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滕華濤說劇組從2014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世界觀的概念設計和整理,4年來反覆細化劇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影片以上海這座城市為大背景,擁有高級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卻依舊跑著汽油柴油車,軍人們的武器毫無科技感。

影片初始講述的末日場景在後來沒有任何呈現,上海市民的生活圖景與現今幾乎相同,甚至陸沉前後的上海也沒有差別,科幻世界觀更沒有得以建立。

作為科幻片沒有世界觀,沒有邏輯感,作為愛情戲沒有真情感,《愛情堡壘》在一部電影裡匯聚了兩部的缺點,以1+1>2的效應,被觀眾們釘在了爛片恥辱柱上。

何以成爛片?

從滕華濤對電影的定位錯誤開始,《上海堡壘》已經註定“陷落”。

2015年,劇組公佈了鹿晗和舒淇兩位演員。

彼時鹿晗剛從韓國回來一年,個人資源極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等稱號的鼻祖代表。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滕華濤說劇組從2014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世界觀的概念設計和整理,4年來反覆細化劇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影片以上海這座城市為大背景,擁有高級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卻依舊跑著汽油柴油車,軍人們的武器毫無科技感。

影片初始講述的末日場景在後來沒有任何呈現,上海市民的生活圖景與現今幾乎相同,甚至陸沉前後的上海也沒有差別,科幻世界觀更沒有得以建立。

作為科幻片沒有世界觀,沒有邏輯感,作為愛情戲沒有真情感,《愛情堡壘》在一部電影裡匯聚了兩部的缺點,以1+1>2的效應,被觀眾們釘在了爛片恥辱柱上。

何以成爛片?

從滕華濤對電影的定位錯誤開始,《上海堡壘》已經註定“陷落”。

2015年,劇組公佈了鹿晗和舒淇兩位演員。

彼時鹿晗剛從韓國回來一年,個人資源極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等稱號的鼻祖代表。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原著中的“江洋”是個二十出頭,內向、羞澀、帶點痞勁的少年,無論是在戰場上不斷成長的熱血江洋,還是平時生活中默默暗戀的青澀江洋,原著塑造的都是一個頗具少年感的人,而鹿晗的確滿足“少年感”這個條件。

從剛公佈演員的反響來看,雖質疑鹿晗演技的人也不少,但書迷對於他和角色的人設是否契合並沒有非常反對,還有很多支持的聲音。

對於兩位主角的選擇,滕華濤曾說過:“我覺得鹿晗和舒淇沒有CP感,我不需要他們兩個有CP感,因為有了就變成了一個戀愛戲了。從小說到劇本到電影的過程中,都不能有CP感,他們是末世聯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級關係。”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滕華濤說劇組從2014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世界觀的概念設計和整理,4年來反覆細化劇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影片以上海這座城市為大背景,擁有高級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卻依舊跑著汽油柴油車,軍人們的武器毫無科技感。

影片初始講述的末日場景在後來沒有任何呈現,上海市民的生活圖景與現今幾乎相同,甚至陸沉前後的上海也沒有差別,科幻世界觀更沒有得以建立。

作為科幻片沒有世界觀,沒有邏輯感,作為愛情戲沒有真情感,《愛情堡壘》在一部電影裡匯聚了兩部的缺點,以1+1>2的效應,被觀眾們釘在了爛片恥辱柱上。

何以成爛片?

從滕華濤對電影的定位錯誤開始,《上海堡壘》已經註定“陷落”。

2015年,劇組公佈了鹿晗和舒淇兩位演員。

彼時鹿晗剛從韓國回來一年,個人資源極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等稱號的鼻祖代表。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原著中的“江洋”是個二十出頭,內向、羞澀、帶點痞勁的少年,無論是在戰場上不斷成長的熱血江洋,還是平時生活中默默暗戀的青澀江洋,原著塑造的都是一個頗具少年感的人,而鹿晗的確滿足“少年感”這個條件。

從剛公佈演員的反響來看,雖質疑鹿晗演技的人也不少,但書迷對於他和角色的人設是否契合並沒有非常反對,還有很多支持的聲音。

對於兩位主角的選擇,滕華濤曾說過:“我覺得鹿晗和舒淇沒有CP感,我不需要他們兩個有CP感,因為有了就變成了一個戀愛戲了。從小說到劇本到電影的過程中,都不能有CP感,他們是末世聯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級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實際上,原著最打動讀者的不是那個科幻世界或者上海陸沉,而是末日背景下的愛情、生活以及希望。但滕華濤卻一心想要淡化原著中精彩、核心的愛情戲,只拍一部科幻片。

令人費解的是,既然已經有了硬核科幻片的設定,他卻找了一個與軍人形象十分違和,脣紅齒白,甚至有點“男生女相”的青春偶像鹿晗,來扮演男主角。而硬核科幻片中的軍人角色設定,一定不在鹿晗的舒適區域內。

如果網傳“鹿晗、舒淇片酬2億”屬實,那麼導演花費天價片酬,來支持“鹿晗轉型”,實為一場“拍腦瓜子”的豪賭。

顯然,繼電影定位錯誤之後,《上海堡壘》的選角又與電影定位出現了巨大偏差。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滕華濤說劇組從2014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世界觀的概念設計和整理,4年來反覆細化劇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影片以上海這座城市為大背景,擁有高級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卻依舊跑著汽油柴油車,軍人們的武器毫無科技感。

影片初始講述的末日場景在後來沒有任何呈現,上海市民的生活圖景與現今幾乎相同,甚至陸沉前後的上海也沒有差別,科幻世界觀更沒有得以建立。

作為科幻片沒有世界觀,沒有邏輯感,作為愛情戲沒有真情感,《愛情堡壘》在一部電影裡匯聚了兩部的缺點,以1+1>2的效應,被觀眾們釘在了爛片恥辱柱上。

何以成爛片?

