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期(1942年9月到1944年11月)的島嶼爭奪戰中,真正值得重書一筆的應該是馬里亞納群島戰役。馬里亞納群島是日軍內防禦圈節點上的第一個大型群島。它是一個南北走向,綿延425海里的火山群島,由大小近百個島嶼組成,較大的火山島有16個,自北向南主要有第二大島塞班島、第三大島提尼安島、羅塔島和最大島嶼關島。


"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期(1942年9月到1944年11月)的島嶼爭奪戰中,真正值得重書一筆的應該是馬里亞納群島戰役。馬里亞納群島是日軍內防禦圈節點上的第一個大型群島。它是一個南北走向,綿延425海里的火山群島,由大小近百個島嶼組成,較大的火山島有16個,自北向南主要有第二大島塞班島、第三大島提尼安島、羅塔島和最大島嶼關島。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1944年,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輛M4A2中型坦克登島後正在等待命令。


之前,美軍對於馬里亞納群島的情況除關島外,知之甚少,而對日軍的設防情況,更是一無所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軍飛機從未到過該群島,直到1944年2月攻佔埃尼威托克時,才出動航母編隊襲擊馬里亞納諸島,攻擊機群中美軍特意派出了數架裝備最先進照相偵察器材的飛機,對馬里亞納群島進行了系統的照相偵察,這才掌握了日軍在這些島嶼的防禦部署和機場情況,還將適合登陸的海灘完整地拍攝下來,為登陸作戰提供了翔實而可靠的依據。由於馬里亞納群島的幾大島面積都比較大,日軍防禦兵力都有數萬之眾,美軍無法再像之前的塔拉瓦、誇賈林環礁或是埃尼威托克島那樣同時組織部隊在幾個島上實施登陸,只得先奪取塞班島,再攻提尼安島和關島,但問題在於美軍攻打塞班島時,提尼安島和關島的日軍極可能乘機加強防禦,所以迅速攻佔塞班島是整個戰役的關鍵。

塞班島是馬里亞納群島的第二大島,長約21公里,寬4公里至8公里不等,面積約184平方公里,地勢中央高四周低,島上多山峰、丘陵、溝壑、巖洞。日軍在塞班島上建有3個機場,南面的阿斯利洛機場始建於30年代,經過擴建,現可起降任何機型的飛機,是島上的主要機場;附近的恰蘭卡諾阿機場是簡易機場,只能起降小型飛機;北面的馬皮機場,跑道較短,作為戰鬥機緊急著陸的備降機場。

塞班島不僅是日軍在馬里亞納群島的中心島嶼,還是中太平洋地區的防禦核心,其陸軍第31軍軍部和海軍中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都設在該島,自1944年春起,日軍就開始向塞班島增派部隊,加強防禦力量,但美軍封鎖嚴密,途中遭到了很大損失,截至美軍登陸前夕,日軍在塞班島上的兵力是陸軍步兵第43師團、步兵獨立混成第47旅團、工兵獨立第7聯隊、坦克第9聯隊、山炮獨立第3聯隊和高炮第25聯隊等部,共2.8萬人,火炮211門、坦克39 輛,海軍有第5水警區的第55警備隊和橫須賀第1海軍陸戰隊等部,共1.5萬人,火炮49門、坦克10輛,合計總兵力4.3萬,火炮260門,坦克49輛。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南雲忠一基本不過問地面作戰指揮,而登陸作戰打響時陸軍第31 軍軍長小畑英良去了關島又不在島上,所以防務實際上由第43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負責。


"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期(1942年9月到1944年11月)的島嶼爭奪戰中,真正值得重書一筆的應該是馬里亞納群島戰役。馬里亞納群島是日軍內防禦圈節點上的第一個大型群島。它是一個南北走向,綿延425海里的火山群島,由大小近百個島嶼組成,較大的火山島有16個,自北向南主要有第二大島塞班島、第三大島提尼安島、羅塔島和最大島嶼關島。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1944年,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輛M4A2中型坦克登島後正在等待命令。


之前,美軍對於馬里亞納群島的情況除關島外,知之甚少,而對日軍的設防情況,更是一無所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軍飛機從未到過該群島,直到1944年2月攻佔埃尼威托克時,才出動航母編隊襲擊馬里亞納諸島,攻擊機群中美軍特意派出了數架裝備最先進照相偵察器材的飛機,對馬里亞納群島進行了系統的照相偵察,這才掌握了日軍在這些島嶼的防禦部署和機場情況,還將適合登陸的海灘完整地拍攝下來,為登陸作戰提供了翔實而可靠的依據。由於馬里亞納群島的幾大島面積都比較大,日軍防禦兵力都有數萬之眾,美軍無法再像之前的塔拉瓦、誇賈林環礁或是埃尼威托克島那樣同時組織部隊在幾個島上實施登陸,只得先奪取塞班島,再攻提尼安島和關島,但問題在於美軍攻打塞班島時,提尼安島和關島的日軍極可能乘機加強防禦,所以迅速攻佔塞班島是整個戰役的關鍵。

