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CE 商業 何偉:LBank的分佈式社區自治差異化之路

VOICE 商業 何偉:LBank的分佈式社區自治差異化之路

出品 / CoinVoice(ID:coinvoice)

文/ 司馬叄

區塊鏈一個偉大的哲學思想就是分佈式治理、社區自治,這樣的管理方式能很大程度改善過度中心化的弊端與不透明現象,並將更多的權益分配給每一個參與社區的成員。

LBank就是一個致力實現分佈式社區自治理想的交易所。LBank以用戶、社區為主,該社區的每位用戶都有不同的權利,也會承擔不同的義務,分別對LBank做出不同的貢獻,助力LBank進行更好的運營。當然,所有的這些貢獻都會和代幣的激勵機制掛鉤。

今天,COINVOICE商業公開課邀請到了LBank聯合創始人何偉,直播環節,何偉針對如何打造分佈式社區自治交易所等議題進行深刻的解析,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的分享。

CoinVoice:非常高興邀請到您作客CoinVoice,LBank的目標是做區塊鏈資產交易的領航者,那麼業務範圍都包含哪些?請您先簡單介紹一下LBank交易所。

何偉:介紹下LBank,LBank創立於2016年,很多人提到LBank,就會想到IPFS,想到唯鏈,包括後面的龍鏈、星雲、深腦鏈這些。

這些都是在LBank首發的項目,也為LBank聚集一群忠實的用戶,大家每次提到LBank,第一個反應就是,LBank的項目都特別優質。今年以來,LBank一共上線了8個IEO項目,每一個項目,上線的漲幅遠超200%,每一個都帶領LBank的用戶實現了多個小目標。

所以LBank一直以來,不說有多大,不說有多少用戶,不說有多少交易量,我們只說一個事,就是我們的用戶,大多都在賺錢。這個比例,差不多是72%。

所以LBank立足的,是一件特別小的事,叫做,帶用戶盈利。我們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難賺的錢。儘管這個行業的項目水平參差不齊,儘管這個行業99.99%的項目最後都會消亡,但是我們一直在儘可能的,把最優質的項目帶給大家。

CoinVoice:LBank具備行業一流的技術研發、行研投顧、和交易風控實力,這背後肯定離不開一個優秀團隊的支持,請您介紹一下LBank的核心團隊。

何偉:先簡單介紹下LBank的技術情況。這個行業,目前來說,仍然是技術為主導。我用幾個簡單的數字來說明情況:

1、LBank目前每個月投入在研發、技術風控上的成本,佔平臺開支的60%以上,超過千萬

2、LBank上線三年,目前發生的大規模盜號和盜幣事件,0起

3、LBank研發團隊的學歷,最低的是我們的CTO,本科,碩士:60%;博士:30%

4:我們的行研投顧團隊,目前人數在10人以上,普遍來自與傳統VC、金融、及BAT等技術人員

5:核心團隊,有學院派,也有實戰派

學院派的例如,負責我們全部產品的同事,來自於國內某銀行,其團隊搭建了國內第一條銀行間的清算結算鏈,師承於國內最早研究區塊鏈的浙江的某高校;

實戰派的,例如我,之前來自於傳統金融行業,任職於期貨公司,分管銀行、券商、公募、私募等機構業務,管理數十億規模的資產。

CoinVoice:LBank從2017年10月上線以來,一直都活躍在市場上,目前的運營數據可以跟大家分享下嗎?

何偉:LBank從2015年12月開始啟動研發,2016年10月份正式上線,2017年10月海外版上線,我們在2018年1月的時候,單日的交易額突破3億美金,在2018年2月的時候,我們的註冊人數突破了100萬。

截止到目前,LBank總共的註冊用戶數是350萬,LBank的日均交易量15億美元。目前上線的資產,交易對總數150多個,整體的全球排名在10到15之間。

目前,我們的用戶遍佈44個國家,我們在2018年全年總共研究了35個國家、3000多個團隊的3903個項目,總共上線的項目數量是58個。上線率我們統計下來是1.48%。平均100個項目當中有1.48個可以在LBank上線。我們單個項目的最高盈利率6595%,差不多翻了65倍。

此外,我們被60多個國家的1500多個媒體總共報道了95000多次,我們網站的日訪問量350萬左右。

CoinVoice:年初IEO模式火爆,助推平臺幣利好,彼時眾多交易所爭先恐後的推出自己的平臺幣,甚至連自2013年一直沒發行平臺幣的Gate.io都推出了GT,那麼當時LBank為什麼沒有“跟風”,而是選擇在現在這個時候推出呢?您認為現在是推出平臺幣是一個好的時機麼?對於接下來的行情走勢平臺幣的表現怎麼看?

