎說:“劉師傅,你如果能打傷我的腳骨,我就立即拜你為師。”三腳虎聞言,即用無掌左臂向他的腳骨打去,黃娘亮頓時痛苦難當,大喊饒命。三腳虎馬上把手收住。娘亮立刻跪地拜師,後來三腳虎用了很多心血把他培養成一個比較有名氣的拳師。見到此場面,很多圍觀的年輕人亦踴躍拜三腳虎為師,入館練蔡莫拳。是年,海豐縣永豐劇團的著名演員陳寶壽、餘德容、火擁等11位藝人,聞說三腳虎的功夫厲害,要拜三腳虎為師。這些藝人自小學戲,有的是武生旦,自然有相當出色的武術功夫在身。他們既想跟三腳虎學武,又怕三腳虎名不符實,敗了自己的名氣。於是想出一個辦法,想當場試三腳虎的武功造詣。為避開古城閒人耳目,故與三腳虎相約於捷勝後山頭,11人團團圍住在三腳虎身邊,大家拉腳捉手,將三腳虎從脖子到大腿團團抱住,意圖將他掀倒在地。三腳虎稍一出力,11位戲旦牽扯不住,即刻倒地,有人跌得頭破血流,叫娘呼爹。從此11位戲旦即拜三腳虎為師。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民國初造,劉仕忠聞說海豐縣翁文榜拳師武藝高深,儘管自己拳藝已到了一定的造詣,便登門拜帖願為入室弟子,學習其一招一式。三年學成後,又聽到潭衝林義拳師的武術。林義外號鐵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為了得,名揚海陸二縣。即趕往陸豐潭衝山仔拳館拜入門下,隨其日夜習拳,並苦練鐵沙、打磚牆等功夫,欲達到其鐵布衫神功。經過十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學全了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門派拳術之真諦。幾年後,藝有所成,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四處尋師訪友,欲尋找到隱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師,以祈求高深技藝,練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滿20歲的劉仕忠出師。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捷勝鎮北門設館教徒,以便謀生。捷勝也是明清時期碣石衛一處守備所城,城內民風強悍,不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師在此設館。社會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學了一招半式,常喜與人比武炫耀。見年輕的外地人劉仕忠竟敢到城內設館,故意上館門喧譁挑釁,民間謂之“踢館”。劉仕忠與“踢館”者多次說人情不允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手與之切磋,本想點到為止,不意“踢館”者不依不饒,欺身進拳,欲使他當眾出醜;劉仕忠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出手稍重,打傷了挑戰者,不得已浪跡江湖,到處為家。他痛感自己拳藝尚淺,出手不能隨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誤傷“踢館”者。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4年,時年28歲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區設館收徒。因其時土匪兵痞強橫鄉里,故入其門拜師者頗多,加上他教藝自有一套,認真負責,因此初有名聲。他一邊授徒教藝,一邊暗中找尋名師,以求拳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任教期間,聽說有武林高人張文永大師(江西贛州人士)。在粵東一帶行醫濟世,武藝高深莫測,能觀五形氣色,又曉天文地理,身懷醫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處打探張大師的下落。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劉仕忠就在汕頭市一間小旅館上巧遇張大師,當面下跪要求張大師收他為徒,張觀其身材、神魄、手腳果真是優秀的練武人才,談吐亦知情懂禮。心裡正為物色到千里馬而高興之際,可是轉眼觀他五形氣色流年,不禁一時默然無語。預測劉仕忠到32歲時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線生機挽救,不知能否度過?不由嘆了口氣。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終,教之無用。僅向劉仕忠說一句話:“現機緣未到,待你32歲時有緣再到此地找我”。聽了此話,滿懷上進希望的劉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辭別張大師,又走上漫長的江湖之路,到處流浪。

二、結盟攜手參加農運 遇劫轉運再逢恩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8年1月,彭湃與葉鏞、徐向前等率領紅四師東征潮汕,一路上擊破國民黨多處防線,在惠來、普寧、潮陽及揭陽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潮汕平原農運如星火燎原,蓬勃發展;當地青少年紛紛參加工農赤衛軍,迎接紅軍的到來。這時期,劉仕忠行走在潮汕江湖上。一日,他在鄉村一處小飯館準備午餐時,恰好遇上當地四位工農赤衛隊武裝人員。帶隊者名蔡忠坤,以及蔡勤、陳樂和林榮德(北方人)等隊員。進餐時,懂得武術的蔡忠坤見劉仕忠體格彪悍,一表人才;是當兵打游擊的好料。由此向劉仕忠舉手打招呼,邀其入座共餐。五人飯後一起閒談,談論的話題是:土豪劣坤為富不仁,橫行霸道,民國政府腐敗無能,造成民生困苦,哀鴻遍野,難以度日。大家意氣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隊長蔡忠坤看他是忠義人,5人當即拜香盟誓,義結金蘭。並招他加入革命隊伍,參加當地工農赤衛隊。是年5月,在國民黨副師長餘漢謀率領11師2000多人的進攻下,海陸豐縣城相繼失陷。且又有國民黨軍隊從汕頭壓境而來,為了避開強敵,紅四師撤回海陸豐。在國民黨部隊的圍剿下,當地赤衛隊遂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在一次激烈的阻擊戰中,隊長蔡忠坤為掩護弟兄們撤退,被國民黨部隊抓捕入獄。劉仕忠和其餘結盟兄弟為營救大哥,乘著暗夜時分,決定用炸藥炸開縣政府牢房,救出蔡忠坤。不料在行動中,由於導火線燃燒迅速,劉仕忠舉著的炸藥包瞬間爆炸,左手掌當即被炸斷,血肉模糊。幾位弟兄立即護送他到當地用草藥就醫未愈,只好冒著被捕的風險,轉到汕頭市醫院剪掉左手掌,保命過劫。

出院後,碰上國民黨正在大肆搜捕曾參加過工農武裝的赤衛隊員。他為避禍到香港開館教拳三年。一天,他忽然想起張大師幾年前所講的“32歲時有緣再來此地找我”這句話,便返回汕頭四處尋找這位江湖武林大師。為此,他特地住進過去相約見面的那個小旅館,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著張大師的來臨。也算他命中有緣,張大師果然守約來到這間小旅館。他把自己斷掌的經過說出來,張文永見劉仕忠失去了左手掌,認為他已度過了劫運。是年剛好是32歲。張大師心想:大難已過,緣份未盡,此子日後必定成才。於是收劉仕忠為徒留在身邊,每天叫他將斷手浸泡在其配製的採自江西深山的草藥液中,一個時辰後,教他用斷掌在鐵砧上反覆捶打。每日依序刻苦鍛鍊。幾個月後,精心地將劉仕忠被炸斷了的左手練得有如杵槌一樣,具有驚人的殺傷力。竟成為一記無堅不摧的殺手鐗。後來他只以右臂手掌應敵,如遇高手,則突發左臂斷掌,其銳利如錐,力發千鈞,應者輒倒,以此名聞於惠、潮、梅三州,故武林中人日後均稱他為“三腳虎”!卻說師徒倆結伴同行,四海為家;行俠仗義,救急扶危。一路上,張大師身傳言教,不僅教他文化知識和醫藥診治知識,而且將峨嵋派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耀江湖”內外功祕籍,以及少林高深的武技傾囊相授、點化他,使他脫胎換骨,盡得高深精絕的峨嵋派武技真傳,也學到了南少林武學祕笈的精髓,為他日後創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長期與師父相處的日子裡,劉仕忠瞭解到是年50歲的師父,原為清末江西贛州陂頭鄉秀才,不但武功精絕,更兼通天文地理,醫卜星相,奇門遁甲,無所不曉。年青時為報強盜殺父之仇,棄文習武,遠赴峨眉山學習峨嵋派武技八年。技成下山復仇後,再也不問世事。師父無妻無兒,孤身一人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地贈醫贈藥,行醫濟世。雖然身懷絕技,卻深藏不露。一日,張文永大師將愛徒劉仕忠叫到身邊,吩咐他說:“‘千里同行,終須一別’;為師即將遠赴四川峨眉、雲貴高原一帶去雲遊四方。你武功已臻大成,日後自會成名立宗,揚我門風。”

三、甲子面壁創新拳種 汕頭比武建立門宗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再說劉仕忠藝成揮淚告別師父之後,回到了久違的家鄉甲子鎮。終日閉門在家,面壁體悟,加深了對武功要旨的認識;將以前所學到的南少林門派的蔡家拳和莫家拳熔成一爐,再融匯朱,範,鍾,六合,太極等多種拳法,以及武林奇人張文永悉心授予的峨嵋派絕技和少林內家心法,集南派少林之洪、劉、蔡、李、莫五大派精華,去蕪存菁,融匯貫通,創出了一種技法獨特、別具一格的新拳種(俗稱三腳虎拳)。由此他成為蔡莫派的創派祖師。

何為蔡莫派拳術?蔡莫拳與其他少林南拳一樣,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摧力,貫穿發勁,步法穩固,拳勢激烈。發力時要求手、身、腰、腿的勁力貫串一氣,手法豐富,善於近攻短打,招式毒辣刁鑽。然而,蔡莫派拳術又有別於其他拳種的奧妙之處:其一拳一腳均著眼於實戰,通常出手快捷有勁,攻中寓守、連消帶打;肘不出盡,肘部必須稍屈,留有一定的迥旋變化餘地,既可感覺到對方的力度變化,又不必回手即加反擊。在攻守中善用砸、彈、頓、衝等等手法,擅於使用寸勁,突然發力,能穿透對手的五臟六腑、筋骨關節。掌法靈活主動,反擊力如波浪般一浪隨著一浪,綿綿不絕。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0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吳會長,愛好武術,擁有會員數千人。先後聘請了幾位武師,向會員傳授武術。其中有位洪姓拳師,滿面絡腮鬍子,身高1.9米多,體重200餘斤,力沉臂長,技藝最為高深。吳會長雖甚倚重;但對其驕橫輕狂,亦頗不為然。有一天,有位以前曾在三腳虎汕頭拳館學藝的會員,說起陸豐甲子鎮有位外號叫三腳虎的師傅,技藝超人,功力深湛。並說起三腳虎在潮汕教館以及參加農運武裝鬥爭,以炸藥炸開牢房救義兄的傳奇經歷。吳會長早已聞知三腳虎聞名潮汕地區的事蹟,聽後甚為高興,派員直往甲子鎮找到三腳虎,說明來意。此時已經悟通南少林各門派拳術的三腳虎,亦想出山傳授新創立的拳藝,以弘揚蔡莫派的門風。遂同意來者邀請,一起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開設教館。吳會長熱情地招待他。不想洪武師會見三腳虎後,心生妒忌;尤其觀察到三腳虎左臂欠掌而頗輕視之,屢次出言欺侮。三腳虎認為今後既忝為同事,自須友好相處,故不予計較,再三容忍之。但洪師傅得寸進尺多次藐視和挑釁。吳會長早已看在眼裡,氣在心裡;認為對自己剛請來的客人無禮,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為了挫一挫洪武師的威風,他便辦了一席大餐,請來各武師同餐共飲。酒過三巡,洪武師乘著微醉,口出狂言;欲與三腳虎比試高低。吳會長聽後問曰:“劉師傅,你敢與之比劃否? ”三腳虎領悟吳會長的意思。含笑答之曰: “可也!吳會長你既開聲,何為不敢也。不過,不知洪師傅要比拳還是比器械?”洪武師道:“且慢!吳會長請你為證人,若果我勝之,請劉師傅離開工會自謀生路;若果我輸之,我立刻捲鋪蓋走人。”洪武師雖然表面張狂,但其內心裡也有個小算盤。心想三腳虎左手無掌無法抓棍,與之比棍必贏無疑。於是雙方約定比棍術。二人便離開席位,走到寬闊的院落準備比棍術。洪武師令徒弟拿出其常用的鑌鐵棍,棍重35斤;洪師傅身高力沉,敞開胸襟,胸間一撮令人生畏的黑毛,益顯得威風凜凜。其他武師也離開酒席,跟著走到院落裡圍觀。比試開始,洪武師虎視眈眈,一根鑌鐵棍舞得風聲滾滾……向著三腳虎揮舞而來。在呼呼的棍風中,只見三腳虎不慌不忙, 隨地拿起一支竹棍,以迷蹤步、跳澗等步法,側身避過洪武師的鐵棍;隨手一點竹棍,施展陰陽彈箭棍的功夫,從地上騰空而起,踏在鑌鐵棍的棍尾上,借力翻過洪武師的身後,揮起竹棍又一點,棍尾如風馳電閃般點在洪武師的咽喉處。如果稍一用力,就可捅破咽喉致其性命。如是者三,每輪三腳虎的棍尾都恰到好處的刺在洪武師的咽喉表面而止,不傷其喉。圍觀的吳會長和眾拳師,開始時被閃忽的對打弄得目花腦眩,分不清棍風人影;不僅為三腳虎擔心。後來看到高潮處,竟然目瞪口呆;對蔡莫派的神出鬼沒功夫,不由得從心裡發出一連聲叫好!棍術高強的洪武師羞愧滿面,自然看出三腳虎不願傷他,便知自己的棍術遠在三腳虎之下,不得不願賭服輸,退席一走了之。其他幾位武師都看出三腳虎功夫厲害,復席請三腳虎上座受敬。從此,吳會長就請三腳虎在會內設館授徒,並且督促徒弟們認真學習蔡莫派武功。

