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人工智能 Surface Pro 3 樂視手機 耳機 極客公園 2017-04-12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昨天,樂視控股發佈公告,樂視移動老大從馮幸換成了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向賈躍亭直接彙報。而距離這次巨大的人事變動僅過了一天,樂視就發佈了過去半年以來的第一部新手機——樂 Pro 3 雙攝 AI 版。

在經歷了無數波折之後,樂視做出了一部怎樣的手機?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樂 Pro 3 的升級版?

從產品命名上可以看出,樂 Pro 3 雙攝 AI 版並不是一款全新設計的產品,而是在樂 Pro 3 的基礎上做了一定的「改進」而推出的一個新版本。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相比樂 Pro 3,樂 Pro 3 雙攝 AI 版在 ID 上做了小幅度的改良,SoC 從高通的驍龍 821 / 820 換成了聯發科 Helio X27(全球首發),後置攝像頭從單 1600 萬變成了雙 1300 萬,系統增加了 AI 語音助手。

先說以下這個 AI 語音助手。根據樂視的說法,樂 Pro 3 雙攝 AI 版的語音助手可以通過簡單的語音操作來完成充話費、微信發紅包、訂餐等操作,這些功能還是很新穎的,不過由於我們拿到的手機還是測試版,系統還沒有加入這些功能,我們會在後續體驗之後再為大家補充。另外,樂 Pro 3 雙攝 AI 版還內置了一些基於 AI 的功能,比如可以根據場景智能回覆的聯想輸入法,根據人物、地點來自動整理相冊中的照片,通過卡片式的方式展示短信等等。

去掉了 AI 元素,樂 Pro 3 雙攝 AI 版還剩下三個值得注意的地方:ID、聯發科 Helio X27 以及雙攝,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看看這三點。

ID:可能是第一部能用「漂亮」來形容的樂視手機

樂 Pro 3 雙攝 AI 版延續了樂 Pro 3 的一體式全金屬機身,不過在金屬材質的處理上,從樂 Pro 3 的拉絲拋光或者噴砂「統一」成了噴砂。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相比噴砂工藝版本的樂 Pro 3,樂 Pro 3 雙攝 AI 版的噴砂處理得要更加細膩,再加上在表面塗層上的改進,樂 Pro 3 雙攝 AI 版摸上去有種滑滑的感覺,具體的手感和 OPPO R9s 挺像。關於這種工藝的喜好因人而異,我個人就很喜歡這種摸上去「滑膩膩」但又帶有金屬質感的材質。

在背部的注塑天線條上,樂 Pro 3 雙攝 AI 版換成了貼著手機上下邊緣的 U 型天線條,這也是當下非常流行的設計。相比樂 Pro 3 的上下兩條直線,樂 Pro 3 雙攝 AI 版這種 U 型天線條有助於降低天線條對視覺的干擾,特別是在我們拿到的黑色版樂 Pro 3 雙攝 AI 版上,天線條几乎是不可見的。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在背部的雙攝像頭部分,樂 Pro 3 雙攝 AI 版做成了一個笑臉的樣子,看上去……萌得有點奇怪。此外,樂 Pro 3 雙攝 AI 版依舊採用了鏡面設計的背部指紋識別,可以當一個小鏡子用,當然缺點是容易沾指紋。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改良的工藝和天線條設計,加上正面的 2.5D 玻璃和還算比較窄的邊框,樂 Pro 3 雙攝 AI 版可能是我們用過的第一部可以用「漂亮」來形容的樂視手機。需要說明的是,金色和粉色版本的樂 Pro 3 雙攝 AI 版的正面依舊是 ID 無邊框設計,如果大家不太喜歡這個設計,建議選購黑色版本。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另外,有些美中不足的是,和樂 Pro 3 一樣,樂 Pro 3 雙攝 AI 版的「下巴」還是有點太長了點(比上「額頭」長點),有些影響視覺美感。我嘗試在設置中把虛擬鍵的按鍵燈設置為長亮(設置——輔助功能——虛擬鍵),看上去舒服多了……

聯發科 Helio X27 是什麼水準?