塞班島是馬里亞納群島的第二大島,長約21公里,寬4公里至8公里不等,面積約184平方公里,地勢中央高四周低,島上多山峰、丘陵、溝壑、巖洞。日軍在塞班島上建有3個機場,南面的阿斯利洛機場始建於30年代,經過擴建,現可起降任何機型的飛機,是島上的主要機場;附近的恰蘭卡諾阿機場是簡易機場,只能起降小型飛機;北面的馬皮機場,跑道較短,作為戰鬥機緊急著陸的備降機場。

塞班島不僅是日軍在馬里亞納群島的中心島嶼,還是中太平洋地區的防禦核心,其陸軍第31軍軍部和海軍中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都設在該島,自1944年春起,日軍就開始向塞班島增派部隊,加強防禦力量,但美軍封鎖嚴密,途中遭到了很大損失,截至美軍登陸前夕,日軍在塞班島上的兵力是陸軍步兵第43師團、步兵獨立混成第47旅團、工兵獨立第7聯隊、坦克第9聯隊、山炮獨立第3聯隊和高炮第25聯隊等部,共2.8萬人,火炮211門、坦克39 輛,海軍有第5水警區的第55警備隊和橫須賀第1海軍陸戰隊等部,共1.5萬人,火炮49門、坦克10輛,合計總兵力4.3萬,火炮260門,坦克49輛。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南雲忠一基本不過問地面作戰指揮,而登陸作戰打響時陸軍第31 軍軍長小畑英良去了關島又不在島上,所以防務實際上由第43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負責。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塞班島戰場上,美國海軍陸戰隊4師坦克營D連一輛名為“納尼”的M5A1輕型坦克,正在掩護一輛M3A1“撒旦”式噴火坦克對據守在懸崖洞穴中的日軍步兵展開攻擊。


第43 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對手中不多的坦克部隊相當重視,在其心目中坦克第9聯隊被視作是整個防禦體系中可執行機動“救火”任務的一張王牌。所以,在開戰前的1944年1月,齋藤義次反覆要求大本營對坦克第9聯隊的技術兵器和兵力進行加強,在其不厭其煩的“嘮叨”下,向來吝嗇的東京最後從本土的近衛師團坦克聯隊中抽調出了20輛珍貴的97改,並趕在開戰前送到了坦克第9聯隊的手中(在途中因運輸船沉沒,損失了2輛,實際到達的只有18輛)。

然而,儘管坦克第9聯隊獲得了這些97改的加強後整個塞班島守軍士氣大振,但這種相對較新的日本坦克卻仍然無法與美軍主力M4“謝爾曼”正面對抗(97改坦克無法擊穿M4中型坦克的正面裝甲,只能擊穿側面裝甲,實際性能略優於M5A1輕型坦克)。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拋開與即將到來的美軍坦克在數量上的劣勢不提,單是性能上的差距就代表了一場艱苦的戰鬥。

另外,開戰前塞班島上坦克第9聯隊兵力可能有誤,因為有些資料顯示,當時的坦克第9聯隊可能被拆成了兩部分,其中第1、第2中隊被配屬於關島,而塞班島上的只是第3、第5、第6中隊,外加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第22獨立坦克中隊的8輛95式輕型坦克及2輛特2式內火艇。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馬里亞納群島的日軍擁有大約60門最新型的1型47毫米反坦克炮,單純的按照防禦作戰中的要求來看,這其實是一種比97改坦克更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期(1942年9月到1944年11月)的島嶼爭奪戰中,真正值得重書一筆的應該是馬里亞納群島戰役。馬里亞納群島是日軍內防禦圈節點上的第一個大型群島。它是一個南北走向,綿延425海里的火山群島,由大小近百個島嶼組成,較大的火山島有16個,自北向南主要有第二大島塞班島、第三大島提尼安島、羅塔島和最大島嶼關島。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1944年,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輛M4A2中型坦克登島後正在等待命令。