四、救兒童鐵臂擊牛 真功夫揚名海陸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8年,日本侵略汕頭前夕,風聲鶴唳,民心惶惶。形勢頗為緊張,理髮行業生意蕭條,使汕頭市理髮總工會拳館清淡,門下弟子無法安心學武。三腳虎也惦念起家中老少的平安。因此辭別吳會長回到陸豐。不久,捷勝弟子請三腳虎重返古城教館。但不想剛到捷勝辦館,又發生了二十多年前的故事。有一位姓劉的拳師在別人的唆使下,上門前來找他切磋武藝。此時的三腳虎已不是青年時期的他了,對拳術的體會已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自能憑風聽拳,感應來拳方向、力道及速度等,準確拿捏好瞬間出拳、收拳的火候,再也不怕誤傷前來踢館的拳師。二人甫一交手,三腳虎對於來勢,不退反進,利用腰、膊扭動時所產生的回力而施以反擊,以“風吹楊柳”、“內外連環手” 的近身逼打技法,一個箭步用右手把劉拳師的腰帶連人從地面上提了起來,使他兩腳不能著地。劉拳師感到非常驚訝,當場拜他為師。還有捷勝一位叫黃娘亮者,天生稟異與常人,其腹胸骨和脛腿骨很硬,且自小練有拳術功底。任人拳打腳踢,他毫無痛楚的感覺,身體不受絲毫損傷。被眾人稱為“鐵羅漢”。他接踵來踢館,欲找三腳虎難堪。當著簇擁圍觀的群眾對三腳虎說:“劉師傅,你如果能打傷我的腳骨,我就立即拜你為師。”三腳虎聞言,即用無掌左臂向他的腳骨打去,黃娘亮頓時痛苦難當,大喊饒命。三腳虎馬上把手收住。娘亮立刻跪地拜師,後來三腳虎用了很多心血把他培養成一個比較有名氣的拳師。見到此場面,很多圍觀的年輕人亦踴躍拜三腳虎為師,入館練蔡莫拳。是年,海豐縣永豐劇團的著名演員陳寶壽、餘德容、火擁等11位藝人,聞說三腳虎的功夫厲害,要拜三腳虎為師。這些藝人自小學戲,有的是武生旦,自然有相當出色的武術功夫在身。他們既想跟三腳虎學武,又怕三腳虎名不符實,敗了自己的名氣。於是想出一個辦法,想當場試三腳虎的武功造詣。為避開古城閒人耳目,故與三腳虎相約於捷勝後山頭,11人團團圍住在三腳虎身邊,大家拉腳捉手,將三腳虎從脖子到大腿團團抱住,意圖將他掀倒在地。三腳虎稍一出力,11位戲旦牽扯不住,即刻倒地,有人跌得頭破血流,叫娘呼爹。從此11位戲旦即拜三腳虎為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民國初造,劉仕忠聞說海豐縣翁文榜拳師武藝高深,儘管自己拳藝已到了一定的造詣,便登門拜帖願為入室弟子,學習其一招一式。三年學成後,又聽到潭衝林義拳師的武術。林義外號鐵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為了得,名揚海陸二縣。即趕往陸豐潭衝山仔拳館拜入門下,隨其日夜習拳,並苦練鐵沙、打磚牆等功夫,欲達到其鐵布衫神功。經過十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學全了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門派拳術之真諦。幾年後,藝有所成,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四處尋師訪友,欲尋找到隱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師,以祈求高深技藝,練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滿20歲的劉仕忠出師。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捷勝鎮北門設館教徒,以便謀生。捷勝也是明清時期碣石衛一處守備所城,城內民風強悍,不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師在此設館。社會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學了一招半式,常喜與人比武炫耀。見年輕的外地人劉仕忠竟敢到城內設館,故意上館門喧譁挑釁,民間謂之“踢館”。劉仕忠與“踢館”者多次說人情不允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手與之切磋,本想點到為止,不意“踢館”者不依不饒,欺身進拳,欲使他當眾出醜;劉仕忠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出手稍重,打傷了挑戰者,不得已浪跡江湖,到處為家。他痛感自己拳藝尚淺,出手不能隨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誤傷“踢館”者。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4年,時年28歲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區設館收徒。因其時土匪兵痞強橫鄉里,故入其門拜師者頗多,加上他教藝自有一套,認真負責,因此初有名聲。他一邊授徒教藝,一邊暗中找尋名師,以求拳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任教期間,聽說有武林高人張文永大師(江西贛州人士)。在粵東一帶行醫濟世,武藝高深莫測,能觀五形氣色,又曉天文地理,身懷醫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處打探張大師的下落。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劉仕忠就在汕頭市一間小旅館上巧遇張大師,當面下跪要求張大師收他為徒,張觀其身材、神魄、手腳果真是優秀的練武人才,談吐亦知情懂禮。心裡正為物色到千里馬而高興之際,可是轉眼觀他五形氣色流年,不禁一時默然無語。預測劉仕忠到32歲時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線生機挽救,不知能否度過?不由嘆了口氣。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終,教之無用。僅向劉仕忠說一句話:“現機緣未到,待你32歲時有緣再到此地找我”。聽了此話,滿懷上進希望的劉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辭別張大師,又走上漫長的江湖之路,到處流浪。

二、結盟攜手參加農運 遇劫轉運再逢恩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8年1月,彭湃與葉鏞、徐向前等率領紅四師東征潮汕,一路上擊破國民黨多處防線,在惠來、普寧、潮陽及揭陽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潮汕平原農運如星火燎原,蓬勃發展;當地青少年紛紛參加工農赤衛軍,迎接紅軍的到來。這時期,劉仕忠行走在潮汕江湖上。一日,他在鄉村一處小飯館準備午餐時,恰好遇上當地四位工農赤衛隊武裝人員。帶隊者名蔡忠坤,以及蔡勤、陳樂和林榮德(北方人)等隊員。進餐時,懂得武術的蔡忠坤見劉仕忠體格彪悍,一表人才;是當兵打游擊的好料。由此向劉仕忠舉手打招呼,邀其入座共餐。五人飯後一起閒談,談論的話題是:土豪劣坤為富不仁,橫行霸道,民國政府腐敗無能,造成民生困苦,哀鴻遍野,難以度日。大家意氣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隊長蔡忠坤看他是忠義人,5人當即拜香盟誓,義結金蘭。並招他加入革命隊伍,參加當地工農赤衛隊。是年5月,在國民黨副師長餘漢謀率領11師2000多人的進攻下,海陸豐縣城相繼失陷。且又有國民黨軍隊從汕頭壓境而來,為了避開強敵,紅四師撤回海陸豐。在國民黨部隊的圍剿下,當地赤衛隊遂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在一次激烈的阻擊戰中,隊長蔡忠坤為掩護弟兄們撤退,被國民黨部隊抓捕入獄。劉仕忠和其餘結盟兄弟為營救大哥,乘著暗夜時分,決定用炸藥炸開縣政府牢房,救出蔡忠坤。不料在行動中,由於導火線燃燒迅速,劉仕忠舉著的炸藥包瞬間爆炸,左手掌當即被炸斷,血肉模糊。幾位弟兄立即護送他到當地用草藥就醫未愈,只好冒著被捕的風險,轉到汕頭市醫院剪掉左手掌,保命過劫。

出院後,碰上國民黨正在大肆搜捕曾參加過工農武裝的赤衛隊員。他為避禍到香港開館教拳三年。一天,他忽然想起張大師幾年前所講的“32歲時有緣再來此地找我”這句話,便返回汕頭四處尋找這位江湖武林大師。為此,他特地住進過去相約見面的那個小旅館,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著張大師的來臨。也算他命中有緣,張大師果然守約來到這間小旅館。他把自己斷掌的經過說出來,張文永見劉仕忠失去了左手掌,認為他已度過了劫運。是年剛好是32歲。張大師心想:大難已過,緣份未盡,此子日後必定成才。於是收劉仕忠為徒留在身邊,每天叫他將斷手浸泡在其配製的採自江西深山的草藥液中,一個時辰後,教他用斷掌在鐵砧上反覆捶打。每日依序刻苦鍛鍊。幾個月後,精心地將劉仕忠被炸斷了的左手練得有如杵槌一樣,具有驚人的殺傷力。竟成為一記無堅不摧的殺手鐗。後來他只以右臂手掌應敵,如遇高手,則突發左臂斷掌,其銳利如錐,力發千鈞,應者輒倒,以此名聞於惠、潮、梅三州,故武林中人日後均稱他為“三腳虎”!卻說師徒倆結伴同行,四海為家;行俠仗義,救急扶危。一路上,張大師身傳言教,不僅教他文化知識和醫藥診治知識,而且將峨嵋派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耀江湖”內外功祕籍,以及少林高深的武技傾囊相授、點化他,使他脫胎換骨,盡得高深精絕的峨嵋派武技真傳,也學到了南少林武學祕笈的精髓,為他日後創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長期與師父相處的日子裡,劉仕忠瞭解到是年50歲的師父,原為清末江西贛州陂頭鄉秀才,不但武功精絕,更兼通天文地理,醫卜星相,奇門遁甲,無所不曉。年青時為報強盜殺父之仇,棄文習武,遠赴峨眉山學習峨嵋派武技八年。技成下山復仇後,再也不問世事。師父無妻無兒,孤身一人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地贈醫贈藥,行醫濟世。雖然身懷絕技,卻深藏不露。一日,張文永大師將愛徒劉仕忠叫到身邊,吩咐他說:“‘千里同行,終須一別’;為師即將遠赴四川峨眉、雲貴高原一帶去雲遊四方。你武功已臻大成,日後自會成名立宗,揚我門風。”

三、甲子面壁創新拳種 汕頭比武建立門宗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再說劉仕忠藝成揮淚告別師父之後,回到了久違的家鄉甲子鎮。終日閉門在家,面壁體悟,加深了對武功要旨的認識;將以前所學到的南少林門派的蔡家拳和莫家拳熔成一爐,再融匯朱,範,鍾,六合,太極等多種拳法,以及武林奇人張文永悉心授予的峨嵋派絕技和少林內家心法,集南派少林之洪、劉、蔡、李、莫五大派精華,去蕪存菁,融匯貫通,創出了一種技法獨特、別具一格的新拳種(俗稱三腳虎拳)。由此他成為蔡莫派的創派祖師。