樂 Pro 3 的 SoC 採用的是高通驍龍 821 / 820,而樂 Pro 3 雙攝 AI 版則換用了聯發科剛剛推出的 Helio X27,這也是全球第一款採用 Helio X27 的智能手機,那麼 Helio X27 究竟是什麼水準?和千元機中常見的 Helio X20 和 Helio X25 有什麼區別?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其實 Helio X20、X25、X27 這三款 SoC 在核心架構和製程上都是完全一樣的,只是在最高主頻上有所區別,Helio X20(型號為 MT6797)的最高主頻 2.1GHz,Helio X25(型號為 MT6796T)最高主頻 2.5GHz,Helio X27(型號為 MT6797X)最高主頻為 2.6GHz。除了這三款 SoC,聯發科還有一款 Helio X23(MT6797D),最高主頻為 2.3GHz。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Helio X25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Helio X27

從聯發科官網提供的 X27 和 X25 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在 CPU 方面,二者採用的都是「2 個 A72 大核 + 4 個高頻 A53 中核 + 4 個低頻 A53 小核」設計,共計 10 個核心,不過 X27 的大核最高 2.6GHz,小核最高 1.55 GHz,而 X25 分別是 2.5GHz 和 1.5GHz。GPU 方面,二者均為 Mali-T880 MP4,X27 最高主頻 875MHz,X25 最高 850MHz。在存儲上,X25 和 X27 最大都只能支持 4GB LPDDR3 以及 eMMC 5.1 存儲(所以大家就不要抱怨為什麼沒 6GB 運存,沒有 UFS 2.0 存儲了)。

此外,相比起 X25,X27 在 ISP(圖像信號處理器)上多了「Dual ISP with color + mono sensor support with and DOF」,翻譯過來就是支持「一個彩色 + 一個黑白」的雙攝方案,支持模擬景深調節,而樂 Pro 3 雙攝 AI 版用的恰恰就是這種雙攝方案。

換句話說,Helio X27 其實就是 Helio X25 的「超頻 + ISP 改良版」。對於樂視來說,Helio X27 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更方便的支持雙攝,算得上是一舉兩得。

不過與此同時,由於 Helio X27 本質上和 X20、X25 沒什麼區別,這也意味著 X27 的整體表現無法媲美驍龍 820 / 821 這一級別的旗艦 SoC。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從跑分上看,憑藉兩個 A72 大核和高主頻的幫助,Helio X27 的表現並不差。特別是在 Geekbench 的 CPU 跑分中,樂 Pro 3 雙攝 AI 版的 Helio X27 跑出了單核 1770、多核 4473 的高分,和驍龍 820 / 821 處於同一水準。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在安兔兔中,樂 Pro 3 雙攝 AI 版也可以跑到 9 萬分,和高通的「最強 6 系」驍龍 653 差不多。

不過和 Helio X20、Helio X25 一樣,受限於相對落後的臺積電 20 納米 HKMG 工藝,Helio X27 在「滿血」運行時熱量太大,導致在日常使用中無法長時間保持優異的性能。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以 NBA 2K17 為例,在剛開始玩遊戲的時候,Helio X27 的 4 個「中核」和 2 個「大核」還可以正常運行,遊戲的流暢度也沒什麼問題(上圖一),不過玩上三五分鐘後,由於溫度太高,就逐漸變成了多數時候只有 4 個「小核」在工作,出現了「4 小核有難,6 大核圍觀」的狀況,與此同時,GPU 頻率也會因為 SoC 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導致的結果遊戲幀率明顯下降,出現卡頓(上圖二)。

當然了,NBA 2K17 只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日常使用中幾乎找不到對 SoC 性能要求這麼高的 app(包括遊戲)。如果你只是用手機上上網、看看視頻、刷刷微博,偶爾玩點網遊(王者榮耀基本可以流暢運行),大可不必擔心 Helio X27 成為體驗的瓶頸,但如果你對遊戲性能的要求較高,或者對系統流暢度非常「敏感」,樂 Pro 3 等採用驍龍 821 / 820 或者更高級別 SoC 的手機會是更好的選擇。

雙 1300 萬攝像頭表現如何?