之前,美軍對於馬里亞納群島的情況除關島外,知之甚少,而對日軍的設防情況,更是一無所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軍飛機從未到過該群島,直到1944年2月攻佔埃尼威托克時,才出動航母編隊襲擊馬里亞納諸島,攻擊機群中美軍特意派出了數架裝備最先進照相偵察器材的飛機,對馬里亞納群島進行了系統的照相偵察,這才掌握了日軍在這些島嶼的防禦部署和機場情況,還將適合登陸的海灘完整地拍攝下來,為登陸作戰提供了翔實而可靠的依據。由於馬里亞納群島的幾大島面積都比較大,日軍防禦兵力都有數萬之眾,美軍無法再像之前的塔拉瓦、誇賈林環礁或是埃尼威托克島那樣同時組織部隊在幾個島上實施登陸,只得先奪取塞班島,再攻提尼安島和關島,但問題在於美軍攻打塞班島時,提尼安島和關島的日軍極可能乘機加強防禦,所以迅速攻佔塞班島是整個戰役的關鍵。

塞班島是馬里亞納群島的第二大島,長約21公里,寬4公里至8公里不等,面積約184平方公里,地勢中央高四周低,島上多山峰、丘陵、溝壑、巖洞。日軍在塞班島上建有3個機場,南面的阿斯利洛機場始建於30年代,經過擴建,現可起降任何機型的飛機,是島上的主要機場;附近的恰蘭卡諾阿機場是簡易機場,只能起降小型飛機;北面的馬皮機場,跑道較短,作為戰鬥機緊急著陸的備降機場。

塞班島不僅是日軍在馬里亞納群島的中心島嶼,還是中太平洋地區的防禦核心,其陸軍第31軍軍部和海軍中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都設在該島,自1944年春起,日軍就開始向塞班島增派部隊,加強防禦力量,但美軍封鎖嚴密,途中遭到了很大損失,截至美軍登陸前夕,日軍在塞班島上的兵力是陸軍步兵第43師團、步兵獨立混成第47旅團、工兵獨立第7聯隊、坦克第9聯隊、山炮獨立第3聯隊和高炮第25聯隊等部,共2.8萬人,火炮211門、坦克39 輛,海軍有第5水警區的第55警備隊和橫須賀第1海軍陸戰隊等部,共1.5萬人,火炮49門、坦克10輛,合計總兵力4.3萬,火炮260門,坦克49輛。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南雲忠一基本不過問地面作戰指揮,而登陸作戰打響時陸軍第31 軍軍長小畑英良去了關島又不在島上,所以防務實際上由第43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負責。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塞班島戰場上,美國海軍陸戰隊4師坦克營D連一輛名為“納尼”的M5A1輕型坦克,正在掩護一輛M3A1“撒旦”式噴火坦克對據守在懸崖洞穴中的日軍步兵展開攻擊。


第43 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對手中不多的坦克部隊相當重視,在其心目中坦克第9聯隊被視作是整個防禦體系中可執行機動“救火”任務的一張王牌。所以,在開戰前的1944年1月,齋藤義次反覆要求大本營對坦克第9聯隊的技術兵器和兵力進行加強,在其不厭其煩的“嘮叨”下,向來吝嗇的東京最後從本土的近衛師團坦克聯隊中抽調出了20輛珍貴的97改,並趕在開戰前送到了坦克第9聯隊的手中(在途中因運輸船沉沒,損失了2輛,實際到達的只有18輛)。

然而,儘管坦克第9聯隊獲得了這些97改的加強後整個塞班島守軍士氣大振,但這種相對較新的日本坦克卻仍然無法與美軍主力M4“謝爾曼”正面對抗(97改坦克無法擊穿M4中型坦克的正面裝甲,只能擊穿側面裝甲,實際性能略優於M5A1輕型坦克)。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拋開與即將到來的美軍坦克在數量上的劣勢不提,單是性能上的差距就代表了一場艱苦的戰鬥。

另外,開戰前塞班島上坦克第9聯隊兵力可能有誤,因為有些資料顯示,當時的坦克第9聯隊可能被拆成了兩部分,其中第1、第2中隊被配屬於關島,而塞班島上的只是第3、第5、第6中隊,外加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第22獨立坦克中隊的8輛95式輕型坦克及2輛特2式內火艇。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馬里亞納群島的日軍擁有大約60門最新型的1型47毫米反坦克炮,單純的按照防禦作戰中的要求來看,這其實是一種比97改坦克更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一輛日軍9坦克聯隊的95式輕型坦克於1944年6月16日在塞班島灘頭被擊毀。從圖片上來看這輛95式輕型坦克似乎是被美軍坦克炮彈從車體正面直接貫穿。事實上,薄弱的裝甲和玩具式的火炮使得95式輕型坦克在面對美軍M4“謝爾曼”中型坦克時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


美軍進攻塞班島的部隊是由霍蘭·史密斯中將任軍長的海軍陸戰隊第5軍,所轄基本部隊為陸戰2師和陸戰4師,共7.1萬人。擔負運輸和直接支援的艦船有7艘戰列艦、7艘護航航母、11艘巡洋艦、41艘驅逐艦,還有三十餘艘掃雷和反潛艦艇、一百一十餘艘登陸艦艇、三十餘艘運輸艦,共兩百四十餘艘艦船。

