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1. 目前最流行的盧鬆沉船水下位置示意圖和數據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沉沒時間上,經查閱戰史記錄,最符合的是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8號艇:1942.07.16在大阪鐵工所下水,1943.01.31竣工,1944.10.21在菲律賓附近被美機炸沉。然而翻遍戰史都沒有記載10月21日當天有大型的空襲活動,第8號艇的戰沉座標也搜索未果。是否因為第8號艇記錄的戰沉時間有誤,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1. 目前最流行的盧鬆沉船水下位置示意圖和數據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沉沒時間上,經查閱戰史記錄,最符合的是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8號艇:1942.07.16在大阪鐵工所下水,1943.01.31竣工,1944.10.21在菲律賓附近被美機炸沉。然而翻遍戰史都沒有記載10月21日當天有大型的空襲活動,第8號艇的戰沉座標也搜索未果。是否因為第8號艇記錄的戰沉時間有誤,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2. 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艇尾細節,可見深彈投放架和方形艦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艘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也在日本向中方交付的34艘賠償艦之列。1947年6月18日,美英中蘇四大戰勝國以抽籤方式來決定日本賠償艦的分配方式。當時日本殘存艦艇包括已卸除武裝的驅逐艦26艘、海防艦和輔助艦109艘,共計135艘,盟軍總部已按噸位大致平均分為4份,中、英、美、蘇四國各得一份,作為日本對盟國先行賠償的一部分。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1. 目前最流行的盧鬆沉船水下位置示意圖和數據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沉沒時間上,經查閱戰史記錄,最符合的是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8號艇:1942.07.16在大阪鐵工所下水,1943.01.31竣工,1944.10.21在菲律賓附近被美機炸沉。然而翻遍戰史都沒有記載10月21日當天有大型的空襲活動,第8號艇的戰沉座標也搜索未果。是否因為第8號艇記錄的戰沉時間有誤,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2. 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艇尾細節,可見深彈投放架和方形艦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艘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也在日本向中方交付的34艘賠償艦之列。1947年6月18日,美英中蘇四大戰勝國以抽籤方式來決定日本賠償艦的分配方式。當時日本殘存艦艇包括已卸除武裝的驅逐艦26艘、海防艦和輔助艦109艘,共計135艘,盟軍總部已按噸位大致平均分為4份,中、英、美、蘇四國各得一份,作為日本對盟國先行賠償的一部分。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3. 戰後拍攝的戰列艦“榛名”,已成廢鐵只能拆解

抽籤分為2輪,第1輪抽籤確定第2輪抽籤的先後順序,第2輪抽籤抽出各份艦艇的歸屬。在第1輪抽籤中,中國代表馬德建抽得第2的順序,在第2輪抽籤中,抽得編號為”2”的那一份賠償艦艇,該份艦艇共34艘,包括戰後倖存日艦中排水量最大的2艘驅逐艦”宵月”號(標準排水量2701噸)和”雪風”號(標準排水量2050噸),是最理想的一個籤。以下是中國所抽得三批日艦的名單: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1. 目前最流行的盧鬆沉船水下位置示意圖和數據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沉沒時間上,經查閱戰史記錄,最符合的是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8號艇:1942.07.16在大阪鐵工所下水,1943.01.31竣工,1944.10.21在菲律賓附近被美機炸沉。然而翻遍戰史都沒有記載10月21日當天有大型的空襲活動,第8號艇的戰沉座標也搜索未果。是否因為第8號艇記錄的戰沉時間有誤,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2. 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艇尾細節,可見深彈投放架和方形艦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艘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也在日本向中方交付的34艘賠償艦之列。1947年6月18日,美英中蘇四大戰勝國以抽籤方式來決定日本賠償艦的分配方式。當時日本殘存艦艇包括已卸除武裝的驅逐艦26艘、海防艦和輔助艦109艘,共計135艘,盟軍總部已按噸位大致平均分為4份,中、英、美、蘇四國各得一份,作為日本對盟國先行賠償的一部分。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3. 戰後拍攝的戰列艦“榛名”,已成廢鐵只能拆解

抽籤分為2輪,第1輪抽籤確定第2輪抽籤的先後順序,第2輪抽籤抽出各份艦艇的歸屬。在第1輪抽籤中,中國代表馬德建抽得第2的順序,在第2輪抽籤中,抽得編號為”2”的那一份賠償艦艇,該份艦艇共34艘,包括戰後倖存日艦中排水量最大的2艘驅逐艦”宵月”號(標準排水量2701噸)和”雪風”號(標準排水量2050噸),是最理想的一個籤。以下是中國所抽得三批日艦的名單: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4. 上海江南造船廠接收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背景為驅逐艦“雪風”號

