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視節丨上線網絡劇持續“瘦身”,網生內容邁向品質競爭

“瘦身”這個詞,最近常被用於形容互聯網影視的現狀。經過前幾年的野蠻生長,網絡劇生產逐漸迴歸理性。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網劇井噴,分別達到379部、349部;去年數量回落至252部,而今年上半年開播的網劇目前共有104部。上線網劇數量逐年走低,意味著行業重新洗牌,這也是網劇邁向精品化的信號之一。6月11日、12日在滬舉辦的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互聯網影視峰會聚焦網絡劇新生態,在媒體融合、技術進步背景下,重新定義“網劇”成為業內共識。

“先網後臺”成普遍模式

如果說,幾年前的“網播”還多少帶有無法“上星”的缺憾,那麼經過這幾年的大浪淘沙,無論內容、製作質量都大幅邁進的網劇,已構建出基於網絡的獨特影視生態,甚至於反哺電視臺,向各大衛視輸送網絡自制劇。2015年9月22日,《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在愛奇藝首播;2016年1月16日,安徽衛視在春節黃金檔跟播;該劇成為第一個由網絡劇走向電視劇的作品。時至今日,“先網後臺”已成普遍模式。去年以來,《警犬來啦》《你好,舊時光》《天坑鷹獵》《如懿傳》《延禧攻略》《最好的我們》《破冰行動》等多部網劇都反向輸出至電視臺。

從早期先臺後網到網臺同播,再到如今先網後臺,一批精品網絡劇迅速“出圈”,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它們走完了網絡上走紅,電視上走爆的歷程。”北京美蘭德媒體傳播策略諮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崔燕振說,這意味著原本面向特定圈層的網劇,憑藉精良製作,有能力在更大範圍內俘獲受眾,“媒體融合背景下,優秀網劇能穿破圈層,走向大眾化傳播,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作品。”

在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看來,當下網劇的爆款有兩種,其一是全民性爆款,其二是圈層化爆款。“年輕用戶一定是互聯網的核心,想做成全民性爆款,一定要考慮年輕用戶對內容的喜好度、關注度以及該劇是否能引起社會層面的認知和探討。”她表示,圈層爆款意味著把某一點做到極致,“比如甜寵劇,就要強調甜寵,走一個極致的圈層方向。”

現實題材易出精品

網絡劇正朝著精品化邁進,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多位專家表示,論及最有可能出精品的領域,未來一定落在現實題材。“如果你的故事足夠好,觀眾不會在乎你播出的時間、平臺,核心依舊是內容。”影視編劇高璇說,“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不會變,社會話題、社會熱點始終能打動人心。”

最近熱播的網劇《破冰行動》改編自真實大案,以禁毒為題材,乍看不是大數據所青睞的內容,卻憑藉吳剛、王勁鬆、任達華等一眾老戲骨的精湛演技,順利成為“出圈”之作。自5月7日愛奇藝首播後,央視八套於5月10日同步播出,北京衛視、山東衛視、廣東衛視也於6月開啟二輪播出。網劇《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聚焦兩個大都市年輕女性的生活和職場現狀,由年輕編劇創作、年輕導演製作、年輕演員演繹,引起不少年輕觀眾的共鳴。“每一時期出現的精品、爆款,都和這一時期的社會需求有關。”慈文傳媒創始人、國家一級編劇馬中駿說,“大數據給予行業很多引導,顯示圈層觀眾的喜好,但重點依舊是對當下的認識以及對現實生活的感悟。”

“在任何場合,我都大聲疾呼,回到創作的原點,只要創作好,資源會向你傾斜。”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葉寧說,儘管市場旺盛,但影視領域的好劇本依舊“一劇難求”。“好的創作要有可信的故事背景、鮮活的人物、打動人的情節,觀眾比創作者聰明,一個細節、一個情節有所脫離,觀眾就不相信了,東拼亂湊、塗脂抹粉的創作沒有價值。沒有沉下心體驗生活的細節,很難實現更深的藝術創造。”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上海電視節官網 圖片編輯:雍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