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三農 農村 種植業 農業 抗日戰爭 中原蒙古 2018-12-07

三師獨立營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1970年濟南軍區山東生產建設兵團成立,蒼山農場改編為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按軍隊編制,蒼山農場改編為獨立營,下轄單位改編為連。

  • 1974年11月山東生產建設兵團撤消,蒼山農場交歸地方。

  • 1974年12月13日臨沂地區接收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恢復原農場建制,改回國營蒼山農場名稱,隸屬臨沂地區農業局領導。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山東省國營蒼山農場

  • 山東省國營蒼山農場,即臨沂市現代農業示範園。

  • 始建於1956年6月,位於蒼山縣城(縣城駐地:卞莊鎮)西2公里處,206國道橫穿其中,總面積11500畝,總資產2.15億元人民幣。

  • 行政隸屬臨沂市農業局,業務隸屬省農業廳農墾局。

  • 下設三個分場以及農業服務公司、林業花木公司、中外合資寶聯蔬菜食品有限公司、蔬菜種苗研究推廣中心、魯沂肥料廠等十幾個經濟實體單位。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國營蒼山農場1956年建場,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經濟長期發展緩慢。

  • 九二年秋,農場進行大膽改革,改革內部經營機制,改變傳統種植摸式,調整農業種植結溝.抓產量、促效益,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走工農商一體產業化經營之路。 加、年職工年均收入6880元.比九三年前翻了四倍多,工業總產值翻了五番。幾年來共繁育lJ嘖、大豆和蔬菜良種60多個品種。向社會提供小麥良種,500萬公斤.大豆良種480萬公斤.蔬菜(主要是大蒜)良種。生產的“綠寶”牌lJ債、大豆良種受到周邊群眾的認可,“綠寶“ 牌蒜薹被國家綠色食品辦公室批准為綠色食品並頒發了證書。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近幾年來蒼山農場生產的大蒜出口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連續5年榮獲省農業廳全 省農墾系統先進企業稱號。

蘭陵縣(蒼山縣)

  • 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地處山東省南部,處於沿海地區大開放、黃淮海平原大開發的交叉地帶。

  • 夏代王杼五年(公元前2053年),封曲烈為鄫,有向(今向城)、次室(今蘭陵)諸邑。

  • 公元前567年,鄫國為莒國所滅,後莒國被魯國滅,鄫地為魯國所轄,魯國設有向、次室、鄫(今車輞)諸邑。

  • 公元前487年蘭陵為吳國屬地。

  • 公元前468年蘭陵為越國屬地。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公元前291年蘭陵郡從東海郡中析置,縣境分屬蘭陵郡之蘭陵縣、琅琊國之繒縣、東海郡之襄賁縣。

  • 公元前261年楚國佔領蘭陵,置蘭陵縣。直至公元前221年,縣境分屬蘭陵、襄賁2縣。

  • 秦統一後,縣境分屬東海郡之繒、蘭陵、襄賁3縣。

  • 西漢時屬徐州刺史部東海郡之繒縣、蘭陵、襄賁3縣。東漢時屬琅琊國之繒縣及東海郡之蘭陵、襄賁縣。

  • 三國時東海郡之蘭陵、襄賁、繒3縣。南朝劉宋時,縣境分屬琅琊郡之即丘縣、費縣和東海郡之襄賁縣。北魏時,分屬蘭陵郡之蘭陵縣、琅琊郡之即丘縣、郯郡之郯縣。

  • 隋時,分屬臨沂縣、蘭陵縣。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唐初,分屬臨沂、蘭陵、繒縣。唐貞觀元年(627年),縣境分屬河南道沂州之臨沂縣、丞縣。

  • 宋代屬京東東路臨沂縣、丞縣。金時屬山東東路臨沂縣、山東西路邳州蘭陵縣。

  • 元代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嶧州和沂州臨沂縣。

  • 明清兩代分屬沂州府之蘭山縣、費縣、郯城縣。

  • 民國二年(1913年)府製取消,復設臨沂縣,縣境分屬臨沂縣六、七、八區,郯城縣四、五區,費縣二、七區。

  •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協商成立臨郯費嶧4縣邊區聯莊會辦事處。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莊會辦事處在車輞召開會議進行改組,改稱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合辦事處。

  •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臨沂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莊塢成立。

  • 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28日,臨郯費嶧四縣邊聯抗日人民代表大會在萬村召開,成立臨郯費嶧四縣邊區政府,簡稱“邊聯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春,中共魯南區委決定建立蘭陵辦事處,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3月改稱蘭陵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春,邊聯縣改稱趙鎛縣。

  •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蘭陵縣撤銷,其部分轄區歸屬趙鎛縣。

  •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底,蒼山縣境只趙鎛縣1個建制。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春,將趙鎛縣東半部析出置縣,為紀念1933年中共領導的“蒼山暴動”,取名蒼山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重建蘭陵縣。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1950年5月11日,撤銷趙鎛縣,其轄區大部分併入蒼山縣。