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6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雪風”號,“初梅”號,“楓”號;海防艦:“四阪”號,“海防第14號”,“海防67號”,“海防194號”,“海防215號”。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1. 目前最流行的盧鬆沉船水下位置示意圖和數據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沉沒時間上,經查閱戰史記錄,最符合的是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8號艇:1942.07.16在大阪鐵工所下水,1943.01.31竣工,1944.10.21在菲律賓附近被美機炸沉。然而翻遍戰史都沒有記載10月21日當天有大型的空襲活動,第8號艇的戰沉座標也搜索未果。是否因為第8號艇記錄的戰沉時間有誤,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2. 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艇尾細節,可見深彈投放架和方形艦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艘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也在日本向中方交付的34艘賠償艦之列。1947年6月18日,美英中蘇四大戰勝國以抽籤方式來決定日本賠償艦的分配方式。當時日本殘存艦艇包括已卸除武裝的驅逐艦26艘、海防艦和輔助艦109艘,共計135艘,盟軍總部已按噸位大致平均分為4份,中、英、美、蘇四國各得一份,作為日本對盟國先行賠償的一部分。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3. 戰後拍攝的戰列艦“榛名”,已成廢鐵只能拆解

抽籤分為2輪,第1輪抽籤確定第2輪抽籤的先後順序,第2輪抽籤抽出各份艦艇的歸屬。在第1輪抽籤中,中國代表馬德建抽得第2的順序,在第2輪抽籤中,抽得編號為”2”的那一份賠償艦艇,該份艦艇共34艘,包括戰後倖存日艦中排水量最大的2艘驅逐艦”宵月”號(標準排水量2701噸)和”雪風”號(標準排水量2050噸),是最理想的一個籤。以下是中國所抽得三批日艦的名單: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4. 上海江南造船廠接收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背景為驅逐艦“雪風”號

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6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雪風”號,“初梅”號,“楓”號;海防艦:“四阪”號,“海防第14號”,“海防67號”,“海防194號”,“海防215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5. 第一批賠償艦中的海防艦“四阪”號,後改名“惠安”艦

第二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31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杉”號,“蔦”號;海防艦:“對馬”號,“海防第85號”,“海防118號”,“海防192號”,“海防198號”,“海防205號”。

第三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移交):

驅逐艦:“宵月”號;海防艦:“屋代”號,“隱岐”號,“海防第40號”,“海防81號”,“海防104號”,“海防107號”;運輸艦:輸送第16號。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1. 目前最流行的盧鬆沉船水下位置示意圖和數據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沉沒時間上,經查閱戰史記錄,最符合的是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8號艇:1942.07.16在大阪鐵工所下水,1943.01.31竣工,1944.10.21在菲律賓附近被美機炸沉。然而翻遍戰史都沒有記載10月21日當天有大型的空襲活動,第8號艇的戰沉座標也搜索未果。是否因為第8號艇記錄的戰沉時間有誤,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2. 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艇尾細節,可見深彈投放架和方形艦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艘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也在日本向中方交付的34艘賠償艦之列。1947年6月18日,美英中蘇四大戰勝國以抽籤方式來決定日本賠償艦的分配方式。當時日本殘存艦艇包括已卸除武裝的驅逐艦26艘、海防艦和輔助艦109艘,共計135艘,盟軍總部已按噸位大致平均分為4份,中、英、美、蘇四國各得一份,作為日本對盟國先行賠償的一部分。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3. 戰後拍攝的戰列艦“榛名”,已成廢鐵只能拆解

抽籤分為2輪,第1輪抽籤確定第2輪抽籤的先後順序,第2輪抽籤抽出各份艦艇的歸屬。在第1輪抽籤中,中國代表馬德建抽得第2的順序,在第2輪抽籤中,抽得編號為”2”的那一份賠償艦艇,該份艦艇共34艘,包括戰後倖存日艦中排水量最大的2艘驅逐艦”宵月”號(標準排水量2701噸)和”雪風”號(標準排水量2050噸),是最理想的一個籤。以下是中國所抽得三批日艦的名單: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4. 上海江南造船廠接收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背景為驅逐艦“雪風”號

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6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雪風”號,“初梅”號,“楓”號;海防艦:“四阪”號,“海防第14號”,“海防67號”,“海防194號”,“海防215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5. 第一批賠償艦中的海防艦“四阪”號,後改名“惠安”艦

第二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31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杉”號,“蔦”號;海防艦:“對馬”號,“海防第85號”,“海防118號”,“海防192號”,“海防198號”,“海防205號”。

第三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移交):

驅逐艦:“宵月”號;海防艦:“屋代”號,“隱岐”號,“海防第40號”,“海防81號”,“海防104號”,“海防107號”;運輸艦:輸送第16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6. 秋月級宵月號是最大最新的一級日本防空驅逐艦,第三批在青島移交

當三批抽籤完畢開始移交時,接著,8月13日盟軍總部又把剩下的39艘日軍輔助艦艇也追加入分配名單,所以還有第二次的抽籤。以下是中國第四批所抽得的日艦名單:

