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他曾禍害百姓,悔改後剛正不阿,卻死於小人之手

小時候大家都學過《周處除三害》的故事,但他浪子回頭後結果如何,卻很少有人知道,在這裡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

周處是三國西晉時期的人,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與水中蛟龍、山上白虎被稱為三大禍害。有聰明人就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拼殺後只剩下一個。周處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拍手相慶。結果周處殺死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歷史上他曾禍害百姓,悔改後剛正不阿,卻死於小人之手

在當地名人陸雲“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教育下,周處改過自新,在吳國出仕任東觀左丞,孫皓末年做無難都督。吳國滅亡後,周處在西晉任新平太守、廣漢太守,在任期間對戎狄安撫講和,使叛亂的羌人歸附,很多久而未決的案件,經周處評考曲直,都得到判決。後升遷為御史中丞。周處剛正不阿,秉公行事,因此也得罪了作為皇室親戚的樑王司馬肜。

歷史上他曾禍害百姓,悔改後剛正不阿,卻死於小人之手

後來西晉遭遇了地震、大旱等災難,民不聊生,氐族人齊萬年興兵反叛,人數很快達到了七萬人。朝廷派樑王司馬肜和周處前去征討。有大臣知道兩人不合,知道他此去準會戰死,對他說:“你家有老母,可以憑這個理由推辭。”周處說:“忠孝之道,怎麼能夠兩全?既然已經告別親人侍奉國君,今天是我獻身國家的時機。”

歷史上他曾禍害百姓,悔改後剛正不阿,卻死於小人之手

兩軍在梁山對陣,司馬肜給周處五千人馬前去討賊。周處說:“叛軍有七萬人,我帶五千人前去討伐,無異於以卵擊石。” 司馬肜出言相激:"你要是膽小怕死就明說。”周處說:“我軍沒有後援,必定失敗,不僅自身滅亡,也是國家的恥辱。” 司馬肜假意安慰道:“你放心,我帥大軍在後面支援你。”周處知道司馬肜絕對不會幫助他,但也沒辦法,便賦詩說:“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美樑黍,期待能善終。”說罷便帶兵殺入敵營。齊萬年本打算撤兵,聽說只有幾千人馬殺過來,立即派大軍應戰。周處五千人從早晨到日暮,殺敵萬餘人,弓箭用盡,也不見司馬肜前來救援。他手下勸他撤退,周處按劍說道:“這是我報效朝廷的時刻,為何要撤退?以身殉國,乃大丈夫所為。”於是全力作戰,直至全軍覆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