何為蔡莫派拳術?蔡莫拳與其他少林南拳一樣,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摧力,貫穿發勁,步法穩固,拳勢激烈。發力時要求手、身、腰、腿的勁力貫串一氣,手法豐富,善於近攻短打,招式毒辣刁鑽。然而,蔡莫派拳術又有別於其他拳種的奧妙之處:其一拳一腳均著眼於實戰,通常出手快捷有勁,攻中寓守、連消帶打;肘不出盡,肘部必須稍屈,留有一定的迥旋變化餘地,既可感覺到對方的力度變化,又不必回手即加反擊。在攻守中善用砸、彈、頓、衝等等手法,擅於使用寸勁,突然發力,能穿透對手的五臟六腑、筋骨關節。掌法靈活主動,反擊力如波浪般一浪隨著一浪,綿綿不絕。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0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吳會長,愛好武術,擁有會員數千人。先後聘請了幾位武師,向會員傳授武術。其中有位洪姓拳師,滿面絡腮鬍子,身高1.9米多,體重200餘斤,力沉臂長,技藝最為高深。吳會長雖甚倚重;但對其驕橫輕狂,亦頗不為然。有一天,有位以前曾在三腳虎汕頭拳館學藝的會員,說起陸豐甲子鎮有位外號叫三腳虎的師傅,技藝超人,功力深湛。並說起三腳虎在潮汕教館以及參加農運武裝鬥爭,以炸藥炸開牢房救義兄的傳奇經歷。吳會長早已聞知三腳虎聞名潮汕地區的事蹟,聽後甚為高興,派員直往甲子鎮找到三腳虎,說明來意。此時已經悟通南少林各門派拳術的三腳虎,亦想出山傳授新創立的拳藝,以弘揚蔡莫派的門風。遂同意來者邀請,一起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開設教館。吳會長熱情地招待他。不想洪武師會見三腳虎後,心生妒忌;尤其觀察到三腳虎左臂欠掌而頗輕視之,屢次出言欺侮。三腳虎認為今後既忝為同事,自須友好相處,故不予計較,再三容忍之。但洪師傅得寸進尺多次藐視和挑釁。吳會長早已看在眼裡,氣在心裡;認為對自己剛請來的客人無禮,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為了挫一挫洪武師的威風,他便辦了一席大餐,請來各武師同餐共飲。酒過三巡,洪武師乘著微醉,口出狂言;欲與三腳虎比試高低。吳會長聽後問曰:“劉師傅,你敢與之比劃否? ”三腳虎領悟吳會長的意思。含笑答之曰: “可也!吳會長你既開聲,何為不敢也。不過,不知洪師傅要比拳還是比器械?”洪武師道:“且慢!吳會長請你為證人,若果我勝之,請劉師傅離開工會自謀生路;若果我輸之,我立刻捲鋪蓋走人。”洪武師雖然表面張狂,但其內心裡也有個小算盤。心想三腳虎左手無掌無法抓棍,與之比棍必贏無疑。於是雙方約定比棍術。二人便離開席位,走到寬闊的院落準備比棍術。洪武師令徒弟拿出其常用的鑌鐵棍,棍重35斤;洪師傅身高力沉,敞開胸襟,胸間一撮令人生畏的黑毛,益顯得威風凜凜。其他武師也離開酒席,跟著走到院落裡圍觀。比試開始,洪武師虎視眈眈,一根鑌鐵棍舞得風聲滾滾……向著三腳虎揮舞而來。在呼呼的棍風中,只見三腳虎不慌不忙, 隨地拿起一支竹棍,以迷蹤步、跳澗等步法,側身避過洪武師的鐵棍;隨手一點竹棍,施展陰陽彈箭棍的功夫,從地上騰空而起,踏在鑌鐵棍的棍尾上,借力翻過洪武師的身後,揮起竹棍又一點,棍尾如風馳電閃般點在洪武師的咽喉處。如果稍一用力,就可捅破咽喉致其性命。如是者三,每輪三腳虎的棍尾都恰到好處的刺在洪武師的咽喉表面而止,不傷其喉。圍觀的吳會長和眾拳師,開始時被閃忽的對打弄得目花腦眩,分不清棍風人影;不僅為三腳虎擔心。後來看到高潮處,竟然目瞪口呆;對蔡莫派的神出鬼沒功夫,不由得從心裡發出一連聲叫好!棍術高強的洪武師羞愧滿面,自然看出三腳虎不願傷他,便知自己的棍術遠在三腳虎之下,不得不願賭服輸,退席一走了之。其他幾位武師都看出三腳虎功夫厲害,復席請三腳虎上座受敬。從此,吳會長就請三腳虎在會內設館授徒,並且督促徒弟們認真學習蔡莫派武功。

四、救兒童鐵臂擊牛 真功夫揚名海陸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8年,日本侵略汕頭前夕,風聲鶴唳,民心惶惶。形勢頗為緊張,理髮行業生意蕭條,使汕頭市理髮總工會拳館清淡,門下弟子無法安心學武。三腳虎也惦念起家中老少的平安。因此辭別吳會長回到陸豐。不久,捷勝弟子請三腳虎重返古城教館。但不想剛到捷勝辦館,又發生了二十多年前的故事。有一位姓劉的拳師在別人的唆使下,上門前來找他切磋武藝。此時的三腳虎已不是青年時期的他了,對拳術的體會已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自能憑風聽拳,感應來拳方向、力道及速度等,準確拿捏好瞬間出拳、收拳的火候,再也不怕誤傷前來踢館的拳師。二人甫一交手,三腳虎對於來勢,不退反進,利用腰、膊扭動時所產生的回力而施以反擊,以“風吹楊柳”、“內外連環手” 的近身逼打技法,一個箭步用右手把劉拳師的腰帶連人從地面上提了起來,使他兩腳不能著地。劉拳師感到非常驚訝,當場拜他為師。還有捷勝一位叫黃娘亮者,天生稟異與常人,其腹胸骨和脛腿骨很硬,且自小練有拳術功底。任人拳打腳踢,他毫無痛楚的感覺,身體不受絲毫損傷。被眾人稱為“鐵羅漢”。他接踵來踢館,欲找三腳虎難堪。當著簇擁圍觀的群眾對三腳虎說:“劉師傅,你如果能打傷我的腳骨,我就立即拜你為師。”三腳虎聞言,即用無掌左臂向他的腳骨打去,黃娘亮頓時痛苦難當,大喊饒命。三腳虎馬上把手收住。娘亮立刻跪地拜師,後來三腳虎用了很多心血把他培養成一個比較有名氣的拳師。見到此場面,很多圍觀的年輕人亦踴躍拜三腳虎為師,入館練蔡莫拳。是年,海豐縣永豐劇團的著名演員陳寶壽、餘德容、火擁等11位藝人,聞說三腳虎的功夫厲害,要拜三腳虎為師。這些藝人自小學戲,有的是武生旦,自然有相當出色的武術功夫在身。他們既想跟三腳虎學武,又怕三腳虎名不符實,敗了自己的名氣。於是想出一個辦法,想當場試三腳虎的武功造詣。為避開古城閒人耳目,故與三腳虎相約於捷勝後山頭,11人團團圍住在三腳虎身邊,大家拉腳捉手,將三腳虎從脖子到大腿團團抱住,意圖將他掀倒在地。三腳虎稍一出力,11位戲旦牽扯不住,即刻倒地,有人跌得頭破血流,叫娘呼爹。從此11位戲旦即拜三腳虎為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民國初造,劉仕忠聞說海豐縣翁文榜拳師武藝高深,儘管自己拳藝已到了一定的造詣,便登門拜帖願為入室弟子,學習其一招一式。三年學成後,又聽到潭衝林義拳師的武術。林義外號鐵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為了得,名揚海陸二縣。即趕往陸豐潭衝山仔拳館拜入門下,隨其日夜習拳,並苦練鐵沙、打磚牆等功夫,欲達到其鐵布衫神功。經過十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學全了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門派拳術之真諦。幾年後,藝有所成,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四處尋師訪友,欲尋找到隱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師,以祈求高深技藝,練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滿20歲的劉仕忠出師。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捷勝鎮北門設館教徒,以便謀生。捷勝也是明清時期碣石衛一處守備所城,城內民風強悍,不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師在此設館。社會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學了一招半式,常喜與人比武炫耀。見年輕的外地人劉仕忠竟敢到城內設館,故意上館門喧譁挑釁,民間謂之“踢館”。劉仕忠與“踢館”者多次說人情不允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手與之切磋,本想點到為止,不意“踢館”者不依不饒,欺身進拳,欲使他當眾出醜;劉仕忠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出手稍重,打傷了挑戰者,不得已浪跡江湖,到處為家。他痛感自己拳藝尚淺,出手不能隨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誤傷“踢館”者。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4年,時年28歲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區設館收徒。因其時土匪兵痞強橫鄉里,故入其門拜師者頗多,加上他教藝自有一套,認真負責,因此初有名聲。他一邊授徒教藝,一邊暗中找尋名師,以求拳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任教期間,聽說有武林高人張文永大師(江西贛州人士)。在粵東一帶行醫濟世,武藝高深莫測,能觀五形氣色,又曉天文地理,身懷醫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處打探張大師的下落。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劉仕忠就在汕頭市一間小旅館上巧遇張大師,當面下跪要求張大師收他為徒,張觀其身材、神魄、手腳果真是優秀的練武人才,談吐亦知情懂禮。心裡正為物色到千里馬而高興之際,可是轉眼觀他五形氣色流年,不禁一時默然無語。預測劉仕忠到32歲時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線生機挽救,不知能否度過?不由嘆了口氣。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終,教之無用。僅向劉仕忠說一句話:“現機緣未到,待你32歲時有緣再到此地找我”。聽了此話,滿懷上進希望的劉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辭別張大師,又走上漫長的江湖之路,到處流浪。

二、結盟攜手參加農運 遇劫轉運再逢恩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8年1月,彭湃與葉鏞、徐向前等率領紅四師東征潮汕,一路上擊破國民黨多處防線,在惠來、普寧、潮陽及揭陽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潮汕平原農運如星火燎原,蓬勃發展;當地青少年紛紛參加工農赤衛軍,迎接紅軍的到來。這時期,劉仕忠行走在潮汕江湖上。一日,他在鄉村一處小飯館準備午餐時,恰好遇上當地四位工農赤衛隊武裝人員。帶隊者名蔡忠坤,以及蔡勤、陳樂和林榮德(北方人)等隊員。進餐時,懂得武術的蔡忠坤見劉仕忠體格彪悍,一表人才;是當兵打游擊的好料。由此向劉仕忠舉手打招呼,邀其入座共餐。五人飯後一起閒談,談論的話題是:土豪劣坤為富不仁,橫行霸道,民國政府腐敗無能,造成民生困苦,哀鴻遍野,難以度日。大家意氣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隊長蔡忠坤看他是忠義人,5人當即拜香盟誓,義結金蘭。並招他加入革命隊伍,參加當地工農赤衛隊。是年5月,在國民黨副師長餘漢謀率領11師2000多人的進攻下,海陸豐縣城相繼失陷。且又有國民黨軍隊從汕頭壓境而來,為了避開強敵,紅四師撤回海陸豐。在國民黨部隊的圍剿下,當地赤衛隊遂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在一次激烈的阻擊戰中,隊長蔡忠坤為掩護弟兄們撤退,被國民黨部隊抓捕入獄。劉仕忠和其餘結盟兄弟為營救大哥,乘著暗夜時分,決定用炸藥炸開縣政府牢房,救出蔡忠坤。不料在行動中,由於導火線燃燒迅速,劉仕忠舉著的炸藥包瞬間爆炸,左手掌當即被炸斷,血肉模糊。幾位弟兄立即護送他到當地用草藥就醫未愈,只好冒著被捕的風險,轉到汕頭市醫院剪掉左手掌,保命過劫。