從滕華濤對電影的定位錯誤開始,《上海堡壘》已經註定“陷落”。

2015年,劇組公佈了鹿晗和舒淇兩位演員。

彼時鹿晗剛從韓國回來一年,個人資源極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等稱號的鼻祖代表。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原著中的“江洋”是個二十出頭,內向、羞澀、帶點痞勁的少年,無論是在戰場上不斷成長的熱血江洋,還是平時生活中默默暗戀的青澀江洋,原著塑造的都是一個頗具少年感的人,而鹿晗的確滿足“少年感”這個條件。

從剛公佈演員的反響來看,雖質疑鹿晗演技的人也不少,但書迷對於他和角色的人設是否契合並沒有非常反對,還有很多支持的聲音。

對於兩位主角的選擇,滕華濤曾說過:“我覺得鹿晗和舒淇沒有CP感,我不需要他們兩個有CP感,因為有了就變成了一個戀愛戲了。從小說到劇本到電影的過程中,都不能有CP感,他們是末世聯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級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實際上,原著最打動讀者的不是那個科幻世界或者上海陸沉,而是末日背景下的愛情、生活以及希望。但滕華濤卻一心想要淡化原著中精彩、核心的愛情戲,只拍一部科幻片。

令人費解的是,既然已經有了硬核科幻片的設定,他卻找了一個與軍人形象十分違和,脣紅齒白,甚至有點“男生女相”的青春偶像鹿晗,來扮演男主角。而硬核科幻片中的軍人角色設定,一定不在鹿晗的舒適區域內。

如果網傳“鹿晗、舒淇片酬2億”屬實,那麼導演花費天價片酬,來支持“鹿晗轉型”,實為一場“拍腦瓜子”的豪賭。

顯然,繼電影定位錯誤之後,《上海堡壘》的選角又與電影定位出現了巨大偏差。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對演員負責,選角的問題就是導演的問題。滕華濤曾經的作品《蝸居》、《裸婚時代》、《失戀33天》等都是以愛情戲為主的,類型片之間雖然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是選鹿晗為男主角來拍一部戰爭主題的科幻片,仍舊是風險巨大的,賭輸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虛偽的誠意

《上海堡壘》票房慘案之後,導演滕華濤在微博上公開道歉。道歉的言辭繼續了宣傳時期的特點——十分真誠。

這麼真誠,為什麼還是拍出爛片?由此引來網友的調侃,“準備6年,只為道歉。”“現在道歉有什麼用,拍的時候自己不知道電影爛嗎?”

我主張同情地理解滕華濤本人,因為拍好一部電影,過程十分複雜,在誠意之外,還需要能力、多方配合,等等其他。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滕華濤說劇組從2014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世界觀的概念設計和整理,4年來反覆細化劇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影片以上海這座城市為大背景,擁有高級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卻依舊跑著汽油柴油車,軍人們的武器毫無科技感。

影片初始講述的末日場景在後來沒有任何呈現,上海市民的生活圖景與現今幾乎相同,甚至陸沉前後的上海也沒有差別,科幻世界觀更沒有得以建立。

作為科幻片沒有世界觀,沒有邏輯感,作為愛情戲沒有真情感,《愛情堡壘》在一部電影裡匯聚了兩部的缺點,以1+1>2的效應,被觀眾們釘在了爛片恥辱柱上。

何以成爛片?

從滕華濤對電影的定位錯誤開始,《上海堡壘》已經註定“陷落”。

2015年,劇組公佈了鹿晗和舒淇兩位演員。

彼時鹿晗剛從韓國回來一年,個人資源極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等稱號的鼻祖代表。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原著中的“江洋”是個二十出頭,內向、羞澀、帶點痞勁的少年,無論是在戰場上不斷成長的熱血江洋,還是平時生活中默默暗戀的青澀江洋,原著塑造的都是一個頗具少年感的人,而鹿晗的確滿足“少年感”這個條件。

從剛公佈演員的反響來看,雖質疑鹿晗演技的人也不少,但書迷對於他和角色的人設是否契合並沒有非常反對,還有很多支持的聲音。

對於兩位主角的選擇,滕華濤曾說過:“我覺得鹿晗和舒淇沒有CP感,我不需要他們兩個有CP感,因為有了就變成了一個戀愛戲了。從小說到劇本到電影的過程中,都不能有CP感,他們是末世聯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級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實際上,原著最打動讀者的不是那個科幻世界或者上海陸沉,而是末日背景下的愛情、生活以及希望。但滕華濤卻一心想要淡化原著中精彩、核心的愛情戲,只拍一部科幻片。

令人費解的是,既然已經有了硬核科幻片的設定,他卻找了一個與軍人形象十分違和,脣紅齒白,甚至有點“男生女相”的青春偶像鹿晗,來扮演男主角。而硬核科幻片中的軍人角色設定,一定不在鹿晗的舒適區域內。

如果網傳“鹿晗、舒淇片酬2億”屬實,那麼導演花費天價片酬,來支持“鹿晗轉型”,實為一場“拍腦瓜子”的豪賭。

顯然,繼電影定位錯誤之後,《上海堡壘》的選角又與電影定位出現了巨大偏差。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對演員負責,選角的問題就是導演的問題。滕華濤曾經的作品《蝸居》、《裸婚時代》、《失戀33天》等都是以愛情戲為主的,類型片之間雖然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是選鹿晗為男主角來拍一部戰爭主題的科幻片,仍舊是風險巨大的,賭輸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虛偽的誠意

《上海堡壘》票房慘案之後,導演滕華濤在微博上公開道歉。道歉的言辭繼續了宣傳時期的特點——十分真誠。

這麼真誠,為什麼還是拍出爛片?由此引來網友的調侃,“準備6年,只為道歉。”“現在道歉有什麼用,拍的時候自己不知道電影爛嗎?”

我主張同情地理解滕華濤本人,因為拍好一部電影,過程十分複雜,在誠意之外,還需要能力、多方配合,等等其他。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滕華濤

但電影的誠意還是可以檢驗的。科幻電影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後期製作,而後期靠的是技術,靠的是資金和時間。

很遺憾,從成片上看,《上海堡壘》沒有體現這種投入。

從劇組公佈的經費來看,不算主演片酬,《上海堡壘》拍攝和後期製作花費了大約2億元。

即使不跟《阿凡達》近3億美元成本對比,只和《流浪地球》大概3、4億人民幣的成本比照來看,《上海堡壘》的投入也不算多,畢竟哪怕是《第九區》這種成本極低的小製作科幻片,也要花費3000萬美元來製作。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滕華濤說劇組從2014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世界觀的概念設計和整理,4年來反覆細化劇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影片以上海這座城市為大背景,擁有高級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卻依舊跑著汽油柴油車,軍人們的武器毫無科技感。

影片初始講述的末日場景在後來沒有任何呈現,上海市民的生活圖景與現今幾乎相同,甚至陸沉前後的上海也沒有差別,科幻世界觀更沒有得以建立。

作為科幻片沒有世界觀,沒有邏輯感,作為愛情戲沒有真情感,《愛情堡壘》在一部電影裡匯聚了兩部的缺點,以1+1>2的效應,被觀眾們釘在了爛片恥辱柱上。

何以成爛片?