根據方案的不同,目前的雙攝像頭手機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兩個鏡頭分別採用不同的焦距,從而實現光學變焦效果(準確來說是「光學跳焦」),代表機型是 iPhone 7 Plus 和金立 M2017。

第二種是一個主攝像頭 + 一個景深攝像頭,景深攝像頭的 sensor 收集的數據用於模擬背景虛化效果,不參與最終成像,代表機型有 vivo Xplay6、中興 Blade V8 等。

第三種是一個常規的彩色 sensor + 一個黑白 sensor。在這一類方案中,華為在 Mate 9、P10 上使用了像素更高的黑白 sensor,通過和彩色 sensor 的數據進行合成來實現模擬光學變焦效果,不過除此之外,大多數用這種「彩色 + 黑白」方案的廠商用的都是兩顆相同像素的 sensor。相比上一種「主攝 + 景深」的方案,「彩色 + 黑白」方案除了可以模擬背景虛化,在弱光下,黑白 sensor 收集的光線還可以輔助彩色 sensor 成像,並且黑白 sensor 也能可以單獨使用,「原生」拍攝黑白照片,代表機型有小米 5s Plus、努比亞 Z17mini 以及這款樂 Pro 3 雙攝 AI 版。

樂 Pro 3 雙攝 AI 版這兩顆 sensor 的像素均為 1300 萬像素,傳感器型號具體不清楚(推測是索尼 IMX258),有相位對焦,沒有集成光學防抖。

實際的拍照體驗和成像效果上,樂 Pro 3 雙攝 AI 版的表現中規中矩,對焦、測光、成像上都沒有什麼明顯的硬傷,但距離華為 P10 的這種國產第一陣營還有差距,白天足夠用,晚上會略有掙扎。

樂 Pro 3 雙攝 AI 版實拍樣張: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Google Pixel 拍攝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黑白相機模式

在背景虛化模式下,掌握下技巧(主題背景拉得足夠、背景不太亂、主題輪廓沒有太複雜),可以拍出效果尚可的背景虛化照片,朋友圈發個小圖糊弄糊弄人沒啥問題,但就不要放大看細節了。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樂 Pro 3 雙攝 AI 版拍攝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華為 P10 拍攝

總結

除了上面重點提到的這三點,樂 Pro 3 的很多優點在樂 Pro 3 雙攝 AI 版也得以保留,比如 4000 毫安時大電池、24W 快充以及 7.5 毫米的機身(考慮到電池容量,這個算很薄了)、顯示效果不錯的 5.5 英寸 1080p LCD 屏幕,不過有些麻煩的是,樂 Pro 3 雙攝 AI 版依舊沒有 3.5 毫米耳機插孔,插耳機時需要使用一個 USB-C 到 3.5 毫米轉換頭(買手機附送)或者額外購買一個 USB-C 耳機(不附送)。

首發|樂 Pro 3 雙攝 AI 版體驗

相比樂 Pro 3,樂 Pro 3 雙攝 AI 版擁有更好的設計和做工、功能更豐富的攝像頭,不過在 SoC 上有所退步,這讓樂 Pro 3 雙攝 AI 版並不是一款可以「取代」樂 Pro 3 的產品,而更像是一個特別的定製版本。

售價上,樂 Pro 3 雙攝 AI 版「4GB + 32GB」版售價為 1799 元(公開版),「4GB + 64GB」版售價為 2399 元(生態版)。這個定價算不上多高,不過相比起之前樂視手機動不動就搬出 BOM 成本的「負利定價」模式,樂 Pro 3 雙攝 AI 版的定價顯然要「正常」了不少。

最後,大家怎麼看樂 Pro 3 雙攝 AI 版這部樂視花了大半年「打磨」出來的手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