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士詒"

蘆葦渡口的故事
作者:劉慶文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雜誌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遠古的先民,大多傍河而居。兩岸人來人往多坐船過河,這就形成了渡口。樂亭是...
中國要對外開戰,卻被另一國極力阻止,其目就想“欺負中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的時候,當時的執政政府並沒有立刻“站隊”,先是在1914年8月6日,北京政府宣佈中立,希望歐洲戰火不要殃及中國。而後,更是經過了一番...
一戰時這14萬中國勞工,連法國女人都夢想嫁給他們,民族的驕傲!
中國人民自古就是勤勞、勇敢和智慧的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屹立在世界上。1998年在法國巴黎,政府豎起了一座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紀念的不是將軍和士兵,而是一群中國...
一場戰爭,中國出人30萬,一小國卻極力阻止,目的是想獨吞中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的時候,當時的執政政府並沒有立刻“站隊”,先是在1914年8月6日,北京政府宣佈中立,希望歐洲戰火不要殃及中國。而後,更是經過了一番...
聽說,拿到四大offer的她,面試前一晚拜了“普華+永道”
在事務所圈子裡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各大公司到非洲去看大象,輪到四大的哥們兒,過去先跟大象說:我是普華永道的。大象就哭了,因為連大象都知道四大幹活辛苦。.....
14萬中國勞工遠赴歐洲,2萬人埋骨異國,300人娶上法國女郎
眾所周知中國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而且都成為了戰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雖然沒有派出多少軍隊,但是卻派遣了十幾萬勞工遠赴歐洲,這些勞工從事最繁重的工作,...
誰是北洋軍閥中的首富,他的2.5億元財產是怎麼落到日本人手中的?
誰是北洋軍閥首富,是人稱“五財神”的樑士詒?是花鉅款賄選總統的曹錕?還是極擅聚財的“東北王”張作霖?
2019-04-20
著名報人:袁世凱敗在錯用了4個人,不是段祺瑞也不是馮國璋
(第154集)袁世凱為什麼敗亡?現在基本形成共識:不是他的敵人蔡鍔等有多厲害,而是他的基本盤北洋系不支持自己。那麼,老袁究竟毀在哪些自己人手裡?很多人也許會說是“北洋三傑”中的兩個——馮國璋與段祺瑞(王士珍不管事),因為這兩個人掌握軍隊,是袁世凱麾下最重要的兩員大將。不過,...
一戰時,英法從中國騙走14萬勞工充當炮灰,你們欠他們一個道歉
由鄭伊健主演的《中華英雄》大家應該也都有看過,在電影裡,華英雄被騙簽下賣身契到美國去做苦力,在約承受著礦場主人黑龍司令種族歧視的待遇,華人工人每天過著豬狗...
晚清第一鉅商盛宣懷的浮沉人生
從1896年到1906年,盛宣懷從張之洞手上謀到了擔任鐵路總公司督辦大臣的肥缺,共修建了鐵路2100多公里。張之洞知道盛宣懷花頭多,並不是很喜歡他這個人,...
廣州的起義路本來是“直”的,結果變成“彎”的了!
我出生時叫“維新路”我的起點是人民公園原計劃筆直的通向珠江岸邊但我不得不繞個彎為了躲過一個“釘子戶”我是這樣“走”過來的1919年,國民政府拆內街建路,定...
慈禧也有地域歧視,為何她晚年打壓湖南和廣東的人?
清朝末年,朝政不穩,各地時不時有農民起義,或者一些革命者做一反對皇權的事情,再加上西方列強步步緊逼,試圖在清朝身上瓜分一塊肉, 整個清朝正處在了風雨飄搖之...
袁世凱背後的“四大金剛”都有誰?
1915年12月,袁世凱宣佈登基稱帝,此舉引起全國人民的一片聲討,僅僅過了83天,袁世凱就被迫下臺,他又氣又急又惱又羞,不久便一命嗚呼了。據說,袁世凱對稱...
通往參戰之路:北洋政府的危機與轉機
從1914年戰端初開到1917年對德奧宣戰,中國進入“一戰”的歷程,與日本的軍事進逼以及內部層出不窮的政爭始終交織在一起。但藉助參戰一事實現外交局面的革新...
'羸弱的北洋政府為什麼敢派十萬勞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的步步進逼?'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43期,原文標題《通往參戰之路:北洋政府的危機與轉機》,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1918年11月13日,在西什庫天主堂出席終戰慶典的“安福國會”參議院議長樑士詒(中)。綽號“樑財神27歲這一年,伍朝樞終於體會到了父親伍廷芳在前清時代為李...
上海大戰租界:1843-1943|大象公會
用鐵路圍堵租界、用大上海計劃彎道超車……今日讓上海市民引以為豪的租界歷史文化,曾一度是華人精英和公務員們的眼中釘。文|海下1943年8月1日,青天白日旗在...
吳佩孚大敗張作霖之後,為何不追殺到東三省斬草除根?
“直奉大戰”(6)上一篇咱們說到,直奉大戰本來張作霖佔優勢,但由於關鍵的地方掉鏈子——鄒芬帶著一個師倒戈投降,導致形勢逆轉,奉系兵敗。那麼,吳佩孚為何不乘...
一戰後,法國女人為何爭相嫁給中國勞工?背後有兩點原因至關重要
文/小城講歷史對於當今世界而言,跨國婚姻已經屢見不鮮,國家跟種族之間的壁壘也早已被打破,地球更像是一個村落,距離在不斷縮小,關係也在日益密切。但是如果時間...
消磨一代英雄盡 點鉤之間問死生
就書法而言,筆畫重要還是結構重要,從來都是一個問題。趙孟頫說,書法以用筆為上,用筆千古不易,但結構因時而變。沈尹默認為,古人認為不能變動的,今人也無法變...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