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人壽淨利潤同比大降82.9% 粗放擴張隱憂漸顯'

"

作者 丁四

"

作者 丁四

華夏人壽淨利潤同比大降82.9% 粗放擴張隱憂漸顯

作為保險業的後起之秀,華夏人壽近年來對外擴張步伐不斷,打破了由“老七家”所壟斷的壽險市場格局,堪稱業內新貴。7月22日,《財富》雜誌發佈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華夏人壽更是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排名第442位。

然而,隨著行業加速回歸保障本源,保險公司粗放型增長模式逐漸難以為繼。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華夏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236.1億,同比增長72.88%,但淨利潤5.21億元,同比下降82.9%。

與此同時,不久前曝出的招商銀行暫停與華夏人壽、泰康保險新業務合作一事,又將其推上了風口浪尖。剛剛躋身世界500強企業的華夏人壽,未來發展之路似乎並不平坦。

上半年淨利同降82.9%

連續兩季度淨現金流為負

華夏人壽成立於2006年,註冊資本153億元。成立初期,由於基礎弱、底子薄,公司一直經營業績不佳;從2013年開始,公司逐漸步入發展機遇期,保費規模和淨利潤均持續高速增長。2018年,華夏人壽的總保費規模已經達到2306億,同比增長32%;原保險保費收入1583億,排名壽險市場第四位;總資產5131億元,正式晉級特大型保險公司。

然而,隨著保險業加速回歸保障本源,保險公司轉型升級也正在提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華夏人壽雖然仍舊維持著較高的保費規模增速,但在淨利潤增速方面卻似乎已經後勁不足。

具體來看,去年華夏人壽共實現淨利潤31億,相比2017年的43億,已經出現了較明顯的下滑趨勢;而此前披露的2019年第二季度償付報告顯示,上半年華夏人壽實現淨利潤5.21億,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2.9%。據不完全統計,這一下滑幅度在所有實現盈利的非上市壽險公司當中,排名第一。此外,第二季度華夏人壽保險業務收入393.66億,也較一季度下滑53.27%;公司淨資產224.06億,環比減少22.98億。

償付能力方面,二季度末,華夏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13.19%、130.16%,較第一季度均有所上升,高於監管標準,但與業內龍頭有一定差距。2019年第一季度末,國壽、平安人壽和太保壽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52.03%、219.86%、263%,同期華夏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108.3%。在股東無法增資的條件下,一旦華夏人壽經營出現閃失,便有可能導致償付能力降低,甚至出現問題。

更值得關注的是,前兩季度華夏人壽的淨現金流均為負數。其中,第一季度華夏人壽淨現金流﹣52.2億;到第二季度,公司的淨現金流仍為﹣50.96億,流動性壓力未得到有效改善。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經歷了資產驅動負債的粗放擴張時代後,部分以萬能險等中短存續期產品為主的險企,正陸續進入剛性給付週期,故而現金流壓力凸顯。在險企業務結構調整期間,壓縮萬能險業務,則會對現金流產生一定影響,增加公司流動性風險。

作為傳統的萬能險大戶,華夏人壽近年來主動縮減萬能險規模,然而截至目前仍有一定數額的存量業務。數據顯示,2018年華夏人壽的保戶投資款相關收入為723.3億元,新增交費額在行業中排名第三,與原保費收入之比達0.46,高於行業整體0.32的水平。

遭招商銀行暫停新業務合作

銀保渠道恐受衝擊

人紅是非多。近年來激進擴張的華夏人壽,其身上的各種是非議論也一直不斷。除前幾年被妄圖“蛇吞象”的中天金融盯上之外,最近幾日,華夏人壽又捲入了被招行暫停新業務合作的風波當中。

7月26日晚間,有多位知情人士向新浪保險透露稱,招行已經取消了華夏人壽和泰康保險的銀保準入資格,同時暫時停止售賣兩家險企的產品。

針對這一消息,華夏人壽迴應稱,暫停新業務合作是因為系統升級,並不涉及、影響相關准入資格和存量業務後續服務工作的正常展開。而對於銀保渠道吃回扣、“小賬”等問題,華夏人壽也在回覆中表示,雙方合作期間發生的一些不合規甚至不合法的問題乃是個案,公司將對相關人員嚴肅查處,絕不姑息。

華夏人壽在迴應中稱,目前,銀行保險業務已經不是其主要業務渠道,今年以來所提供的新業務價值只佔公司新業務價值百分之十左右。

不過,從2018年報數據來看,華夏人壽對於銀保渠道依舊較為依賴。在華夏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前5的產品中,有3款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為銀保渠道,包括排名第一的“華夏財富一號兩全保險F款(分紅型)”。

"

作者 丁四

華夏人壽淨利潤同比大降82.9% 粗放擴張隱憂漸顯

作為保險業的後起之秀,華夏人壽近年來對外擴張步伐不斷,打破了由“老七家”所壟斷的壽險市場格局,堪稱業內新貴。7月22日,《財富》雜誌發佈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華夏人壽更是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排名第442位。

然而,隨著行業加速回歸保障本源,保險公司粗放型增長模式逐漸難以為繼。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華夏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236.1億,同比增長72.88%,但淨利潤5.21億元,同比下降82.9%。