何偉:為什麼沒有跟風?因為我覺得平臺幣這個東西不存在任何的風,它並不同於區塊鏈所有的項目,不是說一個好的時間點項目就會有更好的發展,也並不是一個好的時間點就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資金,在我看來平臺幣的價值取決於一點,就是這個交易平臺它的交易盈利能力到底怎麼樣,以及未來的發展信心。

現在整個行業處於復甦的狀態,在行業回暖的時候,尤其是金融行業,股票如果說迎來牛市,首先爆發的一定是券商股。因為你無論在什麼時候,你要投資股票一定會先參與到券商裡面,需要給他們繳納手續費。

區塊鏈行業同時也是如此,當行業處於復甦的時候,整個交易平臺的平臺幣一定是表現最好的,因為大家需要去交易平臺上面交易各個數字貨幣。

但是反過來說,我們選擇這樣的時間點,並不是說因為時間好,而是因為LBank做好了這樣的準備。平臺幣目前不同於其他的任何的項目,它是區塊鏈裡面盈利模式最明確的,無論是交易所續費,還是上幣費,在目前來說交易所佔據了整個行業80%的利潤,所以交易所能最簡單的講清楚一件事情,就是它的平臺幣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我剛才說整個行業99.99%的項目都會死掉,活下來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其中一定有交易所,而且不止一家。因為無論什麼幣活下去,大家都需要在交易所對它進行交易,這樣情況下,LBank本身其實已經有了足夠強大的信心,並且有了足夠強的盈利,我們計劃通過盈利來反哺整個平臺幣的生態。

針對這個平臺幣我們設計了一套新的共識機制,目前還沒有對外披露過,今天是第一次講,我們把它叫做POB(Proof of Benefit),每個人對平臺創造的貢獻,會得到額外平臺幣的鼓勵。

我們設計這套模式的初衷,首先,第一是,目前整個行業存在太多的亂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業裡面的項目大多數講不清楚他們是怎麼盈利的,但交易所可以講清楚。

第二,我們看到了太多的,不管是POW也好,POS也好,其實他們對整個行業而言是沒有貢獻的,更多人可能喜歡躺著賺錢,但是對交易所而言,我們覺得不是一個良性的模式,或者說不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我們希望所有持有我們平臺幣的用戶都是LBank的貢獻者,他們的貢獻會和他們平臺幣進行掛鉤,讓他們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

我們一直倡導的一個理念叫做“社區自治交易所”,社區自治了,同時我們也會把激勵機制做好,所以會通過平臺幣來體現,這個就是我們的POB。

至於說接下來平臺幣的走勢會怎麼樣。可以跟分享一個小事情。今天下午,我又和一個投資機構吵起來了,他希望LBank給他留一些平臺幣的額度,被我們一口拒絕。

因為我覺得首先第一,這是對用戶的不公平,我們的社區自治,一定是由用戶說了算。第二,我們希望LBank的平臺幣在市場上有非常不錯的表現,如果我們提前把額度給到了別人,我們會覺得這對平臺的發展是負面的。

前一段時間和一個參與區塊鏈投資的互聯網大佬,在一個飯局上吃飯,聊到LBank平臺幣的事宜,他說非常想要參與LBank平臺幣中來,但是當大家酒足飯飽之後,他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說:“所有的創業者,如果你們能不拿投資機構的錢,就不要拿投資機構的錢,因為投資機構給到你們的永遠是負擔,它給到你們的助力一定小於它想收穫的東西。”

我覺得這句話特別有道理,因為平臺真正的貢獻者是社區、是每一個用戶,而不是這些所謂的大佬、所謂的機構。所以我們給到所有機構的價格和用戶是一樣的,無論是行業的哪個投資機構、哪個大佬,他們的價格和在座的每一位一定是一樣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希望看到誰收割誰,我們想給大家一個公平的環境。

CoinVoice:此次LBank平臺幣的發行細節方便透漏下嗎?我們發現現在有很多交易所平臺幣對標BNB,LBank平臺幣在玩法和規則有什麼差異化嗎?

