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珍珠港日本有一件事不敢做:大將下令撤退,1小時都別耽誤

眾所周知,日本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二戰的規模也達到最大。但有一個問題是,日本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為何沒有乘勝追擊?長期以來,日本機動艦隊指揮官南雲忠一被認為應該要對此負責。

偷襲珍珠港日本有一件事不敢做:大將下令撤退,1小時都別耽誤

南雲被認為要對機動艦隊的多次失利負責

為了偷襲珍珠港,日本集結了當時手頭全部6艘大型航母和大部分精英飛行員。整個偷襲持續了接近半天,總共發出兩個攻擊波次,擊沉或重創了停泊在港口內的大部分美軍戰列艦,另有20餘艘其他作戰艦艇被打沉打傷。在機場停放的300多架美軍航空兵戰機中的大部分也被摧毀。日本被擊落戰機不到30架。光從戰果上看,可謂日本大勝。

偷襲珍珠港日本有一件事不敢做:大將下令撤退,1小時都別耽誤

美軍戰艦被擊傷

但長期以來,日本偷襲珍珠港行動卻被認為是虎頭蛇尾:本來艦隊參謀部曾經策劃過發出第三攻擊波次,進一步掃蕩美軍在夏威夷的油庫和補給基地。但這個波次被取消了——如果摧毀掉美軍在當地的後勤儲備,那麼後續作戰中日軍所佔的便宜會大得多,珍珠港也將陷入更長時間的癱瘓,。很多人認為,這是機動艦隊指揮官膽小如鼠、作戰決心搖擺不定的結果。為此,南雲忠一揹著這個“黑鍋”半個多世紀(還有一個更大的是中途島)。

偷襲珍珠港日本有一件事不敢做:大將下令撤退,1小時都別耽誤

偷襲珍珠港

不過進入新世紀後,伴隨著更多資料被挖掘出來,傳統觀點也遭到了質疑。實際上,日軍當時面臨的作戰情況根本不允許發動第三攻擊波次。很簡單,上午10點第一攻擊波次的100多架飛機回收完畢,如果要讓這個波次的飛機重新整備、補給、編組,起碼要花掉3-4個小時的時間,而在這期間,第二攻擊波次的飛機也會返回航母,必須還要騰出地方進行回收,將進一步延緩發出新攻擊波次的時間。

偷襲珍珠港日本有一件事不敢做:大將下令撤退,1小時都別耽誤

當時缺乏自動設備,艦載機整備很費時間

可以認為,日軍起碼要下午3-4點左右才能起飛新的——也就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第三攻擊波次。而且第三波次能集結出的飛機實際上要比第1、2波次更少,因為日軍有不少飛機雖然沒被擊落,但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戰爭才剛剛開始,不可能和戰爭末期那種不計後果的神風攻擊一樣不把飛行員當回事。而美軍經過更長時間的準備,可以用更加猛烈的防空炮火和戰鬥機攔截招待日本人。

偷襲珍珠港日本有一件事不敢做:大將下令撤退,1小時都別耽誤

拂曉起飛的第一攻擊波次

更重要的是,日本艦隊是遠離本土,前出敵軍控制海域作戰,多呆一分鐘危險就大一分——沒有任何指揮官敢拿當時日本海軍的最大本錢冒險。實際上,12月8日下午,不在珍珠港的美軍航母艦隊就已經在趕回的途中,隨時準備攔截日軍戰艦。當時策劃第三攻擊波次是違背日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的命令的。這位大將雖然敢於冒險,但在艦隊出發前再三命令:不許發動更進一步的空襲作戰,得手後立即回撤,一個小時都不能耽誤。策劃第三攻擊波次的只是幾個莽夫般的參謀而已,而南雲也沒有同意這個計劃。

實際上,把日軍的戰敗,歸結到某次戰役沒有怎麼做,歸結到某個指揮官的所謂失誤,是沒有看到戰爭的本質。從道義上說,日本發動戰爭的侵略性和非正義性是其失敗的關鍵。從國力上說,日本的生產能力和國家潛力決定了他不可能戰勝美國。哪怕日軍真的炸掉了珍珠港的油庫,甚至在後來打贏了中途島海戰,還是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