驅逐艦:“波風”號;運輸艦:輸送第172號,“白崎”號給糧艦;佈雷艦:“濟州”號;驅潛艇:驅潛第9號,49號;輔助佈雷艇:“黑島”號;輔助掃雷艇:“掃海第14號”,“掃海19號”,“掃海22號”。注意這裡的輔助掃雷艇就是前文所述的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1. 目前最流行的盧鬆沉船水下位置示意圖和數據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沉沒時間上,經查閱戰史記錄,最符合的是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8號艇:1942.07.16在大阪鐵工所下水,1943.01.31竣工,1944.10.21在菲律賓附近被美機炸沉。然而翻遍戰史都沒有記載10月21日當天有大型的空襲活動,第8號艇的戰沉座標也搜索未果。是否因為第8號艇記錄的戰沉時間有誤,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2. 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艇尾細節,可見深彈投放架和方形艦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艘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也在日本向中方交付的34艘賠償艦之列。1947年6月18日,美英中蘇四大戰勝國以抽籤方式來決定日本賠償艦的分配方式。當時日本殘存艦艇包括已卸除武裝的驅逐艦26艘、海防艦和輔助艦109艘,共計135艘,盟軍總部已按噸位大致平均分為4份,中、英、美、蘇四國各得一份,作為日本對盟國先行賠償的一部分。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3. 戰後拍攝的戰列艦“榛名”,已成廢鐵只能拆解

抽籤分為2輪,第1輪抽籤確定第2輪抽籤的先後順序,第2輪抽籤抽出各份艦艇的歸屬。在第1輪抽籤中,中國代表馬德建抽得第2的順序,在第2輪抽籤中,抽得編號為”2”的那一份賠償艦艇,該份艦艇共34艘,包括戰後倖存日艦中排水量最大的2艘驅逐艦”宵月”號(標準排水量2701噸)和”雪風”號(標準排水量2050噸),是最理想的一個籤。以下是中國所抽得三批日艦的名單: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4. 上海江南造船廠接收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背景為驅逐艦“雪風”號

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6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雪風”號,“初梅”號,“楓”號;海防艦:“四阪”號,“海防第14號”,“海防67號”,“海防194號”,“海防215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5. 第一批賠償艦中的海防艦“四阪”號,後改名“惠安”艦

第二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31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杉”號,“蔦”號;海防艦:“對馬”號,“海防第85號”,“海防118號”,“海防192號”,“海防198號”,“海防205號”。

第三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移交):

驅逐艦:“宵月”號;海防艦:“屋代”號,“隱岐”號,“海防第40號”,“海防81號”,“海防104號”,“海防107號”;運輸艦:輸送第16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6. 秋月級宵月號是最大最新的一級日本防空驅逐艦,第三批在青島移交

當三批抽籤完畢開始移交時,接著,8月13日盟軍總部又把剩下的39艘日軍輔助艦艇也追加入分配名單,所以還有第二次的抽籤。以下是中國第四批所抽得的日艦名單:

驅逐艦:“波風”號;運輸艦:輸送第172號,“白崎”號給糧艦;佈雷艦:“濟州”號;驅潛艇:驅潛第9號,49號;輔助佈雷艇:“黑島”號;輔助掃雷艇:“掃海第14號”,“掃海19號”,“掃海22號”。注意這裡的輔助掃雷艇就是前文所述的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7. 原日軍“波風”號驅逐艦,後改名“瀋陽”號,因維護不佳很快報廢

日本賠償給中國的四批艦船共34艘,計3萬5千多噸。按照接收順序,國民黨海軍將其臨時編號為“接1”至“接34”。中方抽籤的運氣應該說很不錯,這些艦船排水量較大(最大的“宵月”號驅逐艦排水量為3485噸),艦齡較新(除三艘外,均為1940年以後製造),性能也較好。但這些日艦在移交時大多已拆除武裝,許多經過激烈殘酷的太平洋戰爭的洗禮,狀況並不太好。尤其是佔數量最多的海防艦(17艘),雖然艦齡頗新,但這種艦級是日本在大戰末期的急造艦種,裝備簡陋,質量亦很差,加上日本戰敗後軍工業全毀,艦艇的零配件來源立刻成為很棘手的問題。另外,戰後的中國國民黨海軍艦艇擴充太快,合格的人員根本不夠用,人員的缺乏亦造成多數日艦接收後就停泊在港內,無法啟用。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1. 目前最流行的盧鬆沉船水下位置示意圖和數據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沉沒時間上,經查閱戰史記錄,最符合的是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8號艇:1942.07.16在大阪鐵工所下水,1943.01.31竣工,1944.10.21在菲律賓附近被美機炸沉。然而翻遍戰史都沒有記載10月21日當天有大型的空襲活動,第8號艇的戰沉座標也搜索未果。是否因為第8號艇記錄的戰沉時間有誤,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2. 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艇尾細節,可見深彈投放架和方形艦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艘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也在日本向中方交付的34艘賠償艦之列。1947年6月18日,美英中蘇四大戰勝國以抽籤方式來決定日本賠償艦的分配方式。當時日本殘存艦艇包括已卸除武裝的驅逐艦26艘、海防艦和輔助艦109艘,共計135艘,盟軍總部已按噸位大致平均分為4份,中、英、美、蘇四國各得一份,作為日本對盟國先行賠償的一部分。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3. 戰後拍攝的戰列艦“榛名”,已成廢鐵只能拆解