1944 年6月15日,兵力雄厚的美軍開始在塞班島登陸。與塔拉瓦戰役時顯著不同的是,根據之前的作戰經驗,此時的每個美國海軍陸戰隊坦克營都由46輛M4A2中型坦克替換掉了原有的54輛輕型坦克,此外每個坦克營還得到了14到24 輛不等的M3A1“撒旦”噴火坦克與M4A2相配合,用以攻擊這一地區那些單純用坦克炮並不好對付的堡壘。

這些經過精心重組後的海軍陸戰隊坦克營很快顯出了非凡的戰鬥效能,6月15日下午剛剛登上塞班島後,一個個由5—6輛M4A2、2—3輛M3A1噴火坦克及陸戰隊步兵組成的突擊群就攻破了許多曾被認為非常令人頭疼的日軍永備工事。當天晚上,一支日本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在2輛特2式內火艇的支援下向位於美軍側翼的加拉班南部海灘登陸地實施了反衝擊。然而,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們很快就通過無線電通告海軍敵軍目標的方位,結果在機械化登陸艇火箭炮的覆蓋下,這次反衝擊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到了1944年6月16日,美國陸軍第27步兵團在第762坦克營的B連(M4A2)和D連(M5A1),以及766坦克營的D連(M5A1)的支援下登陸戰場,塞班島日軍的壓力進一步加大了。美軍的穩步推進導致南雲忠一中將命令齋藤義次在16日到17日夜間必須發動一次全面的反擊,而擔任這次反攻矛頭的即是以第9坦克聯隊主力為核心的突擊隊(共有44 輛97、97改及95式坦克,也就是說除了在先前的戰鬥中被擊毀的幾輛外,島上每一輛能開動的日軍坦克都參加了這次進攻)。於是太平洋地區開戰以來日軍最大的一次坦克攻擊開始了。

1944年6月17日凌晨2點,日軍坦克群快速穿過開闊地出現在了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的視野裡,海軍陸戰隊隊員們一邊用火箭筒和37毫米反坦克炮還擊(擊毀了幾輛坦克。在混亂中幾輛日軍坦克陷入了沼澤中隨後被擊毀),一邊請求自己的坦克支援,隨後來自陸戰4師第2坦克營C連的一個M4A2坦克排以及一些M3式75毫米牽引反坦克炮陸續來到了戰場,同時海軍艦炮和航空兵也通過無線電定位開始對日軍坦克群實施覆蓋性打擊。最終,這次聲勢浩大的坦克攻勢在美軍全方位的打擊下消散了,只有幾輛日軍坦克到達了開火範圍但很快就被擊毀了。

隨著日軍的攻勢被大量的重火力擊潰,美軍的坦克和自牽引迫擊炮也開始攻擊戰場上剩餘的日軍坦克, 只有12輛日軍坦克逃過了這次屠殺,其中一半是95式輕型坦克,一半是97式或97改中型坦克。但這些僥倖逃脫的日軍坦克也只是多苟延殘喘了幾天罷了,在6月24日的一次遭遇戰中,殘餘的大部分日本坦克被美國陸戰2師坦克營C連的M4A2擊毀……1944年7月9日塞班島被美軍宣佈全面佔領。不過,真正肅清全部日軍是6個月以後的事了。


"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期(1942年9月到1944年11月)的島嶼爭奪戰中,真正值得重書一筆的應該是馬里亞納群島戰役。馬里亞納群島是日軍內防禦圈節點上的第一個大型群島。它是一個南北走向,綿延425海里的火山群島,由大小近百個島嶼組成,較大的火山島有16個,自北向南主要有第二大島塞班島、第三大島提尼安島、羅塔島和最大島嶼關島。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1944年,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輛M4A2中型坦克登島後正在等待命令。


之前,美軍對於馬里亞納群島的情況除關島外,知之甚少,而對日軍的設防情況,更是一無所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軍飛機從未到過該群島,直到1944年2月攻佔埃尼威托克時,才出動航母編隊襲擊馬里亞納諸島,攻擊機群中美軍特意派出了數架裝備最先進照相偵察器材的飛機,對馬里亞納群島進行了系統的照相偵察,這才掌握了日軍在這些島嶼的防禦部署和機場情況,還將適合登陸的海灘完整地拍攝下來,為登陸作戰提供了翔實而可靠的依據。由於馬里亞納群島的幾大島面積都比較大,日軍防禦兵力都有數萬之眾,美軍無法再像之前的塔拉瓦、誇賈林環礁或是埃尼威托克島那樣同時組織部隊在幾個島上實施登陸,只得先奪取塞班島,再攻提尼安島和關島,但問題在於美軍攻打塞班島時,提尼安島和關島的日軍極可能乘機加強防禦,所以迅速攻佔塞班島是整個戰役的關鍵。