出院後,碰上國民黨正在大肆搜捕曾參加過工農武裝的赤衛隊員。他為避禍到香港開館教拳三年。一天,他忽然想起張大師幾年前所講的“32歲時有緣再來此地找我”這句話,便返回汕頭四處尋找這位江湖武林大師。為此,他特地住進過去相約見面的那個小旅館,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著張大師的來臨。也算他命中有緣,張大師果然守約來到這間小旅館。他把自己斷掌的經過說出來,張文永見劉仕忠失去了左手掌,認為他已度過了劫運。是年剛好是32歲。張大師心想:大難已過,緣份未盡,此子日後必定成才。於是收劉仕忠為徒留在身邊,每天叫他將斷手浸泡在其配製的採自江西深山的草藥液中,一個時辰後,教他用斷掌在鐵砧上反覆捶打。每日依序刻苦鍛鍊。幾個月後,精心地將劉仕忠被炸斷了的左手練得有如杵槌一樣,具有驚人的殺傷力。竟成為一記無堅不摧的殺手鐗。後來他只以右臂手掌應敵,如遇高手,則突發左臂斷掌,其銳利如錐,力發千鈞,應者輒倒,以此名聞於惠、潮、梅三州,故武林中人日後均稱他為“三腳虎”!卻說師徒倆結伴同行,四海為家;行俠仗義,救急扶危。一路上,張大師身傳言教,不僅教他文化知識和醫藥診治知識,而且將峨嵋派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耀江湖”內外功祕籍,以及少林高深的武技傾囊相授、點化他,使他脫胎換骨,盡得高深精絕的峨嵋派武技真傳,也學到了南少林武學祕笈的精髓,為他日後創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長期與師父相處的日子裡,劉仕忠瞭解到是年50歲的師父,原為清末江西贛州陂頭鄉秀才,不但武功精絕,更兼通天文地理,醫卜星相,奇門遁甲,無所不曉。年青時為報強盜殺父之仇,棄文習武,遠赴峨眉山學習峨嵋派武技八年。技成下山復仇後,再也不問世事。師父無妻無兒,孤身一人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地贈醫贈藥,行醫濟世。雖然身懷絕技,卻深藏不露。一日,張文永大師將愛徒劉仕忠叫到身邊,吩咐他說:“‘千里同行,終須一別’;為師即將遠赴四川峨眉、雲貴高原一帶去雲遊四方。你武功已臻大成,日後自會成名立宗,揚我門風。”

三、甲子面壁創新拳種 汕頭比武建立門宗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再說劉仕忠藝成揮淚告別師父之後,回到了久違的家鄉甲子鎮。終日閉門在家,面壁體悟,加深了對武功要旨的認識;將以前所學到的南少林門派的蔡家拳和莫家拳熔成一爐,再融匯朱,範,鍾,六合,太極等多種拳法,以及武林奇人張文永悉心授予的峨嵋派絕技和少林內家心法,集南派少林之洪、劉、蔡、李、莫五大派精華,去蕪存菁,融匯貫通,創出了一種技法獨特、別具一格的新拳種(俗稱三腳虎拳)。由此他成為蔡莫派的創派祖師。

何為蔡莫派拳術?蔡莫拳與其他少林南拳一樣,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摧力,貫穿發勁,步法穩固,拳勢激烈。發力時要求手、身、腰、腿的勁力貫串一氣,手法豐富,善於近攻短打,招式毒辣刁鑽。然而,蔡莫派拳術又有別於其他拳種的奧妙之處:其一拳一腳均著眼於實戰,通常出手快捷有勁,攻中寓守、連消帶打;肘不出盡,肘部必須稍屈,留有一定的迥旋變化餘地,既可感覺到對方的力度變化,又不必回手即加反擊。在攻守中善用砸、彈、頓、衝等等手法,擅於使用寸勁,突然發力,能穿透對手的五臟六腑、筋骨關節。掌法靈活主動,反擊力如波浪般一浪隨著一浪,綿綿不絕。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0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吳會長,愛好武術,擁有會員數千人。先後聘請了幾位武師,向會員傳授武術。其中有位洪姓拳師,滿面絡腮鬍子,身高1.9米多,體重200餘斤,力沉臂長,技藝最為高深。吳會長雖甚倚重;但對其驕橫輕狂,亦頗不為然。有一天,有位以前曾在三腳虎汕頭拳館學藝的會員,說起陸豐甲子鎮有位外號叫三腳虎的師傅,技藝超人,功力深湛。並說起三腳虎在潮汕教館以及參加農運武裝鬥爭,以炸藥炸開牢房救義兄的傳奇經歷。吳會長早已聞知三腳虎聞名潮汕地區的事蹟,聽後甚為高興,派員直往甲子鎮找到三腳虎,說明來意。此時已經悟通南少林各門派拳術的三腳虎,亦想出山傳授新創立的拳藝,以弘揚蔡莫派的門風。遂同意來者邀請,一起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開設教館。吳會長熱情地招待他。不想洪武師會見三腳虎後,心生妒忌;尤其觀察到三腳虎左臂欠掌而頗輕視之,屢次出言欺侮。三腳虎認為今後既忝為同事,自須友好相處,故不予計較,再三容忍之。但洪師傅得寸進尺多次藐視和挑釁。吳會長早已看在眼裡,氣在心裡;認為對自己剛請來的客人無禮,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為了挫一挫洪武師的威風,他便辦了一席大餐,請來各武師同餐共飲。酒過三巡,洪武師乘著微醉,口出狂言;欲與三腳虎比試高低。吳會長聽後問曰:“劉師傅,你敢與之比劃否? ”三腳虎領悟吳會長的意思。含笑答之曰: “可也!吳會長你既開聲,何為不敢也。不過,不知洪師傅要比拳還是比器械?”洪武師道:“且慢!吳會長請你為證人,若果我勝之,請劉師傅離開工會自謀生路;若果我輸之,我立刻捲鋪蓋走人。”洪武師雖然表面張狂,但其內心裡也有個小算盤。心想三腳虎左手無掌無法抓棍,與之比棍必贏無疑。於是雙方約定比棍術。二人便離開席位,走到寬闊的院落準備比棍術。洪武師令徒弟拿出其常用的鑌鐵棍,棍重35斤;洪師傅身高力沉,敞開胸襟,胸間一撮令人生畏的黑毛,益顯得威風凜凜。其他武師也離開酒席,跟著走到院落裡圍觀。比試開始,洪武師虎視眈眈,一根鑌鐵棍舞得風聲滾滾……向著三腳虎揮舞而來。在呼呼的棍風中,只見三腳虎不慌不忙, 隨地拿起一支竹棍,以迷蹤步、跳澗等步法,側身避過洪武師的鐵棍;隨手一點竹棍,施展陰陽彈箭棍的功夫,從地上騰空而起,踏在鑌鐵棍的棍尾上,借力翻過洪武師的身後,揮起竹棍又一點,棍尾如風馳電閃般點在洪武師的咽喉處。如果稍一用力,就可捅破咽喉致其性命。如是者三,每輪三腳虎的棍尾都恰到好處的刺在洪武師的咽喉表面而止,不傷其喉。圍觀的吳會長和眾拳師,開始時被閃忽的對打弄得目花腦眩,分不清棍風人影;不僅為三腳虎擔心。後來看到高潮處,竟然目瞪口呆;對蔡莫派的神出鬼沒功夫,不由得從心裡發出一連聲叫好!棍術高強的洪武師羞愧滿面,自然看出三腳虎不願傷他,便知自己的棍術遠在三腳虎之下,不得不願賭服輸,退席一走了之。其他幾位武師都看出三腳虎功夫厲害,復席請三腳虎上座受敬。從此,吳會長就請三腳虎在會內設館授徒,並且督促徒弟們認真學習蔡莫派武功。

四、救兒童鐵臂擊牛 真功夫揚名海陸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8年,日本侵略汕頭前夕,風聲鶴唳,民心惶惶。形勢頗為緊張,理髮行業生意蕭條,使汕頭市理髮總工會拳館清淡,門下弟子無法安心學武。三腳虎也惦念起家中老少的平安。因此辭別吳會長回到陸豐。不久,捷勝弟子請三腳虎重返古城教館。但不想剛到捷勝辦館,又發生了二十多年前的故事。有一位姓劉的拳師在別人的唆使下,上門前來找他切磋武藝。此時的三腳虎已不是青年時期的他了,對拳術的體會已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自能憑風聽拳,感應來拳方向、力道及速度等,準確拿捏好瞬間出拳、收拳的火候,再也不怕誤傷前來踢館的拳師。二人甫一交手,三腳虎對於來勢,不退反進,利用腰、膊扭動時所產生的回力而施以反擊,以“風吹楊柳”、“內外連環手” 的近身逼打技法,一個箭步用右手把劉拳師的腰帶連人從地面上提了起來,使他兩腳不能著地。劉拳師感到非常驚訝,當場拜他為師。還有捷勝一位叫黃娘亮者,天生稟異與常人,其腹胸骨和脛腿骨很硬,且自小練有拳術功底。任人拳打腳踢,他毫無痛楚的感覺,身體不受絲毫損傷。被眾人稱為“鐵羅漢”。他接踵來踢館,欲找三腳虎難堪。當著簇擁圍觀的群眾對三腳虎說:“劉師傅,你如果能打傷我的腳骨,我就立即拜你為師。”三腳虎聞言,即用無掌左臂向他的腳骨打去,黃娘亮頓時痛苦難當,大喊饒命。三腳虎馬上把手收住。娘亮立刻跪地拜師,後來三腳虎用了很多心血把他培養成一個比較有名氣的拳師。見到此場面,很多圍觀的年輕人亦踴躍拜三腳虎為師,入館練蔡莫拳。是年,海豐縣永豐劇團的著名演員陳寶壽、餘德容、火擁等11位藝人,聞說三腳虎的功夫厲害,要拜三腳虎為師。這些藝人自小學戲,有的是武生旦,自然有相當出色的武術功夫在身。他們既想跟三腳虎學武,又怕三腳虎名不符實,敗了自己的名氣。於是想出一個辦法,想當場試三腳虎的武功造詣。為避開古城閒人耳目,故與三腳虎相約於捷勝後山頭,11人團團圍住在三腳虎身邊,大家拉腳捉手,將三腳虎從脖子到大腿團團抱住,意圖將他掀倒在地。三腳虎稍一出力,11位戲旦牽扯不住,即刻倒地,有人跌得頭破血流,叫娘呼爹。從此11位戲旦即拜三腳虎為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三腳虎在捷勝留下很多傳奇故事。他初到東坑村開武館的時候,有位村民牽著一頭牛牯去耕田。但空曠的田間沒有栓牛的地方,村民想用鋤頭疏通水路,又怕一放手,這隻剛剛購買的牛就會跑掉。正在焦急之際,三腳虎路過此地,有心幫助這位彷徨的農民,就用左臂斷掌將一條寬達30公分的田埂硬生生地鑽出一個洞來,方便村民將牛繩穿過洞把牛栓住。又有一次,三腳虎到沙角尾村出診行醫,看見一群兒童在路上玩耍。突然有一頭水牛牯衝向兒童玩耍的地方,形勢極為凶險。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三腳虎趕上去右手一把抓住牛鼻圈,猶不能制服奔跑著的牛牯,被其力勢拖曳著快跑;只好用左臂斷掌對著牛的頭部猛打一拳,這隻凶猛異常的牛牯頓時頹委倒地。從而保護了路上玩耍的兒童,但他為此賠了牛主人的一筆錢。