抽籤分為2輪,第1輪抽籤確定第2輪抽籤的先後順序,第2輪抽籤抽出各份艦艇的歸屬。在第1輪抽籤中,中國代表馬德建抽得第2的順序,在第2輪抽籤中,抽得編號為”2”的那一份賠償艦艇,該份艦艇共34艘,包括戰後倖存日艦中排水量最大的2艘驅逐艦”宵月”號(標準排水量2701噸)和”雪風”號(標準排水量2050噸),是最理想的一個籤。以下是中國所抽得三批日艦的名單: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4. 上海江南造船廠接收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背景為驅逐艦“雪風”號

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6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雪風”號,“初梅”號,“楓”號;海防艦:“四阪”號,“海防第14號”,“海防67號”,“海防194號”,“海防215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5. 第一批賠償艦中的海防艦“四阪”號,後改名“惠安”艦

第二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31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杉”號,“蔦”號;海防艦:“對馬”號,“海防第85號”,“海防118號”,“海防192號”,“海防198號”,“海防205號”。

第三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移交):

驅逐艦:“宵月”號;海防艦:“屋代”號,“隱岐”號,“海防第40號”,“海防81號”,“海防104號”,“海防107號”;運輸艦:輸送第16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6. 秋月級宵月號是最大最新的一級日本防空驅逐艦,第三批在青島移交

當三批抽籤完畢開始移交時,接著,8月13日盟軍總部又把剩下的39艘日軍輔助艦艇也追加入分配名單,所以還有第二次的抽籤。以下是中國第四批所抽得的日艦名單:

驅逐艦:“波風”號;運輸艦:輸送第172號,“白崎”號給糧艦;佈雷艦:“濟州”號;驅潛艇:驅潛第9號,49號;輔助佈雷艇:“黑島”號;輔助掃雷艇:“掃海第14號”,“掃海19號”,“掃海22號”。注意這裡的輔助掃雷艇就是前文所述的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7. 原日軍“波風”號驅逐艦,後改名“瀋陽”號,因維護不佳很快報廢

日本賠償給中國的四批艦船共34艘,計3萬5千多噸。按照接收順序,國民黨海軍將其臨時編號為“接1”至“接34”。中方抽籤的運氣應該說很不錯,這些艦船排水量較大(最大的“宵月”號驅逐艦排水量為3485噸),艦齡較新(除三艘外,均為1940年以後製造),性能也較好。但這些日艦在移交時大多已拆除武裝,許多經過激烈殘酷的太平洋戰爭的洗禮,狀況並不太好。尤其是佔數量最多的海防艦(17艘),雖然艦齡頗新,但這種艦級是日本在大戰末期的急造艦種,裝備簡陋,質量亦很差,加上日本戰敗後軍工業全毀,艦艇的零配件來源立刻成為很棘手的問題。另外,戰後的中國國民黨海軍艦艇擴充太快,合格的人員根本不夠用,人員的缺乏亦造成多數日艦接收後就停泊在港內,無法啟用。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8. 最著名的賠償艦,原“雪風”號,後改名“丹陽”號

三艘被中國海軍接收的掃海特務艇第14號、第19號和第22號均於1947年10月4日在山東青島移交中方,暫定名為“接32”、“接33”、“接34”,1948年1月1日成軍,編入第一炮艇隊,由於日造武器已無法供貨,艇上改為安裝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1門,日製93式13毫米機槍2挺。5月1日三艇分別更名為“掃雷201”、“掃雷202”和“掃雷203”,交由長山島巡防處使用。進入1949年後,三艇後來的命運卻出現了兩極分化。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1. 目前最流行的盧鬆沉船水下位置示意圖和數據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沉沒時間上,經查閱戰史記錄,最符合的是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8號艇:1942.07.16在大阪鐵工所下水,1943.01.31竣工,1944.10.21在菲律賓附近被美機炸沉。然而翻遍戰史都沒有記載10月21日當天有大型的空襲活動,第8號艇的戰沉座標也搜索未果。是否因為第8號艇記錄的戰沉時間有誤,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2. 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艇尾細節,可見深彈投放架和方形艦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艘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也在日本向中方交付的34艘賠償艦之列。1947年6月18日,美英中蘇四大戰勝國以抽籤方式來決定日本賠償艦的分配方式。當時日本殘存艦艇包括已卸除武裝的驅逐艦26艘、海防艦和輔助艦109艘,共計135艘,盟軍總部已按噸位大致平均分為4份,中、英、美、蘇四國各得一份,作為日本對盟國先行賠償的一部分。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3. 戰後拍攝的戰列艦“榛名”,已成廢鐵只能拆解

抽籤分為2輪,第1輪抽籤確定第2輪抽籤的先後順序,第2輪抽籤抽出各份艦艇的歸屬。在第1輪抽籤中,中國代表馬德建抽得第2的順序,在第2輪抽籤中,抽得編號為”2”的那一份賠償艦艇,該份艦艇共34艘,包括戰後倖存日艦中排水量最大的2艘驅逐艦”宵月”號(標準排水量2701噸)和”雪風”號(標準排水量2050噸),是最理想的一個籤。以下是中國所抽得三批日艦的名單: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4. 上海江南造船廠接收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背景為驅逐艦“雪風”號

