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加快土地連片整治、農機入地便道建設,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三農 農村 農民 農業 重慶農業網 2017-05-14

重慶:加快土地連片整治、農機入地便道建設,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目前,我市部分地區宜機化條件較差,極大制約了當地的農業現代化進程,調整優化財政扶持政策,強化山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是有利於改善山區的耕種收條件,利於農業機械作業。

二是有利於減輕山區農民的作業負擔,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有利於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五大功能區”建設。

重慶:加快土地連片整治、農機入地便道建設,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2015年,市農委拿出30萬元在巴南和大足的三個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進行地塊並整試點,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016年,市農委累計拿出3300萬元在全市24個區縣實施了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項目,採用先建後補包乾補助的方式,並堅持配套資金放大優先和建設效果倍增優先的原則。

在這一政策的激勵下,有條件的業主進行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的積極性得到極大提升,超過5000萬的社會資金投入到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項目中。除了農發資金扶持的兩萬餘畝,社會資金還實施了三萬餘畝。竣工驗收的土地,農機作業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單位作業面積成本顯著降低。

2017年,市農委繼續投入2000萬元在全市22個區縣進行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項目,這一項目也將在今後的一段時期內持續實施下去。

重慶:加快土地連片整治、農機入地便道建設,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從2016年初至今開年以來,全市有200多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踴躍申報項目,其中正式立項的76個項目投資總額12.9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23萬畝,極大地推進了適度規模經營。

今後將在地理條件相對較優的地方,擴大土地平整以及小田改大田工程範圍,力求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和宜機化的條件。

結合我市地形特點,把土地集中連片建設作為重要內容。2014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佈《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2014)中,鼓勵結合各地實際,按照區域特點,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措施,促進集中連片和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佈局。

我市正在積極探索,從2015年開始,在大足、潼南、南川、梁平、開州、秀山等6個新型農業綜合開發重點項目區建設中,籌集部分資金進行小田改大田的試驗示範,目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