在陸豐潭西墟,三腳虎同樣也留下傳奇故事。1942年秋天,三腳虎來到潭衝會城村設館行醫,住在林媽權家裡,寒來暑往一住就是十年。三腳虎的到來,使潭衝十八村融匯入多門派的武術藝苑,自此武林高手層出不窮。三腳虎見林媽權為人誠實忠厚,性格內向不露,與他年齡相當,便結拜為異姓兄弟,教他武功及醫藥。會城村老少村民也將三腳虎視為親人。三腳虎為人診病,根據來人的貧富狀況收取診金。有時分文未取,還要倒貼藥費。鄰村溪美村,有位農戶叫林某清,養有一頭耕牛。為防盜賊半夜盜牛,他每晚都住宿在牛寮裡。有一夜,竟然不小心將菸頭丟在稻草中失火,耕牛被燒死了,自己也渾身燒傷。親人們將他用門板抬到會城村林媽權家,請三腳虎醫治。三腳虎拿出藥粉、茶油等,叫林媽權幫手。師徒倆象抹油漆似的將他塗上全身藥粉。見他家裡貧窮,耕牛又燒死,不收他一分藥費。數天後他痊癒請三腳虎師徒一頓簡單的農家飯答謝。席間其家屬大讚三腳虎的藥粉好似仙藥,一抹即愈。如此盛德,感激不盡。

有一夜,三腳虎在林媽權小商店與林俊生等6人閒談笑話,半夜時感到飢腸轆轆,忽然想吃香噴噴的糯米甜粥。林俊生返回家裡拿著五斤糯米穀來到小商店,取出木臼,倒進糯谷,一時找不到木杵。三腳虎說:“無妨”。伸出斷掌便在木臼裡旋轉摩擦,瞬間將5斤稻穀褪棄穀殼,露出白花花的稻米。一天早晨,三腳虎因有心事在會城村前抽悶煙。村民拿著收割工具準備往田裡割稻,路過村口見他無精打彩,故意激他表演功夫。有人逗他說:你是跌打醫生,外邊傳說你是名拳師。為什麼你能在外面表演,卻不願在村裡表演一下功夫,讓我們開開眼界?他聽後悶聲不響,拿起一把約三公尺多長、直徑約12公分用於割稻的大竹棒,在村前晒穀場舞動起來,一陣陣旋風將地面上草屑捲起,在低空中旋轉。此時剛好是村民出門收割時刻,眾多圍觀者莫不嘖嘖稱奇。自此村中始知三腳虎是有真本事的人。每當他傍晚和月夜在村前榕樹下閒坐時,村老喜與他在麻石板上坐著閒談,並邀請他表演各種拳術套路,他有時興起也樂意表演給村民們看。村前是農戶栓牛場地,排列著很多栓牛楔(木樁)。三腳虎在表演拳術套路起勁時,常常喜歡起腳將牛楔順勢踢起,一共踢了三條牛楔。且是足下留情,怕村民翌日栓牛麻煩,不敢多踢。即便是這樣,圍觀的村民個個都伸出大姆指,發出歡呼聲。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民國初造,劉仕忠聞說海豐縣翁文榜拳師武藝高深,儘管自己拳藝已到了一定的造詣,便登門拜帖願為入室弟子,學習其一招一式。三年學成後,又聽到潭衝林義拳師的武術。林義外號鐵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為了得,名揚海陸二縣。即趕往陸豐潭衝山仔拳館拜入門下,隨其日夜習拳,並苦練鐵沙、打磚牆等功夫,欲達到其鐵布衫神功。經過十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學全了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門派拳術之真諦。幾年後,藝有所成,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四處尋師訪友,欲尋找到隱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師,以祈求高深技藝,練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滿20歲的劉仕忠出師。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捷勝鎮北門設館教徒,以便謀生。捷勝也是明清時期碣石衛一處守備所城,城內民風強悍,不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師在此設館。社會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學了一招半式,常喜與人比武炫耀。見年輕的外地人劉仕忠竟敢到城內設館,故意上館門喧譁挑釁,民間謂之“踢館”。劉仕忠與“踢館”者多次說人情不允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手與之切磋,本想點到為止,不意“踢館”者不依不饒,欺身進拳,欲使他當眾出醜;劉仕忠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出手稍重,打傷了挑戰者,不得已浪跡江湖,到處為家。他痛感自己拳藝尚淺,出手不能隨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誤傷“踢館”者。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4年,時年28歲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區設館收徒。因其時土匪兵痞強橫鄉里,故入其門拜師者頗多,加上他教藝自有一套,認真負責,因此初有名聲。他一邊授徒教藝,一邊暗中找尋名師,以求拳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任教期間,聽說有武林高人張文永大師(江西贛州人士)。在粵東一帶行醫濟世,武藝高深莫測,能觀五形氣色,又曉天文地理,身懷醫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處打探張大師的下落。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劉仕忠就在汕頭市一間小旅館上巧遇張大師,當面下跪要求張大師收他為徒,張觀其身材、神魄、手腳果真是優秀的練武人才,談吐亦知情懂禮。心裡正為物色到千里馬而高興之際,可是轉眼觀他五形氣色流年,不禁一時默然無語。預測劉仕忠到32歲時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線生機挽救,不知能否度過?不由嘆了口氣。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終,教之無用。僅向劉仕忠說一句話:“現機緣未到,待你32歲時有緣再到此地找我”。聽了此話,滿懷上進希望的劉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辭別張大師,又走上漫長的江湖之路,到處流浪。

二、結盟攜手參加農運 遇劫轉運再逢恩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8年1月,彭湃與葉鏞、徐向前等率領紅四師東征潮汕,一路上擊破國民黨多處防線,在惠來、普寧、潮陽及揭陽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潮汕平原農運如星火燎原,蓬勃發展;當地青少年紛紛參加工農赤衛軍,迎接紅軍的到來。這時期,劉仕忠行走在潮汕江湖上。一日,他在鄉村一處小飯館準備午餐時,恰好遇上當地四位工農赤衛隊武裝人員。帶隊者名蔡忠坤,以及蔡勤、陳樂和林榮德(北方人)等隊員。進餐時,懂得武術的蔡忠坤見劉仕忠體格彪悍,一表人才;是當兵打游擊的好料。由此向劉仕忠舉手打招呼,邀其入座共餐。五人飯後一起閒談,談論的話題是:土豪劣坤為富不仁,橫行霸道,民國政府腐敗無能,造成民生困苦,哀鴻遍野,難以度日。大家意氣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隊長蔡忠坤看他是忠義人,5人當即拜香盟誓,義結金蘭。並招他加入革命隊伍,參加當地工農赤衛隊。是年5月,在國民黨副師長餘漢謀率領11師2000多人的進攻下,海陸豐縣城相繼失陷。且又有國民黨軍隊從汕頭壓境而來,為了避開強敵,紅四師撤回海陸豐。在國民黨部隊的圍剿下,當地赤衛隊遂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在一次激烈的阻擊戰中,隊長蔡忠坤為掩護弟兄們撤退,被國民黨部隊抓捕入獄。劉仕忠和其餘結盟兄弟為營救大哥,乘著暗夜時分,決定用炸藥炸開縣政府牢房,救出蔡忠坤。不料在行動中,由於導火線燃燒迅速,劉仕忠舉著的炸藥包瞬間爆炸,左手掌當即被炸斷,血肉模糊。幾位弟兄立即護送他到當地用草藥就醫未愈,只好冒著被捕的風險,轉到汕頭市醫院剪掉左手掌,保命過劫。

出院後,碰上國民黨正在大肆搜捕曾參加過工農武裝的赤衛隊員。他為避禍到香港開館教拳三年。一天,他忽然想起張大師幾年前所講的“32歲時有緣再來此地找我”這句話,便返回汕頭四處尋找這位江湖武林大師。為此,他特地住進過去相約見面的那個小旅館,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著張大師的來臨。也算他命中有緣,張大師果然守約來到這間小旅館。他把自己斷掌的經過說出來,張文永見劉仕忠失去了左手掌,認為他已度過了劫運。是年剛好是32歲。張大師心想:大難已過,緣份未盡,此子日後必定成才。於是收劉仕忠為徒留在身邊,每天叫他將斷手浸泡在其配製的採自江西深山的草藥液中,一個時辰後,教他用斷掌在鐵砧上反覆捶打。每日依序刻苦鍛鍊。幾個月後,精心地將劉仕忠被炸斷了的左手練得有如杵槌一樣,具有驚人的殺傷力。竟成為一記無堅不摧的殺手鐗。後來他只以右臂手掌應敵,如遇高手,則突發左臂斷掌,其銳利如錐,力發千鈞,應者輒倒,以此名聞於惠、潮、梅三州,故武林中人日後均稱他為“三腳虎”!卻說師徒倆結伴同行,四海為家;行俠仗義,救急扶危。一路上,張大師身傳言教,不僅教他文化知識和醫藥診治知識,而且將峨嵋派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耀江湖”內外功祕籍,以及少林高深的武技傾囊相授、點化他,使他脫胎換骨,盡得高深精絕的峨嵋派武技真傳,也學到了南少林武學祕笈的精髓,為他日後創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長期與師父相處的日子裡,劉仕忠瞭解到是年50歲的師父,原為清末江西贛州陂頭鄉秀才,不但武功精絕,更兼通天文地理,醫卜星相,奇門遁甲,無所不曉。年青時為報強盜殺父之仇,棄文習武,遠赴峨眉山學習峨嵋派武技八年。技成下山復仇後,再也不問世事。師父無妻無兒,孤身一人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地贈醫贈藥,行醫濟世。雖然身懷絕技,卻深藏不露。一日,張文永大師將愛徒劉仕忠叫到身邊,吩咐他說:“‘千里同行,終須一別’;為師即將遠赴四川峨眉、雲貴高原一帶去雲遊四方。你武功已臻大成,日後自會成名立宗,揚我門風。”

三、甲子面壁創新拳種 汕頭比武建立門宗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再說劉仕忠藝成揮淚告別師父之後,回到了久違的家鄉甲子鎮。終日閉門在家,面壁體悟,加深了對武功要旨的認識;將以前所學到的南少林門派的蔡家拳和莫家拳熔成一爐,再融匯朱,範,鍾,六合,太極等多種拳法,以及武林奇人張文永悉心授予的峨嵋派絕技和少林內家心法,集南派少林之洪、劉、蔡、李、莫五大派精華,去蕪存菁,融匯貫通,創出了一種技法獨特、別具一格的新拳種(俗稱三腳虎拳)。由此他成為蔡莫派的創派祖師。