塞班島是馬里亞納群島的第二大島,長約21公里,寬4公里至8公里不等,面積約184平方公里,地勢中央高四周低,島上多山峰、丘陵、溝壑、巖洞。日軍在塞班島上建有3個機場,南面的阿斯利洛機場始建於30年代,經過擴建,現可起降任何機型的飛機,是島上的主要機場;附近的恰蘭卡諾阿機場是簡易機場,只能起降小型飛機;北面的馬皮機場,跑道較短,作為戰鬥機緊急著陸的備降機場。

塞班島不僅是日軍在馬里亞納群島的中心島嶼,還是中太平洋地區的防禦核心,其陸軍第31軍軍部和海軍中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都設在該島,自1944年春起,日軍就開始向塞班島增派部隊,加強防禦力量,但美軍封鎖嚴密,途中遭到了很大損失,截至美軍登陸前夕,日軍在塞班島上的兵力是陸軍步兵第43師團、步兵獨立混成第47旅團、工兵獨立第7聯隊、坦克第9聯隊、山炮獨立第3聯隊和高炮第25聯隊等部,共2.8萬人,火炮211門、坦克39 輛,海軍有第5水警區的第55警備隊和橫須賀第1海軍陸戰隊等部,共1.5萬人,火炮49門、坦克10輛,合計總兵力4.3萬,火炮260門,坦克49輛。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南雲忠一基本不過問地面作戰指揮,而登陸作戰打響時陸軍第31 軍軍長小畑英良去了關島又不在島上,所以防務實際上由第43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負責。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塞班島戰場上,美國海軍陸戰隊4師坦克營D連一輛名為“納尼”的M5A1輕型坦克,正在掩護一輛M3A1“撒旦”式噴火坦克對據守在懸崖洞穴中的日軍步兵展開攻擊。


第43 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對手中不多的坦克部隊相當重視,在其心目中坦克第9聯隊被視作是整個防禦體系中可執行機動“救火”任務的一張王牌。所以,在開戰前的1944年1月,齋藤義次反覆要求大本營對坦克第9聯隊的技術兵器和兵力進行加強,在其不厭其煩的“嘮叨”下,向來吝嗇的東京最後從本土的近衛師團坦克聯隊中抽調出了20輛珍貴的97改,並趕在開戰前送到了坦克第9聯隊的手中(在途中因運輸船沉沒,損失了2輛,實際到達的只有18輛)。

然而,儘管坦克第9聯隊獲得了這些97改的加強後整個塞班島守軍士氣大振,但這種相對較新的日本坦克卻仍然無法與美軍主力M4“謝爾曼”正面對抗(97改坦克無法擊穿M4中型坦克的正面裝甲,只能擊穿側面裝甲,實際性能略優於M5A1輕型坦克)。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拋開與即將到來的美軍坦克在數量上的劣勢不提,單是性能上的差距就代表了一場艱苦的戰鬥。

另外,開戰前塞班島上坦克第9聯隊兵力可能有誤,因為有些資料顯示,當時的坦克第9聯隊可能被拆成了兩部分,其中第1、第2中隊被配屬於關島,而塞班島上的只是第3、第5、第6中隊,外加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第22獨立坦克中隊的8輛95式輕型坦克及2輛特2式內火艇。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馬里亞納群島的日軍擁有大約60門最新型的1型47毫米反坦克炮,單純的按照防禦作戰中的要求來看,這其實是一種比97改坦克更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一輛日軍9坦克聯隊的95式輕型坦克於1944年6月16日在塞班島灘頭被擊毀。從圖片上來看這輛95式輕型坦克似乎是被美軍坦克炮彈從車體正面直接貫穿。事實上,薄弱的裝甲和玩具式的火炮使得95式輕型坦克在面對美軍M4“謝爾曼”中型坦克時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


美軍進攻塞班島的部隊是由霍蘭·史密斯中將任軍長的海軍陸戰隊第5軍,所轄基本部隊為陸戰2師和陸戰4師,共7.1萬人。擔負運輸和直接支援的艦船有7艘戰列艦、7艘護航航母、11艘巡洋艦、41艘驅逐艦,還有三十餘艘掃雷和反潛艦艇、一百一十餘艘登陸艦艇、三十餘艘運輸艦,共兩百四十餘艘艦船。

