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書院|讀《禮記》學禮儀——做人治學的準則

儒家 禮記 政治 文化 四五書院 2017-05-28

。・∀・)ノ゙嗨,歡迎來到四五書院~我是四五書院的小書童~

在這裡,小書童將帶各位大朋友小朋友每天讀一點名著。今天是第一天和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一起讀禮記~

Are you ready? GOGOGO~✧*。٩(^㉨^*)و✧*。

所謂《禮記》,就是“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中的《禮》,又稱《小戴禮記》。在先秦時期只是單篇流傳,或被收錄在儒家弟子的記文之中,之後才被整合起來。它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禮記》中所記載的並不是老掉牙的“禮儀”,而是一種歷久常新的“生活體驗”。

四五書院|讀《禮記》學禮儀——做人治學的準則

(圖片來自互聯網)

今天讀的這篇《禮記》,講的是做人治學的準則ヽ(。・ω・。)ノ先來看看原文吧:

敖①不可長,欲不可從②,志不可滿,樂不可極③。賢者狎④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⑤而能遷遷。臨⑥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很⑦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⑧,直⑨而勿有。

【註釋】①“敖“同“傲”,傲慢。②從:同“縱”,放縱。③極:達到頂點。④狎(xiá):親近。⑤安安:滿足於平安的境遇。遷:改變。⑥臨:遇上,面對。苟:苟且。⑦很:爭論,爭執。⑧質:判定,證明。⑨直:明白。

【白話文解釋】傲慢不可滋長,慾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自滿。享樂不可達到極點。對於賢能的人要親近並敬重,要敬畏並愛戴。對於所愛的人要了解他的惡德,對於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優點。能積聚財富,但又能分派濟貧;能適應平安穩定,又能適應變化不定。遇到財物不要隨便獲得,遇到危難不應苟且逃避。爭執不要求勝,分派不要求多。不懂的事不要下斷語,已明白的事不要自誇知道。

古代儒家思想的最大特點是凡事保持中間態度:既不能不及,又不能太過。這種態度叫作“中庸”。做人,保持中庸尤其重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實踐價值,也是修身養性的主要內容。內心要莊重矜持,但又不能過分,過分便成了傲慢。慾望可以得到正當的滿足,過分則走向放縱。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達到頂點,不能走向極端。這樣,才能在上下左右的關係中和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站穩腳跟,有所作為。這種觀念體現了儒家對人生的基本態度。它是積極的、現實的、進取的,同時又是謹慎的、保守的。千百年來,它對塑造我們民族的人格心理起過重要作用,產生過深遠影響,是人生修養的重要思想資源。

無論我們現在如何來評價這種人生態度,事實上它已深入到了我們人格心理的深層結構之中。我們已習慣於按這種方式來待人接物,習慣於尋找歷史的和現實的例證來證明傲慢、縱慾、自滿、享樂的有害,以及保持中間狀態的成功。我們也習慣於以此來品評他人,要求他人。這種傳統,恐怕難以改變。

好啦,今天就帶大朋友小朋友們讀到此處,明天我們繼續一起讀《禮記》——生命與孝道之間的選擇。

如果喜歡我們四五書院,喜歡每天和大家一起讀一點名著,請點擊關注、關注、關注~(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您的支持就是最大的鼓勵~當然,也歡迎大朋友小朋友們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