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緻排查隱患 防止次生災害

細緻排查隱患 防止次生災害

縣委書記董和平和縣委副書記袁衛國到現場指導搶險救援工作。程浩 攝

南方日報訊 (記者/楊溢子 通訊員/羅炳強)受高空槽和低渦切變線共同影響,6月12日至13日,佛岡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縣氣象臺發佈暴雨紅色預警信號並啟動氣象災害(暴雨)Ⅲ級應急響應,縣三防總指揮部啟動防汛IV級應急響應。

據初步統計,全縣受災人口2730人,安全轉移人員330人,受浸房屋450間,倒塌房屋23間(無人住),受災農田2510畝,道路21處塌方,道路交通中斷5條,損壞橋7座,沖毀橋1座,堤防受損1367米,出險1條2處長20米(鶴田支堤),損壞灌圳1100米。全縣直接經濟損失270萬元,全縣中小學校停課,沒有出現人員傷亡。

歷時2小時解救被困老人

受強降雨襲擊,佛岡出現山體滑坡、道路塌方、房屋倒塌、農田受浸等情況,水頭鎮、石角鎮兩鎮沿河低窪地區個別村莊和農田出現水浸現象,水頭鎮潭洞地區爆發山洪,佛岡縣106國道昇平路段等多處公路發生滑坡塌方。

6月13日早上8時,水頭鎮政府接到求救電話,稱潭洞村委祥潭水電站有一員工被困在電站2樓,1樓水深已經達1.5米,隨著雨勢漸大,水位持續上漲,被困人員亟待救援,情況危急。

當時,佛岡縣消防大隊出動了2輛消防車,1艘衝鋒舟,大隊長鄧國良帶領數名指戰員前往開展救援。受山體滑坡的影響,消防車輛多次被泥石流和樹木擋住去路,消防指戰員利用機動鏈鋸等裝備同公路搶修人員一同清障,終於在10時左右到達指定地點。

被困人員所在小樓距離安全區域近40米,房屋旁邊就是湍急的河流,水域情況複雜,深淺不知,堤壩岩石只有半截露出水面,隨時可能有潰堤的危險。現場指揮員結合當時的水域情況和被困人員懂水性的特點,形成救援方案,由1名懂水性的指戰員在雙繩保護下泅渡到房屋處,將粗繩一端固定在2樓形成救生通道,利用動滑輪將救生防護裝備運送給被困人員後,通過牽拉將被困人員轉移至安全區域。10時40分,歷時2個多小時,整個救援過程結束,消防隊員成功將被困老人救出。

四套班子領導現場指導救災

13日當天,佛岡縣委書記董和平,縣委副書記、代縣長蔡旭東分別前往龍山、水頭、逕頭、高崗等鎮察看暴雨災情,現場指導搶險救援工作。

董和平表示,這次強降雨強度大、範圍廣,佛岡縣多個鎮部分地區水浸,多條縣道、鄉道多處山體滑坡,部分路段路面坍塌,多個村莊群眾受災,各鎮各相關部門要組織群眾積極開展自救,盡最大努力減少受災群眾的財產損失。

董和平提出,各部門要保持高度重視,不能麻痺,做好銜接配合工作,切實做好救災搶險工作,危險區域內的群眾要提高警惕,做好轉移準備;積極做好應急準備,在安置好受災群眾的同時,細緻排查隱患,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同時,繼續做好災情後續排查工作,深入村中瞭解受災情況,摸清災區人員、財產的損失情況,做好群眾安撫和救助工作。

“要盡最大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針對佛岡搶險救災工作,蔡旭東指出,一是要迅速摸清災情,核實人員傷亡情況,特別注意低保戶五保戶受災情況,提前將群眾安全轉移;二是做好河道沿岸以及各地質災害點安全隱患排查,做好監控,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三是要做好受災群眾的安撫工作和善後處理,解決受災群眾的生活問題,確保社會穩定;四是要對水電、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進行搶修,確保暢通;五是要落實人員進行24小時監測,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做好災害統計和信息報送,加強群眾宣傳教育,科學避險避災。

與此同時,縣四套班子領導均分赴各鎮指導搶險救災,要求各鎮各部門繼續做好降水及其引發的城鄉積澇、山洪和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防禦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強降雨帶來的影響。

此外,佛岡各級各部門加強防汛應急聯動機制建設,發現險情,各相關職能部門要迅速響應,及時處理險情。各鎮班子成員、駐村幹部與村幹部到各村巡查災情,組織鎮村幹部疏散、轉移群眾,清理道路、橋樑上的障礙物,幫助解決群眾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