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扶貧 同心築夢四川省宏福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參與萬企幫萬村紀實

三農 農村 種植業 畜牧業 同心四川 2017-04-19

背景摘要:四川省宏福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註冊資金1000萬元,公司擁有固定職工19人,公司董事長陳福清曾是縣外一家食品企業管理崗位人才,通過平昌縣“回引工程”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及管理經驗等,積極響應“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號召,在平昌縣岳家鎮建檔立卡貧困村——觀音村創辦一家集種植、養殖、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綜合農業產業示範園區,助推精準脫貧,已取得顯著成效。

觀音村位於岳家鎮最偏僻的西北方向,轄7個村民小組,人口1054人,276戶,其中貧困戶84戶,236人。生態資源豐富,但交通不便,貧窮落後,村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低,思想保守,青壯勞力全部外出務工, 60%的大田好土蓬蒿滿地,有些田地蓬蒿1人多高,連田坎路都找不到,就是這裡的現狀。公司秉承“做活一個產業,帶動一批貧困戶的思路,看準食品加工企業,對花椒的需求量極大,常常是有價無市的實際,決定抓住商機,實行村企共建,合作共贏模式,助推觀音村脫貧致富。先後派人到重慶、甘肅、雲南等地考察,向專家請教,分析花椒市場走向等。把以觀音村為中心輻射6個村流轉土地5000餘畝,大力發展以花椒為主的特色產業,帶動群眾756戶2317人致富增收,特別是貧困戶228戶693人脫貧奔康,實現人均年純收入增加1200元。

主要做法及成效

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一是做實規劃著力解決產業發展輻射半徑的問題。公司以平昌縣六大特色產業為契合點,以村情民意為著力點,因地制宜,做實規劃,大力發展以花椒為主的特色產業,高標準打造觀音村2000畝產業園區示範片,輻射周邊6個村5000餘畝以上。二是著力創新貧困群眾長期增收問題。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以股權量化為突破口,將觀音村有勞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28戶693人吸收為公司創建的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將土地流轉費或其他資金作為入社股本金,拓寬農戶的致富渠道,真正實現入社農戶的旱澇保收。三是拓寬市場著力解決產品附加值不高問題。公司投資2000萬元建花椒精深加工廠,解決花椒產品附加值不高、30人貧困人口就業增收等問題。以加工廠為載體,就地轉化勞動力21000人次,支出勞務費180餘萬元,實現人均年收入增加1060元。

聚力扶貧 同心築夢四川省宏福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參與萬企幫萬村紀實

(花椒育苗基地)

聚力扶貧 同心築夢四川省宏福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參與萬企幫萬村紀實

(專家深入花椒種植園區指導)

以基礎設施為抓手,深度謀劃持續發展。一是改變出行難問題。公司投資800餘萬元,鋪設村社道182條11公;其中,連接農戶至產業園區125條7.5公里,新建泥結石道19.2公里,硬化8.3公里;打通比鄰村交通主動脈,解決了523戶1618人出行難問題。二是改變用水難問題。公司投資170餘萬元,新建微水池23口、水塘3口,整治病害塘17口,新增容水1.2萬餘方,徹底解決灌溉難問題。三是改善教學環境問題。在以產業扶貧為重點的同時,注重改善教育設施的扶貧;公司投資8萬元對茶店小學進行翻修,併購置相關圖書和設備,給予部分貧困學生及困難家庭兒童獻愛心。

以公益幫扶為抓手,提振特困戶信心。一是因戶施策幫致富。公司帶動精準貧困戶50戶發展林下土雞養殖,為他們免費提供雞苗2000羽;為10戶特困群眾無償提供種子和棚架種植瓜蔞30餘畝、茯苓20餘畝,保底回收。三項產業產值可達30餘萬元,每戶年增收5000元。二是愛心濟困助信心。該公司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時常帶著生活必需品看望慰問留守老人、五保老人、殘疾人;併為高位截癱,其妻系精神病人,年滿30左右的兩個兒子至今均未婚特困戶陳友清,募捐4萬餘元緩解家庭困難,讓愛心真情溫暖人間,增強他們對社會主義大家庭的信心。

四川省宏福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平昌縣重點民營企業、工商聯會員單位,在“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中,帶著精準扶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傾力幫扶觀音村脫貧致富,取得較好成效,為該村實現全面小康助力加油。如今的觀音村一是沿著觀音村4公里的公路兩旁,全是鬱鬱蔥蔥、長勢喜人的花椒樹,可望在2017年初步投產,預計盛產期產值可達1300萬元;二是農民變身園區工人,去年至今勞務費支出51萬元,在家群眾戶均增收7200元;三是園區基礎設施配套,解決了絕大多數農戶和村民生產、生活出行難問題。硬化村道路5公里,鋪設生產路7公里,新建微水池14口,整治病害塘7口;四是按照精準扶貧規劃,積極爭做國家異地搬遷扶貧政策性項目工程。公司堅持“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路子,帶動更多百姓發家致富,將在花椒核心區種植中藥村800畝,優質水果200畝,行間套作黃豆近800畝,發展林下土雞養殖。同時,還將採取訂單農業、委託生產的方式,輻射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花椒種植中來,拓寬群眾增收之路,讓群眾分享產業帶來的紅利。目前,已有12戶貧困戶38人脫貧,解決了貧困人口50人就業;因病、因殘、因學的貧困戶捐贈近7萬元,農業科技講座5期450人次。法人陳福清被平昌縣委、縣政府評為2015年創業模範和2015年回引創業成功人士。觀音村2016年被平昌縣工商聯列為“萬企幫萬村”的示範點。

主要啟示和體會

四川省宏福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福清的幫村實踐體會啟示:“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很好,但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一是光靠企業的力量是不能改變觀音村的貧窮落後的面貌的,離不開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需儘快與縣扶貧局、縣林業局、縣工商聯等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包括駐村工作組和“第一書記”的整體聯動力量;二是企業不但要爭取扶貧專項資金的整合使用,而且要監督把資金用到刀刃上,積極參與異地扶貧搬遷、道路、水利、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用心、用情、用力把專項資金用於真扶貧,扶真貧。企業在扶貧過程中,要按扶貧總體規劃、總體目標因村施策,把專項扶貧資金和企業自身投入資金捆綁使用,放大專項扶貧資金使用效力;三是企業參與精準扶貧,增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鍛鍊了企業家隊伍,在充分發揮企業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的同時,帶動提高貧困村村民科技意識、勞動技能、智力開發,激發貧困村的內生動力,實現互利共贏。四是企業在包村推進扶貧,圍繞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公益扶貧等方式,不僅為貧困戶“輸血”,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造血”功能。五是結合貧困村的資源和村民意願,把土地流轉、土地整理、股權量化固化成產業合作模式,通過政策兜底、就業安置、教育培訓等方式增強精準脫貧信心。(經濟處供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