何為蔡莫派拳術?蔡莫拳與其他少林南拳一樣,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摧力,貫穿發勁,步法穩固,拳勢激烈。發力時要求手、身、腰、腿的勁力貫串一氣,手法豐富,善於近攻短打,招式毒辣刁鑽。然而,蔡莫派拳術又有別於其他拳種的奧妙之處:其一拳一腳均著眼於實戰,通常出手快捷有勁,攻中寓守、連消帶打;肘不出盡,肘部必須稍屈,留有一定的迥旋變化餘地,既可感覺到對方的力度變化,又不必回手即加反擊。在攻守中善用砸、彈、頓、衝等等手法,擅於使用寸勁,突然發力,能穿透對手的五臟六腑、筋骨關節。掌法靈活主動,反擊力如波浪般一浪隨著一浪,綿綿不絕。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0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吳會長,愛好武術,擁有會員數千人。先後聘請了幾位武師,向會員傳授武術。其中有位洪姓拳師,滿面絡腮鬍子,身高1.9米多,體重200餘斤,力沉臂長,技藝最為高深。吳會長雖甚倚重;但對其驕橫輕狂,亦頗不為然。有一天,有位以前曾在三腳虎汕頭拳館學藝的會員,說起陸豐甲子鎮有位外號叫三腳虎的師傅,技藝超人,功力深湛。並說起三腳虎在潮汕教館以及參加農運武裝鬥爭,以炸藥炸開牢房救義兄的傳奇經歷。吳會長早已聞知三腳虎聞名潮汕地區的事蹟,聽後甚為高興,派員直往甲子鎮找到三腳虎,說明來意。此時已經悟通南少林各門派拳術的三腳虎,亦想出山傳授新創立的拳藝,以弘揚蔡莫派的門風。遂同意來者邀請,一起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開設教館。吳會長熱情地招待他。不想洪武師會見三腳虎後,心生妒忌;尤其觀察到三腳虎左臂欠掌而頗輕視之,屢次出言欺侮。三腳虎認為今後既忝為同事,自須友好相處,故不予計較,再三容忍之。但洪師傅得寸進尺多次藐視和挑釁。吳會長早已看在眼裡,氣在心裡;認為對自己剛請來的客人無禮,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為了挫一挫洪武師的威風,他便辦了一席大餐,請來各武師同餐共飲。酒過三巡,洪武師乘著微醉,口出狂言;欲與三腳虎比試高低。吳會長聽後問曰:“劉師傅,你敢與之比劃否? ”三腳虎領悟吳會長的意思。含笑答之曰: “可也!吳會長你既開聲,何為不敢也。不過,不知洪師傅要比拳還是比器械?”洪武師道:“且慢!吳會長請你為證人,若果我勝之,請劉師傅離開工會自謀生路;若果我輸之,我立刻捲鋪蓋走人。”洪武師雖然表面張狂,但其內心裡也有個小算盤。心想三腳虎左手無掌無法抓棍,與之比棍必贏無疑。於是雙方約定比棍術。二人便離開席位,走到寬闊的院落準備比棍術。洪武師令徒弟拿出其常用的鑌鐵棍,棍重35斤;洪師傅身高力沉,敞開胸襟,胸間一撮令人生畏的黑毛,益顯得威風凜凜。其他武師也離開酒席,跟著走到院落裡圍觀。比試開始,洪武師虎視眈眈,一根鑌鐵棍舞得風聲滾滾……向著三腳虎揮舞而來。在呼呼的棍風中,只見三腳虎不慌不忙, 隨地拿起一支竹棍,以迷蹤步、跳澗等步法,側身避過洪武師的鐵棍;隨手一點竹棍,施展陰陽彈箭棍的功夫,從地上騰空而起,踏在鑌鐵棍的棍尾上,借力翻過洪武師的身後,揮起竹棍又一點,棍尾如風馳電閃般點在洪武師的咽喉處。如果稍一用力,就可捅破咽喉致其性命。如是者三,每輪三腳虎的棍尾都恰到好處的刺在洪武師的咽喉表面而止,不傷其喉。圍觀的吳會長和眾拳師,開始時被閃忽的對打弄得目花腦眩,分不清棍風人影;不僅為三腳虎擔心。後來看到高潮處,竟然目瞪口呆;對蔡莫派的神出鬼沒功夫,不由得從心裡發出一連聲叫好!棍術高強的洪武師羞愧滿面,自然看出三腳虎不願傷他,便知自己的棍術遠在三腳虎之下,不得不願賭服輸,退席一走了之。其他幾位武師都看出三腳虎功夫厲害,復席請三腳虎上座受敬。從此,吳會長就請三腳虎在會內設館授徒,並且督促徒弟們認真學習蔡莫派武功。

四、救兒童鐵臂擊牛 真功夫揚名海陸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8年,日本侵略汕頭前夕,風聲鶴唳,民心惶惶。形勢頗為緊張,理髮行業生意蕭條,使汕頭市理髮總工會拳館清淡,門下弟子無法安心學武。三腳虎也惦念起家中老少的平安。因此辭別吳會長回到陸豐。不久,捷勝弟子請三腳虎重返古城教館。但不想剛到捷勝辦館,又發生了二十多年前的故事。有一位姓劉的拳師在別人的唆使下,上門前來找他切磋武藝。此時的三腳虎已不是青年時期的他了,對拳術的體會已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自能憑風聽拳,感應來拳方向、力道及速度等,準確拿捏好瞬間出拳、收拳的火候,再也不怕誤傷前來踢館的拳師。二人甫一交手,三腳虎對於來勢,不退反進,利用腰、膊扭動時所產生的回力而施以反擊,以“風吹楊柳”、“內外連環手” 的近身逼打技法,一個箭步用右手把劉拳師的腰帶連人從地面上提了起來,使他兩腳不能著地。劉拳師感到非常驚訝,當場拜他為師。還有捷勝一位叫黃娘亮者,天生稟異與常人,其腹胸骨和脛腿骨很硬,且自小練有拳術功底。任人拳打腳踢,他毫無痛楚的感覺,身體不受絲毫損傷。被眾人稱為“鐵羅漢”。他接踵來踢館,欲找三腳虎難堪。當著簇擁圍觀的群眾對三腳虎說:“劉師傅,你如果能打傷我的腳骨,我就立即拜你為師。”三腳虎聞言,即用無掌左臂向他的腳骨打去,黃娘亮頓時痛苦難當,大喊饒命。三腳虎馬上把手收住。娘亮立刻跪地拜師,後來三腳虎用了很多心血把他培養成一個比較有名氣的拳師。見到此場面,很多圍觀的年輕人亦踴躍拜三腳虎為師,入館練蔡莫拳。是年,海豐縣永豐劇團的著名演員陳寶壽、餘德容、火擁等11位藝人,聞說三腳虎的功夫厲害,要拜三腳虎為師。這些藝人自小學戲,有的是武生旦,自然有相當出色的武術功夫在身。他們既想跟三腳虎學武,又怕三腳虎名不符實,敗了自己的名氣。於是想出一個辦法,想當場試三腳虎的武功造詣。為避開古城閒人耳目,故與三腳虎相約於捷勝後山頭,11人團團圍住在三腳虎身邊,大家拉腳捉手,將三腳虎從脖子到大腿團團抱住,意圖將他掀倒在地。三腳虎稍一出力,11位戲旦牽扯不住,即刻倒地,有人跌得頭破血流,叫娘呼爹。從此11位戲旦即拜三腳虎為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三腳虎在捷勝留下很多傳奇故事。他初到東坑村開武館的時候,有位村民牽著一頭牛牯去耕田。但空曠的田間沒有栓牛的地方,村民想用鋤頭疏通水路,又怕一放手,這隻剛剛購買的牛就會跑掉。正在焦急之際,三腳虎路過此地,有心幫助這位彷徨的農民,就用左臂斷掌將一條寬達30公分的田埂硬生生地鑽出一個洞來,方便村民將牛繩穿過洞把牛栓住。又有一次,三腳虎到沙角尾村出診行醫,看見一群兒童在路上玩耍。突然有一頭水牛牯衝向兒童玩耍的地方,形勢極為凶險。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三腳虎趕上去右手一把抓住牛鼻圈,猶不能制服奔跑著的牛牯,被其力勢拖曳著快跑;只好用左臂斷掌對著牛的頭部猛打一拳,這隻凶猛異常的牛牯頓時頹委倒地。從而保護了路上玩耍的兒童,但他為此賠了牛主人的一筆錢。

在陸豐潭西墟,三腳虎同樣也留下傳奇故事。1942年秋天,三腳虎來到潭衝會城村設館行醫,住在林媽權家裡,寒來暑往一住就是十年。三腳虎的到來,使潭衝十八村融匯入多門派的武術藝苑,自此武林高手層出不窮。三腳虎見林媽權為人誠實忠厚,性格內向不露,與他年齡相當,便結拜為異姓兄弟,教他武功及醫藥。會城村老少村民也將三腳虎視為親人。三腳虎為人診病,根據來人的貧富狀況收取診金。有時分文未取,還要倒貼藥費。鄰村溪美村,有位農戶叫林某清,養有一頭耕牛。為防盜賊半夜盜牛,他每晚都住宿在牛寮裡。有一夜,竟然不小心將菸頭丟在稻草中失火,耕牛被燒死了,自己也渾身燒傷。親人們將他用門板抬到會城村林媽權家,請三腳虎醫治。三腳虎拿出藥粉、茶油等,叫林媽權幫手。師徒倆象抹油漆似的將他塗上全身藥粉。見他家裡貧窮,耕牛又燒死,不收他一分藥費。數天後他痊癒請三腳虎師徒一頓簡單的農家飯答謝。席間其家屬大讚三腳虎的藥粉好似仙藥,一抹即愈。如此盛德,感激不盡。

有一夜,三腳虎在林媽權小商店與林俊生等6人閒談笑話,半夜時感到飢腸轆轆,忽然想吃香噴噴的糯米甜粥。林俊生返回家裡拿著五斤糯米穀來到小商店,取出木臼,倒進糯谷,一時找不到木杵。三腳虎說:“無妨”。伸出斷掌便在木臼裡旋轉摩擦,瞬間將5斤稻穀褪棄穀殼,露出白花花的稻米。一天早晨,三腳虎因有心事在會城村前抽悶煙。村民拿著收割工具準備往田裡割稻,路過村口見他無精打彩,故意激他表演功夫。有人逗他說:你是跌打醫生,外邊傳說你是名拳師。為什麼你能在外面表演,卻不願在村裡表演一下功夫,讓我們開開眼界?他聽後悶聲不響,拿起一把約三公尺多長、直徑約12公分用於割稻的大竹棒,在村前晒穀場舞動起來,一陣陣旋風將地面上草屑捲起,在低空中旋轉。此時剛好是村民出門收割時刻,眾多圍觀者莫不嘖嘖稱奇。自此村中始知三腳虎是有真本事的人。每當他傍晚和月夜在村前榕樹下閒坐時,村老喜與他在麻石板上坐著閒談,並邀請他表演各種拳術套路,他有時興起也樂意表演給村民們看。村前是農戶栓牛場地,排列著很多栓牛楔(木樁)。三腳虎在表演拳術套路起勁時,常常喜歡起腳將牛楔順勢踢起,一共踢了三條牛楔。且是足下留情,怕村民翌日栓牛麻煩,不敢多踢。即便是這樣,圍觀的村民個個都伸出大姆指,發出歡呼聲。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三腳虎根據自己長期在江湖上行醫濟世的經驗,時常以蔡莫派“以武會友,以德服人”的宗旨,奉勸青年人不要打架和參與械鬥。在會城村十年裡,三腳虎經常到鄰村及潭衝圩出診。有一次他投墟路過大樓村時,遇上該村武師林某秀。林武師為了試一試三腳虎的功夫,僅向三腳虎打個招呼,就不由分說地一扁擔向三腳虎掃去。說時遲,那時快;三腳虎隨手將平時帶在身上的長煙筒對著扁擔一磕一撞,連消帶打,不僅卸去了扁擔橫掃的力道,且將扁擔挑起飛出二十多公尺遠。二人各自賠笑,一個連說:“好功夫,好功夫!”一個卻說:“承讓,承讓!”路過行人見二人比試功夫,消息即時傳開。

"