從滕華濤對電影的定位錯誤開始,《上海堡壘》已經註定“陷落”。

2015年,劇組公佈了鹿晗和舒淇兩位演員。

彼時鹿晗剛從韓國回來一年,個人資源極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等稱號的鼻祖代表。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原著中的“江洋”是個二十出頭,內向、羞澀、帶點痞勁的少年,無論是在戰場上不斷成長的熱血江洋,還是平時生活中默默暗戀的青澀江洋,原著塑造的都是一個頗具少年感的人,而鹿晗的確滿足“少年感”這個條件。

從剛公佈演員的反響來看,雖質疑鹿晗演技的人也不少,但書迷對於他和角色的人設是否契合並沒有非常反對,還有很多支持的聲音。

對於兩位主角的選擇,滕華濤曾說過:“我覺得鹿晗和舒淇沒有CP感,我不需要他們兩個有CP感,因為有了就變成了一個戀愛戲了。從小說到劇本到電影的過程中,都不能有CP感,他們是末世聯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級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實際上,原著最打動讀者的不是那個科幻世界或者上海陸沉,而是末日背景下的愛情、生活以及希望。但滕華濤卻一心想要淡化原著中精彩、核心的愛情戲,只拍一部科幻片。

令人費解的是,既然已經有了硬核科幻片的設定,他卻找了一個與軍人形象十分違和,脣紅齒白,甚至有點“男生女相”的青春偶像鹿晗,來扮演男主角。而硬核科幻片中的軍人角色設定,一定不在鹿晗的舒適區域內。

如果網傳“鹿晗、舒淇片酬2億”屬實,那麼導演花費天價片酬,來支持“鹿晗轉型”,實為一場“拍腦瓜子”的豪賭。

顯然,繼電影定位錯誤之後,《上海堡壘》的選角又與電影定位出現了巨大偏差。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對演員負責,選角的問題就是導演的問題。滕華濤曾經的作品《蝸居》、《裸婚時代》、《失戀33天》等都是以愛情戲為主的,類型片之間雖然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是選鹿晗為男主角來拍一部戰爭主題的科幻片,仍舊是風險巨大的,賭輸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虛偽的誠意

《上海堡壘》票房慘案之後,導演滕華濤在微博上公開道歉。道歉的言辭繼續了宣傳時期的特點——十分真誠。

這麼真誠,為什麼還是拍出爛片?由此引來網友的調侃,“準備6年,只為道歉。”“現在道歉有什麼用,拍的時候自己不知道電影爛嗎?”

我主張同情地理解滕華濤本人,因為拍好一部電影,過程十分複雜,在誠意之外,還需要能力、多方配合,等等其他。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滕華濤

但電影的誠意還是可以檢驗的。科幻電影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後期製作,而後期靠的是技術,靠的是資金和時間。

很遺憾,從成片上看,《上海堡壘》沒有體現這種投入。

從劇組公佈的經費來看,不算主演片酬,《上海堡壘》拍攝和後期製作花費了大約2億元。

即使不跟《阿凡達》近3億美元成本對比,只和《流浪地球》大概3、4億人民幣的成本比照來看,《上海堡壘》的投入也不算多,畢竟哪怕是《第九區》這種成本極低的小製作科幻片,也要花費3000萬美元來製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第九區》劇照

科幻電影的製作成本不可能太低,《上海堡壘》的製作成本確實也不算太高。

滕華濤號稱自己花費了6年的時間進行電影製作,但其實,《上海堡壘》從2018年年初才開始的後期製作,時間不到2年。我們再次以一直被其捆綁消費的《流浪地球》近4年的製作週期和其對比,《上海堡壘》是否還有足夠的誠意呢?

再看特效製作的結果,許多人覺得影片還算達標主要是因為特效,可其實特效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精緻特效,只是“當作牛刀去殺雞”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滕華濤說劇組從2014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世界觀的概念設計和整理,4年來反覆細化劇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影片以上海這座城市為大背景,擁有高級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卻依舊跑著汽油柴油車,軍人們的武器毫無科技感。

影片初始講述的末日場景在後來沒有任何呈現,上海市民的生活圖景與現今幾乎相同,甚至陸沉前後的上海也沒有差別,科幻世界觀更沒有得以建立。

作為科幻片沒有世界觀,沒有邏輯感,作為愛情戲沒有真情感,《愛情堡壘》在一部電影裡匯聚了兩部的缺點,以1+1>2的效應,被觀眾們釘在了爛片恥辱柱上。

何以成爛片?

從滕華濤對電影的定位錯誤開始,《上海堡壘》已經註定“陷落”。

2015年,劇組公佈了鹿晗和舒淇兩位演員。

彼時鹿晗剛從韓國回來一年,個人資源極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等稱號的鼻祖代表。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原著中的“江洋”是個二十出頭,內向、羞澀、帶點痞勁的少年,無論是在戰場上不斷成長的熱血江洋,還是平時生活中默默暗戀的青澀江洋,原著塑造的都是一個頗具少年感的人,而鹿晗的確滿足“少年感”這個條件。

從剛公佈演員的反響來看,雖質疑鹿晗演技的人也不少,但書迷對於他和角色的人設是否契合並沒有非常反對,還有很多支持的聲音。

對於兩位主角的選擇,滕華濤曾說過:“我覺得鹿晗和舒淇沒有CP感,我不需要他們兩個有CP感,因為有了就變成了一個戀愛戲了。從小說到劇本到電影的過程中,都不能有CP感,他們是末世聯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級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實際上,原著最打動讀者的不是那個科幻世界或者上海陸沉,而是末日背景下的愛情、生活以及希望。但滕華濤卻一心想要淡化原著中精彩、核心的愛情戲,只拍一部科幻片。

令人費解的是,既然已經有了硬核科幻片的設定,他卻找了一個與軍人形象十分違和,脣紅齒白,甚至有點“男生女相”的青春偶像鹿晗,來扮演男主角。而硬核科幻片中的軍人角色設定,一定不在鹿晗的舒適區域內。

如果網傳“鹿晗、舒淇片酬2億”屬實,那麼導演花費天價片酬,來支持“鹿晗轉型”,實為一場“拍腦瓜子”的豪賭。

顯然,繼電影定位錯誤之後,《上海堡壘》的選角又與電影定位出現了巨大偏差。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對演員負責,選角的問題就是導演的問題。滕華濤曾經的作品《蝸居》、《裸婚時代》、《失戀33天》等都是以愛情戲為主的,類型片之間雖然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是選鹿晗為男主角來拍一部戰爭主題的科幻片,仍舊是風險巨大的,賭輸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虛偽的誠意

《上海堡壘》票房慘案之後,導演滕華濤在微博上公開道歉。道歉的言辭繼續了宣傳時期的特點——十分真誠。

這麼真誠,為什麼還是拍出爛片?由此引來網友的調侃,“準備6年,只為道歉。”“現在道歉有什麼用,拍的時候自己不知道電影爛嗎?”