何偉:完全不一樣。因為BNB早期發幣的主要目的是用來融資,是用來維持整個平臺的運行和發展,對LBank來說,我們不是這樣的,或者說LBank正因為不是這樣,所以才願意在這個時間點發行自己的平臺幣。

我們發行平臺幣主要是做用戶的沉澱,希望我們和社區用戶靠得更近,而不是希望有一筆錢來投入我們的研發,因為目前LBank的利潤已經Cover掉這些,可以讓我們正常的運行下去。

除了出發點上不同,具體的規則也有很多不同,我們整個共識機制是基於一個POB機制,根據大家創造的貢獻,根據各自每個人的收益情況,來對大家進行一個評判,LBank平臺幣設置了四個節點,有四個節點可以參與進來。

第一個是機構節點,機構節點是指擁有社區共識,擁有篩選項目的能力,並且投資過優質的區塊鏈項目的TOKEN FOUND或者個人,對這些機構而言他們對LBank的貢獻方式就是在優質的項目和LBank之間搭起一座橋樑,讓優質的項目可以在LBank上線。

第二個社區節點,社區節點是指擁有至少一個活躍社群,並積極參與LBank社群建設的社區組織或者個人,他們的貢獻方式是基於LBank搭建社群,並且形成一個社區自治的理念和文化,和具體的行之有效的邏輯。

第三個交易節點,交易節點是指熟悉整個數字貨幣加密市場,對二級市場有比較深刻的認知,並且可以幫LBank提供良好的流動性,方便用戶在上面交易的對象。針對交易節點他們的貢獻方式就是在LBank上提供比較好的流動性。

最後一個生態節點會比較寬泛一些,大家都知道,除了交易以外,其實整個行業代幣有許多應用場景。交易所也有很多創新的玩法,不管是遊戲、期權、合約,這些金融衍生品,包括一些創新型的模式場景,這些我們都會在生態節點裡面進行搭建,整個生態節點的貢獻方式就是創造一個良性的生態循環,幫助代幣擁有更好的使用場景。

總結一下,可以理解為LBank平臺幣以用戶、以社區為主,以四個節點作為治理機制,包括機構節點、社區節點、交易節點和生態節點,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權利,也會有不同的義務,分別對LBank做出不同的貢獻,助力LBank進行更好的運營。所有的這些貢獻都會和代幣的激勵機制掛鉤,這個就是我們剛才說的POB機制的社區自治交易平臺。

CoinVoice:LBank選擇將上幣和交易權力放給社區,未來的路線是轉變成分佈式社區自治的交易所,那麼在給用戶最大決策權的同時LBank是如何規避風險的?分佈式社區自治是否是LBank與同行的差異化創新所在?

何偉:風險規避這其實是個很大的問題,在風險規避上面我們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首先第一個是基於整個大環境的,我們覺得所有的事前監管其實會讓金融創新失去活力。

整個行業如果需要大踏步的往前發展,行業必須要承擔一些泡沫,傳統的互聯網行業或者傳統的金融行業,包括科技行業,比如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其實在行業早期的時候,這些行業都充斥著大量的泡沫。

但是正是因為這些泡沫的存在,讓這個行業擁有了人才,擁有了關注度,擁有了發展的可能性,擁有了資本的青睞,也是這些泡沫促使了這個行業大踏步的快速的發展。反過來說,如果說泡沫過大其實也會損害整個行業的發展。

整個區塊鏈的熊市從2018年開始歷經一年半的時間,就是因為那會兒整個行業的泡沫非常龐大,已經到了不得不進行一輪大的熊市調整的地步。

在我們看來一個好的健康的行業,首先第一個,它應該做的並非是事前的風控和監管,好的方式應該是事後的風控,我們現在傳統的監管方式更多的把它叫做黑匣子,也就是允許你在某一個局部空間進行一些小小的創新,我們根據後續的情況來對它進行大的調整。

往大了說,整個區塊鏈的行業其實目前就是一個“黑匣子”的監管狀態,各個國家對它有不同的監管標準,但是更多的是放任它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面自由的發展。讓它以技術為導向,以應用為目的,凝聚社區用戶的共識,緩慢的發展,太快的話反而會發生很多的問題。

這種情況下,LBank只做事後的監管,大家可以看到這是所有政府慣用的一個伎倆。因為這樣帶給行業的是發展的可能性,以及事後糾錯的可能性。

所以第一個方面,LBank做的就是把事前的監管變成事後的風控,最大程度地給予整個行業創新的可能性、自由發展的可能性和自由奔跑的權利,給到用戶一個交代。

其二我們有四個節點,針對這些節點我們會有各式各樣的一個准入標準,除了准入標準,我們也會對外進行所有的披露,告訴用戶這些節點的情況。

其三我們也會對這些節點進行一定的權力限制,如果發生問題會有一些事後的懲罰標準。

所以我們通過整個規則的明確,共識的凝聚,治理機制的完善,以及POB的共識機制和激勵機制來搭建了整套完善的事後風控體系。

和同行相比,我們這套模式最大的創新,在於我們把所有的權利給到了社區,但是同樣的,我們也把這些責任和義務給到了社區,讓社區享受權利的同時來承擔它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並對此引入了整個POB進行一些獎懲的機制。

除此以外,我覺得我們和同行最大創新的點,就是LBank更想做的通過共識機制,把交易所交給社區,同時,社區可以通過這個交易所來獲得自己更大的一個蛋糕。

CoinVoice:隨著行業越來越正規化,交易所作為行業金字塔尖生態勢必會面臨更強的監管和合規,那麼LBank在這方面有無應對策略?

