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70個瞬間|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徐匯建立'

"

1950年3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辦公廳正式發文,同意在上海和南京分別設立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和南京分處。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上海及華東地區最高科學機構的整合重組工作就此啟動。

上海解放以後,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在1949年6月派遣軍代表、歷史學家李亞農接管了原中央研究院下屬的化學、藥物、醫學、動物、植物、工學等六個研究室和駐滬辦事處以及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室結晶學實驗室、藥物研究所和生理學研究所等三個機構。同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已完成接收的實驗室、研究所很快被移交給新成立的中科院。1950年3月21日,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在上海成立,中科院黨組成員李亞農任主任,上述實驗室、研究所由華東分院正式接收並進行改造。4月6日,中科院成立華東辦事處南京分處,接收了原中央研究院設在南京的社會研究所、物理研究所、氣象研究所、天文研究所、地震研究所和駐寧辦事處及前中國地理研究所等幾家科研單位。

1951年2月,根據中科院院長會議決定,華東辦事處改為上海、南京兩個區域辦事處。1953年3月,根據中科院第41次院務常務會議的決定,並報經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准,滬寧兩處辦事處再次合併為華東辦事處,直至1958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成立。1949年至1952年既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的草創時期,又是它的快速發展時期。這一階段,上海分院對原中央研究院及北平研究院的科研機構進行了接收,建立了黨團組織,對一些研究機構進行了改革,調整了研究方向,恢復了科研工作。華東辦事處和上海分院的建立,開啟了中國科學院在上海發展的新篇章。

"

1950年3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辦公廳正式發文,同意在上海和南京分別設立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和南京分處。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上海及華東地區最高科學機構的整合重組工作就此啟動。

上海解放以後,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在1949年6月派遣軍代表、歷史學家李亞農接管了原中央研究院下屬的化學、藥物、醫學、動物、植物、工學等六個研究室和駐滬辦事處以及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室結晶學實驗室、藥物研究所和生理學研究所等三個機構。同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已完成接收的實驗室、研究所很快被移交給新成立的中科院。1950年3月21日,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在上海成立,中科院黨組成員李亞農任主任,上述實驗室、研究所由華東分院正式接收並進行改造。4月6日,中科院成立華東辦事處南京分處,接收了原中央研究院設在南京的社會研究所、物理研究所、氣象研究所、天文研究所、地震研究所和駐寧辦事處及前中國地理研究所等幾家科研單位。

1951年2月,根據中科院院長會議決定,華東辦事處改為上海、南京兩個區域辦事處。1953年3月,根據中科院第41次院務常務會議的決定,並報經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准,滬寧兩處辦事處再次合併為華東辦事處,直至1958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成立。1949年至1952年既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的草創時期,又是它的快速發展時期。這一階段,上海分院對原中央研究院及北平研究院的科研機構進行了接收,建立了黨團組織,對一些研究機構進行了改革,調整了研究方向,恢復了科研工作。華東辦事處和上海分院的建立,開啟了中國科學院在上海發展的新篇章。

徐匯70個瞬間|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徐匯建立

鏈接一:上海科學院在徐匯建立

1977年,上海科學院在岳陽路319號成立。成立之初的上海科學院,主要職能為歸口管理設在上海的8個隸屬於中央的科研單位。因此在管理體制上,上海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實行合署辦公,即“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為了更好地組織和發揮地方科研單位及中央在滬科研單位在上海經濟建設中的作用,上海市委、市政府在1987年批准上海科學院實行獨立建制。“獨立”後的上海科學院主要職責變為組織協調部分中央在滬科研單位和地方科研單位參與上海經濟建設,充分發揮各所之長,組織相關技術專業的聯合,以綜合優勢為上海經濟和科技事業發展提供有效服務。1987年7月,上海科學院院部由岳陽路遷往中山南二路969號新址,後又遷至浦東新區科苑路。