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6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雪風”號,“初梅”號,“楓”號;海防艦:“四阪”號,“海防第14號”,“海防67號”,“海防194號”,“海防215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5. 第一批賠償艦中的海防艦“四阪”號,後改名“惠安”艦

第二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31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杉”號,“蔦”號;海防艦:“對馬”號,“海防第85號”,“海防118號”,“海防192號”,“海防198號”,“海防205號”。

第三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移交):

驅逐艦:“宵月”號;海防艦:“屋代”號,“隱岐”號,“海防第40號”,“海防81號”,“海防104號”,“海防107號”;運輸艦:輸送第16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6. 秋月級宵月號是最大最新的一級日本防空驅逐艦,第三批在青島移交

當三批抽籤完畢開始移交時,接著,8月13日盟軍總部又把剩下的39艘日軍輔助艦艇也追加入分配名單,所以還有第二次的抽籤。以下是中國第四批所抽得的日艦名單:

驅逐艦:“波風”號;運輸艦:輸送第172號,“白崎”號給糧艦;佈雷艦:“濟州”號;驅潛艇:驅潛第9號,49號;輔助佈雷艇:“黑島”號;輔助掃雷艇:“掃海第14號”,“掃海19號”,“掃海22號”。注意這裡的輔助掃雷艇就是前文所述的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7. 原日軍“波風”號驅逐艦,後改名“瀋陽”號,因維護不佳很快報廢

日本賠償給中國的四批艦船共34艘,計3萬5千多噸。按照接收順序,國民黨海軍將其臨時編號為“接1”至“接34”。中方抽籤的運氣應該說很不錯,這些艦船排水量較大(最大的“宵月”號驅逐艦排水量為3485噸),艦齡較新(除三艘外,均為1940年以後製造),性能也較好。但這些日艦在移交時大多已拆除武裝,許多經過激烈殘酷的太平洋戰爭的洗禮,狀況並不太好。尤其是佔數量最多的海防艦(17艘),雖然艦齡頗新,但這種艦級是日本在大戰末期的急造艦種,裝備簡陋,質量亦很差,加上日本戰敗後軍工業全毀,艦艇的零配件來源立刻成為很棘手的問題。另外,戰後的中國國民黨海軍艦艇擴充太快,合格的人員根本不夠用,人員的缺乏亦造成多數日艦接收後就停泊在港內,無法啟用。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8. 最著名的賠償艦,原“雪風”號,後改名“丹陽”號

三艘被中國海軍接收的掃海特務艇第14號、第19號和第22號均於1947年10月4日在山東青島移交中方,暫定名為“接32”、“接33”、“接34”,1948年1月1日成軍,編入第一炮艇隊,由於日造武器已無法供貨,艇上改為安裝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1門,日製93式13毫米機槍2挺。5月1日三艇分別更名為“掃雷201”、“掃雷202”和“掃雷203”,交由長山島巡防處使用。進入1949年後,三艇後來的命運卻出現了兩極分化。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9. “丹陽”號模型圖,注意已改裝美式艦炮

1949年2月17日凌晨,“掃雷201”號的水兵李雲修等人利用艇長離艇開會的機會發動起義成功,駕艇前往煙臺解放區參加解放軍。隨後配合解放軍參加瞭解放長山島的戰鬥,改名“秋風”號,1949年9月膠東軍區海軍教導大隊奉調加入華東軍區海軍時,該艇南下加入華東海軍,參加了長江口掃雷作業以及解放舟山群島戰鬥,後改為華東海軍教練艇,1976年報廢。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1. 目前最流行的盧鬆沉船水下位置示意圖和數據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沉沒時間上,經查閱戰史記錄,最符合的是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8號艇:1942.07.16在大阪鐵工所下水,1943.01.31竣工,1944.10.21在菲律賓附近被美機炸沉。然而翻遍戰史都沒有記載10月21日當天有大型的空襲活動,第8號艇的戰沉座標也搜索未果。是否因為第8號艇記錄的戰沉時間有誤,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2. 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艇尾細節,可見深彈投放架和方形艦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艘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也在日本向中方交付的34艘賠償艦之列。1947年6月18日,美英中蘇四大戰勝國以抽籤方式來決定日本賠償艦的分配方式。當時日本殘存艦艇包括已卸除武裝的驅逐艦26艘、海防艦和輔助艦109艘,共計135艘,盟軍總部已按噸位大致平均分為4份,中、英、美、蘇四國各得一份,作為日本對盟國先行賠償的一部分。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3. 戰後拍攝的戰列艦“榛名”,已成廢鐵只能拆解

抽籤分為2輪,第1輪抽籤確定第2輪抽籤的先後順序,第2輪抽籤抽出各份艦艇的歸屬。在第1輪抽籤中,中國代表馬德建抽得第2的順序,在第2輪抽籤中,抽得編號為”2”的那一份賠償艦艇,該份艦艇共34艘,包括戰後倖存日艦中排水量最大的2艘驅逐艦”宵月”號(標準排水量2701噸)和”雪風”號(標準排水量2050噸),是最理想的一個籤。以下是中國所抽得三批日艦的名單: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4. 上海江南造船廠接收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背景為驅逐艦“雪風”號

