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吉鬆:用辛苦指數換群眾幸福指數

三農 農村改革 新能源 農業 光明網 2017-06-16

今年30歲的曹吉鬆是徽州公安分局巖寺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2014年11月,曹吉鬆被選派到巖寺鎮羅田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羅田,他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聚焦富民補短板,探索綠色“陽光”扶貧模式,帶領該村闖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群眾認可的脫貧道路,2016年底羅田村提前實現整體出列,摘掉了“貧困帽”。

羅田村轄3個自然村9個村民組,364戶1172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6戶72人。上任伊始,面對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帽子,曹吉鬆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為了精準“靶向定位”,他訪黨員幹部、訪村民代表、訪致富能手、訪貧困戶、訪信訪人,問班子運行、問村情民意、問發展路子、問群眾疾苦、問矛盾糾紛,通過“五訪五問”找準了癥結,與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一起,制定了羅田村三年發展規劃和“戶脫貧、村出列”目標。

貧困戶凌軍身患腎病,兒子在校讀書,因病、因學家庭十分困難,曹吉鬆與他“結對子”,通過多方聯繫爭取,幫助其改造危房,併為其兒子申報“雨露計劃”,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去了希望。在瞭解到凌軍本人有養殖龍蝦意願後,曹吉鬆又幫忙租賃了13畝水塘、並積極辦理小額信貸,為其創業解決場地和資金難題。“別看第一書記年紀輕輕,能力不小,為我們老百姓幹了不少實事,特別是我家這個情況,書記來了不少次,開導我,幫我想法子,辦貸款;政策好了,我們不能光靠政府,自己得動起來,日子就更有盼頭了。”精準而又貼心的幫扶樹立了凌軍一家脫貧的信心。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為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扶貧攻堅的戰鬥堡壘作用,曹吉鬆和村兩委依託“萬名黨員幫萬戶”“多企幫多村”等活動載體,積極發動黨員幹部先鋒引領作用。截至目前,羅田村已實現黨員幹部幫扶貧困戶全覆蓋,累計走訪貧困戶376餘次,幫助解決困難事38件,把幫扶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針對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曹吉鬆和村兩委對症“窮根”,精準“前瞻”,聚焦新能源,在全區率先發展光伏扶貧產業,併成立了黃山福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14年以來,累計投入188萬元分期建設分佈式光伏發電站,一期20千瓦光伏發電站已產生效益,二期採取“農光互補”新模式建設120千瓦分佈式光伏發電站;三期通過貧困戶小額信貸入股建設60千瓦分佈式光伏電站,變資金為股金,變資源為資產,變貧困戶為股東,入股光伏發電項目的貧困戶每戶每年能獲固定紅利2000餘元,3個光伏電站都投入使用預計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創收20萬元。同時,村裡將草莓基地免費提供給草莓大戶種植,積極推行“消納式”幫扶模式,草莓種植大戶簽訂貧困戶臨時用工承諾書,承諾每年貧困戶用工數。

“曹書記,聽說區裡的企業要招服裝工人,能不能幫我打聽打聽”“曹書記,我的藥吃完了,麻煩你到城裡有空順便幫我帶點”“曹書記,我家的豬這幾天不太對勁,能不能找個人幫我看看”……“好的”“沒問題”“放心吧”,每當貧困戶有困難有需要,曹吉鬆總是這樣回答。對貧困戶和村民,他細緻入微,竭盡全力,但對家人他卻有著絲絲愧疚。一年365天,他幾乎天天都“泡”在村裡、撲在扶貧開發上,兒子出生他在外出差,愛人生病他在幫貧困戶找工作……在他的影響帶動下,全村幹部群眾團結一致、群策群力,脫貧致富勁頭十足。短短兩年,羅田村不僅提前完成脫貧任務,甩掉“貧困帽”,還創新成立了“垃圾兌換超市”和“好人好事銀行”,村內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明顯改觀,村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素養不斷提升,曹吉鬆用他的“辛苦指數”換來了村民的“幸福指數”。

“扶貧工作確實很累,但我也很‘享受’這個過程,看到村子一點點變了模樣,村民們生活有了提高,貧困戶日子有了盼頭,我心裡就有著莫大的欣慰……扶貧工作特別能鍛鍊人,這也是我人生中非常寶貴的財富。”曹吉鬆堅信,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羅田村每個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