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住建委放大招!營商環境優化後,工地人可以享受這些便利

上海 建築 技術 消防 投資 鼠標 上海工地 2019-05-16

本文來源自上海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問您是否知道上海正在著力優化建設領域營商環境,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聞。

2019年上海建設領域繼續圍繞“減環節、減時間、減費用、提質量”的目標,以“營商環境優+計劃”為導引,堅持刀刃向內,進一步深化改革,出臺了一系列施工許可新政策、新措施。

如果問您上海建設領域優化營商環境具體包含了哪些政策,和之前相比有哪些改變,是不是有很多人都一頭霧水呢?

為了幫助大家全面瞭解上海建設領域是如何優化營商環境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系列政策要義,今天,工地君整合並梳理了工程建設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總體情況、上海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聯審平臺)、小型建築工程的質量安全監管政策、建築工程綜合竣工驗收改革政策、本市供排水接入改革這五個方面內容,希望能成為大家理解政策、享受改革紅利的好幫手。

“減環節”方面,通過改革,上海精簡了11個審批環節,共有八大舉措

第一項舉措,1萬平方米以下的社會投資小型項目,今後不再需要單獨辦理立項備案手續了。

第二項舉措,對於環境影響小、風險可控的標準廠房、普通倉庫等項目免於環境影響評價,不再需要辦理環評手續了

第三項舉措,在上海市建設工程審批管理系統上,施工圖審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三個環節整合為一個環節,企業只要通過平臺一站式申請,按照要求上傳圖紙和資料,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一次性拿到3張許可證,而且是電子證書在線領取。此外,施工圖審查的費用由政府買單。

目前平臺上相關審批模塊功能豐富,覆蓋施工許可竣工驗收供排水接入服務,同時還兼具諮詢服務事中事後監管等功能。其中,在施工許可模塊中,建設單位可以辦理多圖聯審、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三張證書,建設單位只須鼠標點一點,填寫一張表單、提交一套資料,然後在家中等待,便可獲得這三張證書啦。而在綜合竣工驗收模塊中,建設單位滿足竣工驗收條件後,同樣還是鼠標點一點,填一張表單、提交一套資料,便可完成所有相關內容的綜合驗收。以上兩個模塊,均由一家管理部門牽頭,幫助建設單位完成管理部門內部的意見徵詢、項目協調等工作。

第一、施工許可環節的辦理操作

1、企業可以通過法人一證通登陸(企業登陸)

2、新建一個施工許可、填寫相關表單、上傳資料(企業登陸)

3、管理部門會從後臺收到申請信息,登陸後查看項目相關情況(管理部門登陸)

4、審核之後,企業就能獲得相關證書啦(找一個施工許可審批完成的項目,展示下時限、流轉記錄、圖紙、證書內容)

第二、竣工驗收環節的辦理操作

1、這部分操作,企業可以點擊新增竣工驗收,選擇小型項目,顯示牽頭部門和規劃部門(這裡要注意一下:按照本市出臺的相關政策,小型項目竣工驗收僅包含規劃和土地部門的驗收事項,免於竣工備案。小型項目是指建築規模10000平以下,高度24米以下,結構簡單的工程項目)

2、選擇非小型項目,顯示牽頭部門和規劃部門(解釋:非小型項目,由建管部門牽頭,組織綜合竣工驗收,只發一張備案證書)

3、管理部門登陸後查看項目(管理部門登陸)

4、獲得相關證書(找一個竣工驗收完成的項目,展示下時限、流轉記錄、圖紙、證書內容)

第四項舉措,對總建築面積不大於10000㎡、建築高度不大於24m的小型建築工程,進一步優化質量安全監管方式。它的核心內容,主要在於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取消了小型建築工程的質量安全首次監督會議。原先首次會議上的現場質量安全監督告知,調整為網上告知的方式,並且提前到施工許可階段實施。

第二個方面,建立基於風險的差別化政府監管機制。根據工程的預期用途、規模大小和施工技術難度,將小型工程進一步細分成四類。政府檢查頻次由原先一刀切的每季度一次,改變為根據風險類別進行設定。舉例說明,總建築面積不大於5000㎡的廠房,在施工過程中政府檢查縮減為一次;含地下室的小型辦公用房縮減為兩次;存在超過一定規模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的項目不少於兩次;兒童、老人聚集的小型公建項目則仍然按照原先頻次實施檢查。但是,對於發生質量安全事故、企業未開展風險檢查或承諾不兌現的,政府管理部門將加大監督頻次和查處力度。

第三個方面,強化參建方的風險檢查責任。新的改革舉措中,不僅要求政府應當基於風險來開展質量安全檢查,企業同樣有實施風險檢查的要求。因此制定了分階段的兩級風險劃分清單表,以便於企業開展風險檢查時執行。