我主張同情地理解滕華濤本人,因為拍好一部電影,過程十分複雜,在誠意之外,還需要能力、多方配合,等等其他。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滕華濤

但電影的誠意還是可以檢驗的。科幻電影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後期製作,而後期靠的是技術,靠的是資金和時間。

很遺憾,從成片上看,《上海堡壘》沒有體現這種投入。

從劇組公佈的經費來看,不算主演片酬,《上海堡壘》拍攝和後期製作花費了大約2億元。

即使不跟《阿凡達》近3億美元成本對比,只和《流浪地球》大概3、4億人民幣的成本比照來看,《上海堡壘》的投入也不算多,畢竟哪怕是《第九區》這種成本極低的小製作科幻片,也要花費3000萬美元來製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第九區》劇照

科幻電影的製作成本不可能太低,《上海堡壘》的製作成本確實也不算太高。

滕華濤號稱自己花費了6年的時間進行電影製作,但其實,《上海堡壘》從2018年年初才開始的後期製作,時間不到2年。我們再次以一直被其捆綁消費的《流浪地球》近4年的製作週期和其對比,《上海堡壘》是否還有足夠的誠意呢?

再看特效製作的結果,許多人覺得影片還算達標主要是因為特效,可其實特效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精緻特效,只是“當作牛刀去殺雞”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比如,根據製作公司的描述,該影片對外星人的後期製作非常用心,但卻沒有在情節中把外星人的形象建立起來,外星人成為了這場“戰爭”中子彈一樣的存在,浪費了這個特效的製作。

陸沉的幾個場面製作也比較用心,但是自始至終的上帝視角讓觀眾無法得到共鳴,像是在看“房屋模型”倒塌,且陸沉之後上海看起來還是那個模樣,根本沒有營造末日感,毀滅程度不如一次大地震。

除此之外,其他特效水平非常普通,調色濾鏡糊滿天空,甚至顯得廉價。從這些也能看出來導演的心不在焉。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滕華濤說劇組從2014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世界觀的概念設計和整理,4年來反覆細化劇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影片以上海這座城市為大背景,擁有高級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卻依舊跑著汽油柴油車,軍人們的武器毫無科技感。

影片初始講述的末日場景在後來沒有任何呈現,上海市民的生活圖景與現今幾乎相同,甚至陸沉前後的上海也沒有差別,科幻世界觀更沒有得以建立。

作為科幻片沒有世界觀,沒有邏輯感,作為愛情戲沒有真情感,《愛情堡壘》在一部電影裡匯聚了兩部的缺點,以1+1>2的效應,被觀眾們釘在了爛片恥辱柱上。

何以成爛片?

從滕華濤對電影的定位錯誤開始,《上海堡壘》已經註定“陷落”。

2015年,劇組公佈了鹿晗和舒淇兩位演員。

彼時鹿晗剛從韓國回來一年,個人資源極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等稱號的鼻祖代表。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原著中的“江洋”是個二十出頭,內向、羞澀、帶點痞勁的少年,無論是在戰場上不斷成長的熱血江洋,還是平時生活中默默暗戀的青澀江洋,原著塑造的都是一個頗具少年感的人,而鹿晗的確滿足“少年感”這個條件。

從剛公佈演員的反響來看,雖質疑鹿晗演技的人也不少,但書迷對於他和角色的人設是否契合並沒有非常反對,還有很多支持的聲音。

對於兩位主角的選擇,滕華濤曾說過:“我覺得鹿晗和舒淇沒有CP感,我不需要他們兩個有CP感,因為有了就變成了一個戀愛戲了。從小說到劇本到電影的過程中,都不能有CP感,他們是末世聯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級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實際上,原著最打動讀者的不是那個科幻世界或者上海陸沉,而是末日背景下的愛情、生活以及希望。但滕華濤卻一心想要淡化原著中精彩、核心的愛情戲,只拍一部科幻片。

令人費解的是,既然已經有了硬核科幻片的設定,他卻找了一個與軍人形象十分違和,脣紅齒白,甚至有點“男生女相”的青春偶像鹿晗,來扮演男主角。而硬核科幻片中的軍人角色設定,一定不在鹿晗的舒適區域內。

如果網傳“鹿晗、舒淇片酬2億”屬實,那麼導演花費天價片酬,來支持“鹿晗轉型”,實為一場“拍腦瓜子”的豪賭。

顯然,繼電影定位錯誤之後,《上海堡壘》的選角又與電影定位出現了巨大偏差。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對演員負責,選角的問題就是導演的問題。滕華濤曾經的作品《蝸居》、《裸婚時代》、《失戀33天》等都是以愛情戲為主的,類型片之間雖然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是選鹿晗為男主角來拍一部戰爭主題的科幻片,仍舊是風險巨大的,賭輸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虛偽的誠意

《上海堡壘》票房慘案之後,導演滕華濤在微博上公開道歉。道歉的言辭繼續了宣傳時期的特點——十分真誠。

這麼真誠,為什麼還是拍出爛片?由此引來網友的調侃,“準備6年,只為道歉。”“現在道歉有什麼用,拍的時候自己不知道電影爛嗎?”

