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勇猛堪比趙雲,排行卻不及姜維?三國二十四名將,沒有他名字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在東漢三國中,勇將猛將層出不窮,還有名將排行詩: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文鴦,被後人稱為“小趙雲”,勇武程度具備越雲張飛合體的三國後期傳奇虎將,與東漢三國璨若星空的英雄人物相比,就顯得名不見經傳,甚至榜上無名,故事更鮮為人知。

文鴦,本名俶還是淑,在不同的史書或小說中還有不同的記載:孫盛《魏氏春秋》作文俶;幹寶《晉紀》和羅貫中《三國演義》均寫文淑;《晉書》更有文俶、文淑兩種寫法。文鴦,字次騫,更是根據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太平御覽》引幹寶《晉紀》以及清嘉慶董誥領銜,阮元、徐鬆等百餘人編纂《全唐文》中《贈太尉韓允忠神道碑》一文裡有“文次騫智敵萬”中獲悉。而小名阿鴦也是據稱,沒有任何史料佐證。不管是本名、字還是小名,反正世稱為文鴦。

此人勇猛堪比趙雲,排行卻不及姜維?三國二十四名將,沒有他名字

俶,本義為善;美好。《說文》:俶,善也。淑,本義為水清澈,假借為“俶”,善,美(多指女性)。《爾雅》:淑,善也。騫,作動詞時,有高舉;飛起之意。《廣雅》:騫,飛也。鴦,一種鳥,鴛鴦的雌性。文鴦,從本名、字還是小名,多帶有女性特殊的真善美。這與三國後期具有萬夫莫當之勇的驍將猛將根本劃不上等號。

在三國後期,文俶是一員成名的勇將,是東漢建安年間騎兵將領文謖的孫子,專善戰,長於征戰,帶兵對陣,破敵平叛,能所向披靡,戰功累累。文俶戰況是單騎退兵,十進十出,頗受後人美贊。在1300多年後明朝晚期,文俶卻是一位知名的女畫家,是明四家(又稱吳門四家,在畫史上指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之一文徵明的玄孫女,擅花卉,長於寫生,多畫幽花異卉、小蟲怪蝶,能曲肖物情,頗得生趣。文俶作品以筆墨細秀,風格娟麗,深得時人賞識。

此人勇猛堪比趙雲,排行卻不及姜維?三國二十四名將,沒有他名字

眾所周知,趙雲一生最精彩的地方是在長阪坡七進七出,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勇救阿斗。而人稱“小趙雲”的文鴦在樂嘉城(今河南商水縣東)外血戰魏軍,豈止是七進七出,甚至有十進十出這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績。《三國演義》詳寫前五次,略記後五次,而《資治通鑑•魏紀八》細記前三回,粗記後七回。現簡單梳理一下《三國演義》所書十進十出:

第一回合:文鴛三更時率二千五百兵從魏寨北面殺入,在寨中左衝右突,無人可擋。

第二回合:文鴦天明時在樂嘉城北遭遇鄧艾,對戰五十合,不分勝負。

第三回合:被魏兵前後夾攻,部下各自逃散時,文鴦單人獨馬衝開魏兵,向南走。

第四回合:在樂嘉橋邊,文鴦卻忽然調轉馬頭,大喝一聲,又一人衝入數百員魏將陣中,殺退魏兵後又扭頭緩緩向樂嘉橋邊而行。

此人勇猛堪比趙雲,排行卻不及姜維?三國二十四名將,沒有他名字

第五回合:快要接近樂嘉橋的時,見百員魏將追趕過來,文鴦勃然大怒,再次迴轉,提鞭撥馬,殺入魏將叢中,打死數人後又緩緩回到樂嘉橋邊。

第六回合至第十回合:在樂嘉橋邊,魏將又連續追殺四五次,都被文鴦一人殺退。直到最後,百員魏將還是未能擒住文鴦。

最後,文鴦單槍匹馬,隻身一人過了樂嘉橋,回到樂嘉城。至此,文鴦十進十出單騎退雄兵完勝。

文鴦身陷敵陣,獨自面對數百員魏將,卻是來去自如,勝似閒庭信步,用智慧和實力演繹了一幕十進十出抗魏神劇,其戰鬥作風、膽略勇武絲毫不比當年常山趙子龍遜色。

筆者按:智勇,指智謀與勇敢。文鴦,雖是少年,卻是智勇雙全的勇將。在淮南叛亂中,文鴦單騎面對司馬師的雄兵,不僅不怯戰,還獨自一人在敵營中十進十出,甚至靠自己的大智大勇,保全了自己,脫離了險境,創造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