第五項舉措,建立了基於風險的差異化監管體系,設立了不同頻次的檢查要求。對於500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項目,質量監督機構過程中只實施一次檢查,且無需建設單位到場

第六項舉措,除人員密集場所外,取消了消防部門對小型項目的單獨驗收和備案,有關工作納入了四方驗收。

第七項舉措,上海針對建築工程的竣工驗收環節進行了全面改革提升,受益面從原先僅涵蓋社會投資項目擴大到所有投資屬性項目。通過驗收流程再造,實現“一表申請、一口受理,綜合驗收、限時辦結”,大幅縮減驗收耗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使得竣工驗收辦理更加便捷。重點改革內容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改並聯驗收為綜合驗收。企業在網上申請後,由住建委牽頭組織集中式的多專業綜合驗收,並在網上統一發證。在整個驗收過程中企業僅需對接一家政府部門,政府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在後臺完成,大幅簡化了企業的對接協調及配合工作。

二是辦理時間壓縮70%以上。對於一般項目,從申請到領證,整個辦理時限從改革前的56個工作日,縮減為15個工作日。而市政管線類項目更是縮減為10個工作日。

三是引入告知承諾和容缺辦理。對於不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驗收內容,在企業自願承諾的基礎上,允許以“附條件通過”的方式先行發證,方便企業早日投產運營。

四是強化事前服務和事後監管。針對建設規模較大、技術難度複雜的項目,企業可以申請政府部門提前現場查看服務。提前查看通過的專業,不再進行現場驗收。另外,為有效促進企業履行好自身責任和兌現承諾,同步建立了誠信評價和事後聯合懲戒的機制。

五是小型建築工程進一步簡化驗收手續。對於小型建築工程,取消了消防、交警、交通、綠化環衛等部門的驗收;取消了建設管理部門的竣工驗收備案。將企業組織的竣工驗收與規劃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的驗收,以及建設管理部門的竣工驗收監督,整合在同一時間開展,使得辦理時間進一步縮減為5個工作日。驗收通過後,企業憑建設管理部門統一核發的綜合驗收合格書等材料直接辦理不動產登記。

第八項舉措,大力推行的供排水接入改革,在供排水環節進一步優化,取消單獨的供排水報裝環節,在施工許可證發放的同時,通過系統自動推送供排水接入申請信息。改革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依託一網通辦,項目全覆蓋。服務對象由原先的僅限於社會投資項目,進一步擴大到全市所有工程建設項目申請新裝、擴容等服務的供排水接入工程,實現項目全覆蓋。

二是減少一個環節,壓縮接入時間。依託一網通辦平臺,在施工許可證發放後網上推送供排水接入申請,取消“到受理大廳獲得查詢並申請供排水接入”環節。用戶申請供排水接入,供排水部門辦理僅包括“現場踏勘審核”和“接入通水”2個環節,最長不超過9個工作日。其中,無需建設專用外線管道工程的接入進一步壓縮至不超過4個工作日。此外,有外線工程涉及掘佔路等審批的,由路政、交警、規劃、綠化等相關部門在聯審平臺限時10個工作日內並聯審批辦結。

三是隻需一份材料,供排水申請表。通過一網通辦,實現項目信息共享,無需用戶重複提交,供排水部門提前服務,主動對接,辦理流程網上全程公開,用戶辦理更“省心”。

四是提供一站式服務,全程代辦。供排水部門可以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全流程代辦服務,代辦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最大程度減少用戶負擔。

五是聚焦小型項目,免接入費用。針對小型項目(其中供水接入為DN40及以下的非居民用戶,排水接入為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及以下的項目),涉及外線掘佔路等審批時限進一步壓縮為5個工作日。同時,供排水部門免費實施外線接入,不需要用戶承擔專用管道工程建設及相應的路面修復等費用。

“減時間”方面,通過改革,在上海辦理社會投資小型建設手續花費的時間,從去年的169.5天減少至50天,主要依託三個方面的有效優化。

第一個方面,縮短地質勘察包括土壤檢測的時間,除涉及極端惡劣天氣、複雜地質情況外,在10個自然日內完成地質勘察服務工作。

第二個方面,通過平臺一站式申請,可在21個自然日內一次性獲得施工圖審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設工程施工許可三張證書。

第三個方面,通過簡化竣工驗收環節,一站式六方驗收,可在7個自然日內完成驗收並出具竣工驗收合格通知書。

“減費用”方面,通過大幅度改革,上海辦理社會投資小型建設項目實現“零成本”。地質勘察費用、委託監理機構費用全部減免。

“提質量”方面,今年進一步細化了針對不同項目類型、不同風險等級的質量監管體系,根據工程性質、規模、技術難度及參建方的信用狀況等工程風險實施混合差別監管。同時,進一步提升施工現場質量監督管理人員、註冊監理師、註冊建築師的學歷要求,在滿足既有從業資格要求的同時,還要求滿足本科及以上的學歷要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