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海陸豐地面繼南拳著名宗師劉亞梅之後,又出現了蔡莫拳一代宗師“三腳虎”。其武德昭彰,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輾轉海陸豐、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當時粵東武林聞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強橫之徒聞其名亦莫不失神變色之。故其聲名赫赫,蜚聲於惠州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沿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又因劉仕忠失去左手掌,卻武功過硬,猛似老虎,無人可敵;久而久之,以至於人們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腳虎”稱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一、海防武風揚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問:“三腳虎”名誰?答曰:陸豐劉仕忠也。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劉仕忠(1897-1973),乳名劉娘祉。出生於清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兩城管區。族內雖辦有劉氏書館等私塾,但他幼年時家境貧窮,三兄弟排行他為老大。父母雖知讀書的好處,卻因沒有束脩交給老師,無法供其在私塾裡讀上一二年書,只好輟學在家。過去農民子弟無文必武,加上自古以來甲子港屬於海防軍事要地,駐有旗軍。明嘉靖《海豐縣志》雲:“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戰,鮮有敗事。”舊時倭寇海賊經常出沒於這一帶,加上歷年烏紅旗械鬥,鄰近鄉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頭”為防禦海賊和預防械鬥,鼓勵青少年多習武。因此,民氣強悍,崇尚武風。當地有此傳統和民風,自然與武結緣,少年劉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農村秋收過後演出的正字戲,尤其是《水滸》、《三國》等古裝武戲;崇拜戲中的武俠義士,由此養成尚武的性格和俠義的情懷。他早年承練蔡家拳和莫家拳,並四處尋師訪友,每到之處凡有武名者無不誠心上門求教。

清光緒末年,劉仕忠年方9歲,先後拜李佑、朱錦、肖庭廣、蔡來等本地拳師門下習武。由於他天資聰明,只要師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過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號“菜齋佑”的李佑師父經常帶他到甲子各庵寺、齋堂走動,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著他跟隨外號叫“斧頭錦”的朱錦師父學木匠,以學藝賺錢補貼家用。“斧頭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點是以快為主,敏捷多變、因勢利導、不以力爭衡。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之後,又由肖庭廣師父長期傳授他莫家拳。《廣東省志.體育志》載:“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間南少林寺慧真禪師傳給惠州府海豐縣莫遮蛟(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點是偏身沉肩吊馬,手法緊湊,善用腿法,步法靈活,攻守結合,剛中含柔。拳法多以衝、掛、劈、撩、鞭、拋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橋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頂肘為主;腳法有無影腳、穿心腳、撐雞腳、虎尾腳、掃堂腳、後彈腳、剪腳等。腿法是莫家拳取勝的法寶,在技擊上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劉仕忠如初生的虎犢,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長期的學武生活,將他錘鍊成體格健壯、反應敏捷的青年武士。18歲時,他身材魁梧,高達1.76米。在當地已略有名氣。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民國初造,劉仕忠聞說海豐縣翁文榜拳師武藝高深,儘管自己拳藝已到了一定的造詣,便登門拜帖願為入室弟子,學習其一招一式。三年學成後,又聽到潭衝林義拳師的武術。林義外號鐵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為了得,名揚海陸二縣。即趕往陸豐潭衝山仔拳館拜入門下,隨其日夜習拳,並苦練鐵沙、打磚牆等功夫,欲達到其鐵布衫神功。經過十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學全了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門派拳術之真諦。幾年後,藝有所成,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四處尋師訪友,欲尋找到隱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師,以祈求高深技藝,練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滿20歲的劉仕忠出師。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捷勝鎮北門設館教徒,以便謀生。捷勝也是明清時期碣石衛一處守備所城,城內民風強悍,不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師在此設館。社會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學了一招半式,常喜與人比武炫耀。見年輕的外地人劉仕忠竟敢到城內設館,故意上館門喧譁挑釁,民間謂之“踢館”。劉仕忠與“踢館”者多次說人情不允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手與之切磋,本想點到為止,不意“踢館”者不依不饒,欺身進拳,欲使他當眾出醜;劉仕忠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出手稍重,打傷了挑戰者,不得已浪跡江湖,到處為家。他痛感自己拳藝尚淺,出手不能隨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誤傷“踢館”者。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4年,時年28歲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區設館收徒。因其時土匪兵痞強橫鄉里,故入其門拜師者頗多,加上他教藝自有一套,認真負責,因此初有名聲。他一邊授徒教藝,一邊暗中找尋名師,以求拳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任教期間,聽說有武林高人張文永大師(江西贛州人士)。在粵東一帶行醫濟世,武藝高深莫測,能觀五形氣色,又曉天文地理,身懷醫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處打探張大師的下落。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劉仕忠就在汕頭市一間小旅館上巧遇張大師,當面下跪要求張大師收他為徒,張觀其身材、神魄、手腳果真是優秀的練武人才,談吐亦知情懂禮。心裡正為物色到千里馬而高興之際,可是轉眼觀他五形氣色流年,不禁一時默然無語。預測劉仕忠到32歲時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線生機挽救,不知能否度過?不由嘆了口氣。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終,教之無用。僅向劉仕忠說一句話:“現機緣未到,待你32歲時有緣再到此地找我”。聽了此話,滿懷上進希望的劉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辭別張大師,又走上漫長的江湖之路,到處流浪。

二、結盟攜手參加農運 遇劫轉運再逢恩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28年1月,彭湃與葉鏞、徐向前等率領紅四師東征潮汕,一路上擊破國民黨多處防線,在惠來、普寧、潮陽及揭陽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潮汕平原農運如星火燎原,蓬勃發展;當地青少年紛紛參加工農赤衛軍,迎接紅軍的到來。這時期,劉仕忠行走在潮汕江湖上。一日,他在鄉村一處小飯館準備午餐時,恰好遇上當地四位工農赤衛隊武裝人員。帶隊者名蔡忠坤,以及蔡勤、陳樂和林榮德(北方人)等隊員。進餐時,懂得武術的蔡忠坤見劉仕忠體格彪悍,一表人才;是當兵打游擊的好料。由此向劉仕忠舉手打招呼,邀其入座共餐。五人飯後一起閒談,談論的話題是:土豪劣坤為富不仁,橫行霸道,民國政府腐敗無能,造成民生困苦,哀鴻遍野,難以度日。大家意氣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隊長蔡忠坤看他是忠義人,5人當即拜香盟誓,義結金蘭。並招他加入革命隊伍,參加當地工農赤衛隊。是年5月,在國民黨副師長餘漢謀率領11師2000多人的進攻下,海陸豐縣城相繼失陷。且又有國民黨軍隊從汕頭壓境而來,為了避開強敵,紅四師撤回海陸豐。在國民黨部隊的圍剿下,當地赤衛隊遂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在一次激烈的阻擊戰中,隊長蔡忠坤為掩護弟兄們撤退,被國民黨部隊抓捕入獄。劉仕忠和其餘結盟兄弟為營救大哥,乘著暗夜時分,決定用炸藥炸開縣政府牢房,救出蔡忠坤。不料在行動中,由於導火線燃燒迅速,劉仕忠舉著的炸藥包瞬間爆炸,左手掌當即被炸斷,血肉模糊。幾位弟兄立即護送他到當地用草藥就醫未愈,只好冒著被捕的風險,轉到汕頭市醫院剪掉左手掌,保命過劫。

出院後,碰上國民黨正在大肆搜捕曾參加過工農武裝的赤衛隊員。他為避禍到香港開館教拳三年。一天,他忽然想起張大師幾年前所講的“32歲時有緣再來此地找我”這句話,便返回汕頭四處尋找這位江湖武林大師。為此,他特地住進過去相約見面的那個小旅館,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著張大師的來臨。也算他命中有緣,張大師果然守約來到這間小旅館。他把自己斷掌的經過說出來,張文永見劉仕忠失去了左手掌,認為他已度過了劫運。是年剛好是32歲。張大師心想:大難已過,緣份未盡,此子日後必定成才。於是收劉仕忠為徒留在身邊,每天叫他將斷手浸泡在其配製的採自江西深山的草藥液中,一個時辰後,教他用斷掌在鐵砧上反覆捶打。每日依序刻苦鍛鍊。幾個月後,精心地將劉仕忠被炸斷了的左手練得有如杵槌一樣,具有驚人的殺傷力。竟成為一記無堅不摧的殺手鐗。後來他只以右臂手掌應敵,如遇高手,則突發左臂斷掌,其銳利如錐,力發千鈞,應者輒倒,以此名聞於惠、潮、梅三州,故武林中人日後均稱他為“三腳虎”!卻說師徒倆結伴同行,四海為家;行俠仗義,救急扶危。一路上,張大師身傳言教,不僅教他文化知識和醫藥診治知識,而且將峨嵋派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耀江湖”內外功祕籍,以及少林高深的武技傾囊相授、點化他,使他脫胎換骨,盡得高深精絕的峨嵋派武技真傳,也學到了南少林武學祕笈的精髓,為他日後創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長期與師父相處的日子裡,劉仕忠瞭解到是年50歲的師父,原為清末江西贛州陂頭鄉秀才,不但武功精絕,更兼通天文地理,醫卜星相,奇門遁甲,無所不曉。年青時為報強盜殺父之仇,棄文習武,遠赴峨眉山學習峨嵋派武技八年。技成下山復仇後,再也不問世事。師父無妻無兒,孤身一人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地贈醫贈藥,行醫濟世。雖然身懷絕技,卻深藏不露。一日,張文永大師將愛徒劉仕忠叫到身邊,吩咐他說:“‘千里同行,終須一別’;為師即將遠赴四川峨眉、雲貴高原一帶去雲遊四方。你武功已臻大成,日後自會成名立宗,揚我門風。”

三、甲子面壁創新拳種 汕頭比武建立門宗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再說劉仕忠藝成揮淚告別師父之後,回到了久違的家鄉甲子鎮。終日閉門在家,面壁體悟,加深了對武功要旨的認識;將以前所學到的南少林門派的蔡家拳和莫家拳熔成一爐,再融匯朱,範,鍾,六合,太極等多種拳法,以及武林奇人張文永悉心授予的峨嵋派絕技和少林內家心法,集南派少林之洪、劉、蔡、李、莫五大派精華,去蕪存菁,融匯貫通,創出了一種技法獨特、別具一格的新拳種(俗稱三腳虎拳)。由此他成為蔡莫派的創派祖師。