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6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雪風”號,“初梅”號,“楓”號;海防艦:“四阪”號,“海防第14號”,“海防67號”,“海防194號”,“海防215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5. 第一批賠償艦中的海防艦“四阪”號,後改名“惠安”艦

第二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31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杉”號,“蔦”號;海防艦:“對馬”號,“海防第85號”,“海防118號”,“海防192號”,“海防198號”,“海防205號”。

第三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移交):

驅逐艦:“宵月”號;海防艦:“屋代”號,“隱岐”號,“海防第40號”,“海防81號”,“海防104號”,“海防107號”;運輸艦:輸送第16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6. 秋月級宵月號是最大最新的一級日本防空驅逐艦,第三批在青島移交

當三批抽籤完畢開始移交時,接著,8月13日盟軍總部又把剩下的39艘日軍輔助艦艇也追加入分配名單,所以還有第二次的抽籤。以下是中國第四批所抽得的日艦名單:

驅逐艦:“波風”號;運輸艦:輸送第172號,“白崎”號給糧艦;佈雷艦:“濟州”號;驅潛艇:驅潛第9號,49號;輔助佈雷艇:“黑島”號;輔助掃雷艇:“掃海第14號”,“掃海19號”,“掃海22號”。注意這裡的輔助掃雷艇就是前文所述的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7. 原日軍“波風”號驅逐艦,後改名“瀋陽”號,因維護不佳很快報廢

日本賠償給中國的四批艦船共34艘,計3萬5千多噸。按照接收順序,國民黨海軍將其臨時編號為“接1”至“接34”。中方抽籤的運氣應該說很不錯,這些艦船排水量較大(最大的“宵月”號驅逐艦排水量為3485噸),艦齡較新(除三艘外,均為1940年以後製造),性能也較好。但這些日艦在移交時大多已拆除武裝,許多經過激烈殘酷的太平洋戰爭的洗禮,狀況並不太好。尤其是佔數量最多的海防艦(17艘),雖然艦齡頗新,但這種艦級是日本在大戰末期的急造艦種,裝備簡陋,質量亦很差,加上日本戰敗後軍工業全毀,艦艇的零配件來源立刻成為很棘手的問題。另外,戰後的中國國民黨海軍艦艇擴充太快,合格的人員根本不夠用,人員的缺乏亦造成多數日艦接收後就停泊在港內,無法啟用。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8. 最著名的賠償艦,原“雪風”號,後改名“丹陽”號

三艘被中國海軍接收的掃海特務艇第14號、第19號和第22號均於1947年10月4日在山東青島移交中方,暫定名為“接32”、“接33”、“接34”,1948年1月1日成軍,編入第一炮艇隊,由於日造武器已無法供貨,艇上改為安裝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1門,日製93式13毫米機槍2挺。5月1日三艇分別更名為“掃雷201”、“掃雷202”和“掃雷203”,交由長山島巡防處使用。進入1949年後,三艇後來的命運卻出現了兩極分化。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9. “丹陽”號模型圖,注意已改裝美式艦炮

1949年2月17日凌晨,“掃雷201”號的水兵李雲修等人利用艇長離艇開會的機會發動起義成功,駕艇前往煙臺解放區參加解放軍。隨後配合解放軍參加瞭解放長山島的戰鬥,改名“秋風”號,1949年9月膠東軍區海軍教導大隊奉調加入華東軍區海軍時,該艇南下加入華東海軍,參加了長江口掃雷作業以及解放舟山群島戰鬥,後改為華東海軍教練艇,1976年報廢。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0.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側視圖

“掃雷202”於1949年南撤福建,9月19日參加了防守廈門戰鬥,10月1日參加金門防衛作戰,1950年7月1日更名“江毅”,定舷號401,1952年7月1日改舷號541,隸屬第三巡防艇隊,駐紮基隆。1962年3月1日退役,移交給臺“國防部情報局”,1968年1月1日除籍。

"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85篇原創文章,歡迎帶署名轉發。全文共3605字,配圖21幅,閱讀需要8分鐘。

探索太平洋戰爭的沉船沉艦也是一件樂事,在2018年科隆島潛水後,曾連續發佈了幾篇關於科隆灣日本沉船的文章(詳見發現水下的歷史:菲律賓科隆灣沉船裡的日本船隊),並對其中兩條身份神祕的沉船進行了資料考證,東布桑加沉船的身份大致不差(詳見揮著屠刀的螞蟻:揭曉菲律賓科隆灣東布桑加沉船的真正身份),但是另一條更小的盧鬆島沉船的考證卻並不理想,水下艦體的特徵似與當天戰史記載的幾條沉船尺寸都對不上(詳見一條沉沒74年的日本軍艦考證,真正身份可能與中國戰場頗有淵源)。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模型圖

