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前沿"

前沿:科學家首次成功編輯人類胚胎基因
週三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們首次成功編輯了人類胚胎中的基因,修復了一個常見的嚴重致病突變,獲得了似乎很健康的胚胎。基因編輯前的新受精卵(左),以及基因...
長壽密碼:來自科學前沿的健康長壽祕訣
無論從生物學還是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的衰老都有些不可思議我們甚至對什麼是衰老、為什麼會衰老,以及衰老是如何發生的等一些基本原理並不清楚。衰老似乎就是一個單向...
科學前沿|現代大地測量及其地學應用研究進展
《測繪學報》構建與學術的橋樑 拉近與權威的距離固體地球(包括岩石圈、地幔、地核)、大氣和海洋的運動變化,與人類生存環境密切相關。地球的環境變化除了人類活動...
數博前沿丨黑科技!科學家“製造觸覺”,讓你摸到虛擬世界裡的物體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數據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2017數博會進入倒計時,在2017數博會即將召開之際...
華裔女科學家實現天才的想法:發明全自動DNA分子機器人|前沿
► 兩個DNA分子機器人正在執行運輸貨物,圖片來自sciencemag.org撰文 | Lori Dajose責編 | 葉水送、馮梟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
華裔女科學家實現天才的想法:發明全自動DNA分子機器人|前沿
► 兩個DNA分子機器人正在執行運輸貨物,圖片來自sciencemag.org撰文 | Lori Dajose責編 | 葉水送、馮梟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
前沿!美科學家在菠菜葉上培養出人造心臟!有望解決器官短缺!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公佈了一篇有關人造器官的文章。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培養人造器官的環境不是肉體,而是植物體! 研究人員用菠菜葉培養出 模擬人體心臟功能...
前沿|中國科學家首獲“德國的諾貝爾獎”——洪堡教席獎
2017年度德國最高資助金額的“亞歷山大· 馮· 洪堡教席-國際研究獎”(簡稱洪堡教席獎)於5月16日在柏林舉辦頒獎典禮,六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學科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包括來自中國清華大學的柴繼傑教授。德聯邦教研部部長萬卡出席典禮併為獲獎者頒獎。柴繼傑教授是自...
'前沿丨生物和分子計算:或是計算機科學的未來'
"正文節選自第26期《少年時·計算機大穿越》一書。未經小多童書(ID:xiaoduoui)授權不得轉載。由科學家開始搗鼓分子級和微流體級材料,聯想到納米機器人和噴墨打印機,計算機科學家開始想象將計算機縮小到一個蛋白質或病毒大小。這是科幻小說?完全不是。2011 年,未來計算...
結構與功能並重,5國22位科學家報告研究前沿
清華大學,2017國際結構生物學大會現場整理 | 周瑞、李元元、劉傳、程航、萬蕊雪、吳申傑責編 | 陳曉雪●●●4月16日,由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
“讓中國艾滋病患者用上最好的藥”——訪前沿生物藥業首席科學家謝東
新華社南京6月24日電(記者劉兆權 陸華東)南京市東南郊的江寧區科學園內有一棟紅白相間的小樓,除了樓體外側面印有“前沿生物”幾個字之外,一切都普普通通,平...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外爾半金屬表面誘導出非常規超導|前沿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外爾半金屬TaAs表面用硬點接觸的方法誘導出非常規超導研究簡介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教授、危健研究員、劉雄軍研究員、賈爽研...
電子愛好者看看吧!最常見的電路,都學會了還怕啥?
電工、電子愛好者都看看,最常見的幾種電路你看懂了幾個,有空就收藏下來學學吧,都學會了還怕什麼?
科學前沿 2017-11-04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科學通報》解讀Science 125個前沿問題'
"張鵬傑,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特聘教授。1997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 2003年多倫多大學博士畢業, 2003~2005年在費米實驗室做博士後, 2005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 2012年12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學。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
前沿:中國科學家發現細胞“黑或白”變化的分子機制
► 皮膚的黑色素與細胞DNA的修復機制存在關聯,圖片來自vkmag.com撰文 | 鄭淵銘責編 | 葉水送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
科學前沿:怎樣讓飲酒更健康?瞭解葡萄酒是怎樣保護您的神經元
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發現葡萄酒化合物如何防禦神經元死亡:它們應該先通過你的胃。日期:2017年5月3日資源:前沿概要:低至中等攝入的紅酒可以延緩神經變性疾病如...
還記得你的第一次嗎?
你不是她的鎧甲,那又能怎麼樣呢?自己的多少個第一次都還記得嗎?
科學前沿 2017-08-26
'中國科學家站在量子革命的前沿,引發特朗普政府擔憂'
"中國的努力引發了在美國增加研發資金的呼聲量子技術尋求利用原子、光子和電子的獨特特性,為處理信息創造更強大的工具。十多年前,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從歐洲回國,幫助監督對21世紀一些最重要技術的研究。今年夏天在上海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潘和他的團隊對他描述為“革命”的作品進行了罕見的...
特稿|中國如何走向世界科學前沿:解碼元英進團隊
元英進教授(中)與團隊成員吳毅(左)、謝澤雄在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實驗室內交流。(2013年1月5日 攝)新華社 發作者:袁全 張建新 賈釗“大姑娘上轎——頭...
從華南大陸到南海:在海陸變遷“經典地區”探索科學前沿
3月24日,黃小龍研究員在“決心”號巖芯實驗室檢測巖芯。人傑地靈的華南,不僅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地位,在地質構造演化歷史上也得天獨厚,是科學家...
海陸 南海 經濟 科學 2017-03-31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