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MO聯合創始人李思成:區塊鏈已進入商業化時代

區塊鏈資訊 天下無雙 2018-07-26

任何一個商業級基礎設施的落地,都容易引發現象級的關注。BUMO今年年初立項,5月26日主網上線,正式向外界揭開神祕面紗。在此之前,這家公司對外宣傳的次數近乎為零,但外界盛傳它正是布比一直想做卻遲遲沒有推進的公鏈項目。

這一切並非空穴來風。從它的起名方式到顧問成員,無一不向外透露著它與布比千絲萬縷的聯繫。在BUMO的白皮書中,顧問團成員包括蔣海和王璟,前者是布比的創始人,後者是布比的聯合創始人兼CTO

近日,在接受金色財經專訪時,BUMO聯合創始人李思成首次公開稱:"BUMO與布比在人員構成上有重合,但並不存在外界傳言的'投資與被投資'的關係"。除了布比核心成員擔任BUMO顧問外,二者還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協議,BUMO主網能夠快速上線,也是由於採用了布比的底層技術。

關於BUMO名字的由來,是受到中國古代貨幣"布幣"的啟發,"布幣是春秋戰國時期最重要的交易媒介之一,而BUMO的定位也是數字資產價值流轉的承載者",李思成在採訪中對金色財經解釋說。巧合的是,布比也曾用布幣來詮釋企業內涵。

事實上,布比創始人蔣海從去年開始就考慮將原有的聯盟鏈業務,搬到公鏈上來做,因此布比對於公鏈代碼的研發從去年上半年就開始持續進行。到去年年底,又落實了公鏈的商業化邏輯。今年年初BUMO立項後,從技術到商業運營進展的非常順利。

某種程度上,BUMO聯合創始人李思成的經歷代表了一票區塊鏈領域的創業者們:資歷足夠深、足夠精英,都有足夠的互聯網實戰經驗。

BUMO聯合創始人李思成:區塊鏈已進入商業化時代

李思成畢業於北大技術物理系,先後在空中網、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擔任要職,2005年他投資世紀佳緣成為早期投資人之一,也是世紀佳緣的首任COO。2009到2011年之間,他任職的公司包括遊戲、電商,甚至湖南衛視。

2011年中國互聯網圈發生了一件大事:孫正義以2.5億美金投資了PPTV,創下當時視頻行業融資記錄。李思成從那時進入了PPTV,負責用戶營銷、產品和所有非廣告類的業務。PPTV的一個早期投資人老A非常喜歡前沿技術項目,他在芯片類、技術協議和新材料方面有豐富的投資經驗。這其中也包括區塊鏈,他是布比的早期機構投資人之一。

李思成說自己受老A的影響很深,以至於他在離開PPTV後還曾想過用區塊鏈創業,但他考慮後並不看好當時的區塊鏈創業環境,他認為創業不能選擇消耗型的行業,還是要做能為行業增值的服務。因此他在2013年決定與七天連鎖酒店的原有創始股東鄭南雁圍繞酒店和旅遊行業展開合作。業務包括會員金融服務、酒店SaaS平臺和加盟等。

"很久之前,大家談到區塊鏈,只是把它當作金融領域的技術創新,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原有金融領域的投融資,但是對於傳統商業體而言,這種創新的吸引力並不大。"

這些商業主體需要的是,區塊鏈可以在企業內部運營上發生化學反應,提升經營效率。

1 塑造分散式商業信任

區塊鏈正處於上風口,各行各業對使用新技術改進原有業務痛點有著迫切的需求。

不過在公有鏈領域,我們還未看到一款可用於商業級部署的公有鏈。相比之下,巨頭對於區塊鏈的研究看起來更加超前。如果谷歌或是阿里來做區塊鏈,作為一家規模較小的第三方公司是否還有使用區塊鏈的價值?

答案的核心在於他們是否值得信任。李思成認為,區塊鏈的特點就是將數據分散存儲在多個節點上,節點之間通過技術和代碼保持信任。"這種信任把我們對於一個傳統商業體的信任,轉移到一個分散商業體的信任"。

這種信任引申出了"泛在信任"的概念,在BUMO的價值體系中,信任無處不在。也許今天我們的信任停留在21個節點,但李思成希望未來這種信任可以分佈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許一個智能硬件就是一個形態的節點,BUMO的使命就是去支持它們。

目前,支持快速商業落地的工作在鏈圈推進的並不順利。去年年底李思成在研究區塊鏈行業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TPS成為區塊鏈商業應用的最大攔路虎。這在互聯網行業是很難發生的,他從不認為每秒幾千的用戶訪問量會成為制約商業落地的瓶頸。

但實際上,在保證系統穩定安全的前提下,能夠達到2000TPS的公有鏈還很少見。為此,BUMO提出了一個三層結構的基礎區塊鏈發展框架。在技術層面,BUMO運用了多鏈技術和混合共識算法,跨鏈協議以及智能合約,這些技術的集合,解決性能、擴展性、應用多樣性和價值孤島等問題。

