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霍縣飛地產業園 做實貧困村增收賬

三農 種植業 農業 合作社 西部看四川 2017-05-09

□本報記者 徐登林

5月4日中午,太陽高照,甘孜州爐霍縣斯木鄉吉絨村,爐霍縣飛地扶貧產業園內,村民達瓦和其他幾位村民忙著拉線、打樁、搭架。他們要趕在5月底前,搭建好100個蔬菜溫控大棚。“有這100個大棚,今年全縣48個脫貧村增收有保障。”爐霍縣農辦主任龔建勇稱。

去年,爐霍縣在所有貧困村建立起合作社,發展培育黑木耳種植、犛牛養殖等產業。“但年終一核算,虧損的佔大多數。”龔建勇分析,主要和缺乏技術、基礎條件差有關。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在縣委、縣政府主導下,建立起來的飛地扶貧產業園取得很好的效果。

2016年,爐霍縣包括吉絨村在內的20個貧困村,以每個村兩個大棚的規模共同在吉絨村建立飛地扶貧產業園區。

大棚建設資金由縣財政支農資金支付,一個大棚30萬元,形成的資產再以股權量化到戶,普通群眾一戶1股,貧困群眾一戶2股,年終按股分紅。爐霍縣鮮水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向農民流轉土地、租賃溫控大棚、僱傭勞動力種植、儲運、銷售蔬菜,每年給貧困村交納租金並分紅。

運作一年,吉絨村村民已嚐到甜頭。達瓦介紹,去年,他家流轉土地6畝,收入3000元;在園區打工,一年共收入12000元;因股分紅1600元。“一年就實現脫貧。”龔建勇說。今年,爐霍縣48個貧困村要“摘帽”,100個蔬菜大棚正在加緊建設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