我主張同情地理解滕華濤本人,因為拍好一部電影,過程十分複雜,在誠意之外,還需要能力、多方配合,等等其他。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滕華濤

但電影的誠意還是可以檢驗的。科幻電影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後期製作,而後期靠的是技術,靠的是資金和時間。

很遺憾,從成片上看,《上海堡壘》沒有體現這種投入。

從劇組公佈的經費來看,不算主演片酬,《上海堡壘》拍攝和後期製作花費了大約2億元。

即使不跟《阿凡達》近3億美元成本對比,只和《流浪地球》大概3、4億人民幣的成本比照來看,《上海堡壘》的投入也不算多,畢竟哪怕是《第九區》這種成本極低的小製作科幻片,也要花費3000萬美元來製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第九區》劇照

科幻電影的製作成本不可能太低,《上海堡壘》的製作成本確實也不算太高。

滕華濤號稱自己花費了6年的時間進行電影製作,但其實,《上海堡壘》從2018年年初才開始的後期製作,時間不到2年。我們再次以一直被其捆綁消費的《流浪地球》近4年的製作週期和其對比,《上海堡壘》是否還有足夠的誠意呢?

再看特效製作的結果,許多人覺得影片還算達標主要是因為特效,可其實特效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精緻特效,只是“當作牛刀去殺雞”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比如,根據製作公司的描述,該影片對外星人的後期製作非常用心,但卻沒有在情節中把外星人的形象建立起來,外星人成為了這場“戰爭”中子彈一樣的存在,浪費了這個特效的製作。

陸沉的幾個場面製作也比較用心,但是自始至終的上帝視角讓觀眾無法得到共鳴,像是在看“房屋模型”倒塌,且陸沉之後上海看起來還是那個模樣,根本沒有營造末日感,毀滅程度不如一次大地震。

除此之外,其他特效水平非常普通,調色濾鏡糊滿天空,甚至顯得廉價。從這些也能看出來導演的心不在焉。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況且,雖然特效組成科幻電影,但科幻電影絕不只是特效。加重特效,把邏輯靈魂都丟掉,特效也成了無效藥,電影的“誠意”用錯了地方。

科幻片的警告

即使是《流浪地球》在國內飽受好評,至今高居內地電影票房歷史第2名,但它也不能代表真正高水平科幻電影的製作水平。

中國科幻片歷來飽受質疑,《流浪地球》的劇組知道。所以他們沒有動用流量明星,沒有頂級卡司,所以影片在宣發期非常低調,所以他們首映日排片率只有11.4%。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只是個沒什麼名氣的年輕導演,他們知道在科幻電影這條路上,中國電影還任重道遠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滕華濤說劇組從2014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世界觀的概念設計和整理,4年來反覆細化劇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影片以上海這座城市為大背景,擁有高級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卻依舊跑著汽油柴油車,軍人們的武器毫無科技感。

影片初始講述的末日場景在後來沒有任何呈現,上海市民的生活圖景與現今幾乎相同,甚至陸沉前後的上海也沒有差別,科幻世界觀更沒有得以建立。

作為科幻片沒有世界觀,沒有邏輯感,作為愛情戲沒有真情感,《愛情堡壘》在一部電影裡匯聚了兩部的缺點,以1+1>2的效應,被觀眾們釘在了爛片恥辱柱上。

何以成爛片?

從滕華濤對電影的定位錯誤開始,《上海堡壘》已經註定“陷落”。

2015年,劇組公佈了鹿晗和舒淇兩位演員。

彼時鹿晗剛從韓國回來一年,個人資源極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等稱號的鼻祖代表。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原著中的“江洋”是個二十出頭,內向、羞澀、帶點痞勁的少年,無論是在戰場上不斷成長的熱血江洋,還是平時生活中默默暗戀的青澀江洋,原著塑造的都是一個頗具少年感的人,而鹿晗的確滿足“少年感”這個條件。

從剛公佈演員的反響來看,雖質疑鹿晗演技的人也不少,但書迷對於他和角色的人設是否契合並沒有非常反對,還有很多支持的聲音。

對於兩位主角的選擇,滕華濤曾說過:“我覺得鹿晗和舒淇沒有CP感,我不需要他們兩個有CP感,因為有了就變成了一個戀愛戲了。從小說到劇本到電影的過程中,都不能有CP感,他們是末世聯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級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實際上,原著最打動讀者的不是那個科幻世界或者上海陸沉,而是末日背景下的愛情、生活以及希望。但滕華濤卻一心想要淡化原著中精彩、核心的愛情戲,只拍一部科幻片。

令人費解的是,既然已經有了硬核科幻片的設定,他卻找了一個與軍人形象十分違和,脣紅齒白,甚至有點“男生女相”的青春偶像鹿晗,來扮演男主角。而硬核科幻片中的軍人角色設定,一定不在鹿晗的舒適區域內。

如果網傳“鹿晗、舒淇片酬2億”屬實,那麼導演花費天價片酬,來支持“鹿晗轉型”,實為一場“拍腦瓜子”的豪賭。

顯然,繼電影定位錯誤之後,《上海堡壘》的選角又與電影定位出現了巨大偏差。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對演員負責,選角的問題就是導演的問題。滕華濤曾經的作品《蝸居》、《裸婚時代》、《失戀33天》等都是以愛情戲為主的,類型片之間雖然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是選鹿晗為男主角來拍一部戰爭主題的科幻片,仍舊是風險巨大的,賭輸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虛偽的誠意

《上海堡壘》票房慘案之後,導演滕華濤在微博上公開道歉。道歉的言辭繼續了宣傳時期的特點——十分真誠。

這麼真誠,為什麼還是拍出爛片?由此引來網友的調侃,“準備6年,只為道歉。”“現在道歉有什麼用,拍的時候自己不知道電影爛嗎?”

我主張同情地理解滕華濤本人,因為拍好一部電影,過程十分複雜,在誠意之外,還需要能力、多方配合,等等其他。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滕華濤

但電影的誠意還是可以檢驗的。科幻電影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後期製作,而後期靠的是技術,靠的是資金和時間。

很遺憾,從成片上看,《上海堡壘》沒有體現這種投入。

從劇組公佈的經費來看,不算主演片酬,《上海堡壘》拍攝和後期製作花費了大約2億元。

即使不跟《阿凡達》近3億美元成本對比,只和《流浪地球》大概3、4億人民幣的成本比照來看,《上海堡壘》的投入也不算多,畢竟哪怕是《第九區》這種成本極低的小製作科幻片,也要花費3000萬美元來製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第九區》劇照

科幻電影的製作成本不可能太低,《上海堡壘》的製作成本確實也不算太高。

滕華濤號稱自己花費了6年的時間進行電影製作,但其實,《上海堡壘》從2018年年初才開始的後期製作,時間不到2年。我們再次以一直被其捆綁消費的《流浪地球》近4年的製作週期和其對比,《上海堡壘》是否還有足夠的誠意呢?