何偉:最後一個問題其實挺敏感的,LBank在這塊做了很多對應的工作,但是當這些東西正式和大家見面之前,還不能對外公佈。

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所謂的合規交易所,當中有一些可能依託於某個國家的政府,某個大型企業,某些大型財閥,擁有發展深厚的資源,這些合規交易所目前受到了很多傳統金融人士喜好,他們目前做的不管是資產的託管,或者是交易所本身的業務,這些東西其實都和目前的行業有很大的不同。

行業某個交易所他們目前的主要業務是做託管,類似於傳統金融行業的,我們知道金融行業做託管的有銀行、有券商,他們託管會收取一定的託管費,你把錢放在他們那,他們會再安排。

比如一個金融產品,把託管方指定某個券商,這個券商要做的事情,第一,是對整個風控進行審核,金融公司下單的時候有沒有符合金融條件;第二,對整個資金安全線做審核,如果觸達他們的警戒線(風控線),這些託管方會直接對用戶的資產強行平倉,保證資產的安全。

回過來說,在傳統金融裡面做託管要付費,通過付費做這麼多事情,但是現在的數字資產行業裡面的託管,其實它做的事情很少,它只要把資產放在它那邊,出具一些相關的證明,證明你有這個資產。

它的收費是幾十倍於傳統行業的,非常的高昂,但是無論是傳統的企業,還是有應用場景的企業,還是會選擇將資產託管在那邊,這個就是監管帶來的魅力,告訴大家這個是正規的。

正是有了牌照的背書,大家願意花費這樣昂貴的代價把資產放在別人那兒。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金融整個行業的合規以及監管是很重要的,但是反過來說,我會覺得區塊鏈這個行業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路。

大家都知道最近比較火的Facebook發行的“天秤座計劃”,天秤座計劃已經來來回回扯了好幾次,首先第一是美國政府的嚴令禁止,但facebook回了一封信還是要發幣,稱願意接受政府的監管,同時我還做了什麼,羅列了一些內容,回答了他們一些問題,這個是facebook與監管之間的溝通和協調。

在座各位都是區塊鏈的愛好者或者比特幣的信仰者,大家知道比特幣的創世區塊上面寫了什麼?我自問自答,特別簡單一句話:財經大臣即將對銀行實施第二輪的救助。特別有意思,這句話在我們看來其實是對傳統金融的一個嘲諷。

在中本聰的認知裡面,傳統金融其實已經走向了一個末路,它的僵化體制,它目前作為一個國家暴利機器下的背書,在整個實體資產裡面發揮的作用,在中本聰看來其實都已經不是我們所要的東西,所以才有了比特幣。

整個區塊鏈行業一直是脫離在監管之外的,並不是說我們不想要監管,而是目前來看這種監管體系不適用於整個區塊鏈行業或者比特幣的監管,因為它是屬於國家和國家之間的。

每個國家和國家之間有不同的律法,甚至在美國不同的州都有不同的律法。在傳統金融一直有一句話,叫做“金融生病了”,並不是整個金融行業真的走向了末路,而是我們看的到金融的天花板了。

現在的金融有它的侷限性,在目前這種合規體制下我們的金融只能走到這一步,我們一直倡導的是地球村的概念,我們一直倡導的是世界一家人,但是就目前這種貨幣體系,監管政策難以達到,所以這是中本聰的願景,也是我們希望比特幣可以承載的一些東西。

區塊鏈一定需要監管,一定需要合規。因為只有監管和合規才能讓整個行業更有序的發展,而不像現在更多的劣幣驅逐良幣。

同樣的我們也覺得現有的監管體系和現有的政策可能無法很好的對整個區塊鏈和數字貨幣行業進行有效的監管,因為它是一個全球性的跨區域的協作模式,它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的變革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就我個人而言的態度,我們支持監管、擁抱監管,LBank在這方面一直有做很多工作,同樣的,我們也希望可以有符合整個區塊鏈價值體系的一種監管體系的到來。

©本文為CoinVoice優質原創內容,CoinVoice是領先的全球化區塊鏈媒體,專注原創、深度、優質的區塊鏈內容,致力於鏈接全球範圍內的區塊鏈創新者。添加小助手微信:17045486201邀你進交流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