近日經過DDG兄的提示,另外一型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大量使用的小型軍艦重新進入視野(之所以之前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看到精細的復原模型),這就是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掃海艇實際上就是掃雷艇,類似的被日本海軍定型的小型軍艦還有驅潛艇、敷設艇(佈雷艇)、急設網艇(防潛網布設艇)、海防艇、哨戒艇和炮艇等,有時間再慢慢介紹。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 水雷戰是1939年後中國海軍對抗日軍的主要作戰方式

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大量使用水雷來阻止日軍向長江中游入侵(中國海軍抗戰詳見不該被忘記的江陰-靖江海空戰——甲午之後,中日再戰第一幕),日本深感掃海艇數量的不足,只得徵用民間漁船改裝成特設掃海艇,效果還不錯,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採用標準的漁船船體建造特設掃海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3. 今天的日本遠洋漁船,可見上揚高聳的船艏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早在1920年的造艦計劃中就加入了專門的第一號型掃海艇,雖然排水量僅有600噸,但卻是正規的軍艦身份,裝備有120毫米主炮。本文介紹的掃海特務艇由於以漁船船體建造,排水量僅有220噸,航速慢,續航力低,火力弱,在許多軍迷眼中,別說跟大和武藏相比,就連後期建造的二等驅逐艦相對於她都堪稱“巨物”,但是這類特務艇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護航反潛角色,在許多重大海戰中也不乏身影,比如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就是因為在東京以東700公里外被一艘改造巡邏艇日東丸23號發現,而被迫提前起飛。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4. 1942年1月竣工的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第1號的線圖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共建造22艘,其中1940年度的第二次艦艇追加計劃中列入6艘、1941年度“0急”計劃列入16艘,全部在中小造船廠建造。1942年1月31日第1號艇竣工,到1943年10月20日,所有22艘艇均告完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8艘戰沉,殘存的艦艇在執行完戰後掃雷工作後賠償給各交戰國,特別是中國海軍得到了其中三艘。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5. 1943年2月24日在浪速船廠剛竣工的第11號掃海特務艇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排水量為215噸(基準)/222噸(公試),主尺度為33米(全長)×5.92米(寬)×2.29米(吃水),動力為1臺300馬力的赤阪式柴油機,單軸推進,最大航速9.5節,續航力1500海里。主要自衛火力為1座單裝五年式76毫米L/23高炮,1挺7.7毫米機槍。掃雷裝備為大型掃海具2組和小型掃海具2組。反潛武器為深彈投射機1具,深彈12枚。艦員編制43人。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6.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的模型作品

由於船體來自於成熟的遠洋漁船,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最典型的特徵是船首高聳上揚的防浪幹舷,76毫米高射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主機位於船體中後部,帶一具煙囪。方形艇艉安裝有兩條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也形成該艇前尖後方的典型特徵。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7.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細節,注意開放式的方形艇艉

在之前發表的科隆島盧鬆沉船的照片中,雖然已經經歷70多年的水下侵蝕,該沉船外殼的典型特徵仍然清晰可辨,比如較圓的船艏和上揚的防浪船舷。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8. 盧鬆沉船的船頭,注意其區別于軍艦的弧度

又比如下圖中浮潛妹子游過沉船船首處,可見明顯的防浪船舷,沉船的船首長度相對於普通軍艦(包括之前考證認為的八重山號敷設艦)都更短。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9. 再用妹子浮潛圖,明顯可見船頭防浪船舷的設計

沉船的船尾部分有丟失,目前可見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方形船尾,這個特徵也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接近。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0. 盧鬆沉船的船尾視圖,可見其並沒有明顯收窄的弧度

重新比對沉船的尺寸,可見兩者有更高的相似度。殘骸長度約35米,型寬5米,這與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33米的長度和5.92米的最大型寬十分接近,排水量雖有偏差(沉船估算350噸,第一號型掃雷特務艇實際為220噸),但可以理解為仍在理解誤差範圍內。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1. 目前最流行的盧鬆沉船水下位置示意圖和數據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沉沒時間上,經查閱戰史記錄,最符合的是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8號艇:1942.07.16在大阪鐵工所下水,1943.01.31竣工,1944.10.21在菲律賓附近被美機炸沉。然而翻遍戰史都沒有記載10月21日當天有大型的空襲活動,第8號艇的戰沉座標也搜索未果。是否因為第8號艇記錄的戰沉時間有誤,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2. 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的艇尾細節,可見深彈投放架和方形艦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艘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也在日本向中方交付的34艘賠償艦之列。1947年6月18日,美英中蘇四大戰勝國以抽籤方式來決定日本賠償艦的分配方式。當時日本殘存艦艇包括已卸除武裝的驅逐艦26艘、海防艦和輔助艦109艘,共計135艘,盟軍總部已按噸位大致平均分為4份,中、英、美、蘇四國各得一份,作為日本對盟國先行賠償的一部分。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3. 戰後拍攝的戰列艦“榛名”,已成廢鐵只能拆解

