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政情丨山東首家“四不像”,何以令人“著迷”?'

山東 技術 麋鹿 吳一戎 經濟 濟南 棗莊 滕州 文章 機器人 海報新聞客戶端 2019-08-06
"

山東產研院日前掛牌成立,在省內外引起不小轟動。據悉,這是山東第一家“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承擔著山東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創新的示範樣板的雙重角色。”

"

山東產研院日前掛牌成立,在省內外引起不小轟動。據悉,這是山東第一家“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承擔著山東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創新的示範樣板的雙重角色。”

齊魯政情丨山東首家“四不像”,何以令人“著迷”?

8月5日,科技日報以較大篇幅,推出文章《轉型升級的山東 需要這樣一所產業技術研究院》。報道指出,被冠以“保守”標籤的山東不斷嘗試突破自己,山東產研院就是最新的嘗試。作為山東省制度創新第一批重點項目之一,山東產研院是一個“四不像”的機構。簽約專家、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長吳一戎院士透露了重要信息:“(山東產研院)運行的機制在國內有很多創新的地方,我們對它寄予很高的希望,也希望相應的成果能夠在山東轉移轉化。”

所謂“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就是“既不像機關,又不像學校,既不像企業,也不像事業單位”,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市場化取向。去年,山東黨政代表團赴蘇浙粵三省學習,蘇浙粵一些新型研發機構,“管理機構企業化管理,科研機構市場化運作,專幹政府不能幹、企業幹不了的,推動新技術走向市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少領導幹部和專家學者認為,山東的科技創新,長期是政府給錢、政府推動、政府評價,這種狀況必須改變;山東要創新發展,必須對標先進、積極作為,要有這樣的“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

"

山東產研院日前掛牌成立,在省內外引起不小轟動。據悉,這是山東第一家“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承擔著山東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創新的示範樣板的雙重角色。”

齊魯政情丨山東首家“四不像”,何以令人“著迷”?

8月5日,科技日報以較大篇幅,推出文章《轉型升級的山東 需要這樣一所產業技術研究院》。報道指出,被冠以“保守”標籤的山東不斷嘗試突破自己,山東產研院就是最新的嘗試。作為山東省制度創新第一批重點項目之一,山東產研院是一個“四不像”的機構。簽約專家、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長吳一戎院士透露了重要信息:“(山東產研院)運行的機制在國內有很多創新的地方,我們對它寄予很高的希望,也希望相應的成果能夠在山東轉移轉化。”

所謂“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就是“既不像機關,又不像學校,既不像企業,也不像事業單位”,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市場化取向。去年,山東黨政代表團赴蘇浙粵三省學習,蘇浙粵一些新型研發機構,“管理機構企業化管理,科研機構市場化運作,專幹政府不能幹、企業幹不了的,推動新技術走向市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少領導幹部和專家學者認為,山東的科技創新,長期是政府給錢、政府推動、政府評價,這種狀況必須改變;山東要創新發展,必須對標先進、積極作為,要有這樣的“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

齊魯政情丨山東首家“四不像”,何以令人“著迷”?

“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讓地方領導“著迷”,讓專家學者“著迷”,讓媒體“著迷”,關鍵在於“四個像”。山東首家“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誕生在泉城濟南,與這座城市“山泉湖河城”獨特自然稟賦水乳相融、渾然天成。有領導同志說,“四不像”產研院像山,代表著科技的高峰;“四不像”產研院像泉,澎湃著創新的活力;“四不像”產研院像湖,匯聚起八方英才;“四不像”產研院像河,串聯起“政產學研金服用”的完整鏈條。一句話,這類“四個像”才真像創新的樣子。

據報道,山東產研院成立前兩年,山東省、濟南市財政分別安排5億元,並在5年內逐步增加至各10億元給予產研院扶持。而該院的目標更雄心勃勃——力爭到2025年,實現加盟機構100家,累計衍生孵化企業1000家,轉移轉化先進技術10000項。我們深信,山東產研院只是開始,山東的“四個像”新型研發機構一定越來越多,山東創新發展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新聞多一點】

轉型升級的山東 需要這樣一所產業技術研究院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王正君

千呼萬喚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產研院)終於露出了真顏。7月30日,山東產研院的掛牌成立,讓在場的政府、院所、企業代表喜上眉梢。

長期以來,被冠以“保守”標籤的山東不斷嘗試突破自己,山東產研院就是最新的嘗試。作為山東省制度創新第一批重點項目之一,山東產研院是一個“四不像”的機構。不像事業單位、不像高校、不像企業、也不像科研院所。對此,簽約專家、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長吳一戎院士透露了重要信息:“(山東產研院)運行的機制在國內有很多創新的地方,我們對它寄予很高的希望,也希望相應的成果能夠在山東轉移轉化。”

那麼,山東產研院是一所什麼樣的研究院呢?“後工業化”時代的山東為何需要這樣一座產研院?

