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8月21日電 8月19日,由題跋派和IEEE攜手舉辦的《5G時代,人工智能新機遇》分享會在華為北京研究所正式召開。現場中,多位行業專家、企業高管輪流以獨特視角該議題進行拆解剖析,並闡述自己對5G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看法和觀點。

"

中新網8月21日電 8月19日,由題跋派和IEEE攜手舉辦的《5G時代,人工智能新機遇》分享會在華為北京研究所正式召開。現場中,多位行業專家、企業高管輪流以獨特視角該議題進行拆解剖析,並闡述自己對5G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看法和觀點。

5G時代人工智能有何新機遇?題跋派華為北研所探索答案

華為北京會展中心參觀現場

題跋派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和FT中文網於2019年初共同發起,是一個圍繞科技領域的產業代表、創業者代表,以及投資人組織而成的前瞻社區,致力於推動新型技術商業化、產業化的進程。社區融合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與FT中文網兩大全球媒體的網絡資源為社區會員賦能,激發科技與商業的前瞻思潮。希望通過這樣一個社區平臺,把科學家、經濟學家、產業代表、創業者、投資人等各個領域的代表人物聚集在一起,交換思考,融合資源,建設一個務實、革新、思辨的科技商業社區。

本次活動的聯合主辦方IEEE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技術學會,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有超過42萬名會員,所有的會員都是在各個領域的專家。另外,IEEE下屬有39個技術學會,包括了IEEE的計算協會、電力和能源協會等等。IEEE每年在超過50多個國家舉辦將近1800多場技術會議,並且維護著全球最大的學術論文圖書館之一,在裡面有超過400多萬篇文獻,給全球各地的科研工作者、技術工程師研發進行參考。據統計,IEEE出版了170多本業界頂級的期刊、雜誌。

為深入探討《5G時代,人工智能新機遇》的主題,讓關心這兩大科技議題的會員及媒體有一個沉浸式的體驗,華為特地為本次活動提供了華為北京研究所的活動場地。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2018年研發人員有8萬多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5%;研發費用為人民幣1,015億元,約佔全年收入的14.1%。截至2019年6月25日,華為已在全球獲取了50個5G商用合同,發貨超過15萬個基站。

研發領域,華為聚焦全聯接網絡、智能計算、創新終端三大領域,在產品、技術、基礎研究、工程能力等方面持續投入,囊括超過700個數學家、800個物理學家,有6,000位專家專門從事基礎研究。即使是2019年,華為依舊計劃投入1,200億元人民幣研發費用。

活動開始前,與會者參觀了華為北京會展中心(EBC),這裡是華為面向未來的高端戰略對話中心,佔地7,000平米。與會者參觀了五大展區:戰略與願景、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華為雲業務,瞭解了華為最新技術動態。

在分享會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副出版人陳序、IEEE亞太區業務高級總監華寧、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兼聯席CEO米磊、中信證券前瞻研究高級研究員陳致宇都表達了在不同角度提出了對5G和人工智能這兩項技術的預期。陳序認為,不同國家、不同市場對於5G的訴求是不一樣的,但是隻有創業者以及投資人們不斷挖掘新的需求,才會加快5G的發展速度。

既然要討論5G下人工智能發展機遇,華為絕對是最好的例子。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共與政府事務部副總裁Andrew Williamson進行了《ICT在經濟增長中不斷髮揮的作用》分享。Andrew介紹到,華為曾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術在宏觀層面的影響。其結果是,人工智能技術並不會帶來大規模的失業,真正影響人口就業問題的是經濟衰退。不過華為也在推行技術的同時維護市場平衡,為人工智能時代創造新的崗位,以此解決失業率提高造成的負面影響。

米磊博士以華為為例,提到了這家公司在英國購買了500畝地以生產光學芯片。不僅如此,華為也找到了許多國內優秀的供應商,用來扶持旗下光學芯片業務。米磊認為,集成電路芯片即將達到天花板,未來將會是一個由光學芯片主導的社會。

中信證券前瞻研究高級研究員陳致宇表示,由人工智能和5G所引領的市場,如雲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產業,其在國內會迎來一場遠超世界的增長。以華為為例,最新數據顯示該公司在收入方面幾乎達到了BAT三家的總和;研發方面,華為位於全球第五,超過了蘋果和微軟。在這樣的數字面前,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將會在5G和人工智能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

江行智能創始人劉江川指出,5G可以帶來高帶寬和低時延,然而要想真正做出16K分辨率傳輸、自動駕駛、VR、AR這些產品,就要最大程度減小云端的壓力,也就是要依靠邊緣計算。

IEEE亞太區業務高級總監華寧補充到,5G和人工智能肯定會帶來更多新的業務和商業模式,不過同樣還帶來了很多政策問題、法律問題、倫理問題、道德問題。在過去,比如4G時代,將一個工程師關在小黑屋裡三個月就能創造出來一個新的產品。然而到了5G,這種模式便不再奏效。

"

中新網8月21日電 8月19日,由題跋派和IEEE攜手舉辦的《5G時代,人工智能新機遇》分享會在華為北京研究所正式召開。現場中,多位行業專家、企業高管輪流以獨特視角該議題進行拆解剖析,並闡述自己對5G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看法和觀點。

