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車陂,看全廣州最大最精彩的“扒龍舟”

賽龍舟 端午節 粵曲 甦醒 人民網 2017-05-19
來車陂,看全廣州最大最精彩的“扒龍舟”

吳偉洪 孔劍鋒 攝

“車陂,車陂!佔有天時地利,又有龍船又有戲!”端午節即將來臨,全城甚至全省最精彩的傳統龍舟賽事即將在廣州車陂開演。傳唱百年的“龍船戲”又將響起,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激情飛揚、萬人空巷的熱鬧賽龍舟和招景場面,將讓你感受到廣州最地道的一面,即將舉辦的車陂村“扒龍舟”是不容錯過的勝景。

歷史悠久龍舟文化傳承150餘年

車陂村龍舟文化是廣府龍舟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史可考的車陂村龍舟至少已有150餘年。目前全村共有46艘傳統龍,數量居廣州自然村之最;車陂村龍舟還完整地保留了傳統的游龍探親、鬥標、招景、龍船飯、龍舟餅、龍船戲等內容,是全市最好看、最精彩的龍舟賽事。

距今150多年前,車陂就有了一隻“龍船乸”,而後1868年由蘇氏後裔建造了龍船公“東坡號”,使車陂龍舟開枝散葉。

為什麼車陂村龍舟文化得到了比較完整的傳承?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車陂湧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這條蜿蜒在村內的河流有長達800多米的直河道,可供4艘龍舟並排遊弋,為車陂村扒龍舟的繁榮帶來先天優勢。車陂湧河道最窄處也有30多米,最寬達50米,寬度適中,很適合人們的視線。此外,車陂湧長達1000米的兩岸堤,大部分是古樹參天,濃蔭如蓋,更是適合人們在河流兩岸觀景觀賽。

而且,車陂村無論從面積和人口都是廣州的大村,姓氏和宗祠眾多,人丁興旺也使得這項傳統能夠傳承下去。目前,車陂村已有12個龍舟會,以姓氏命名。

以龍會友200餘艘龍舟匯聚車陂景

車陂龍舟的最大特色,便是車陂景。依習例,每年五月初三是車陂“招景”日,200餘艘各村龍舟到車陂村來拜訪探親。當天,車陂村人以龍會友,鑼鼓聲、爆竹聲響徹雲霄,吸引周邊“七裡八鄉”圍觀群眾達10萬人次以上,堪稱廣州之最,坊間素有“未踏車陂龍舟地,莫提睇過龍舟景”的美譽。

隨龍舟到車陂探訪的鄉親們,剛進入車陂湧,就看到站在兩岸數以萬計觀眾的歡呼雀躍。這時,船上金鼓齊鳴,健兒們精神抖擻,按著鑼鼓節拍,揮著整齊的船槳,有如大鵬展開雙翼貼在水面上飛行。船上搖動白竹旗,爆竹聲響,與岸上觀眾的鼓掌與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場面熱烈。

“車陂杯”龍舟競賽活動還是嶺南水鄉鬥標的典型,20餘年未間斷,爭搶“回龍旗”極具技巧性。一艘傳統龍舟上坐著數十人,號聲一響,壯漢們齊齊開槳,水面平靜瞬間被打破,浪花四濺,熱情洋溢,賽事觀賞性極高。此外,車陂村的傳統龍舟中不得不提的是造於1868年的蘇氏晴川祠第一條龍船“東坡號”,該龍船及其帥旗保留至今,為鐵楸木製造,至今仍然還可以使用,也是車陂龍舟保留的最早實物。

鏈接:

讀懂這些,就知道車陂扒龍舟的儀式

車陂扒龍舟有一整套儀式,主要分起龍、採青、賽龍、探親、招景、吃龍船飯、吃龍船餅、唱大戲、藏龍和散龍等內容。其中,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是車陂景和“車陂杯”龍舟賽。

起龍是廣府扒龍舟禮儀的開端。為保存龍舟,一般龍舟都會深埋湧底或池塘,待到每年四月初八開始“起龍”,焚香燭、上酒果、放鞭炮、敲鑼鼓、舀積水,把深埋湧底或池塘的龍船挖起、洗淨、風乾,請龍出水再進行一定修繕。

起龍之後是採青,採青進水要選擇黃道吉日,村民在瓦缸中育禾用作採青,以延續對五穀豐登的企盼。完成這一儀式後,這標誌著龍船已經完全甦醒。端午的“扒龍船”活動才將正式拉開序幕。

賽龍則是人們熟知的環節,在車陂賽龍奪錦也稱為“鬥標”,已經成為宗族之間的交流與競爭。

在廣府龍舟禮儀中,“招景”是向兄弟村發出邀請。兄弟村收到邀請,若欣然赴會則為“應景”。龍船景當日,受邀村派出龍船前往,就叫做“趁景”。

“龍船景”當天,車陂村的各大姓氏祠堂,將會擺出數十甚至上百席“龍船飯”,用來招待前來會友的兄弟村龍舟。其中,“龍船丁”等傳統菜式必不可少,車陂村的“聚香餅家”以製作龍舟餅而馳名遠近,都是富有特色的龍舟飲食文化。不僅有的吃、有的看,扒龍舟期間車陂文化廣場還將上演粵劇、粵曲表演,延續著唱“車陂又有龍船又有戲”的龍船戲傳統。

端午節後,車陂村各姓氏龍船陸續偃旗息鼓,將龍船固定在船塢上,船面蓋上泥巴,儲足水,即為“藏龍”。藏龍是對龍船船體的一種保養,船身一般藏在水裡,而龍頭、龍尾則供奉在祠堂或神廟中。龍舟盛事結束後,族人要將標(旗幟)還回神靈,祈求龍神散膥、世代平安,這叫做“散龍”。

觀景tips

扒龍舟最佳觀賞時間和地點:

5月19日,“武功蘇”(即東坡號)在晴川蘇公祠舉行採青儀式

5月24日,車陂村龍舟賽,最佳觀賞地點在車陂湧十八橋至沙美橋段

5月28日,車陂龍舟招景日,可沿車陂湧觀賞

(記者 張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