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散文|嵩溪古村,宛在詩畫中央

散文 三農 文學 旅遊 一嵐隨筆 2018-12-16

1

遊記散文|嵩溪古村,宛在詩畫中央


遊記散文|嵩溪古村,宛在詩畫中央



越中山谷間,一路田園風光如畫。

繞行盆地山路之後,望見蓮池盛開處,便抵達了嵩溪村落。

蓮花水池一旁,石橋、清溪相伴,恰好夕陽餘暉穿過山巒溫和映射。

悠然、緩和的時光中,散步進入村落,過臨水軒門,回望堂前,正好見“宛在中央”四字。

中國文化向來喜愛留白,給觀摩者以無數的想象去填補空白與可能。

此處文辭間,留出的空間,是宛在畫、詩、桃源或村民的心靈中央,不一而足。

但無論圖畫詩歌,擬或桃源心靈,在各自的想象世界中,都是最極致的美好。

宛在美好中央,正如眼前秀美村落裡,鮮花簇擁的石屋、清流。

心靈越美,感知越美,想象越美。

2


遊記散文|嵩溪古村,宛在詩畫中央


遊記散文|嵩溪古村,宛在詩畫中央


以溪冠名的溪畔村落很多,但有著明暗相交溪流的村子卻幾乎未曾見過。

村落小道中行走,舊時石砌古宅一側,沉於路下,溪流穿過屋下的石拱橋洞,潺潺流動。

將普通村居前的溝渠,轉化為寬大的暗溪,嵩溪村民的創造力與格局無可比擬。

溪上建橋,橋上築屋,從上游至下游,歷數據說有七百多米的暗溪橋樑。

整個村落居於明溪一側,暗溪之上,明暗清溪纏繞,石板古屋交錯,連貫成最優雅舒適的一體。

於是,當地也便有了上好的風與水,繼而逐步開啟了繁華之路。

風,拂拭肌體;水,洗滌內裡。好風好水,恰好可讓每一個人的表與裡,不留塵垢,歸於潔淨的自然。

最潔淨的時候,是最舒適的時候,也更能愉悅並茁壯的成長。

古人所謂風水,正是自然與人的潔淨、和諧而處。

風水順,則人與事都乾淨,萬物順。

3

遊記散文|嵩溪古村,宛在詩畫中央

遊記散文|嵩溪古村,宛在詩畫中央


當地以石灰為盛,據說自宋代起便已有古人開採。

似乎與村落純淨有關,石灰石上也可見一斑,幾乎全然不含雜質,燒化為石灰後,潔白,堅硬,為周邊之最。

上千年的古村採石時光,在清末民國期間抵達鼎盛。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千擔貨物進,萬擔石灰出。

沉澱下來的,是那富饒的時光痕跡。鋪繞全村的寬敞石板路,隨處可見的古老大宅,如今風采依然。

無論哪個時代,無論人流物流信息流;凡是流通的節點,就是屬於被時代寵幸的那一個。

而那個流通的關鍵節點位置,任何時候都不屬於坐享其成。

嵩溪人順勢而為,因石開礦、建窯、修路、集市,種種彙集,成就了連接那個年代流通的中心。

而如今移動時代,信息物流飛速,連接的中心,能被快速寵幸,也能被快速遺忘。

誰都可以輕鬆成為網紅,成為聚焦點,成為連接中心,但如何避免被下一個新的類似中心替代,是逃不過去的命題。

難得一時處在中心連接位置上,忘卻自我,著力讓脈絡更四通八達,更舒展自如,才有更持續的活力。

4


遊記散文|嵩溪古村,宛在詩畫中央


遊記散文|嵩溪古村,宛在詩畫中央



中華文化,向來孝字為先。

嵩溪古村落裡宗祠林立,徐氏、邵氏等宗族祠堂,寄託著後輩對祖輩的虔誠敬仰。

村落距離義烏不遠,緊鄰著孝門古村,秦孝子顏烏的故事自兩漢時代便已自此流傳四海。

烏鵲為之感動,銜土以助,當地以此命名,越中這片土地裡,用數千年時光將孝文化深刻進血液基因中。

凡是情感,都源於記憶。最濃的情感,自然是哇哇落地孩提以來始終相依相伴的家人。

聚居的人們,家,是最為持久深刻的記憶;孝,也毋庸置疑成為了萬千情感之首。

或許也有自小便啟程流浪的民族,因相伴時間太短,可能把家人情感略微看淡了些。

但在中國,無論農耕、市井,家都在每個人的心靈裡,都牢牢扮演著守護者角色。

若記憶矇昧,人生也便早早失去了靈魂。

5

遊記散文|嵩溪古村,宛在詩畫中央



遊記散文|嵩溪古村,宛在詩畫中央



村落中偌大廣場一側,有修繕一新的四教堂。

四教兩字,出自《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民眾對教育重視的程度,可見一斑。雖然處處閒適之風,但絲毫不忘文教本色。

自古以來重教之風,讓嵩溪滿地文風興盛。

清初便有嵩溪詩社,而後書畫、詩文知名者代出不窮。

如今古村新興,行走在整齊一致砌築的石牆巷弄裡,不時就遇見寫生基地、咖啡館、創意社等。

新時代的文創味,夾雜著村落的古韻,撲面向遊人而來。

凡是新生與古樸相容以處,便是世間最美的風景。

有傳承,有生長,萬事萬物越趨美好。

原創文章

作者:一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