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非上市壽險公司披露年報:退保金兩極分化

人壽保險 友邦保險 經濟 投資 證券時報網 2017-04-29
16家非上市壽險公司披露年報:退保金兩極分化

近期,隨著非上市保險公司年報陸續出爐,壽險公司各項核心業務指標也隨之出爐,備受市場關注的業務指標之一“退保金”數據也隨之出爐。截至昨日,約有16家非上市壽險公司在中保協披露了年報,《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髮現,多家險企的退保金出現快速增長,其中,有2家壽險公司的退保金出現超16倍的同比增速,1家險企出現2.5倍增速,2家超過50%的增速。

保監會在4月23日下發的《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業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表示,保險公司要加強對流動性風險的監測,充分考慮產品停售、業務規模下降、退保和滿期給付等因素對公司流動性的影響。特別是對於業務下降、退保和滿期給付等帶來的流動性壓力,做好資金備付。

多險企退保金增速快

隨著保監會規定的年報披露大限臨近,非上市險企的年報漸次亮相。已在中保協官網披露年報的壽險公司有安邦人壽、恆安標準人壽、華泰人壽、匯豐人壽、交銀康聯人壽、君龍人壽、上海人壽、新光海航人壽、友邦人壽、長生人壽、中韓人壽、中英人壽、珠江人壽、中美大都會人壽、中郵人壽、中法人壽。

總體看,這16家險企的退保金呈現兩極分化態勢。有5家壽險公司的退保金出現快速增長;相反,有11家險企的退保金出現下滑。

以退保金增速較快的上海人壽為例,年報顯示,上海人壽去年保險業務收入108.6億元,2015年同期為44億元,同比增長145%;投資收益23.8億元,同比增長934%;在營業支出中,退保金32.4億元,而2015年這一數據僅為342萬元,退保金快速增長。

雖然上海人壽的退保金增速較快,但需要說明的是,上海人壽於2015年2月17日才獲得保監會的開業批准,2015年退保數據也非完整的經營年度數據。

從保費結構上看,上海人壽的主打產品中,萬能險佔比較多。其在年報列出的26款產品中,約有10款為萬能險產品。保費收入前10的產品中,有7款為萬能險。從渠道來看,該公司目前保費主要依靠銀保渠道,保費收入排名前12款產品均來自於銀保渠道。

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也顯示,上海人壽成立首年保費就突破百億元,2015年實現規模保費144.89億元,在75家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31位。其中原保費收入44.01億元,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100.88億元。2016年該公司實現規模保費228.52億元。其中,原保費收入108.59億元,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119.93億元,萬能險佔比有所下降。

上海人壽年報提到,2016年公司以長期人身險產品為主,在整體公司戰略發展及主要產品體系的框架下,保證了公司整體保險風險情況在可控範圍之中,相關風險發生率基本好於精算假設。壓力情景下各項保險風險均在預期可控的範圍之內。

流動性風險方面,年報提到,上海人壽2016年通過每季度現金流壓力測試、綜合流動比率及流動性覆蓋率等指標,分析掌握公司未來一定期間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對流動性水平的影響。報告期內公司流動性風險關鍵風險監控指標均在合理範圍內,未出現預警或危險情況,總體流動性水平保持在良好、健康的狀態。

退保金負增長的壽險公司有匯豐人壽,華泰人壽、恆安標準人壽、君龍人壽、新光海航人壽、友邦中國、中韓人壽、中英人壽等險企。

保監會警示流動性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保監會發文要求保險公司健全流動性管理制度機制,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和監測,充分考慮產品停售、業務規模下降、退保和滿期給付等因素對公司流動性的影響。

保監會要求,保險公司要根據償二代流動性監管規則,進一步明確董事會、管理層和相關部門在流動性風險防範中的職責,做到分工明確、協調有序。要建立完善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目標、風險容忍度和風險限額,制定流動性風險管理策略和具體管理制度,切實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

同時,保監會要求保險公司要加強對流動性風險的監測,充分考慮產品停售、業務規模下降、退保和滿期給付等因素對公司流動性的影響。要跟蹤分析宏觀經濟、股票市場、證券市場等發展趨勢和變化情況,密切關注輿論報道,及早識別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的重大風險因素,監測評估其對流動性水平的影響,提早採取措施做好應對。

保監會要求險企要完善應急處置機制,“要制定有效的流動性應急計劃,特別是對於業務下降、退保和滿期給付等帶來的流動性壓力,做好資金備付。保險公司要按照償二代要求定期開展現金流壓力測試,做好現金流預測,提早制定應對預案。”

保監會強調,保險公司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業務發展計劃和資金運用計劃,充分考慮各項經營活動對公司當前和未來流動性水平的影響,建立與公司業務特點和負債結構相匹配的資產結構,從源頭上防範流動性風險。強化股東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責任。保險公司要將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壓力、責任和監管要求傳導至股東,定期向股東通報公司流動性風險狀況,明確股東對公司流動性風險的責任。

對於個別險企退保金增速較快的情況,業內人士認為退保與險企的產品策略有關。《證券日報》記者此前採訪獲悉,一些險企在銀保渠道(包括官網、手機銀行)等渠道銷售的產品說明中明確表示,相關產品可以在兩年、三年後退保,退保不收取任何手續費。

而另一家壽險公司也在去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提到,公司四季度淨現金流出數為2301萬元,由於公司萬能險到期後退保的因素,使得公司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出為30450萬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