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霸權陰影下的共贏合作:悄然形成的“東方共識”

日本 歐洲 經濟 石油 投資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8-11-29

國際秩序正在經歷一場新的變化重組。美國政府在全球炮製貿易戰,退出諸多國際組織和協議,將“美國吃虧”和“美國優先”的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國際輿論將聚焦點放在中美之間的“對壘”,但實際上特朗普的政策正在引發的是全球性的變動,一方面加劇著西方世界的裂痕,另一方面則倒逼東方世界迅速找回合作共識,東西方正在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關係圖景。

美國霸權陰影下的共贏合作:悄然形成的“東方共識”

全球出擊與全球反擊:西方裂痕的凸顯

美國政府發起的貿易戰不單單針對中國,而是全球出擊,歐盟和加拿大等國都在貿易戰的對象國之列。特朗普政府宣佈對鋼鋁產品加徵關稅使美歐關係、美加關係陷入緊張狀態。特朗普還威脅對歐盟汽車及零部件加徵關稅。儘管爭取鋼鋁關稅永久豁免的談判因特朗普的強硬態度而陷入僵局,但歐洲和加拿大等國並未示弱,已開始對美國輸歐部分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今年10月底,歐盟、加拿大、中國、俄羅斯、墨西哥、土耳其、挪威聯合要求世界貿易組織設立專家組調查美國基於所謂“國家安全”的關稅政策是否違反世貿組織原則。鋼鋁關稅問題成為撕裂西方世界的一個導火索。美國的盟友們忽然發現,曾經作為全球自由貿易“旗手”的美國竟然肆無忌憚地顛覆秩序、踐踏規則、藐視盟友。

這種裂痕不僅反映在國家層面的爭吵和討價還價上,也反映在西方國家的主要制度架構中。今年在加拿大舉行的七國集團首腦峰會,是該組織建立以來裂痕最為嚴重的一次峰會。其他六國指責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退出伊朗核協議的不負責行為,七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也有較大分歧。除了七國集團,美歐在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的改革問題上也僵持不下,在特朗普執政時期這一分歧有不斷加深之勢。

雙邊關係的困局,將會成為未來西方世界的又一大難題。特朗普上臺後獨斷專行的政策已經讓歐洲國家領導人十分惱怒。美國退出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遭到歐洲國家集體反對和口誅筆伐。法國總統馬克龍堅持主張,美國不簽署《巴黎協定》,法國政府就反對美歐之間開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的談判。美法關係和美德關係都因特朗普的新政策和外交上的反覆無常變得脆弱。美歐之間雖然對TTIP進行了數年的談判,可如今這一談判進程卻幾乎被凍結。

除了直接向盟友“下戰書”之外,特朗普政府對盟友的“捆綁制裁”也讓西方國家的裂痕難以彌合。美國政府要求其他國家的企業也加入到制裁伊朗行列,否則會被美國政府制裁。這種強制手段讓歐盟和日本非常反感。美國要求日本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追求石油進口來源多元化的日本拒絕遵從。當然,這其中也有日本不滿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因素。與伊朗有緊密石油貿易關係的歐盟在今年九月甚至宣佈,為了促進伊朗和其他國家正常的石油貿易,將打造區別於美國主導的SWIFT支付體系的新結算機制,中國和俄羅斯是這一機制的協同構建者。美國政府對此表示強烈反對。美國原本希望通過SWIFT體系將伊朗孤立於國際金融體系之外。不料歐盟會有此“反擊”之舉,這將成為削弱美國金融霸權的一記重拳。

美國的“全球出擊”催生出西方盟友的“全球反擊”。為了抗衡美國不可一世的貿易霸權政策,日本和歐盟簽署了具有重要意義的自由貿易協議,打亂了美國的戰略部署。特朗普當選總統後便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又考慮重新加入,不過提出只有其他各國讓步更多、美國收益更多才會考慮重新加入,並宣稱遭受日本不公平貿易,美國政策的“不可預測性”讓日本政府一方面強化由日本主導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PTPP)的作用,另一方面投向歐盟的懷抱。歐盟對美國的全面反擊還在其他領域不斷“上演”。今年九月,歐盟宣佈對亞馬遜進行調查,以確定其是否濫用商戶數據,一旦事實成立,亞馬遜將遭到鉅額罰款,此前谷歌已經被歐盟重罰50億美元。幾乎與此同時,歐洲隱私管制機構還宣佈,由於臉書(Facebook)發生嚴重的用戶數據洩露,將考慮對其實施高達16.3億美元的罰款。

美國霸權陰影下的共贏合作:悄然形成的“東方共識”