1944 年6月15日,兵力雄厚的美軍開始在塞班島登陸。與塔拉瓦戰役時顯著不同的是,根據之前的作戰經驗,此時的每個美國海軍陸戰隊坦克營都由46輛M4A2中型坦克替換掉了原有的54輛輕型坦克,此外每個坦克營還得到了14到24 輛不等的M3A1“撒旦”噴火坦克與M4A2相配合,用以攻擊這一地區那些單純用坦克炮並不好對付的堡壘。

這些經過精心重組後的海軍陸戰隊坦克營很快顯出了非凡的戰鬥效能,6月15日下午剛剛登上塞班島後,一個個由5—6輛M4A2、2—3輛M3A1噴火坦克及陸戰隊步兵組成的突擊群就攻破了許多曾被認為非常令人頭疼的日軍永備工事。當天晚上,一支日本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在2輛特2式內火艇的支援下向位於美軍側翼的加拉班南部海灘登陸地實施了反衝擊。然而,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們很快就通過無線電通告海軍敵軍目標的方位,結果在機械化登陸艇火箭炮的覆蓋下,這次反衝擊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到了1944年6月16日,美國陸軍第27步兵團在第762坦克營的B連(M4A2)和D連(M5A1),以及766坦克營的D連(M5A1)的支援下登陸戰場,塞班島日軍的壓力進一步加大了。美軍的穩步推進導致南雲忠一中將命令齋藤義次在16日到17日夜間必須發動一次全面的反擊,而擔任這次反攻矛頭的即是以第9坦克聯隊主力為核心的突擊隊(共有44 輛97、97改及95式坦克,也就是說除了在先前的戰鬥中被擊毀的幾輛外,島上每一輛能開動的日軍坦克都參加了這次進攻)。於是太平洋地區開戰以來日軍最大的一次坦克攻擊開始了。

1944年6月17日凌晨2點,日軍坦克群快速穿過開闊地出現在了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的視野裡,海軍陸戰隊隊員們一邊用火箭筒和37毫米反坦克炮還擊(擊毀了幾輛坦克。在混亂中幾輛日軍坦克陷入了沼澤中隨後被擊毀),一邊請求自己的坦克支援,隨後來自陸戰4師第2坦克營C連的一個M4A2坦克排以及一些M3式75毫米牽引反坦克炮陸續來到了戰場,同時海軍艦炮和航空兵也通過無線電定位開始對日軍坦克群實施覆蓋性打擊。最終,這次聲勢浩大的坦克攻勢在美軍全方位的打擊下消散了,只有幾輛日軍坦克到達了開火範圍但很快就被擊毀了。

隨著日軍的攻勢被大量的重火力擊潰,美軍的坦克和自牽引迫擊炮也開始攻擊戰場上剩餘的日軍坦克, 只有12輛日軍坦克逃過了這次屠殺,其中一半是95式輕型坦克,一半是97式或97改中型坦克。但這些僥倖逃脫的日軍坦克也只是多苟延殘喘了幾天罷了,在6月24日的一次遭遇戰中,殘餘的大部分日本坦克被美國陸戰2師坦克營C連的M4A2擊毀……1944年7月9日塞班島被美軍宣佈全面佔領。不過,真正肅清全部日軍是6個月以後的事了。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1944年,塞班島日軍第9坦克聯隊裝備的97式中型坦克

相對於以前的太平洋島嶼爭奪戰,塞班島的戰鬥完全改變了原有的雨林地帶坦克運用方式,對於佔壓倒性優勢的美軍是這樣,對日軍何嘗不是如此?事實上,面對日軍炮兵和磁性地雷,美軍坦克同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日軍的反坦克小組很快就學會了如何針對M4A2中型坦克的弱點使用磁性反坦克雷的方法—比如坦克的後部油箱。當然,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們同樣也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組織步坦協同。當然,也許這在東線或是歐洲戰場完全不可想象,但太平洋雨林中的兩年鏖戰卻表明,直接在坦克後部配備一部有線電話絕對是個不錯的主意,在組織步坦協同時,它遠比不可靠的無線電或是旗語都要有用。不過,塞班島戰鬥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整個馬里亞納戰役落下了帷幕,事實上它不過是個開始而已。

本文摘自《太平洋裝甲戰 : 1941~1975》


"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期(1942年9月到1944年11月)的島嶼爭奪戰中,真正值得重書一筆的應該是馬里亞納群島戰役。馬里亞納群島是日軍內防禦圈節點上的第一個大型群島。它是一個南北走向,綿延425海里的火山群島,由大小近百個島嶼組成,較大的火山島有16個,自北向南主要有第二大島塞班島、第三大島提尼安島、羅塔島和最大島嶼關島。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1944年,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輛M4A2中型坦克登島後正在等待命令。


