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搶抓西控轉型機遇 爭做綠色發展典範

三農 城市規劃 節能減排 環境保護 遇見都江堰 2017-05-18

“西控”,就是持續優化生態功能空間佈局,大力發展高端綠色科技產業,提升綠色發展能級,保持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田園城市形態。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對城市西部提出了“西控”的轉型發展戰略部署,為實現成都更有質量的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位於成都西部“上風上水”之地的都江堰,承擔著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生態涵養功能,我們將細化落實“西控”部署,以更嚴標準、更大力度保護好生態環境,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提升綠色發展能級。

堅持生態優先,走高端綠色產業之路。加快旅遊向休閒度假轉變,突出“大文化、大旅遊、大健康”產業定位,著力開發一批世界級旅遊產品,堅持世界500強企業中的現代服務業企業、全球酒店管理集團20強、全球前10主題公園集團等世界級企業標準推動精準招商引資,重點抓好中國西部高山河谷旅遊度假區等大型度假區、萬達文化旅遊城等主題樂園、青城山“康養小鎮”等特色小鎮項目建設,推動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打造具有都江堰特質的國際化旅遊產品,實現以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轉型提升。改造淘汰傳統產業,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圍繞旅遊城市定位,瞄準旅遊需要發展低碳生態、循環高效綠色產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家樂提檔升級,提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引進培育農業主題公園、休閒農莊、民宿酒店等新業態;堅持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道路,重點發展綠色有機、健康保健、營養安全的生態農產品,提升和創建獼猴桃、川芎等地理標誌品牌影響力,讓綠色農產品成為都江堰又一張靚麗名片。

堅持以人為本,建生態宜居品質之城。優化城市空間形態,堅持“尊重自然、保護生態、傳承歷史、以人為本”原則,遵循“顯山、亮水、秀城、融綠”規劃設計理念,突出打造城市天際線,著力打造城市濱水空間、城市綠地、城市街區,城市規劃設計凸顯生態功能空間佈局,彰顯歷史文化元素,以山體為背景、水網為脈絡,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體現山水相依、城景交融特色。提升城市生態品質,著力建設“九河十八岸”、天府源溼地等生態水系景觀,打造更多觀水、親水、戲水的濱水空間;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加快打造環城森林帶、城市景觀綠軸、城市休閒綠地、立體綠化空間等綠化系統,打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態城市。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圍繞構建“快旅慢遊、無縫換乘”交通體系,加快形成軌道交通、高速公路、通用航空等對外快速交通網絡;強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國際通行、統一規範的城市標識系統,按照“現代化、便捷性”要求,加快引進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優化佈局旅遊公廁等基本生活設施,滿足市民和遊客需求。

堅持綠色低碳,樹生態文明共享之風。綠色發展,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的深刻變革。我們將堅持共享理念,在城市的出行、居住等方面創新共享模式,讓交通工具、閒置房屋等城市資源高效利用,推行綠色生活方式,以“共享”塑造旅遊城市別樣精彩。要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健康城市”為抓手,提高生態文明意識,營造綠色健康生活良好社會風尚;認真搞好“廁所革命”“菸頭革命”,提升街頭市容環境。大力整治低價招徠、宰客欺客等旅遊市場亂象,建強旅遊警察隊伍,探索建立旅遊法庭,培育簡樸、和諧的生態旅遊消費文化,提倡綠色飲食、鼓勵綠色居住、普及綠色出行,營造環境友好、文明健康的日常生活消費文化,構建起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全民行動體系。(作者:中共都江堰市委書記 盧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