上海科學院下屬各級單位共有40餘家,其中包括: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上海分部、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上海微電機研究所、上海激光技術研究所、上海實驗動物研究中心、上海計算機軟件研究所、上海市能源研究所、上海微電子研究所等。其中涉及船舶設計、微特電機、激光、計算機、軟件、能源、遺傳優生、情報信息和科技政策、諮詢、管理等方面的機構,大多坐落在徐匯境內。

"

1950年3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辦公廳正式發文,同意在上海和南京分別設立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和南京分處。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上海及華東地區最高科學機構的整合重組工作就此啟動。

上海解放以後,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在1949年6月派遣軍代表、歷史學家李亞農接管了原中央研究院下屬的化學、藥物、醫學、動物、植物、工學等六個研究室和駐滬辦事處以及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室結晶學實驗室、藥物研究所和生理學研究所等三個機構。同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已完成接收的實驗室、研究所很快被移交給新成立的中科院。1950年3月21日,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在上海成立,中科院黨組成員李亞農任主任,上述實驗室、研究所由華東分院正式接收並進行改造。4月6日,中科院成立華東辦事處南京分處,接收了原中央研究院設在南京的社會研究所、物理研究所、氣象研究所、天文研究所、地震研究所和駐寧辦事處及前中國地理研究所等幾家科研單位。

1951年2月,根據中科院院長會議決定,華東辦事處改為上海、南京兩個區域辦事處。1953年3月,根據中科院第41次院務常務會議的決定,並報經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准,滬寧兩處辦事處再次合併為華東辦事處,直至1958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成立。1949年至1952年既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的草創時期,又是它的快速發展時期。這一階段,上海分院對原中央研究院及北平研究院的科研機構進行了接收,建立了黨團組織,對一些研究機構進行了改革,調整了研究方向,恢復了科研工作。華東辦事處和上海分院的建立,開啟了中國科學院在上海發展的新篇章。

徐匯70個瞬間|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徐匯建立

鏈接一:上海科學院在徐匯建立

1977年,上海科學院在岳陽路319號成立。成立之初的上海科學院,主要職能為歸口管理設在上海的8個隸屬於中央的科研單位。因此在管理體制上,上海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實行合署辦公,即“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為了更好地組織和發揮地方科研單位及中央在滬科研單位在上海經濟建設中的作用,上海市委、市政府在1987年批准上海科學院實行獨立建制。“獨立”後的上海科學院主要職責變為組織協調部分中央在滬科研單位和地方科研單位參與上海經濟建設,充分發揮各所之長,組織相關技術專業的聯合,以綜合優勢為上海經濟和科技事業發展提供有效服務。1987年7月,上海科學院院部由岳陽路遷往中山南二路969號新址,後又遷至浦東新區科苑路。

上海科學院下屬各級單位共有40餘家,其中包括: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上海分部、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上海微電機研究所、上海激光技術研究所、上海實驗動物研究中心、上海計算機軟件研究所、上海市能源研究所、上海微電子研究所等。其中涉及船舶設計、微特電機、激光、計算機、軟件、能源、遺傳優生、情報信息和科技政策、諮詢、管理等方面的機構,大多坐落在徐匯境內。

徐匯70個瞬間|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徐匯建立

"

1950年3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辦公廳正式發文,同意在上海和南京分別設立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和南京分處。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上海及華東地區最高科學機構的整合重組工作就此啟動。

上海解放以後,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在1949年6月派遣軍代表、歷史學家李亞農接管了原中央研究院下屬的化學、藥物、醫學、動物、植物、工學等六個研究室和駐滬辦事處以及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室結晶學實驗室、藥物研究所和生理學研究所等三個機構。同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已完成接收的實驗室、研究所很快被移交給新成立的中科院。1950年3月21日,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在上海成立,中科院黨組成員李亞農任主任,上述實驗室、研究所由華東分院正式接收並進行改造。4月6日,中科院成立華東辦事處南京分處,接收了原中央研究院設在南京的社會研究所、物理研究所、氣象研究所、天文研究所、地震研究所和駐寧辦事處及前中國地理研究所等幾家科研單位。

