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上海電影節特設“光影記憶 時代經典”單元: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回眸光影來時路

光影記憶·時代經典單元展映片單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與新中國同行的中國電影,留存了70年裡無比斑斕的光影檔案,那些都是中國觀眾與新中國攜手走過的珍貴記憶。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排片表上,“光影記憶時代經典”單元頗為引人關注。電影節組委會從中國電影片庫裡精選14部國產佳片,藉由這些影片,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邀觀眾共同踏上新中國電影的來時路,向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這14部影片既有中國電影里程碑式的註腳,也有上海這座中國電影發祥地的深情告白;既有膠片裡珍藏的不同時代印跡,也收錄了廣袤中國大地的四時風光……它們穿過歲月熠熠生輝,今天的觀眾得以回望新中國的發展之路、社會生活的變遷,也能重溫影史留名的大師作品裡獨特的美學價值與鮮明的時代記憶。

本屆上海電影節特設“光影記憶 時代經典”單元: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回眸光影來時路

其中包括: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公映的國產電影《三毛流浪記》;巴金名著改編作品《家》;根據真實的“羊城第一案”改編的經典反特片《羊城暗哨》;謝晉執導的紀錄性藝術片《黃寶妹》;鄭君裡執導、趙丹演繹的《聶耳》;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將話劇改編成電影、謳歌軍民魚水情的《霓虹燈下的哨兵》;第四代導演滕文驥和吳天明的處女作《生活的顫音》;上世紀80年代掀起熱議的《廬山戀》;戲劇大師黃佐臨執導的《陳毅市長》;黃蜀芹的代表作《青春萬歲》;捧回金獅獎的《三峽好人》;飽含一代人奮鬥情懷的《高考·1977》;172位明星齊獻禮的《建國大業》;賈樟柯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度身定做的紀錄片《海上傳奇》等。

除了影片簡介裡的記憶點,這14部作品還能由不同的維度進入,打開層次豐富的賞析空間。

本屆上海電影節特設“光影記憶 時代經典”單元: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回眸光影來時路

比如《家》和《青春萬歲》,都是文學與電影的“蜜月期”作品,都樹立了從文學經典到影像經典的改編範本;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的話,《家》集結了孫道臨、張瑞芳、王丹鳳、黃宗英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評選出的“新中國電影二十二大明星”。半個多世紀後,《建國大業》也以全明星陣容問世,並以超過四億元的票房紀錄開啟了主旋律電影的新篇章。

再看《黃寶妹》和《聶耳》,兩篇同屬人物傳記,但表達方式截然不同。前者是人物原型、“素人”紡織女工黃寶妹自己扮演自己,是第四代表率謝晉導演在紀錄性藝術片類型的一次探索;後者是大師鄭君裡與“演技之神”趙丹的合作,影片還獲得了1960年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的傳記片獎。

本屆上海電影節特設“光影記憶 時代經典”單元: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回眸光影來時路

《三毛流浪記》和《羊城暗哨》乍一看類型完全不同,一部由張樂平的經典漫畫改編而來,另一部取材於真實案件。但換個角度來品評,它們均可被視為新中國成立之初上海和廣州的城市風貌片,也都在戲裡戲外與“反特”鬥爭密切相關。

此外,創作於1979年的《生活的顫音》、1980年的《廬山戀》、2006年的《三峽好人》、2009年的《高考·1977》,也從不同側面切中人們的情懷共鳴,將中國故事中國情娓娓道來。

作者:本報首席記者 王彥

編輯:施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