在山東 這所產研院要創造新產業業態

“在未來5年到10年,我們要在山東創造一個新的產業業態。”在揭牌儀式上,山東產研院院長孫殿義語氣自信:“這個業態,是引領性的。”

科技日報記者瞭解到,這種業態之新表現在充分放權。該院將擁有包括市場導向的管理機制、靈活包容的人才機制、開放創新的合作機制,建立多元化股權收益激勵機制及成果導向的績效評價機制和分配機制等。

履新以來,這不是孫殿義第一次闡述自己的事業。20天前,在山東滕州舉辦的中國科學院聯動創新系列論壇——新材料產業發展論壇上,面對著出席的中科院、山東省科技廳、棗莊市領導,孫殿義談了很多。

“根據庫茲涅茨產業結構分析理論,三次產業結構為6.5∶44.0∶49.5,第三產業比重近半,山東產業發展正在向後工業化經濟過渡。”實際上,從經濟總體指標、產業結構指標、三次就業結構指標、城市化指標、消費指標五個層面,孫殿義都得出了山東“後工業化”階段的結論。他認為,山東產業轉型、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成效顯著,但產業結構依然偏重。如何解決?孫殿義給出兩個方向:第一,山東的市場活力快速釋放,但政策機制尚有巨大空間;第二,向“後工業化時代”過渡,山東的技術創新對產業支撐度還需加強。

放棄中科院廳官的“孫大俠” 到底要下一盤什麼樣的棋

這是一份“超豪華”的諮詢委員會名單。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長吳一戎在內的九位兩院院士擔任這個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同時,在揭牌當日,21個重大項目確定落地山東。其中,有空天技術項目,有人工智能項目,有工業機器人項目,每個都是山東急需的。

院士都是業界翹楚、產業領軍者。部分“院士項目”的落地,離不開山東層面的努力,也離不開孫殿義的運作。

對於孫殿義本人,科技日報記者有多次接觸,“思路開闊,務實專業,重視成果轉化”是他留給記者的印象。在辭去廳官,擔任山東產研院院長之前,孫殿義曾任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長、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在科技系統專業領域耕作多年,對技術方向和地方需求有著深刻而獨到的理解。很多人認為,此次到山東,被稱為“大俠”的孫殿義必將深耕多年的中科院系統資源導入產研院和山東。

山東、濟南的誠意,孫殿義的運作,讓院士們看到了潛力。吳一戎院士的話代表著院士們的心聲,“山東下這麼大決心投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令科技界人士歡欣鼓舞,所以我選擇山東,帶著落地項目簽約山東”。

據本報記者瞭解到,山東產研院將通過“人才+項目+平臺+投資”的模式,廣泛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等展開合作,引進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突破產業核心技術,打造山東省“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的示範樣板。

另據瞭解,成立前兩年,山東省、濟南市財政分別安排5億元,並在5年內逐步增加至各10億元給予產研院扶持。而該院的目標更雄心勃勃——力爭到2025年,實現加盟機構100家,累計衍生孵化企業1000家,轉移轉化先進技術10000項。

希望“婆婆”別太多 用“降龍十八掌”打開局面幹出樣板

對於產研院,很多人特別是科技系統的人並不陌生。

比如赫赫有名的中國臺灣工研院。該院將分散在各處的聯合工業研究所、聯合礦業研究所與金屬工業研究所合併,成立了工業技術研究院,併為我國臺灣貢獻15%的GDP;而6年前成立的江蘇產研院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能。

所有這一切,讓人豔羨。2018年7月,山東黨政代表團赴蘇浙粵考察學習,提出了建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設想。2019年2月,山東省政府印發《關於建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創新發展的框架意見》。

按照《意見》,山東產研院是省政府設立的、不納入編制管理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法人治理結構,著力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推動管理機制創新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促進技術創新集群式突破。

承擔著山東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創新的“示範樣板”雙重角色的山東產研院包含了太多期待。

在揭牌當日下午,山東省自主創新促進中心主任李新峰在朋友圈感嘆:“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關鍵時期的大山東,急需有一批類似的創新引擎引領發展;希望山東產研院‘婆婆’不要太多,少說多做;盼望放棄了中科院廳官的‘孫大俠’,投身到山東大發展的洪流,真正用‘降龍十八掌’打開局面,幹出樣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