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百歲老人王美英:3歲到婆家,珍惜如今好生活

乳茄 美文 三明日報 2018-12-04
三明百歲老人王美英:3歲到婆家,珍惜如今好生活

●黃廣婷 文/圖

尤溪縣西城鎮麻洋村,住著兩位百歲老人,1913年出生的王美英是更年長的一位。

車子從麻洋村沿著蜿蜒盤旋的羊腸山路緩慢行駛著,約摸幾分鐘後,前面的山路已經不能通車了,於是我們只得下車徒步前行。山裡種植著大片蔭鬱的毛竹林和馬尾松、杉木,徐徐山風夾雜著山野特有的清香和涼意,讓人暑意頓消。

王美英的老宅就在小路的盡頭,再往前,無路,也沒有人家。一層土木結構,一個正廳,東西兩廂房,外加一個小院子。院牆的一角晒著兩團箕長豆乾和三兩朵山上採來的野紅菇,一個裹著小腳的老人,微駝著背,著一身粗布斜襟藍衫,在陽光下分撿著山裡割來的蘆葦,細細地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模樣。看見我們進屋,老人連忙放下手中的蘆葦,拿起旁邊的柺杖,踮著小腳朝我們走來。隨行的村幹部介紹說,這就是105歲的王美英老人。

王美英老人知道我們的來意後,很是開心,先是一勁兒拉著我的手說:感謝政府的關心,一會又急急地拍去身上沾染的蘆葦絮,說:你看,今天我偏就穿了這麼一身灰暗的衣服,不好看,讓你們見笑了。老人執意要進房換件漂亮的衣服,我們連忙勸道:阿婆,這已經很好看啦,乾淨又整潔。老人這才滿意地笑了,招呼她86歲的兒子出來給我們搬椅子、端茶、拿瓜子糖果,好一陣忙乎。

除了聽力不太好,老人思維清晰,話語爽利分明,娓娓道著自己的生平。

1916年,一貧如洗的父母將3歲的王美英送入莊家做了童養媳。苦命的王美英在莊家稍不如意就招來一頓打罵,餓上一整天是常有的事,衣服也是打滿了補丁。小小年紀的她每天勞作家務,7歲那年的除夕夜,婆婆拿來長長的裹腳布用力地纏上了王美英幼嫩的小腳,第二天天未亮,王美英就忍著巨痛,踮著一雙裹緊的小腳起床幹活了。

13歲那年,婆婆過世,王美英終於可以上桌吃飯了,可好日子並沒有跟著如期而至,從未穿過一件新衣裳的她幹著更加繁重的家務和農活,還要忍受丈夫一不開心就打過來的耳光。如今重說起這段歷史,她不禁唸叨著:“舊社會,吃苦飯,童養媳,命真苦。如今新社會的人,真是幸福啊!”

新中國成立後,王美英的日子漸漸有好轉,丈夫是個石匠,常常在家鄉附近打些零工,已育有一兒一女的她成了當地的接生婆。由於封閉落後和交通不便,當時的麻洋村連個赤腳醫生也沒有,再加上當時農村思想保守,村裡的婦女都是在家生孩子,王美英從30多歲開始幫人接生的,一直到1970年以後村裡有了赤腳醫生。在這些年裡,她接生小孩20多人,由於她接生的水平高,深受村民尊敬。而王美英人也善良,不論颳風下雨、寒暑白夜她都不推辭,隨叫隨到。當時接生並沒有報酬,但主家都會給接生婆端上一碗米酒、兩個雞蛋、一把雞腿以表謝意。王美英是個閒不住的人,村裡人辦紅白喜事,她都會主動前去幫忙,炒的菜深受村民好評。

105歲高齡的王美英已是五代同堂,現有子孫70多人,最小的玄孫今年7歲。如今她與86歲的兒子莊德輝一起住在老宅,孫子和孫媳婦在一旁照顧。身體硬朗的她不但生活自理,還能幫著孫媳婦一起幹一些輕巧的活。王美英注重衣著打扮,衣服一定要漿洗得平平整整,採訪過程中,老人更是幾次中斷交談,不斷地讓我們吃糖,不住地解釋說自己今天本來穿了一件好看的褂,剛剛因為撿蘆葦掃帚太熱,所以才脫了去。當我們提出要給她拍照時,她更是不住地用手梳理頭髮、平整衣服。

問起老人在飲食方面的長壽祕訣,老人笑了:“舊社會,常常飢一頓餓一餐的,有一碗野菜粥喝都高興半天,現在的好日子,以前不敢想啊!”現在日子好過了,可在農村畢竟交通不便,所以王美英最常吃的還是一些山裡採的蘑菇、家裡種的青菜,還有自制的菜乾。老人的兒子在一旁補充道:“她不喜歡吃零食。像這些瓜子糖果之類的,孫兒們來看望她時,都會帶上一些,可她卻很少吃,客人來了,就會端出來招待。”

也許是常年的勞作造就了老人強健的體魄,王美英從小到大幾乎不生病,偶爾的著涼發熱也就喝一劑山上採來的草藥湯解決。可在老人看來,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不爭不怨,才是長壽的真諦。

採訪結束時,老人的孫媳婦正好趕回來,看見我們要離開,拿出了剛從山上採來的野紅菇,一個勁的要留我們吃飯。可我們怎敢叨擾,見我們執意要走,老人的孫媳婦只好一路送了出來,一再抱歉說沒能及時趕回來招待客人,樸實的笑容裡寫滿了真誠的歉意。

我們不禁心生感觸:人人都在追求長壽,探尋著長壽的真諦,可往往忽略了身邊最平凡的一些東西,擁有一個樸實和睦、敬老愛親的家庭,也是長壽的祕訣之一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