再看特效製作的結果,許多人覺得影片還算達標主要是因為特效,可其實特效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精緻特效,只是“當作牛刀去殺雞”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比如,根據製作公司的描述,該影片對外星人的後期製作非常用心,但卻沒有在情節中把外星人的形象建立起來,外星人成為了這場“戰爭”中子彈一樣的存在,浪費了這個特效的製作。

陸沉的幾個場面製作也比較用心,但是自始至終的上帝視角讓觀眾無法得到共鳴,像是在看“房屋模型”倒塌,且陸沉之後上海看起來還是那個模樣,根本沒有營造末日感,毀滅程度不如一次大地震。

除此之外,其他特效水平非常普通,調色濾鏡糊滿天空,甚至顯得廉價。從這些也能看出來導演的心不在焉。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況且,雖然特效組成科幻電影,但科幻電影絕不只是特效。加重特效,把邏輯靈魂都丟掉,特效也成了無效藥,電影的“誠意”用錯了地方。

科幻片的警告

即使是《流浪地球》在國內飽受好評,至今高居內地電影票房歷史第2名,但它也不能代表真正高水平科幻電影的製作水平。

中國科幻片歷來飽受質疑,《流浪地球》的劇組知道。所以他們沒有動用流量明星,沒有頂級卡司,所以影片在宣發期非常低調,所以他們首映日排片率只有11.4%。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只是個沒什麼名氣的年輕導演,他們知道在科幻電影這條路上,中國電影還任重道遠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流浪地球》劇照

然而付出了多少觀眾也知道,《流浪地球》是成功的,不在於這部電影拍得有多好,而在於它的厚積薄發給觀眾們帶來了科幻電影在中國的希望。

但《上海堡壘》走了一條完全相反的宣發途徑,高調得厲害。

前文對比下來,《上海堡壘》劇組對於影片的付出遠不如《流浪地球》,同樣都是改編文學作品,同樣打磨了很久的劇本,同樣大投資,《上海堡壘》還有著流量明星的加持,條件比《流浪地球》好得多,卻硬要在宣發期和《流浪地球》捆綁,以為自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承襲之作,費力宣傳自己的投資力度有多大,製作週期有多長。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滕華濤說劇組從2014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世界觀的概念設計和整理,4年來反覆細化劇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影片以上海這座城市為大背景,擁有高級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卻依舊跑著汽油柴油車,軍人們的武器毫無科技感。

影片初始講述的末日場景在後來沒有任何呈現,上海市民的生活圖景與現今幾乎相同,甚至陸沉前後的上海也沒有差別,科幻世界觀更沒有得以建立。

作為科幻片沒有世界觀,沒有邏輯感,作為愛情戲沒有真情感,《愛情堡壘》在一部電影裡匯聚了兩部的缺點,以1+1>2的效應,被觀眾們釘在了爛片恥辱柱上。

何以成爛片?

從滕華濤對電影的定位錯誤開始,《上海堡壘》已經註定“陷落”。

2015年,劇組公佈了鹿晗和舒淇兩位演員。

彼時鹿晗剛從韓國回來一年,個人資源極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等稱號的鼻祖代表。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原著中的“江洋”是個二十出頭,內向、羞澀、帶點痞勁的少年,無論是在戰場上不斷成長的熱血江洋,還是平時生活中默默暗戀的青澀江洋,原著塑造的都是一個頗具少年感的人,而鹿晗的確滿足“少年感”這個條件。

從剛公佈演員的反響來看,雖質疑鹿晗演技的人也不少,但書迷對於他和角色的人設是否契合並沒有非常反對,還有很多支持的聲音。

對於兩位主角的選擇,滕華濤曾說過:“我覺得鹿晗和舒淇沒有CP感,我不需要他們兩個有CP感,因為有了就變成了一個戀愛戲了。從小說到劇本到電影的過程中,都不能有CP感,他們是末世聯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級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實際上,原著最打動讀者的不是那個科幻世界或者上海陸沉,而是末日背景下的愛情、生活以及希望。但滕華濤卻一心想要淡化原著中精彩、核心的愛情戲,只拍一部科幻片。

令人費解的是,既然已經有了硬核科幻片的設定,他卻找了一個與軍人形象十分違和,脣紅齒白,甚至有點“男生女相”的青春偶像鹿晗,來扮演男主角。而硬核科幻片中的軍人角色設定,一定不在鹿晗的舒適區域內。

如果網傳“鹿晗、舒淇片酬2億”屬實,那麼導演花費天價片酬,來支持“鹿晗轉型”,實為一場“拍腦瓜子”的豪賭。

顯然,繼電影定位錯誤之後,《上海堡壘》的選角又與電影定位出現了巨大偏差。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對演員負責,選角的問題就是導演的問題。滕華濤曾經的作品《蝸居》、《裸婚時代》、《失戀33天》等都是以愛情戲為主的,類型片之間雖然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是選鹿晗為男主角來拍一部戰爭主題的科幻片,仍舊是風險巨大的,賭輸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虛偽的誠意

《上海堡壘》票房慘案之後,導演滕華濤在微博上公開道歉。道歉的言辭繼續了宣傳時期的特點——十分真誠。

這麼真誠,為什麼還是拍出爛片?由此引來網友的調侃,“準備6年,只為道歉。”“現在道歉有什麼用,拍的時候自己不知道電影爛嗎?”

我主張同情地理解滕華濤本人,因為拍好一部電影,過程十分複雜,在誠意之外,還需要能力、多方配合,等等其他。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滕華濤

但電影的誠意還是可以檢驗的。科幻電影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後期製作,而後期靠的是技術,靠的是資金和時間。

很遺憾,從成片上看,《上海堡壘》沒有體現這種投入。

從劇組公佈的經費來看,不算主演片酬,《上海堡壘》拍攝和後期製作花費了大約2億元。

即使不跟《阿凡達》近3億美元成本對比,只和《流浪地球》大概3、4億人民幣的成本比照來看,《上海堡壘》的投入也不算多,畢竟哪怕是《第九區》這種成本極低的小製作科幻片,也要花費3000萬美元來製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第九區》劇照

科幻電影的製作成本不可能太低,《上海堡壘》的製作成本確實也不算太高。

滕華濤號稱自己花費了6年的時間進行電影製作,但其實,《上海堡壘》從2018年年初才開始的後期製作,時間不到2年。我們再次以一直被其捆綁消費的《流浪地球》近4年的製作週期和其對比,《上海堡壘》是否還有足夠的誠意呢?