與此同時,不久前曝出的招商銀行暫停與華夏人壽、泰康保險新業務合作一事,又將其推上了風口浪尖。剛剛躋身世界500強企業的華夏人壽,未來發展之路似乎並不平坦。

上半年淨利同降82.9%

連續兩季度淨現金流為負

華夏人壽成立於2006年,註冊資本153億元。成立初期,由於基礎弱、底子薄,公司一直經營業績不佳;從2013年開始,公司逐漸步入發展機遇期,保費規模和淨利潤均持續高速增長。2018年,華夏人壽的總保費規模已經達到2306億,同比增長32%;原保險保費收入1583億,排名壽險市場第四位;總資產5131億元,正式晉級特大型保險公司。

然而,隨著保險業加速回歸保障本源,保險公司轉型升級也正在提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華夏人壽雖然仍舊維持著較高的保費規模增速,但在淨利潤增速方面卻似乎已經後勁不足。

具體來看,去年華夏人壽共實現淨利潤31億,相比2017年的43億,已經出現了較明顯的下滑趨勢;而此前披露的2019年第二季度償付報告顯示,上半年華夏人壽實現淨利潤5.21億,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2.9%。據不完全統計,這一下滑幅度在所有實現盈利的非上市壽險公司當中,排名第一。此外,第二季度華夏人壽保險業務收入393.66億,也較一季度下滑53.27%;公司淨資產224.06億,環比減少22.98億。

償付能力方面,二季度末,華夏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13.19%、130.16%,較第一季度均有所上升,高於監管標準,但與業內龍頭有一定差距。2019年第一季度末,國壽、平安人壽和太保壽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52.03%、219.86%、263%,同期華夏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108.3%。在股東無法增資的條件下,一旦華夏人壽經營出現閃失,便有可能導致償付能力降低,甚至出現問題。

更值得關注的是,前兩季度華夏人壽的淨現金流均為負數。其中,第一季度華夏人壽淨現金流﹣52.2億;到第二季度,公司的淨現金流仍為﹣50.96億,流動性壓力未得到有效改善。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經歷了資產驅動負債的粗放擴張時代後,部分以萬能險等中短存續期產品為主的險企,正陸續進入剛性給付週期,故而現金流壓力凸顯。在險企業務結構調整期間,壓縮萬能險業務,則會對現金流產生一定影響,增加公司流動性風險。

作為傳統的萬能險大戶,華夏人壽近年來主動縮減萬能險規模,然而截至目前仍有一定數額的存量業務。數據顯示,2018年華夏人壽的保戶投資款相關收入為723.3億元,新增交費額在行業中排名第三,與原保費收入之比達0.46,高於行業整體0.32的水平。

遭招商銀行暫停新業務合作

銀保渠道恐受衝擊

人紅是非多。近年來激進擴張的華夏人壽,其身上的各種是非議論也一直不斷。除前幾年被妄圖“蛇吞象”的中天金融盯上之外,最近幾日,華夏人壽又捲入了被招行暫停新業務合作的風波當中。

7月26日晚間,有多位知情人士向新浪保險透露稱,招行已經取消了華夏人壽和泰康保險的銀保準入資格,同時暫時停止售賣兩家險企的產品。

針對這一消息,華夏人壽迴應稱,暫停新業務合作是因為系統升級,並不涉及、影響相關准入資格和存量業務後續服務工作的正常展開。而對於銀保渠道吃回扣、“小賬”等問題,華夏人壽也在回覆中表示,雙方合作期間發生的一些不合規甚至不合法的問題乃是個案,公司將對相關人員嚴肅查處,絕不姑息。

華夏人壽在迴應中稱,目前,銀行保險業務已經不是其主要業務渠道,今年以來所提供的新業務價值只佔公司新業務價值百分之十左右。

不過,從2018年報數據來看,華夏人壽對於銀保渠道依舊較為依賴。在華夏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前5的產品中,有3款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為銀保渠道,包括排名第一的“華夏財富一號兩全保險F款(分紅型)”。

華夏人壽淨利潤同比大降82.9% 粗放擴張隱憂漸顯

更耐人尋味的是,據此前的相關報道,招行目前已發出內部通知,恢復泰康人壽代銷、投保、保全等各項業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表示,銀保回扣、小賬的問題在行業普遍存在。在追逐保費規模的壓力下,險企為了搶奪銀行網點的銷售渠道,除正常的手續費用外,也會給從事銀保業務的櫃麵人員一些協議之外的回扣費用在,這在業內稱之為小賬。朱儁生表示,這種行為不僅抬高了險企成本,同時也增加了合規風險。

事實上,全面規範銀保渠道也是2019年銀保監會針對保險中介監管的重點工作。此前3月,監管部門便草擬《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未來將對銀行兼業代理機構從准入和退出、從業人員、市場行為和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系統要求,著力解決銷售誤導和手續費違規支付等突出問題。

對於較為依賴銀保渠道的華夏人壽來說,如何適應即將到來的全流程監管模式,探索新體系下銀保代理模式的出路和發展機遇,是其需要面對的問題。而在保險業務轉向價值增長、昔日萬能險等制勝法寶已不再靈驗的當下,如何重新刺激增長日益趨緩的公司業績,同樣需要其思考和解決。

躋身世界500強,只是一個開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