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清軍入關的山海關在哪裡啊?

山海關古稱榆關、渝著,又名臨渝關、臨閻關,位於秦皇島市東北 15公里,為河北省舊治臨榆縣的東門口。

據史書記載,明洪武十五年(1382),大將軍徐達率軍在此選擇地勢險要的隘口修築關城,因其背山面海,關城居中,遂更名為山海關。它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山海相濟,地勢天成,是東北通往華北的咽喉要衝,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說。

山海關,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清軍入關的山海關在哪裡啊?

山海關長城歷經洪武、成化、嘉慶、萬曆、天啟、崇禎六朝修築,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前後用二百六十三年時間,建成了七城連環,萬里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系統。

據史載,明隆慶二年 (1568)著名將領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為抗禦塞外俺答的侵略,親率將士,用了5年的時間,修築了從山海關到居庸關之間的長城敵臺1200餘座。他精幹練兵,紀律嚴明,其軍容為九邊重鎮之冠,在鎮守薊鎮的16年間,山海關一帶防線似銅牆鐵壁一般,敵軍不敢冒然侵犯。明未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也曾與吳三桂、滿、蒙聯軍展開過激烈的戰鬥,經因寡不敵眾而兵敗於山海關西北的長城牆口“一片石”,此仗是山海關諸多戰役中最為激烈悲壯的一幕。

山海關,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清軍入關的山海關在哪裡啊?

山海關是一座威武雄壯的大關,闢有四門:東曰“鎮東”、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遠”。東門樓為二層建築,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樓內保存有明憲宗成化八年 (1472)“天下第一關”匾額。每個字高達1.6米,“一”字長1.09米,為當地進士蕭顯所書。這五個大字筆法蒼勁有力,神韻莊重蒲灑。“一”字一筆不顯單薄,“關”字多筆不顯繁瑣,馳名中外,譽滿天下。

山海關,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清軍入關的山海關在哪裡啊?

老龍頭為明萬里長城重要地段的東部起點,由石料壘築,高約10米,深入海中20餘米,恰似一條巨龍伸入大海。它北距山海關城4公里處,亦為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明初這裡有觀海亭,萬曆年間改建為澄海樓,大學士孫承宗為樓題匾“胸襟萬里”。清初,重修澄海樓,規模更為宏大。因其踞城臨海,高樓廣廈,歷來文人墨客到此觀光並歌詠者頗多。

山海關,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清軍入關的山海關在哪裡啊?

老龍頭經歷了清王朝的榮辱興衰。清代前期,康熙、乾隆、嘉慶、道光諸帝多次到東北謁祭祖陵,途經山海關,都到老龍頭觀海,登樓賦詩,如康熙詩:“危樓千尺壓洪荒,騁目雲霞入渺茫。吞吐百川歸領袖,往來萬國奉梯航……”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這座歷史名樓竟毀於一旦,附近築起“六國營盤”,偶有詩人或遊人來此,弔古傷情,發出的多為喟嘆之聲。追思世事的變化,面對斷壁殘牆,肝腸欲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