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師團名稱為何總是變,自認文明、高端的日軍竟還有地域黑

日本 Jeep指揮官 明治天皇 西鄉隆盛 史料不輯 2017-06-20

明治天皇登基後曾面臨過一場來自鹿兒島士族的叛亂,史稱西南戰爭。這場以西鄉隆盛為首的舊士族的叛亂給天皇提了一個醒,想要江山永固,必須集軍政大權與一身。

在山縣有朋的幫助下,天皇大力推行兵制改革,將原本的鎮臺制改成師團制,標誌著日本正式走向軍國主義道路。

日軍師團名稱為何總是變,自認文明、高端的日軍竟還有地域黑

鎮臺制和清軍軍制類似,部隊長期駐紮一地,主要任務是鎮壓農民起義。改編為師團後,部隊又多了“野戰”的任務,說白了就是為天皇“布國威於四方”。

甲午開戰前,日軍已經完成了6個常備師團和1個近衛師團的改編。然而,日本面對的可是有著百萬雄兵的大清國,以至於後來所有兵力都壓到了前線,國內僅能靠警察維持秩序。

甲午一戰,日軍只能算是險勝,所以戰爭賠款幾乎都用在了擴軍上。到日俄戰爭時,日軍的師團數量已經接近20個。二戰爆發後,日軍又不斷擴充,師團數量一度達到兩百多個。

日軍師團名稱為何總是變,自認文明、高端的日軍竟還有地域黑

日軍的番號非常有規律,許多軍迷即便不瞭解日軍的某個師團,但僅憑番號就能判斷出個大概。甲種師團番號都在二十以內,華北的治安師團番號都是三十幾。五十幾的是關東軍的補充部隊。兩百多的是為本土決戰而擴充的。

部隊番號很多情況下都是保密的,所以抗戰劇中經常出現磯谷師團、板垣師團等這樣的稱呼。這是日軍在宣傳時為了不違反保密條例而取得非正式名稱。同時中國軍方也樂於使用,這樣更利於通過將領瞭解部隊的作戰風格。

日軍師團名稱為何總是變,自認文明、高端的日軍竟還有地域黑

隨著侵華日軍不斷地深入中國腹地,兵力無法再保持高度集中,從而給了中國軍隊許多可乘之機。很多師團不是指揮官被擊斃就是被裁撤。

指揮官一變部隊名稱也要隨之更改,尤其是在更名之初,日軍內部經常都搞得暈頭轉向,跟別提中國情報人員了。

針對這種情況,日軍很快就拿出瞭解決方案。他們發現師團的指揮官和駐紮地經常換,但士兵的籍貫組成卻一直保持相對穩定。

日軍師團名稱為何總是變,自認文明、高端的日軍竟還有地域黑

上世紀20年代,為了儘快完成擴軍任務,日本將全國分為16個地區。每個地區被強制攤派了四至五個聯隊的徵兵任務,這就導致了日軍各師團和各聯隊有著明顯的地域特徵。

值得一提的是,日軍這一招是跟春秋時期齊國能臣管仲學的,他們認為以同鄉結成的部隊更加穩定、團結,可以做到“居同樂,死同哀”

這樣日軍就出現了以地名命名的師團,如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熊本師團。在瓜島被打殘的日軍精銳仙台師團。

日軍師團名稱為何總是變,自認文明、高端的日軍竟還有地域黑

這樣部隊名稱不會被隨意改變了,但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部隊之間的地域黑現象,總結起來就是大城市看不上小城市,城裡人看不上鄉下人。可見地域黑並不是中國網民的專利。

因為這個問題,日軍各個師團之間的作戰協同常常出現各種問題。指揮官在戰場上互相看不慣,士兵們私下裡更是大打出手,這在境外作戰中是非常致命的。

挖掘歷史有意思的另一面,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史料不輯”(slbj001)長按可加複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