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節倡議戳中觀眾“痛點”我們還能不能“好好看電影”?

上影節倡議戳中觀眾“痛點”我們還能不能“好好看電影”?

倡議海報

上影節倡議戳中觀眾“痛點”我們還能不能“好好看電影”?

“你打開手機的那一刻,把沉浸在電影裡的我殺死了”,今年第22屆上海電影節期間,不少展映電影的影院裡出現這句話,聽起來怪文藝的,甚至還有點像詩。“我在電影院裡,易燃易爆炸”,這句就很真實了。說到底還是老生常談——看電影時可能會遇到一些事情毀掉我們的觀影體驗感。今年上影節期間發起的“看電影就好好看電影”倡議,在網上又引起一波熱議,不少網友痛訴遇到的電影院奇葩事件後也表示,這樣的倡議可別只停留在電影節期間,應該落實到每一天。

“你的屏攝把我的世界都抽離了”

手機,應該是電影院觀影時最敗興的利器。關於“屏攝”,上海電影節期間發生了一件有趣事情。電影節期間有很多新片的主創包括導演、製片人和主演也是首次在大銀幕上觀看自己的作品。一部新片放映結束後,開始跳字幕,這時第一排有人掏出手機就對著大銀幕拍攝,後面有觀眾大喝一聲“拍什麼拍”,讓這位拍攝者很是尷尬,後來大家才知道屏攝的這位正是電影的製片人,看到大銀幕上自己的名字有點激動,想留個紀念照。

這次觀影倡議中把屏攝定義為:“一種看電影時對著屏幕拍攝的迷之行為,一點也不酷。”有位網友告訴記者,有一次他俯身拍了對著大銀幕拍攝的前座青年的肩示意他不要拍了,這位前座青年卻說:“我拍自己的,又沒有影響你!”網友表示,他當時刷一下說出一句像電影臺詞的話:“怎麼沒影響?你的手機屏幕一亮,我的整個世界都抽離了,而且你連拍攝的聲音都沒關。”畢竟電影可以幫助我們在紛繁現實中獲得短暫逃離。“而手機的亮光——哪怕再暗,也會把我們這些逃離者火速抓回現實之中,強行退出整個世界。”這是一種內在的觀影情緒上的被影響。

另外,觀影時手機不開靜音、大聲接打電話,或手機癮犯了,摸手機刷微博看微信的行為,則是光汙染和聲汙染了。據記者觀察,一般遲到的人,90%都會打開手機手電筒找排數、座位。其實影院座椅排數都是LED燈顯示的,只要你稍微低頭看臺階,就可以看到。

各種呼籲和批評之後,“前座青年”還在

“拍照的、回微信的、打電話的、講劇情的、哄孩子的、抖腿的、吃東西的……他們在電影院裡什麼都幹,就是不能好好看電影。”說到這些觀影陋習,影迷們就很生氣。其實觀影文明禮儀,已無數次見諸報道,有很多自媒體文章提到過,比如《電影院惡棍列傳》《我在電影院裡,忍你們很久了》《太醜了這些發生在電影院的事》《我依然堅決反對影院屏攝》等等。

甚至不文明觀影的群體還被他們私下稱為“前座青年”。在影迷眼裡,電影院是與陌生人同時進入另一個世界的神奇場所,不經意的舉動,真的會毀掉別人的美好。

有網友表示,他們在此前的北京電影節期間就做了100000張貼紙,觀眾進場時會收到一個這樣的貼紙,貼紙上的“說話、拍照、玩手機”,都被打上了紅槓槓,是禁止的意思,這是一種善意的提示。“文明觀影”,多麼老生常談的話題,每年都有無數10w 的文章反覆呼籲、批評甚至謾罵。可悲的是,每次只是發文時群情激昂,大家評論區罵一遍、朋友圈分享一波,但等你走進電影院,會發現“前座青年”還在。

多說1句

如何“封”住手機

其實要解決手機這個觀影最大“凶手”,不是沒有辦法。記者之前參加過一些好萊塢電影的全國首映禮,進影廳前,工作人員會確認你的手機靜音或關閉狀態,然後用一個帶有防盜裝置的布袋子把大家的手機一個一個封好,這個布袋子應該是遮光的,就算手機亮了,也透不過袋子。這個袋子可以帶進影廳,但自己無法打開,如果手機震動了,可以到門口請工作人員用專門的儀器解開。

還有一種方法比較粗暴,就是把手機靜音後,封在透明袋裡,由影廳外的工作人員統一保管,散場後憑號牌領取。不過記者從南京一些電影院經理那裡也獲悉,這兩個辦法是好,但是操作難,觀眾估計很難同意。另外,遮光又打不開的布袋是需要很大一筆成本的,還需要配備人員,在影城紛紛啟用自助買票和檢票的當下,這更難操作了。第二種辦法是保管觀眾的手機,丟了咋辦,風險更大了。

在目前政府或行業沒有制定相關舉措的當下,如何“封”住手機,各大影城大概還需要想想辦法。其實江蘇大劇院的辦法也可以借鑑,每當演出劇目開演了,全場的手機信號就會被屏蔽,電話和微信無法收到,真的做到了“看劇你就好好看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