1951年2月,根據中科院院長會議決定,華東辦事處改為上海、南京兩個區域辦事處。1953年3月,根據中科院第41次院務常務會議的決定,並報經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准,滬寧兩處辦事處再次合併為華東辦事處,直至1958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成立。1949年至1952年既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的草創時期,又是它的快速發展時期。這一階段,上海分院對原中央研究院及北平研究院的科研機構進行了接收,建立了黨團組織,對一些研究機構進行了改革,調整了研究方向,恢復了科研工作。華東辦事處和上海分院的建立,開啟了中國科學院在上海發展的新篇章。

徐匯70個瞬間|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徐匯建立

鏈接一:上海科學院在徐匯建立

1977年,上海科學院在岳陽路319號成立。成立之初的上海科學院,主要職能為歸口管理設在上海的8個隸屬於中央的科研單位。因此在管理體制上,上海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實行合署辦公,即“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為了更好地組織和發揮地方科研單位及中央在滬科研單位在上海經濟建設中的作用,上海市委、市政府在1987年批准上海科學院實行獨立建制。“獨立”後的上海科學院主要職責變為組織協調部分中央在滬科研單位和地方科研單位參與上海經濟建設,充分發揮各所之長,組織相關技術專業的聯合,以綜合優勢為上海經濟和科技事業發展提供有效服務。1987年7月,上海科學院院部由岳陽路遷往中山南二路969號新址,後又遷至浦東新區科苑路。

上海科學院下屬各級單位共有40餘家,其中包括: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上海分部、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上海微電機研究所、上海激光技術研究所、上海實驗動物研究中心、上海計算機軟件研究所、上海市能源研究所、上海微電子研究所等。其中涉及船舶設計、微特電機、激光、計算機、軟件、能源、遺傳優生、情報信息和科技政策、諮詢、管理等方面的機構,大多坐落在徐匯境內。

徐匯70個瞬間|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徐匯建立

徐匯70個瞬間|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徐匯建立

上海科學院三角證章

鏈接二: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誕生

2007年7月16日,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在坐落於徐彙區中山西路的上海社會科學院分部正式奠基,一個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社科人文研究中心就此誕生。

上海社會科學院始建於1958年9月7日。該院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立的第一所社會科學院。上海社科院由原上海財經學院、華東政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律系、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和上海歷史研究所合併組成,始創之初設有哲學、經濟、歷史、政治法律和國際問題等5個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不僅是上海地區唯一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地方社會科學院。

上海社會科學院建院之初,院總部設在原聖約翰大學舊址,即現在的華東政法大學內。由於下屬機構眾多,在1978年復院前,三大部門辦公地點分佈於陝西北路、漕溪北路和萬航渡路三處。1978年10月復院後,院總部遷往淮海中路622弄7號。此後,隨著機構的不斷擴展和人員的不斷增加,上海社會科學院在1984年10月向市政府提出在淮海中路總部之外,再建一個分部的要求。經社科院與各相關單位的長期反覆協商,籌建中的分部,最終落戶徐彙區中山西路。分部一期工程於1997年1月28日開工建設,分部一期大樓(中山西路1610號)於1998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2004年12月14日,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上海社會科學院提交了建設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國際交流中心的計劃和設想。翌年8月2日,上海市發改委正式批覆同意上海社會科學院建設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2007年7月16日,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奠基,經過近兩年的艱苦施工,創新基地於2009年7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

"

1950年3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辦公廳正式發文,同意在上海和南京分別設立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和南京分處。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上海及華東地區最高科學機構的整合重組工作就此啟動。