之前,美軍對於馬里亞納群島的情況除關島外,知之甚少,而對日軍的設防情況,更是一無所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軍飛機從未到過該群島,直到1944年2月攻佔埃尼威托克時,才出動航母編隊襲擊馬里亞納諸島,攻擊機群中美軍特意派出了數架裝備最先進照相偵察器材的飛機,對馬里亞納群島進行了系統的照相偵察,這才掌握了日軍在這些島嶼的防禦部署和機場情況,還將適合登陸的海灘完整地拍攝下來,為登陸作戰提供了翔實而可靠的依據。由於馬里亞納群島的幾大島面積都比較大,日軍防禦兵力都有數萬之眾,美軍無法再像之前的塔拉瓦、誇賈林環礁或是埃尼威托克島那樣同時組織部隊在幾個島上實施登陸,只得先奪取塞班島,再攻提尼安島和關島,但問題在於美軍攻打塞班島時,提尼安島和關島的日軍極可能乘機加強防禦,所以迅速攻佔塞班島是整個戰役的關鍵。

塞班島是馬里亞納群島的第二大島,長約21公里,寬4公里至8公里不等,面積約184平方公里,地勢中央高四周低,島上多山峰、丘陵、溝壑、巖洞。日軍在塞班島上建有3個機場,南面的阿斯利洛機場始建於30年代,經過擴建,現可起降任何機型的飛機,是島上的主要機場;附近的恰蘭卡諾阿機場是簡易機場,只能起降小型飛機;北面的馬皮機場,跑道較短,作為戰鬥機緊急著陸的備降機場。

塞班島不僅是日軍在馬里亞納群島的中心島嶼,還是中太平洋地區的防禦核心,其陸軍第31軍軍部和海軍中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都設在該島,自1944年春起,日軍就開始向塞班島增派部隊,加強防禦力量,但美軍封鎖嚴密,途中遭到了很大損失,截至美軍登陸前夕,日軍在塞班島上的兵力是陸軍步兵第43師團、步兵獨立混成第47旅團、工兵獨立第7聯隊、坦克第9聯隊、山炮獨立第3聯隊和高炮第25聯隊等部,共2.8萬人,火炮211門、坦克39 輛,海軍有第5水警區的第55警備隊和橫須賀第1海軍陸戰隊等部,共1.5萬人,火炮49門、坦克10輛,合計總兵力4.3萬,火炮260門,坦克49輛。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南雲忠一基本不過問地面作戰指揮,而登陸作戰打響時陸軍第31 軍軍長小畑英良去了關島又不在島上,所以防務實際上由第43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負責。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塞班島戰場上,美國海軍陸戰隊4師坦克營D連一輛名為“納尼”的M5A1輕型坦克,正在掩護一輛M3A1“撒旦”式噴火坦克對據守在懸崖洞穴中的日軍步兵展開攻擊。


第43 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對手中不多的坦克部隊相當重視,在其心目中坦克第9聯隊被視作是整個防禦體系中可執行機動“救火”任務的一張王牌。所以,在開戰前的1944年1月,齋藤義次反覆要求大本營對坦克第9聯隊的技術兵器和兵力進行加強,在其不厭其煩的“嘮叨”下,向來吝嗇的東京最後從本土的近衛師團坦克聯隊中抽調出了20輛珍貴的97改,並趕在開戰前送到了坦克第9聯隊的手中(在途中因運輸船沉沒,損失了2輛,實際到達的只有18輛)。

然而,儘管坦克第9聯隊獲得了這些97改的加強後整個塞班島守軍士氣大振,但這種相對較新的日本坦克卻仍然無法與美軍主力M4“謝爾曼”正面對抗(97改坦克無法擊穿M4中型坦克的正面裝甲,只能擊穿側面裝甲,實際性能略優於M5A1輕型坦克)。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拋開與即將到來的美軍坦克在數量上的劣勢不提,單是性能上的差距就代表了一場艱苦的戰鬥。

另外,開戰前塞班島上坦克第9聯隊兵力可能有誤,因為有些資料顯示,當時的坦克第9聯隊可能被拆成了兩部分,其中第1、第2中隊被配屬於關島,而塞班島上的只是第3、第5、第6中隊,外加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第22獨立坦克中隊的8輛95式輕型坦克及2輛特2式內火艇。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馬里亞納群島的日軍擁有大約60門最新型的1型47毫米反坦克炮,單純的按照防禦作戰中的要求來看,這其實是一種比97改坦克更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一輛日軍9坦克聯隊的95式輕型坦克於1944年6月16日在塞班島灘頭被擊毀。從圖片上來看這輛95式輕型坦克似乎是被美軍坦克炮彈從車體正面直接貫穿。事實上,薄弱的裝甲和玩具式的火炮使得95式輕型坦克在面對美軍M4“謝爾曼”中型坦克時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