再看特效製作的結果,許多人覺得影片還算達標主要是因為特效,可其實特效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精緻特效,只是“當作牛刀去殺雞”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比如,根據製作公司的描述,該影片對外星人的後期製作非常用心,但卻沒有在情節中把外星人的形象建立起來,外星人成為了這場“戰爭”中子彈一樣的存在,浪費了這個特效的製作。

陸沉的幾個場面製作也比較用心,但是自始至終的上帝視角讓觀眾無法得到共鳴,像是在看“房屋模型”倒塌,且陸沉之後上海看起來還是那個模樣,根本沒有營造末日感,毀滅程度不如一次大地震。

除此之外,其他特效水平非常普通,調色濾鏡糊滿天空,甚至顯得廉價。從這些也能看出來導演的心不在焉。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況且,雖然特效組成科幻電影,但科幻電影絕不只是特效。加重特效,把邏輯靈魂都丟掉,特效也成了無效藥,電影的“誠意”用錯了地方。

科幻片的警告

即使是《流浪地球》在國內飽受好評,至今高居內地電影票房歷史第2名,但它也不能代表真正高水平科幻電影的製作水平。

中國科幻片歷來飽受質疑,《流浪地球》的劇組知道。所以他們沒有動用流量明星,沒有頂級卡司,所以影片在宣發期非常低調,所以他們首映日排片率只有11.4%。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只是個沒什麼名氣的年輕導演,他們知道在科幻電影這條路上,中國電影還任重道遠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流浪地球》劇照

然而付出了多少觀眾也知道,《流浪地球》是成功的,不在於這部電影拍得有多好,而在於它的厚積薄發給觀眾們帶來了科幻電影在中國的希望。

但《上海堡壘》走了一條完全相反的宣發途徑,高調得厲害。

前文對比下來,《上海堡壘》劇組對於影片的付出遠不如《流浪地球》,同樣都是改編文學作品,同樣打磨了很久的劇本,同樣大投資,《上海堡壘》還有著流量明星的加持,條件比《流浪地球》好得多,卻硬要在宣發期和《流浪地球》捆綁,以為自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承襲之作,費力宣傳自己的投資力度有多大,製作週期有多長。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自然也會摔得更慘。

爛在哪,有目共睹,再批評也不會讓這部電影更好。但這部影片也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努力探索,它至少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給廣大中國導演作為警告,也證明了中國科幻電影之路,道阻且長。

作者 | 孫雨萱

排版 | STAN

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絡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上映第9天,《上海堡壘》的排片率從首映的33.2%掉到0.1%。相比之下,被它不斷捆綁比較的另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是從當初首映日11.4%的排片率,一週後躍升到36.6%。

票房慘淡,劇組投入近4億製片成本,刨去影院和其他的票房分賬,預計連10%都收不回來,《上海堡壘》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票房慘案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的吐槽如潮,向來以專業著稱的國內某影評網站上也是罵聲一片,似乎覺得這部影片連理性批評的價值都沒有,“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上了這扇門。”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那麼,它到底為什麼這麼爛?

導演滕華濤想要拍什麼?

《上海堡壘》有兩條主線,一是上海戰區與外星人的戰爭線,一是男主角江洋對女主角林瀾暗戀的感情線。

兩條主線按照時間線性敘事,還有其他幾位人物的感情線為輔,這也是科幻片常用的經典敘事模式。

但不同於同樣具有愛情主線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海堡壘》的兩條電影主線是彼此獨立的,並不像前者那樣互相關聯——戰爭中產生愛情,愛情讓男女主在戰爭中成長——兩條主線聯通,形成遞進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在《上海堡壘》中,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戰爭過程中,林瀾和江洋毫無關聯,在林瀾犧牲時,江洋也沒有特別的表現,以至愛情線在這部影片中失去了在戰爭中促進江洋成長這一內在的邏輯,也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

甚至兩條主線在影片中交叉出現時,濾鏡都是不一樣的。這給觀影者帶來一種割裂感,讓許多觀眾有一種在“兩部”不同的電影裡“串門兒”的迷惑:這到底是一部愛情片,還是一部科幻片,抑或是兩部電影的串燒?

作為愛情片,主線愛情有割裂感,幾條感情輔線也是如此,無動人瞬間。名為感情線,常常只是用幾句臺詞和幾個場景帶過,沒有給出前因後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鹿晗飾江洋、舒淇飾林瀾

原著是雙女主走向,“陸依依”在原著中喜歡江洋,書迷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自然會帶入這樣的設定,可是在成片中,前面幾乎沒有鋪墊陸依依和同隊隊員潘翰田的感情戲,陸依依卻在犧牲前喊了他的名字,非常突兀,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作為一部科幻片,《上海堡壘》的短板幾乎是致命的

對於科幻類型電影來說,內部的邏輯建構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搭建出一個具有內部真實性,且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世界觀,科幻電影才能夠擁有順遂的邏輯基礎。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而不是魔幻上,它一旦具有了嚴謹的邏輯規則,就有了科幻片獨特的迷人魅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合理幻想。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星際穿越》劇照

一些格局較大的科幻片,如《獨立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構建了較完整的世界觀,而格局較小的,如《降臨》、《湮滅》、《盜夢空間》等,也依託現實世界搭建了很強的內部邏輯。

廣闊如世界觀,細微到邏輯,是科幻片的靈魂,是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試圖看懂這部電影,理出一條邏輯,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搭建。

“捕食者”外星人和人類的戰爭原因讓人摸不透,外星人母艦和捕食者的運作機理不明確,四次戰爭過程雜亂無章,沒有遞進性,也沒有展現戰爭中的正邪對立,導致正面人物犧牲時觀眾無動於衷,達不到情感的共鳴,上海大炮為什麼能夠擊潰母艦,這些問題在影片中得不到解答,因為沒有合理的內在邏輯支撐《上海堡壘》。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滕華濤說劇組從2014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世界觀的概念設計和整理,4年來反覆細化劇本,可成片看到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影片以上海這座城市為大背景,擁有高級能源“仙藤”的上海市卻依舊跑著汽油柴油車,軍人們的武器毫無科技感。

影片初始講述的末日場景在後來沒有任何呈現,上海市民的生活圖景與現今幾乎相同,甚至陸沉前後的上海也沒有差別,科幻世界觀更沒有得以建立。

作為科幻片沒有世界觀,沒有邏輯感,作為愛情戲沒有真情感,《愛情堡壘》在一部電影裡匯聚了兩部的缺點,以1+1>2的效應,被觀眾們釘在了爛片恥辱柱上。

何以成爛片?