上海解放以後,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在1949年6月派遣軍代表、歷史學家李亞農接管了原中央研究院下屬的化學、藥物、醫學、動物、植物、工學等六個研究室和駐滬辦事處以及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室結晶學實驗室、藥物研究所和生理學研究所等三個機構。同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已完成接收的實驗室、研究所很快被移交給新成立的中科院。1950年3月21日,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在上海成立,中科院黨組成員李亞農任主任,上述實驗室、研究所由華東分院正式接收並進行改造。4月6日,中科院成立華東辦事處南京分處,接收了原中央研究院設在南京的社會研究所、物理研究所、氣象研究所、天文研究所、地震研究所和駐寧辦事處及前中國地理研究所等幾家科研單位。

1951年2月,根據中科院院長會議決定,華東辦事處改為上海、南京兩個區域辦事處。1953年3月,根據中科院第41次院務常務會議的決定,並報經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准,滬寧兩處辦事處再次合併為華東辦事處,直至1958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成立。1949年至1952年既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的草創時期,又是它的快速發展時期。這一階段,上海分院對原中央研究院及北平研究院的科研機構進行了接收,建立了黨團組織,對一些研究機構進行了改革,調整了研究方向,恢復了科研工作。華東辦事處和上海分院的建立,開啟了中國科學院在上海發展的新篇章。

徐匯70個瞬間|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徐匯建立

鏈接一:上海科學院在徐匯建立

1977年,上海科學院在岳陽路319號成立。成立之初的上海科學院,主要職能為歸口管理設在上海的8個隸屬於中央的科研單位。因此在管理體制上,上海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實行合署辦公,即“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為了更好地組織和發揮地方科研單位及中央在滬科研單位在上海經濟建設中的作用,上海市委、市政府在1987年批准上海科學院實行獨立建制。“獨立”後的上海科學院主要職責變為組織協調部分中央在滬科研單位和地方科研單位參與上海經濟建設,充分發揮各所之長,組織相關技術專業的聯合,以綜合優勢為上海經濟和科技事業發展提供有效服務。1987年7月,上海科學院院部由岳陽路遷往中山南二路969號新址,後又遷至浦東新區科苑路。

上海科學院下屬各級單位共有40餘家,其中包括: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上海分部、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上海微電機研究所、上海激光技術研究所、上海實驗動物研究中心、上海計算機軟件研究所、上海市能源研究所、上海微電子研究所等。其中涉及船舶設計、微特電機、激光、計算機、軟件、能源、遺傳優生、情報信息和科技政策、諮詢、管理等方面的機構,大多坐落在徐匯境內。

徐匯70個瞬間|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徐匯建立

徐匯70個瞬間|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徐匯建立

上海科學院三角證章

鏈接二: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誕生

2007年7月16日,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在坐落於徐彙區中山西路的上海社會科學院分部正式奠基,一個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社科人文研究中心就此誕生。

上海社會科學院始建於1958年9月7日。該院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立的第一所社會科學院。上海社科院由原上海財經學院、華東政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律系、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和上海歷史研究所合併組成,始創之初設有哲學、經濟、歷史、政治法律和國際問題等5個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不僅是上海地區唯一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地方社會科學院。

上海社會科學院建院之初,院總部設在原聖約翰大學舊址,即現在的華東政法大學內。由於下屬機構眾多,在1978年復院前,三大部門辦公地點分佈於陝西北路、漕溪北路和萬航渡路三處。1978年10月復院後,院總部遷往淮海中路622弄7號。此後,隨著機構的不斷擴展和人員的不斷增加,上海社會科學院在1984年10月向市政府提出在淮海中路總部之外,再建一個分部的要求。經社科院與各相關單位的長期反覆協商,籌建中的分部,最終落戶徐彙區中山西路。分部一期工程於1997年1月28日開工建設,分部一期大樓(中山西路1610號)於1998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2004年12月14日,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上海社會科學院提交了建設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國際交流中心的計劃和設想。翌年8月2日,上海市發改委正式批覆同意上海社會科學院建設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2007年7月16日,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奠基,經過近兩年的艱苦施工,創新基地於2009年7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

徐匯70個瞬間|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徐匯建立

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奠基儀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