抽籤分為2輪,第1輪抽籤確定第2輪抽籤的先後順序,第2輪抽籤抽出各份艦艇的歸屬。在第1輪抽籤中,中國代表馬德建抽得第2的順序,在第2輪抽籤中,抽得編號為”2”的那一份賠償艦艇,該份艦艇共34艘,包括戰後倖存日艦中排水量最大的2艘驅逐艦”宵月”號(標準排水量2701噸)和”雪風”號(標準排水量2050噸),是最理想的一個籤。以下是中國所抽得三批日艦的名單: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4. 上海江南造船廠接收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背景為驅逐艦“雪風”號

第一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6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雪風”號,“初梅”號,“楓”號;海防艦:“四阪”號,“海防第14號”,“海防67號”,“海防194號”,“海防215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5. 第一批賠償艦中的海防艦“四阪”號,後改名“惠安”艦

第二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7月31日在上海移交):

驅逐艦:“杉”號,“蔦”號;海防艦:“對馬”號,“海防第85號”,“海防118號”,“海防192號”,“海防198號”,“海防205號”。

第三批日本賠償艦艇(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移交):

驅逐艦:“宵月”號;海防艦:“屋代”號,“隱岐”號,“海防第40號”,“海防81號”,“海防104號”,“海防107號”;運輸艦:輸送第16號。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6. 秋月級宵月號是最大最新的一級日本防空驅逐艦,第三批在青島移交

當三批抽籤完畢開始移交時,接著,8月13日盟軍總部又把剩下的39艘日軍輔助艦艇也追加入分配名單,所以還有第二次的抽籤。以下是中國第四批所抽得的日艦名單:

驅逐艦:“波風”號;運輸艦:輸送第172號,“白崎”號給糧艦;佈雷艦:“濟州”號;驅潛艇:驅潛第9號,49號;輔助佈雷艇:“黑島”號;輔助掃雷艇:“掃海第14號”,“掃海19號”,“掃海22號”。注意這裡的輔助掃雷艇就是前文所述的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7. 原日軍“波風”號驅逐艦,後改名“瀋陽”號,因維護不佳很快報廢

日本賠償給中國的四批艦船共34艘,計3萬5千多噸。按照接收順序,國民黨海軍將其臨時編號為“接1”至“接34”。中方抽籤的運氣應該說很不錯,這些艦船排水量較大(最大的“宵月”號驅逐艦排水量為3485噸),艦齡較新(除三艘外,均為1940年以後製造),性能也較好。但這些日艦在移交時大多已拆除武裝,許多經過激烈殘酷的太平洋戰爭的洗禮,狀況並不太好。尤其是佔數量最多的海防艦(17艘),雖然艦齡頗新,但這種艦級是日本在大戰末期的急造艦種,裝備簡陋,質量亦很差,加上日本戰敗後軍工業全毀,艦艇的零配件來源立刻成為很棘手的問題。另外,戰後的中國國民黨海軍艦艇擴充太快,合格的人員根本不夠用,人員的缺乏亦造成多數日艦接收後就停泊在港內,無法啟用。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8. 最著名的賠償艦,原“雪風”號,後改名“丹陽”號

三艘被中國海軍接收的掃海特務艇第14號、第19號和第22號均於1947年10月4日在山東青島移交中方,暫定名為“接32”、“接33”、“接34”,1948年1月1日成軍,編入第一炮艇隊,由於日造武器已無法供貨,艇上改為安裝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1門,日製93式13毫米機槍2挺。5月1日三艇分別更名為“掃雷201”、“掃雷202”和“掃雷203”,交由長山島巡防處使用。進入1949年後,三艇後來的命運卻出現了兩極分化。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19. “丹陽”號模型圖,注意已改裝美式艦炮

1949年2月17日凌晨,“掃雷201”號的水兵李雲修等人利用艇長離艇開會的機會發動起義成功,駕艇前往煙臺解放區參加解放軍。隨後配合解放軍參加瞭解放長山島的戰鬥,改名“秋風”號,1949年9月膠東軍區海軍教導大隊奉調加入華東軍區海軍時,該艇南下加入華東海軍,參加了長江口掃雷作業以及解放舟山群島戰鬥,後改為華東海軍教練艇,1976年報廢。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0. 第一號型掃海特務艇側視圖

“掃雷202”於1949年南撤福建,9月19日參加了防守廈門戰鬥,10月1日參加金門防衛作戰,1950年7月1日更名“江毅”,定舷號401,1952年7月1日改舷號541,隸屬第三巡防艇隊,駐紮基隆。1962年3月1日退役,移交給臺“國防部情報局”,1968年1月1日除籍。

揮著屠刀的螞蟻2——日本海軍第1號型掃海特務艇

圖21. 一艘日造海防艦,賠償艦隊也是中國海軍從弱變強的開始

“掃雷203”於1948年12月8日參加劉公島撤運行動,1949年8月12日參加長山島撤運行動,9月4日參加福建平潭島撤運行動,9月19日參加防守廈門戰鬥,10月1日參加金門防衛作戰,1950年3月23日該艇在金門海域抓捕大陸商船“大中山”號,7月1日更名“江勇”,定舷號402,1952年7月1日改舷號542,隸屬第三巡防艇隊,駐紮基隆。1962年3月1日退役,移交給臺“國防部情報局”,1968年1月1日除籍。

敬請關注“燃燒的島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