特朗普政府的“零和博弈”思維和貿易霸凌政策為美國攫取了短期的收益,以至於美國國內仍有為數眾多的特朗普支持者被短期的假象所矇蔽。世界從來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更不可能受任何國家擺佈。世界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有其規律和潮流。作為當今世界的霸權國,美國無疑有能力(只要美國願意這樣做)摧毀一部分業已被各國認可的秩序成果,並讓美國從中獲利。但是這種政策將會付出重大代價,犧牲的不僅僅是世界各國對美國的信任,還有美國建國以來一直鼓吹的各種理念。這些曾經被站在“道德高地”上的美國信手拈來並對其他國家橫加指責的理念,如今統統在美國霸權政策下黯然失色,甚至變得荒唐可笑。人們看到的並不是“天定命運”的“救世”美國,更不是尊奉自由平等之理念的美國,而是為了一己私利毫不顧忌國際規範權威性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美國。逆歷史潮流而動終究無法持久,東方世界悄然形成的合作潮流已經對美國的政策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這種基於共贏合作的“東方共識”將引領新一輪合作的浪潮。

今年五月召開的中日韓領導人峰會是貿易戰背景下的一次非同尋常的會議。多邊主義在東方又煥發出新的生機。三國除了在朝核問題上達成重要共識之外,向外界表達了對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並決定重啟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中方還提出了“中日韓+X”方案。中日韓這三個舉足輕重的亞洲國家再次加速了聯合和合作的進程。之後在青島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在和諧的氛圍中有力地推動了組織的制度化水平,並在經濟、人文、安全和對外交往等領域達成了諸多重要共識。成員國一致同意秉承“上海精神”,將中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入青島宣言中。峰會新聞公報明確發出了各成員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維護世界貿易組織權威性的聲音。今年七月和十月,在日本和新加坡分別召開了兩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部長級會間會,強調當前世界正在面臨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挑戰,有必要推動RCEP儘早結束談判,爭取在年底達成成果。多邊制度架構內的合作開始被各方重視並大力推動。來自美國方面咄咄逼人的霸權政策倒逼亞洲地區產生強大的合作動力,形成具有重要地區主義價值的“東方共識”。

除了多邊制度層面的合作之外,雙邊關係在“東方共識”下也開始取得重要突破。2018年正值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係15週年,中國—東盟雙邊關係穩步前進並逐漸成為地區秩序的穩定器之一。日本的出口備受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打擊,意識到中國“一帶一路”對日本發展的戰略價值,開始向中國靠近。2018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十月底,日本首相安倍率代表團訪華,其中有大約五百多名日本商界領袖。中日關係再度迴歸正軌。安倍訪華之行以中日兩國之間10項政府協議、52個合作項目以及備受矚目的貨幣互換協議劃上圓滿句號。雖然中日關係的全面改善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但近期中日兩國政治關係的明顯提升和經濟關係的強化是“東方共識”又一個真實的寫照。

秩序轉換進程中的中國外交

西方裂痕的存在和日益加劇預示著以少數西方大國為主導的世界秩序正在發生變動,甚至有部分坍塌的可能。作為霸權國的美國,不斷放棄提供公共產品的國際責任,不僅多次“退群”而且還在不斷“毀群”(比如貿易戰對世貿組織規則的侵蝕);不僅不遵守最基本的外交傳統和慣例,還將大國關係人為地複雜化(尤其是特朗普上臺後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對手)。這些都使國際秩序在一定時期陷入混沌狀態。中國外交應對此有所迴應。

特朗普的政策實際是全方位的“極限施壓”,也包括貿易領域。中國當前的外交政策是防禦性的。一方面堅持對外開放,另一方面,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給予堅實有力的回擊。中國不追隨美國主動挑起貿易爭端,但是也不容許特朗普政府肆意歪曲事實、誤導全球輿論,對中國進行政治和經濟傾軋。中國的退縮將成為特朗普在國內和黨內進行“外交炫耀”的新籌碼。一旦屈服於美國“貿易恐怖主義”的恫嚇,美國政府就會變本加厲。所以中國不能退縮,堅決回擊對於確保中國經濟安全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美國的“極限施壓”政策雖然看似排山倒海,讓他國難以招架,但在相互依存的世界裡,這種政策對自身的損害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註定是難以為繼的政策。中國一方面要對西方世界所主導的世界秩序可能發生的變化有所準備,加強與歐盟和其他西方大國的政治協作,維繫主要國際制度和組織機構的正常運轉,減少美國“退群”和“毀群”行為的負面後果。另一方面,中國有必要與歐盟等力量開展更加深度的經濟合作,將中歐經貿關係提升至新的高度,共同抵禦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基於“東方共識”的合作潮流。使中國有了新年的發展空間。對多邊主義的倡導、對聯合國等全球機構的權威性的支持以及對互利共贏的堅持,都是中國外交在秩序混沌時期應當奉行的外交政策。亞洲的發展對中國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東方共識”指引下推動地區主義運動的發展,與其他亞洲國家一道共同建構成熟的地區制度,共同開展全方位的務實合作,是中國當前切實可行的政策選擇。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海外投資的拓展、中國科技力量的壯大和中國產品的“全球化”,中國必將因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在世界市場中的巨大影響力而被廣泛關注,一些無端的指責和非議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伴隨中國的崛起進程。向外界展示中國真實外交意圖、提升中國國家形象和國際聲譽的公共外交是不可或缺的,但也不能為外部輿論所左右和牽絆。“不畏浮雲遮望眼”,只要堅持基於道義原則的理念,中國的發展和作為必將贏得世界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作者系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

原標題:劉興華:西方裂痕與東方共識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劉興華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