5G時代人工智能有何新機遇?題跋派華為北研所探索答案

華為北京會展中心參觀現場

題跋派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和FT中文網於2019年初共同發起,是一個圍繞科技領域的產業代表、創業者代表,以及投資人組織而成的前瞻社區,致力於推動新型技術商業化、產業化的進程。社區融合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與FT中文網兩大全球媒體的網絡資源為社區會員賦能,激發科技與商業的前瞻思潮。希望通過這樣一個社區平臺,把科學家、經濟學家、產業代表、創業者、投資人等各個領域的代表人物聚集在一起,交換思考,融合資源,建設一個務實、革新、思辨的科技商業社區。

本次活動的聯合主辦方IEEE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技術學會,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有超過42萬名會員,所有的會員都是在各個領域的專家。另外,IEEE下屬有39個技術學會,包括了IEEE的計算協會、電力和能源協會等等。IEEE每年在超過50多個國家舉辦將近1800多場技術會議,並且維護著全球最大的學術論文圖書館之一,在裡面有超過400多萬篇文獻,給全球各地的科研工作者、技術工程師研發進行參考。據統計,IEEE出版了170多本業界頂級的期刊、雜誌。

為深入探討《5G時代,人工智能新機遇》的主題,讓關心這兩大科技議題的會員及媒體有一個沉浸式的體驗,華為特地為本次活動提供了華為北京研究所的活動場地。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2018年研發人員有8萬多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5%;研發費用為人民幣1,015億元,約佔全年收入的14.1%。截至2019年6月25日,華為已在全球獲取了50個5G商用合同,發貨超過15萬個基站。

研發領域,華為聚焦全聯接網絡、智能計算、創新終端三大領域,在產品、技術、基礎研究、工程能力等方面持續投入,囊括超過700個數學家、800個物理學家,有6,000位專家專門從事基礎研究。即使是2019年,華為依舊計劃投入1,200億元人民幣研發費用。

活動開始前,與會者參觀了華為北京會展中心(EBC),這裡是華為面向未來的高端戰略對話中心,佔地7,000平米。與會者參觀了五大展區:戰略與願景、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華為雲業務,瞭解了華為最新技術動態。

在分享會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副出版人陳序、IEEE亞太區業務高級總監華寧、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兼聯席CEO米磊、中信證券前瞻研究高級研究員陳致宇都表達了在不同角度提出了對5G和人工智能這兩項技術的預期。陳序認為,不同國家、不同市場對於5G的訴求是不一樣的,但是隻有創業者以及投資人們不斷挖掘新的需求,才會加快5G的發展速度。

既然要討論5G下人工智能發展機遇,華為絕對是最好的例子。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共與政府事務部副總裁Andrew Williamson進行了《ICT在經濟增長中不斷髮揮的作用》分享。Andrew介紹到,華為曾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術在宏觀層面的影響。其結果是,人工智能技術並不會帶來大規模的失業,真正影響人口就業問題的是經濟衰退。不過華為也在推行技術的同時維護市場平衡,為人工智能時代創造新的崗位,以此解決失業率提高造成的負面影響。

米磊博士以華為為例,提到了這家公司在英國購買了500畝地以生產光學芯片。不僅如此,華為也找到了許多國內優秀的供應商,用來扶持旗下光學芯片業務。米磊認為,集成電路芯片即將達到天花板,未來將會是一個由光學芯片主導的社會。

中信證券前瞻研究高級研究員陳致宇表示,由人工智能和5G所引領的市場,如雲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產業,其在國內會迎來一場遠超世界的增長。以華為為例,最新數據顯示該公司在收入方面幾乎達到了BAT三家的總和;研發方面,華為位於全球第五,超過了蘋果和微軟。在這樣的數字面前,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將會在5G和人工智能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

江行智能創始人劉江川指出,5G可以帶來高帶寬和低時延,然而要想真正做出16K分辨率傳輸、自動駕駛、VR、AR這些產品,就要最大程度減小云端的壓力,也就是要依靠邊緣計算。

IEEE亞太區業務高級總監華寧補充到,5G和人工智能肯定會帶來更多新的業務和商業模式,不過同樣還帶來了很多政策問題、法律問題、倫理問題、道德問題。在過去,比如4G時代,將一個工程師關在小黑屋裡三個月就能創造出來一個新的產品。然而到了5G,這種模式便不再奏效。

5G時代人工智能有何新機遇?題跋派華為北研所探索答案

IEEE亞太區業務高級總監華寧

華寧還表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獨家運營方DeepTech將和睡前FutureLab聯合,與IEEE合作開展中國媒體及社區業務,圍繞著《Computer》中文版雜誌、在線媒體內容以及會議活動,為人工智能從業者、技術開發者、技術愛好者愛好者搭建一個權威可靠的學習交流的平臺。IEEE Computer中文版將成為DeepTech新興科技媒體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計劃,雙方將在明年3月推出第一期雙月刊《Computer》雜誌,以IEEE已出版的十本頂級英文雜誌內容漢化和國內內容採編構成,力爭為中國的大計算產業提供更具前沿性的意見及行動綱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