何為蔡莫派拳術?蔡莫拳與其他少林南拳一樣,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摧力,貫穿發勁,步法穩固,拳勢激烈。發力時要求手、身、腰、腿的勁力貫串一氣,手法豐富,善於近攻短打,招式毒辣刁鑽。然而,蔡莫派拳術又有別於其他拳種的奧妙之處:其一拳一腳均著眼於實戰,通常出手快捷有勁,攻中寓守、連消帶打;肘不出盡,肘部必須稍屈,留有一定的迥旋變化餘地,既可感覺到對方的力度變化,又不必回手即加反擊。在攻守中善用砸、彈、頓、衝等等手法,擅於使用寸勁,突然發力,能穿透對手的五臟六腑、筋骨關節。掌法靈活主動,反擊力如波浪般一浪隨著一浪,綿綿不絕。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0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吳會長,愛好武術,擁有會員數千人。先後聘請了幾位武師,向會員傳授武術。其中有位洪姓拳師,滿面絡腮鬍子,身高1.9米多,體重200餘斤,力沉臂長,技藝最為高深。吳會長雖甚倚重;但對其驕橫輕狂,亦頗不為然。有一天,有位以前曾在三腳虎汕頭拳館學藝的會員,說起陸豐甲子鎮有位外號叫三腳虎的師傅,技藝超人,功力深湛。並說起三腳虎在潮汕教館以及參加農運武裝鬥爭,以炸藥炸開牢房救義兄的傳奇經歷。吳會長早已聞知三腳虎聞名潮汕地區的事蹟,聽後甚為高興,派員直往甲子鎮找到三腳虎,說明來意。此時已經悟通南少林各門派拳術的三腳虎,亦想出山傳授新創立的拳藝,以弘揚蔡莫派的門風。遂同意來者邀請,一起赴汕頭市理髮總工會開設教館。吳會長熱情地招待他。不想洪武師會見三腳虎後,心生妒忌;尤其觀察到三腳虎左臂欠掌而頗輕視之,屢次出言欺侮。三腳虎認為今後既忝為同事,自須友好相處,故不予計較,再三容忍之。但洪師傅得寸進尺多次藐視和挑釁。吳會長早已看在眼裡,氣在心裡;認為對自己剛請來的客人無禮,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為了挫一挫洪武師的威風,他便辦了一席大餐,請來各武師同餐共飲。酒過三巡,洪武師乘著微醉,口出狂言;欲與三腳虎比試高低。吳會長聽後問曰:“劉師傅,你敢與之比劃否? ”三腳虎領悟吳會長的意思。含笑答之曰: “可也!吳會長你既開聲,何為不敢也。不過,不知洪師傅要比拳還是比器械?”洪武師道:“且慢!吳會長請你為證人,若果我勝之,請劉師傅離開工會自謀生路;若果我輸之,我立刻捲鋪蓋走人。”洪武師雖然表面張狂,但其內心裡也有個小算盤。心想三腳虎左手無掌無法抓棍,與之比棍必贏無疑。於是雙方約定比棍術。二人便離開席位,走到寬闊的院落準備比棍術。洪武師令徒弟拿出其常用的鑌鐵棍,棍重35斤;洪師傅身高力沉,敞開胸襟,胸間一撮令人生畏的黑毛,益顯得威風凜凜。其他武師也離開酒席,跟著走到院落裡圍觀。比試開始,洪武師虎視眈眈,一根鑌鐵棍舞得風聲滾滾……向著三腳虎揮舞而來。在呼呼的棍風中,只見三腳虎不慌不忙, 隨地拿起一支竹棍,以迷蹤步、跳澗等步法,側身避過洪武師的鐵棍;隨手一點竹棍,施展陰陽彈箭棍的功夫,從地上騰空而起,踏在鑌鐵棍的棍尾上,借力翻過洪武師的身後,揮起竹棍又一點,棍尾如風馳電閃般點在洪武師的咽喉處。如果稍一用力,就可捅破咽喉致其性命。如是者三,每輪三腳虎的棍尾都恰到好處的刺在洪武師的咽喉表面而止,不傷其喉。圍觀的吳會長和眾拳師,開始時被閃忽的對打弄得目花腦眩,分不清棍風人影;不僅為三腳虎擔心。後來看到高潮處,竟然目瞪口呆;對蔡莫派的神出鬼沒功夫,不由得從心裡發出一連聲叫好!棍術高強的洪武師羞愧滿面,自然看出三腳虎不願傷他,便知自己的棍術遠在三腳虎之下,不得不願賭服輸,退席一走了之。其他幾位武師都看出三腳虎功夫厲害,復席請三腳虎上座受敬。從此,吳會長就請三腳虎在會內設館授徒,並且督促徒弟們認真學習蔡莫派武功。

四、救兒童鐵臂擊牛 真功夫揚名海陸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1938年,日本侵略汕頭前夕,風聲鶴唳,民心惶惶。形勢頗為緊張,理髮行業生意蕭條,使汕頭市理髮總工會拳館清淡,門下弟子無法安心學武。三腳虎也惦念起家中老少的平安。因此辭別吳會長回到陸豐。不久,捷勝弟子請三腳虎重返古城教館。但不想剛到捷勝辦館,又發生了二十多年前的故事。有一位姓劉的拳師在別人的唆使下,上門前來找他切磋武藝。此時的三腳虎已不是青年時期的他了,對拳術的體會已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自能憑風聽拳,感應來拳方向、力道及速度等,準確拿捏好瞬間出拳、收拳的火候,再也不怕誤傷前來踢館的拳師。二人甫一交手,三腳虎對於來勢,不退反進,利用腰、膊扭動時所產生的回力而施以反擊,以“風吹楊柳”、“內外連環手” 的近身逼打技法,一個箭步用右手把劉拳師的腰帶連人從地面上提了起來,使他兩腳不能著地。劉拳師感到非常驚訝,當場拜他為師。還有捷勝一位叫黃娘亮者,天生稟異與常人,其腹胸骨和脛腿骨很硬,且自小練有拳術功底。任人拳打腳踢,他毫無痛楚的感覺,身體不受絲毫損傷。被眾人稱為“鐵羅漢”。他接踵來踢館,欲找三腳虎難堪。當著簇擁圍觀的群眾對三腳虎說:“劉師傅,你如果能打傷我的腳骨,我就立即拜你為師。”三腳虎聞言,即用無掌左臂向他的腳骨打去,黃娘亮頓時痛苦難當,大喊饒命。三腳虎馬上把手收住。娘亮立刻跪地拜師,後來三腳虎用了很多心血把他培養成一個比較有名氣的拳師。見到此場面,很多圍觀的年輕人亦踴躍拜三腳虎為師,入館練蔡莫拳。是年,海豐縣永豐劇團的著名演員陳寶壽、餘德容、火擁等11位藝人,聞說三腳虎的功夫厲害,要拜三腳虎為師。這些藝人自小學戲,有的是武生旦,自然有相當出色的武術功夫在身。他們既想跟三腳虎學武,又怕三腳虎名不符實,敗了自己的名氣。於是想出一個辦法,想當場試三腳虎的武功造詣。為避開古城閒人耳目,故與三腳虎相約於捷勝後山頭,11人團團圍住在三腳虎身邊,大家拉腳捉手,將三腳虎從脖子到大腿團團抱住,意圖將他掀倒在地。三腳虎稍一出力,11位戲旦牽扯不住,即刻倒地,有人跌得頭破血流,叫娘呼爹。從此11位戲旦即拜三腳虎為師。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三腳虎在捷勝留下很多傳奇故事。他初到東坑村開武館的時候,有位村民牽著一頭牛牯去耕田。但空曠的田間沒有栓牛的地方,村民想用鋤頭疏通水路,又怕一放手,這隻剛剛購買的牛就會跑掉。正在焦急之際,三腳虎路過此地,有心幫助這位彷徨的農民,就用左臂斷掌將一條寬達30公分的田埂硬生生地鑽出一個洞來,方便村民將牛繩穿過洞把牛栓住。又有一次,三腳虎到沙角尾村出診行醫,看見一群兒童在路上玩耍。突然有一頭水牛牯衝向兒童玩耍的地方,形勢極為凶險。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三腳虎趕上去右手一把抓住牛鼻圈,猶不能制服奔跑著的牛牯,被其力勢拖曳著快跑;只好用左臂斷掌對著牛的頭部猛打一拳,這隻凶猛異常的牛牯頓時頹委倒地。從而保護了路上玩耍的兒童,但他為此賠了牛主人的一筆錢。

在陸豐潭西墟,三腳虎同樣也留下傳奇故事。1942年秋天,三腳虎來到潭衝會城村設館行醫,住在林媽權家裡,寒來暑往一住就是十年。三腳虎的到來,使潭衝十八村融匯入多門派的武術藝苑,自此武林高手層出不窮。三腳虎見林媽權為人誠實忠厚,性格內向不露,與他年齡相當,便結拜為異姓兄弟,教他武功及醫藥。會城村老少村民也將三腳虎視為親人。三腳虎為人診病,根據來人的貧富狀況收取診金。有時分文未取,還要倒貼藥費。鄰村溪美村,有位農戶叫林某清,養有一頭耕牛。為防盜賊半夜盜牛,他每晚都住宿在牛寮裡。有一夜,竟然不小心將菸頭丟在稻草中失火,耕牛被燒死了,自己也渾身燒傷。親人們將他用門板抬到會城村林媽權家,請三腳虎醫治。三腳虎拿出藥粉、茶油等,叫林媽權幫手。師徒倆象抹油漆似的將他塗上全身藥粉。見他家裡貧窮,耕牛又燒死,不收他一分藥費。數天後他痊癒請三腳虎師徒一頓簡單的農家飯答謝。席間其家屬大讚三腳虎的藥粉好似仙藥,一抹即愈。如此盛德,感激不盡。

有一夜,三腳虎在林媽權小商店與林俊生等6人閒談笑話,半夜時感到飢腸轆轆,忽然想吃香噴噴的糯米甜粥。林俊生返回家裡拿著五斤糯米穀來到小商店,取出木臼,倒進糯谷,一時找不到木杵。三腳虎說:“無妨”。伸出斷掌便在木臼裡旋轉摩擦,瞬間將5斤稻穀褪棄穀殼,露出白花花的稻米。一天早晨,三腳虎因有心事在會城村前抽悶煙。村民拿著收割工具準備往田裡割稻,路過村口見他無精打彩,故意激他表演功夫。有人逗他說:你是跌打醫生,外邊傳說你是名拳師。為什麼你能在外面表演,卻不願在村裡表演一下功夫,讓我們開開眼界?他聽後悶聲不響,拿起一把約三公尺多長、直徑約12公分用於割稻的大竹棒,在村前晒穀場舞動起來,一陣陣旋風將地面上草屑捲起,在低空中旋轉。此時剛好是村民出門收割時刻,眾多圍觀者莫不嘖嘖稱奇。自此村中始知三腳虎是有真本事的人。每當他傍晚和月夜在村前榕樹下閒坐時,村老喜與他在麻石板上坐著閒談,並邀請他表演各種拳術套路,他有時興起也樂意表演給村民們看。村前是農戶栓牛場地,排列著很多栓牛楔(木樁)。三腳虎在表演拳術套路起勁時,常常喜歡起腳將牛楔順勢踢起,一共踢了三條牛楔。且是足下留情,怕村民翌日栓牛麻煩,不敢多踢。即便是這樣,圍觀的村民個個都伸出大姆指,發出歡呼聲。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三腳虎根據自己長期在江湖上行醫濟世的經驗,時常以蔡莫派“以武會友,以德服人”的宗旨,奉勸青年人不要打架和參與械鬥。在會城村十年裡,三腳虎經常到鄰村及潭衝圩出診。有一次他投墟路過大樓村時,遇上該村武師林某秀。林武師為了試一試三腳虎的功夫,僅向三腳虎打個招呼,就不由分說地一扁擔向三腳虎掃去。說時遲,那時快;三腳虎隨手將平時帶在身上的長煙筒對著扁擔一磕一撞,連消帶打,不僅卸去了扁擔橫掃的力道,且將扁擔挑起飛出二十多公尺遠。二人各自賠笑,一個連說:“好功夫,好功夫!”一個卻說:“承讓,承讓!”路過行人見二人比試功夫,消息即時傳開。

汕尾海陸豐一代宗師“三腳虎”,他的傳奇故事也拍成了電影

新中國成立後,三腳虎返回甲子開跌打藥鋪,直至 1973年逝世,終年77歲。其長子劉遠成,成為蔡莫派拳第二代掌門人。並有黃岱、陳媽如、陳述升、吳看、林媽權、張合及著名文武生陳寶壽、溜旦等傳人。劉遠成幼承庭訓,年未及冠即習入門功夫,十多歲協助其父教務,隨其父走遍潮汕、海陸豐、惠州各地,盡得其父真傳。五十年代赴香港,創立“蔡莫派國術總會”,並任武術總教練,尤擅棍法,曾以一手“陰陽彈箭棍”折服不少拳師。而其最擅長的“近身攻防功夫”是武林一絕。1999年,劉遠成在香港逝世,徒弟有劉標、向華民、江旺、呂堂、陳訓典及譽滿中外的武打明星向華強等。縱觀三腳虎的一生,蘊藏著高深武藝;比武不傷對方,有正義感,樂意助人,贈醫贈藥,是為人們所敬仰的一代宗師。

葉良方 林達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