  • 1953年,撤銷蘭陵縣,其轄區部分併入蒼山縣。

  • 1994年,臨沂地區改置為地級臨沂市,蒼山縣隸屬臨沂市。

  • 2014年1月21日,重新恢復為蘭陵縣。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

  • 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代村,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試點是蘭陵縣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大探索。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形態,國家農業公園既不同於城市公園,也區別於一般的農家樂、鄉村遊覽點和農村民俗觀賞園,而是比農家樂、採摘園等更加高級別的旅遊模式,表現為城鄉互動的休閒模式、田園生活的體驗模式以及融入農耕文化、鄉土文化的旅遊模式。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於2013年4月12日正式開園的,是山東省唯一個國家農業公園試點項目。之所以將這一試點選在代村,與這幾年代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取得的成績不無關係,也激勵著代村人繼續前進,在鄉村旅遊領域取得更多成績。該項目計劃總投資30億元,規劃總面積62萬畝,其中核心區2萬畝;示範區10萬畝;輻射區50萬畝,全部工程於2015年完工。

“蘭陵中國知青村”簡介

  • 蘭陵縣地處山東省南部,與江蘇省邳州市相鄰,面積1724 平方公里,總人口140萬,耕地161萬畝。蘭陵縣歷史文化悠久,是古代夏商絲綢繒(部)國故地,戰國後聖荀子治縣之所,唐代詩仙李白醉臥之鄉。這裡是革命戰爭時期的沂蒙老區,有我黨領導的蒼山暴動、羅榮桓、陳光建立的抱犢固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的魯南大捷等紅色文化經典。如今,這裡常年種植蔬菜百萬畝,被譽為“中國蔬菜之鄉”、“中國大蒜之鄉”、“中國牛蒡之鄉”和“山東南菜園”。佔地2萬畝、投資6.8 億的“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已打造成4A 級旅遊景區。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經專家論證,蘭陵縣委、縣政府在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西部,山東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原場部舊址,改造建設“蘭陵中國知村”景區。這是古代孤山湖溼地,原名白家窪,解放後經河流疏通改道,排出湖泊積水,開墾耕地。上世紀六十年代六四、六五年,上山下鄉剛剛納入國家計劃,作為山東第一批下鄉青年,來自淄博、博山406 名知青到原蒼山縣插隊落戶: 到七十年代,來自濟南、青島、德州、臨沂、兗州等地1000 多名城鎮知青在這裡老蒼山農場(山東建設兵團獨立營)生產勞動,留下汗水和足跡。如今場部500 多間房屋、佔地130 餘畝,原辦公區域、知青宿舍、倉儲和所有配套設施及農業機械等保存完好,是那個時代知青文化的歷史遺存和見證。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2017 年7 月,經各方策劃設計,作為“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的”一個組成部分,“蘭陵中國知青村”景區建設正式開工。在兵團營部原址基礎上,對老場部院內建築物修復加固。將核心區域修復整合為中國知青文化展區,以博物館、資料館、知青舊居等形式,為中國知青歷史文化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知青文化館展區初步策劃,分為知青簡史、齊魯大地、藍色海疆、紅土情懷、青藏屋脊、天山雪蓮、黃河兒女、綠色草原、黑色沃土、後知青時代等十個板塊,再現1700萬知青在中華七彩沃土上留下的不朽人生故事。同時,兵團場部修舊如舊,老知青的知青職工宿舍、禮堂、倉儲、學校、食堂、工廠、宣傳牌坊以及農業機械等舊設施整理復原,知青林(佔地300畝另案)、知青大道、知青客棧、知青食堂、知青廣場、知青小賣部、知青大舞臺、知青俱樂部、知青鄉村記憶、知青影視基地、中國知青文學館同步組建。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蘭陵中國知青村”將為您展現一個以“知青核心文化區”為中心,輻射“知青客棧”、“鄉村記憶”、”影視基地”、“知青大舞臺”、“人民公社大院”五大功能區,使之成為全國老知青會師山東沂蒙,開展文史研討、聯誼活動、旅遊觀光、養生養老、享受全方位服務的最佳場所。

  • 2018年是中國知青上山下鄉紀念毛主席“1968年12月22日”偉大號召50週年紀念節點,2018 年4 月12 日,在“蘭陵·中國知青村”與“第六屆蘭陵國際蔬菜博覽會”同時揭幕。

  • 中國知青村布展將發揮知青村的教育功能,突出知青的愛國情懷、奮鬥精神,選取全國知青舊居進行復制,並選取不同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知青事蹟予以重點展示、宣傳,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第六屆蘭陵(蒼山)蔬菜產業博覽會精心打造精品項目——“中國知青村”。“中國知青村”以知識青年的“愛國情懷”和“奮鬥精神”為主旨,對原山東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營部院內建築物修復加固後建成,佔地約500畝,並選擇樑家河窯洞、新疆地窩子等全國比較有代表性的知青典型舊居進行還原和集中展示,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知青舊居。該建設項目以“知青核心文化區”為中心,輻射“知青客棧”、“鄉村記憶”、”影視基地”、“知青大舞臺”、“人民公社大院”五大功能區。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 另外,“在‘知青村’的核心區域,將會修復整合為中國知青文化展區,以博物館、資料館、知青舊居等形式,為中國知青歷史文化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除此之外,“知青村”還將建設牡丹花花海、知青林、知青民宿、 知青大道、知青食堂、知青廣場等場地,努力打造成為全國知青提供知青 歷史文化研究、文學藝術演藝、養老養生旅遊、交流聯誼展示等功能的高品位、高質量活動場所。真正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旅遊勝地,為鄉村振興建設增磚添瓦。

  • 據稱,如今場部有500多間房屋、佔地130餘畝,原辦公區域、知青宿舍、倉儲和所有配套設施及農業機械等保存完好,是那個時代知青文化的歷史遺存和見證。我們看到有不少院中套院,房屋眾多,看來當年這裡規模確實不小呀!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獨立營駐地蒼山縣(原國營蒼山農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