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農項目資金要靶向投入——四川大竹縣政協專題協商脫貧攻堅工作

三農 農村 農業 人力資源 議庫 議庫 2017-09-01

中國網訊 “農業產業發展項目要靶向投放,精準有效”“一些項目重生產、輕管理、缺營銷”“項目資金使用方式單一,後續監管沒跟上,效益不突出”。8月29日,四川大竹縣政協召開脫貧攻堅工作專題協商會議,縣扶貧移民局、縣財政局、縣農林局等20多個部門主要負責人,40餘名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協商脫貧攻堅工作,診痼疾、尋良策、謀良方、納良言。

該縣政協多年來持續關注脫貧攻堅工作,先後提交提案20份,社情民意10條,調研視察30餘次,針對脫貧攻堅工作中不斷呈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建議,供縣委、縣政府決策參考。脫貧工作實施三年來,先後有38個村退出貧困村序列,59450餘名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今年 7-8月,該縣政協組織委員在走訪石河鎮、文星鎮等10個鄉鎮20個村入戶調研時發現,部分貧困戶出現返貧現象。如何“扶上馬、送一程”,委員們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與相關部門共商切實可行的脫貧措施與方法。

“跳出常規選擇產業、跳出貧困村發展產業”,張官巨委員提出,產業是貧困戶持續增收的關鍵所在,資金投入尤為重要。他建議要建立長效機制的“造血式”扶貧,資金、政策要向庭院經濟、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發展上大力傾斜,以“公司+基地+農戶”、“企業+農戶”、“合作組織+農戶”等模式增效。

“探索以獎代投或‘政府採購企業、經濟合作組織扶貧成果’的形式,引導社會力量投身農業開發”,擔任村第一書記的張鴻委員深有感觸地說,小額信貸貸不出去,農戶找不到好的項目,可以實行政府—企業—農戶“三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以“入股式”+務工,實現農戶持續增收。

委員們建議,要根據本地的資源優勢、居民的種養習慣、人力資源狀況,量體裁衣、科學規劃農業產業項目,一縣一品牌,一村一產業;要改變目前農業生產形式散、弱、小和競爭力不強的問題;要以創建“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為目標,完善農業產業項目資金管理、分配和考核體系,建立事前、事中、事後全程公開公正透明的監督機制;要加強對項目審批、資金使用的監管,持續跟蹤問效,實施責任倒查,以項目效果作為最終評價標準,項目資金真正用於農業產業發展、取得良好效益,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3個小時的協商會議,委員提出意見建議40餘條,部門積極迴應,表示將認真研究委員的建議,“下足繡花功夫,使出洪荒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四川大竹縣政協 張天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