另一方面,如果做私有鏈或是聯盟聯,TPS可能會更高,但BUMO的願景註定它必須是基礎公鏈,它支持的是所有商業體,尤其是中小型規模企業的"區塊鏈改造",如果做聯盟鏈或私有鏈,定位就會變為基礎服務提供商或第三方支持,BUMO志不在此。

2 重新定義數字資產

BUMO首先是一個數字資產再定義平臺。

迄今為止,大家對於數字資產的定義,仍然集中在"幣價值"。李思成更期望將數字資產依託於智能合約,賦能到實體服務的使用權和所有權。

"我並不希望token是一個個的幣,更希望它是一杯咖啡,是幾張咖啡券,可能是明年東京櫻花節期間某個酒店的入住權。亦或是今年秋天的一張大閘蟹券,一張車險的保單……"

實際上,他更想做的是將數字資產的使用權和所有權進行拆分。例如酒店入住權益在不同時間代表不同的權益,"我更希望數字資產能夠把我們周邊生活中絕大部分的使用權益和所有者權益拆分出來,都能夠被定義為數字資產,具備流通能力和價值",李思成對金色財經說道。

當數字資產被定義,也是商業價值流轉之時。

數字資產只有流通才能產生價值。BUMO在網絡平臺內,嵌入了很多與流通相關的代碼和底層結構。李思成認為,將數字資產上鍊定義後,更大的挑戰與應用高地還是在後續的流通中。

在現實商業應用場景中,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都可以接入到BUMO中,例如傳統的農業、醫療、海運金融;以及互聯網領域新興的社區電商、連鎖招聘、軟件外包等行業都可以通過BUMO的平臺進行區塊鏈化。更吸引人的是,如果你的商業邏輯清晰,技術功底過硬,可以直接接入開源的網絡。

李思成舉例,像是供應鏈金融等區塊鏈已經落地的領域,最快一週之內就能在BUMO上開展數字資產業務;另一些從原有的開放網絡中遷移到BUMO上,速度也會很快,大概需要兩週時間;但是如果一個企業內部要做徹底的區塊鏈轉化,它的時間節點由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和商業模式決定。

BUMO的發展途徑是:先突擊短平快的商業模式,把他們的數字資產先放到鏈上,當數字資產品類積累到一定數量時,會觸發交易與流通。這與互聯網的創業思維很像,選擇一個輕型的應用場景,落地一些小而美的產品和方案,吸引用戶和投資人的注意力。

3 鏈通商業體孤島

BUMO的定位,詮釋了區塊鏈領域兩個非常經典的應用場景:多方交易和商業共享。

多方交易,準確來說是多方不信任交易。李思成舉例說:"互聯網廣告的採訪和投放過程很容易產生虛假數據",廣告行業的構成相對複雜,參與方眾多,有流量源、投放平臺、廣告主和第三方公司等,利益相關方之間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存在作弊與反作弊的博弈。

涉及多方交易的場景還有跨境電商,同樣的一個訂單,它涉及到生產、物流,國內物流、海外物流、國外小商家和最終用戶,流轉的環節越複雜,參與方越多,用區塊鏈的效果可能更好。

多方交易可以延伸到大部分做流量生意的中介平臺,"只要這個多方之間沒有一個特別大的中間平臺,或者說如果構建一箇中間信用平臺的成本非常高昂,那麼都是有機會用區塊鏈去重構和改造的"。

另一個應用場景是商業共享,具體來說就是拓寬不同商業體之間的價值交換途徑。其實定義數字資產不是BUMO首先提出的,我們在淘寶上購物,在攜程上訂機票都是將資產定義為數字化的行為,因此李思成一直強調:"當數字資產在法人主體內部流通的時候,我們的錢就變成了一種使用者權益",這種權益在同一個商業主體內部進行流轉是沒有難度的,例如基於區塊鏈的保險積分平臺已經實現落地。

但是當我們想跨商業主體進行數字資產流轉時,難度會呈幾何級的上升。兩個單一的商業主體在產品網絡、技術網絡和數字資產信用等方面有不同的標準,他們之間建立一個互信互認的聯繫幾乎是不可能的。

李思成認為,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就是扭轉這種不可能的一線希望。當我們的商業置於機器信任之下,合約的應用讓每一家企業注重的不再是"對手交易",轉變為用戶對數字資產流通渴望,以及商家爭取更好的現金流。到那時,我們界定數字資產不再限於積分,流通起來就更加便捷,而且每次的交易信息都基於公鏈地址,不再是企業內部賬簿,商業體系就簡單很多。

區塊鏈的出現,讓大多數人有機會把自己的數字資產放到鏈上,這就是一個授信的過程。當我們的數字資產上鍊被驗證,流通起來就不是件困難的事情。

所以目前區塊鏈領域最基本又是最稀缺的資源也正是商業化。我們通過分析BUMO,看到最少三點必備要求:第一,技術可行;第二,團隊有成功經驗;第三,對未來的可延展性。李思成對金色財經說,經歷了互聯網創業、公司上市,再到區塊鏈創業,他對自己和團隊的要求始終都是成熟與可商業化,對於能在區塊鏈領域實現商業價值的公司來說,這的確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