從滕華濤對電影的定位錯誤開始,《上海堡壘》已經註定“陷落”。

2015年,劇組公佈了鹿晗和舒淇兩位演員。

彼時鹿晗剛從韓國回來一年,個人資源極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等稱號的鼻祖代表。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原著中的“江洋”是個二十出頭,內向、羞澀、帶點痞勁的少年,無論是在戰場上不斷成長的熱血江洋,還是平時生活中默默暗戀的青澀江洋,原著塑造的都是一個頗具少年感的人,而鹿晗的確滿足“少年感”這個條件。

從剛公佈演員的反響來看,雖質疑鹿晗演技的人也不少,但書迷對於他和角色的人設是否契合並沒有非常反對,還有很多支持的聲音。

對於兩位主角的選擇,滕華濤曾說過:“我覺得鹿晗和舒淇沒有CP感,我不需要他們兩個有CP感,因為有了就變成了一個戀愛戲了。從小說到劇本到電影的過程中,都不能有CP感,他們是末世聯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級關係。”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實際上,原著最打動讀者的不是那個科幻世界或者上海陸沉,而是末日背景下的愛情、生活以及希望。但滕華濤卻一心想要淡化原著中精彩、核心的愛情戲,只拍一部科幻片。

令人費解的是,既然已經有了硬核科幻片的設定,他卻找了一個與軍人形象十分違和,脣紅齒白,甚至有點“男生女相”的青春偶像鹿晗,來扮演男主角。而硬核科幻片中的軍人角色設定,一定不在鹿晗的舒適區域內。

如果網傳“鹿晗、舒淇片酬2億”屬實,那麼導演花費天價片酬,來支持“鹿晗轉型”,實為一場“拍腦瓜子”的豪賭。

顯然,繼電影定位錯誤之後,《上海堡壘》的選角又與電影定位出現了巨大偏差。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對演員負責,選角的問題就是導演的問題。滕華濤曾經的作品《蝸居》、《裸婚時代》、《失戀33天》等都是以愛情戲為主的,類型片之間雖然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是選鹿晗為男主角來拍一部戰爭主題的科幻片,仍舊是風險巨大的,賭輸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虛偽的誠意

《上海堡壘》票房慘案之後,導演滕華濤在微博上公開道歉。道歉的言辭繼續了宣傳時期的特點——十分真誠。

這麼真誠,為什麼還是拍出爛片?由此引來網友的調侃,“準備6年,只為道歉。”“現在道歉有什麼用,拍的時候自己不知道電影爛嗎?”

我主張同情地理解滕華濤本人,因為拍好一部電影,過程十分複雜,在誠意之外,還需要能力、多方配合,等等其他。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導演滕華濤

但電影的誠意還是可以檢驗的。科幻電影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後期製作,而後期靠的是技術,靠的是資金和時間。

很遺憾,從成片上看,《上海堡壘》沒有體現這種投入。

從劇組公佈的經費來看,不算主演片酬,《上海堡壘》拍攝和後期製作花費了大約2億元。

即使不跟《阿凡達》近3億美元成本對比,只和《流浪地球》大概3、4億人民幣的成本比照來看,《上海堡壘》的投入也不算多,畢竟哪怕是《第九區》這種成本極低的小製作科幻片,也要花費3000萬美元來製作。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第九區》劇照

科幻電影的製作成本不可能太低,《上海堡壘》的製作成本確實也不算太高。

滕華濤號稱自己花費了6年的時間進行電影製作,但其實,《上海堡壘》從2018年年初才開始的後期製作,時間不到2年。我們再次以一直被其捆綁消費的《流浪地球》近4年的製作週期和其對比,《上海堡壘》是否還有足夠的誠意呢?

再看特效製作的結果,許多人覺得影片還算達標主要是因為特效,可其實特效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精緻特效,只是“當作牛刀去殺雞”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比如,根據製作公司的描述,該影片對外星人的後期製作非常用心,但卻沒有在情節中把外星人的形象建立起來,外星人成為了這場“戰爭”中子彈一樣的存在,浪費了這個特效的製作。

陸沉的幾個場面製作也比較用心,但是自始至終的上帝視角讓觀眾無法得到共鳴,像是在看“房屋模型”倒塌,且陸沉之後上海看起來還是那個模樣,根本沒有營造末日感,毀滅程度不如一次大地震。

除此之外,其他特效水平非常普通,調色濾鏡糊滿天空,甚至顯得廉價。從這些也能看出來導演的心不在焉。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況且,雖然特效組成科幻電影,但科幻電影絕不只是特效。加重特效,把邏輯靈魂都丟掉,特效也成了無效藥,電影的“誠意”用錯了地方。

科幻片的警告

即使是《流浪地球》在國內飽受好評,至今高居內地電影票房歷史第2名,但它也不能代表真正高水平科幻電影的製作水平。

中國科幻片歷來飽受質疑,《流浪地球》的劇組知道。所以他們沒有動用流量明星,沒有頂級卡司,所以影片在宣發期非常低調,所以他們首映日排片率只有11.4%。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只是個沒什麼名氣的年輕導演,他們知道在科幻電影這條路上,中國電影還任重道遠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流浪地球》劇照

然而付出了多少觀眾也知道,《流浪地球》是成功的,不在於這部電影拍得有多好,而在於它的厚積薄發給觀眾們帶來了科幻電影在中國的希望。

但《上海堡壘》走了一條完全相反的宣發途徑,高調得厲害。

前文對比下來,《上海堡壘》劇組對於影片的付出遠不如《流浪地球》,同樣都是改編文學作品,同樣打磨了很久的劇本,同樣大投資,《上海堡壘》還有著流量明星的加持,條件比《流浪地球》好得多,卻硬要在宣發期和《流浪地球》捆綁,以為自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承襲之作,費力宣傳自己的投資力度有多大,製作週期有多長。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自然也會摔得更慘。

爛在哪,有目共睹,再批評也不會讓這部電影更好。但這部影片也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努力探索,它至少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給廣大中國導演作為警告,也證明了中國科幻電影之路,道阻且長。

作者 | 孫雨萱

排版 | STAN

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絡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唉!沒聽勸,還是看了《上海堡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