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類的成長,卻伴隨著美國垃圾分類的消亡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百年來,無數家庭和企業建立起的環保精神和回收體系正在逐漸崩潰。

在費城,全城160萬人生產可回收垃圾,有一半被投入到能源焚化爐進行焚燒。孟菲斯,雖然人們仍然在對垃圾進行分類整理,但罐頭、瓶子、舊報紙這樣的可回收垃圾都遭到了填埋處理。

在美國,已經有數以百計的城市開始停止垃圾回收,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擴大。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正在逐步收緊“洋垃圾”的進口。

上海垃圾分類的成長,卻伴隨著美國垃圾分類的消亡

美國對於垃圾回收的歷史可以往前追溯百年,1919年,那時的芝加哥城,就已經有了1800多家從事廢料加工的經銷商。

1970年4月22日,近2000萬美國人走上街頭,在靜默的遊行中開啟了首個世界地球日,討論環境問題,垃圾回收是當時全民討論的核心問題。

1997年,美國國家回收聯盟將每年的11月15日定為了美國回收日,每年都會由美國總統宣言,鼓勵美國人進行垃圾分類。

而在2019年的今天,當中國的46個城市已經或者即將開始強制垃圾分類時。美國說,垃圾回收太貴了,我們不玩了!

拿美國的富蘭克林市舉例子,在這之前,這座城市可以以每噸6美元的價格將垃圾向海外出售,來實現收支平衡。現如今,回收公司開始向富蘭克林市收取125美元每噸的回收費,或者是68美元的焚燒費。

高昂的回收成本讓很多的美國城市,尤其是小城市無力承擔。百年來形成的環保和回收精神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決定人們行動的仍然是一道經濟題。

上海垃圾分類的成長,卻伴隨著美國垃圾分類的消亡

被填埋的有機廢物雖然終將被分解,但分解排放的甲烷氣體嚴重影響著大氣環境。在美國,垃圾填埋場是第三大甲烷排放源。而燃燒發電雖然能產生能量,但同樣的也會增加碳排放,增加汞、鉛等物質。

在我們看來,這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很多美國人開始意識到,他們傳承百年的環保精神開始失去意義,他們為垃圾回收、改善家園所做的努力開始失去意義。

2017年7月,中國開始分批次的逐步減少固體廢棄物進口的種類和數量。在那時開始,美國的塑料廢物就只有大約56%仍然被外國市場所接受。

隨後,印度也在2019年3月完全禁止塑料垃圾的進口。在這之後,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土耳其、塞內加爾等國的垃圾進口開始暴漲,但是遠不能消化美國在內的西方各國產生的垃圾。

上海垃圾分類的成長,卻伴隨著美國垃圾分類的消亡

很多人會覺得垃圾分類是一件難以適應的事情。其實,按照筆者在國外生活時,被強制要求垃圾回收的經驗,三個月基本就能完全養成習慣。

上海每天生產多少垃圾呢?生活垃圾的量就將近2萬噸。

或許你對這個數字沒概念,印度每天產生的垃圾量是2.6萬噸。上海一座城市產生的垃圾數量就要接近於印度13.4億人產生的垃圾總量。再算回到前面的經濟賬,做好垃圾分類,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一個天文數字,更何況這不僅僅是經濟賬。

上海垃圾分類的成長,卻伴隨著美國垃圾分類的消亡

很多人說,稀土是國之重器。而我們想說,垃圾回收是國之利器。恰巧在“國門利劍2018”中,打擊洋垃圾走私被列為了一號工程。

與稀土不同,垃圾回收不是束於廟堂之上的殺手鐗。

垃圾回收的強大之處在於,它看得見、摸得著、做得到,它背後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它存在於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角落。而這其中所取得的所有成就,皆是每一個國民共同奮鬥之結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