美軍進攻塞班島的部隊是由霍蘭·史密斯中將任軍長的海軍陸戰隊第5軍,所轄基本部隊為陸戰2師和陸戰4師,共7.1萬人。擔負運輸和直接支援的艦船有7艘戰列艦、7艘護航航母、11艘巡洋艦、41艘驅逐艦,還有三十餘艘掃雷和反潛艦艇、一百一十餘艘登陸艦艇、三十餘艘運輸艦,共兩百四十餘艘艦船。

1944 年6月15日,兵力雄厚的美軍開始在塞班島登陸。與塔拉瓦戰役時顯著不同的是,根據之前的作戰經驗,此時的每個美國海軍陸戰隊坦克營都由46輛M4A2中型坦克替換掉了原有的54輛輕型坦克,此外每個坦克營還得到了14到24 輛不等的M3A1“撒旦”噴火坦克與M4A2相配合,用以攻擊這一地區那些單純用坦克炮並不好對付的堡壘。

這些經過精心重組後的海軍陸戰隊坦克營很快顯出了非凡的戰鬥效能,6月15日下午剛剛登上塞班島後,一個個由5—6輛M4A2、2—3輛M3A1噴火坦克及陸戰隊步兵組成的突擊群就攻破了許多曾被認為非常令人頭疼的日軍永備工事。當天晚上,一支日本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在2輛特2式內火艇的支援下向位於美軍側翼的加拉班南部海灘登陸地實施了反衝擊。然而,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們很快就通過無線電通告海軍敵軍目標的方位,結果在機械化登陸艇火箭炮的覆蓋下,這次反衝擊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到了1944年6月16日,美國陸軍第27步兵團在第762坦克營的B連(M4A2)和D連(M5A1),以及766坦克營的D連(M5A1)的支援下登陸戰場,塞班島日軍的壓力進一步加大了。美軍的穩步推進導致南雲忠一中將命令齋藤義次在16日到17日夜間必須發動一次全面的反擊,而擔任這次反攻矛頭的即是以第9坦克聯隊主力為核心的突擊隊(共有44 輛97、97改及95式坦克,也就是說除了在先前的戰鬥中被擊毀的幾輛外,島上每一輛能開動的日軍坦克都參加了這次進攻)。於是太平洋地區開戰以來日軍最大的一次坦克攻擊開始了。

1944年6月17日凌晨2點,日軍坦克群快速穿過開闊地出現在了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的視野裡,海軍陸戰隊隊員們一邊用火箭筒和37毫米反坦克炮還擊(擊毀了幾輛坦克。在混亂中幾輛日軍坦克陷入了沼澤中隨後被擊毀),一邊請求自己的坦克支援,隨後來自陸戰4師第2坦克營C連的一個M4A2坦克排以及一些M3式75毫米牽引反坦克炮陸續來到了戰場,同時海軍艦炮和航空兵也通過無線電定位開始對日軍坦克群實施覆蓋性打擊。最終,這次聲勢浩大的坦克攻勢在美軍全方位的打擊下消散了,只有幾輛日軍坦克到達了開火範圍但很快就被擊毀了。

隨著日軍的攻勢被大量的重火力擊潰,美軍的坦克和自牽引迫擊炮也開始攻擊戰場上剩餘的日軍坦克, 只有12輛日軍坦克逃過了這次屠殺,其中一半是95式輕型坦克,一半是97式或97改中型坦克。但這些僥倖逃脫的日軍坦克也只是多苟延殘喘了幾天罷了,在6月24日的一次遭遇戰中,殘餘的大部分日本坦克被美國陸戰2師坦克營C連的M4A2擊毀……1944年7月9日塞班島被美軍宣佈全面佔領。不過,真正肅清全部日軍是6個月以後的事了。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上圖)1944年,塞班島日軍第9坦克聯隊裝備的97式中型坦克

相對於以前的太平洋島嶼爭奪戰,塞班島的戰鬥完全改變了原有的雨林地帶坦克運用方式,對於佔壓倒性優勢的美軍是這樣,對日軍何嘗不是如此?事實上,面對日軍炮兵和磁性地雷,美軍坦克同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日軍的反坦克小組很快就學會了如何針對M4A2中型坦克的弱點使用磁性反坦克雷的方法—比如坦克的後部油箱。當然,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們同樣也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組織步坦協同。當然,也許這在東線或是歐洲戰場完全不可想象,但太平洋雨林中的兩年鏖戰卻表明,直接在坦克後部配備一部有線電話絕對是個不錯的主意,在組織步坦協同時,它遠比不可靠的無線電或是旗語都要有用。不過,塞班島戰鬥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整個馬里亞納戰役落下了帷幕,事實上它不過是個開始而已。

本文摘自《太平洋裝甲戰 : 1941~1975》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