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上海|劉詩楠:“口語零基礎”東北女孩“煉”成外企高管'

"

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的時候,1993年出生的劉詩楠剛從1400多公里外的遼寧撫順初中畢業。參觀中國館的經歷,看到各國不同文化在世博園那方小小天地紛繁交錯,讓之前曾走馬觀花地遊覽過外灘、東方明珠和黃浦江的劉詩楠對上海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從那時起,我就覺得自己愛上了這座城市,暗下決心一定要考到上海來讀大學。”

“我所在的東北小城鎮,英語是不注重聽力和口語教學的,考試也不考。所以當我考到上海理工大學後,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努力補齊英語方面的差距。而我現在就職的公司,幾乎是全英文的交流環境。”劉詩楠說。

"

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的時候,1993年出生的劉詩楠剛從1400多公里外的遼寧撫順初中畢業。參觀中國館的經歷,看到各國不同文化在世博園那方小小天地紛繁交錯,讓之前曾走馬觀花地遊覽過外灘、東方明珠和黃浦江的劉詩楠對上海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從那時起,我就覺得自己愛上了這座城市,暗下決心一定要考到上海來讀大學。”

“我所在的東北小城鎮,英語是不注重聽力和口語教學的,考試也不考。所以當我考到上海理工大學後,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努力補齊英語方面的差距。而我現在就職的公司,幾乎是全英文的交流環境。”劉詩楠說。

生活在上海|劉詩楠:“口語零基礎”東北女孩“煉”成外企高管

圖說:劉詩楠參與籌辦上海新辦公室啟用儀式。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大學暑假都留在上海打工

“我所在的大學當時在全遼寧省30萬考生裡只招36人,所以那時說要來上海,感覺挺痴人說夢的。”劉詩楠回憶道。大學的生活,無論是氣候環境還是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對於她來說都是全新的感覺。天生“愛張羅”的性格讓她在融入新環境的過程中興致勃勃,很快就結交了很多不同專業的朋友。大學四年的每個暑假,劉詩楠都留在上海打工。她說這樣能近距離觀察這座城市,內心產生更深的連接,並且攢下來的兼職工資也成為她大學期間旅遊“走天下”的基金。

在麵包房、超市、印刷廠,她都有過打工的經歷。在印刷廠時,每天給大滾筒上紙和加油墨就是她的全部工作。“味道很重,也不太通風,但我那時還是乾得很起勁。暑假都是白天打工,晚上回大學宿舍住。宿舍裡沒有空調,而七八月又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我堅持在上海,沒回東北避暑。”

大三時,劉詩楠進了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實習。本以為這份工作定會忙得腳不點地,實際上卻非常清閒。提到這段日子,劉詩楠說,當時沒什麼事做,覺得心直髮慌,就不停地問上司要活兒幹,最後把上司都問煩了。她也終於明白按部就班的大公司其實並不適合自己。

2016年夏天,劉詩楠進入了新興的民宿行業。她所在的公司需要在上海愚園路和杭州尋找房源並加以改造。劉詩楠負責市場調研和營銷。工作中,她發現設計師能將那些外表破舊不堪的房子,改造出完全不同的內裡,這讓她很驚奇。“愚園路附近兩三層的老公房,都建得比較早,外表看起來都是磚木結構,也不高。入口窄,隱藏在路邊。樓梯也很窄,是木質結構的,踩上去有時候會響……可是打開大門之後就很不一樣了。經過90後設計師的改造,房子內部的裝飾風格全都變成很現代的樣子,比如掛的裝飾畫,黑色調的洗手間,還會把走廊的一部分頂棚用玻璃代替,這樣狹窄的過道就可以有光透進來。房子色調是以黑白為主,然後搭配些飽和度很高的擺件和廚具,突然之間老房子就變得很潮。”劉詩楠終於明白上海人常唸叨的“螺獅殼裡作道場”是什麼意思,也意識到上海是一個給人無限想象空間的地方。

畢業後就職全英文語境外企

劉詩楠畢業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一家全英文語境的外資企業做市場營銷。在這個Pre-A輪融資剛剛結束,從英國市場轉移來中國的奢侈品創業公司裡,老闆是丹麥籍華人,一共有10來個同事,幾乎都是外國人,也都是第一次來上海。除了老闆會講一些帶著口音的中文,劉詩楠是唯一使用中文的員工,也成了公司裡唯一的“上海人”。

記得剛讀大學時,英語的聽力和口語,是劉詩楠首先要解決的難點。高考前沒有接觸過聽力和口語的她,當時除了點燈熬油加倍努力學習,校園裡英語交流中心的各種活動,她也從不缺席。每次她都要在交流活動中用英語提問,“也會因為發音或用詞不對或不準而被笑,但我還是會堅持這樣做”。劉詩楠說,“其實我挺介意自己用英語時出現的錯誤,包括現在有時在提案中個別用詞的不準確,我都會在心裡自責很久。”

“公司有一段時間讓我印象深刻。”劉詩楠說,當時公司在自貿區租了一套房子,所有員工都是在那裡同吃同住同工作。一天通常是從早晨起床蓬頭垢面地互相問好開始,到快速進入繁忙的工作狀態,再到夜晚一起坐在陽臺上喝啤酒聽音樂聊天兒……這樣天天24小時“無縫對接”的工作經歷持續了4個多月。

目前,劉詩楠在一家西班牙知名集團的中國子公司工作。這家公司致力於幫助一些歐洲成熟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其中包括葡萄牙最大的咖啡品牌、西班牙市場份額最大的紅酒品牌,還有西班牙國民啤酒品牌等。劉詩楠說,全英文的工作語境對她來說已經不成問題了。作為中國公司的傳媒總監,她負責的工作板塊是這些品牌在中國的精準營銷和品牌建設。最近她手下的工作團隊將增至30人左右,而且大部分的團隊成員都比她年長。“我在尋找更好的合作管理方式時,也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假如我沒有來上海,我是不是在二十幾歲就有機會領導一個30人的團隊?外國的代理商們又會不會聽一個只有二十幾歲的姑娘講兩三個小時的營銷品牌戰略?……”

說服媽媽把傢俱店開在上海

除了工作日,在休息天,劉詩楠也一樣“閒不住”。她用跑步、泡書店、在咖啡館裡寫文章等各種方式來感受上海。

“來上海以前,我都是靠讀書來認識上海的。現在待了這麼久,我覺得上海的生活比書裡精彩很多。”劉詩楠笑著說,“這裡的機會多,可能性也多。曾經有一次我在咖啡館裡寫文章時,聽到鄰桌的客人在談公司市場部的事。聽著聽著我想也許這是個機會,就主動上去‘搭訕’,最後得到了那份工作。”

這種“機會多、可能性多”的想法也被劉詩楠不斷地推廣給親友。表妹高考前向劉詩楠詢問應該報什麼學校,劉詩楠極力建議表妹考到上海來。現在,表妹成了她的大學校友。不僅如此,劉詩楠還曾經花好幾個小時給家裡打電話,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勸說在家鄉開店的媽媽把店開到上海來。兩年後的今天,劉詩楠的媽媽在上海已經有了兩家自己經營的傢俱店。

“從地理位置上看,上海離東北挺遠的,但在感覺上我卻覺得離家鄉很近。”劉詩楠說。

已經在上海生活了7年的劉詩楠,對未來充滿憧憬。她希望在未來的5到10年,可以從做產品的品牌規劃轉型為給年輕人做“職業規劃”,讓更多生活在上海的年輕人能夠發掘自身的潛力和特點,做上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本文作者:林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