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美軍測試日本戰機,“疾風”性能差點上天,真相是?

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多年來軍圈中常有“日本戰機戰後測試”的“神話”,大意是:戰後日本各型戰機被拉到美國進行測試,在使用了美軍的高標號燃油後,表現出驚人的高性能。於是也就不乏奚落美帝的聲音出現......

面對美帝的“疾風”吧!hasaki!(1945年被美軍抓走,由TAIC測試的疾風)

二戰後美軍測試日本戰機,“疾風”性能差點上天,真相是?

故事還得從太平洋戰爭說起。戰爭伊始,日本零式戰機技驚四座,憑藉著出色的機動性、超遠的航程,殺了英美盟軍一個措手不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橫掃戰場、制霸了太平洋的天空。作為應對策略,美國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戰機的研發、更迭,另一方面也不遺餘力的蒐集日軍戰機的資料,為此專門成立了Technical Air Intelligence Center,即航空技術情報中心(TAIC)。

二戰後美軍測試日本戰機,“疾風”性能差點上天,真相是?


對於TAIC而言,他們的任務是:分析所有與敵方航空裝備有關的資料。同時,還要為前線飛行員提供一份簡明易讀的“敵機手冊”,以便於飛行員能夠快速識別敵機、查詢參數、制定戰術。而我們所說的那些被誤傳的故事,正源於TAIC的手冊。

二戰後美軍測試日本戰機,“疾風”性能差點上天,真相是?

問題在於,敵軍的裝備也不是說繳獲就能繳獲的。但前線戰事緊急,對於拿不到的戰機TAIC只能依靠照片和紙面資料進行估算。出於之前輕敵的教訓和料敵從寬的原則,TAIC在給出數據時一般還會高估一些。原因也很簡單,適當高估敵人性能有利於飛行員在戰鬥中保持冷靜的心態,不至於驚慌失措。

二戰後美軍測試日本戰機,“疾風”性能差點上天,真相是?

對此,TAIC在手冊的前言中也寫的明明白白:“除非特別標明,性能數字代表TAIC的估算值”。而且出於嚴謹,即便是已經實際測得的數據,TAIC也會再“拔高”一些。比如零戰52型:TAIC手冊寫著最大速度358英里/小時。但下邊又標註到:“飛行測試獲得的只有340英里/小時”。這等於告訴飛行員:這飛機我們飛了,但感覺速度可能偏低,再給你們拔高一點才算保險!

二戰後美軍測試日本戰機,“疾風”性能差點上天,真相是?

這個速度快,開這個!

伴隨著日本的戰敗,各型戰機也悉數被美軍俘獲,美軍確實也進行了飛行測試,只不過飛的很少就是了。而且也並非傳說的“使用高標號燃油”,因為對於一款發動機而言,油不是說換就能換的,當中必然會有一個測試調整的過程。對於這些被繳獲的戰機而言,既沒有技術人員的支持,數量又少的可憐,缺乏燃料轉換的條件。

二戰後美軍測試日本戰機,“疾風”性能差點上天,真相是?

日本一敗這些也就成了破銅爛鐵

至於“疾風”戰機,美軍繳獲的幾架中只有3架進行了飛行測試,其中一架墜毀,另外兩架的飛行總時長不超過20小時。如此短的時間內美軍甚至連各項性能測試都沒來得及做,更不用提“轉換燃油”的了。

二戰後美軍測試日本戰機,“疾風”性能差點上天,真相是?

裝船運往美國本土的疾風

此外,戰後美軍確實還繳獲了一部分“紫電”和“紫電改”運回本土,但它們連飛行記錄都沒有。美軍真正試飛過的“紫電”是一架紫電11型,但它們並不屬於前邊提到的那一批,測試也不是戰後進行的,而是1945年初在菲律賓進行的,飛行總時長也僅有3小時左右。

二戰後美軍測試日本戰機,“疾風”性能差點上天,真相是?

美軍繳獲的“紫電”11型戰機,已經塗上了美軍的標識

可以想到以“TAIC手冊”為基礎,確定日本戰機的實際性能的結果會如何。且不論“高標號燃油”的事情是否屬實,只從其數據來源看就可以說並不靠譜。當然這並怨不得美國人,因為他們確實在有限的條件下做了最合理的估算,也確實註明了這些數據為估算值。

二戰後美軍測試日本戰機,“疾風”性能差點上天,真相是?


美國出版的一本名為《日本飛行性能及特性》的書,可見封面醒目的“TAIC”字樣,大家的誤傳恐怕是出自這本書

至於奚落之聲...只能說要正視歷史。零式技驚四座的性能是建立在捨棄裝甲、極端減重的基礎上,只能算是技術薄弱的無奈之舉。日本戰爭初期的勝利,也不過是巨人短暫的眩暈。退一步講即便傳言屬實,但日本依舊沒有美軍的高標號燃油,依舊是負於美軍。要想真正戰勝對手,光憑手段是難以為繼的,靠的還應該科技等硬實力,穩步發展才是大國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