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資深旗袍愛好者,衣服多得可以開博物館

『 人物身份 』

微小娘品牌創始人:王微波

《花樣年華》中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共換了二十六件旗袍,將武俠小說歸還給鄰居周慕雲時是一身明綠菱格無袖旗袍,拎著面在昏暗的走廊上偶遇周慕雲時身著流光溢彩的半袖旗袍。

寧波資深旗袍愛好者,衣服多得可以開博物館

即使是在小攤上買一碗麵都穿著最美麗的旗袍,正是這種矜持與莊重讓周慕雲對蘇麗珍的愛有幾分怯弱。旗袍與妝容、配飾搭在一起,體現的不止是一個女人的品味,還有她的性情與生活態度。

- 1 -

色與料

“等我退休後,我要去學裁縫再開一家店,每年要親手做一件旗袍。”對於王微波來講旗袍就是自己的門面,牡丹屏風與雕花檀木裝飾的廳堂裡,四面都是她的藏品,按照材質年份分系列陳列:棕褐色斜襟暗花旗袍與深紫胭脂粉花絨面旗袍形成鮮明的撞色,色彩層疊交替之中削弱了燈光的色溫。她拿起桌上的一角墊布,看了看說道:“比如這塊橘紅色的面料,我會用翠綠的真絲底,嵌條用米色,盤扣選取葫蘆扣。”

寧波資深旗袍愛好者,衣服多得可以開博物館

寧波資深旗袍愛好者,衣服多得可以開博物館

她對每一塊麵料都會反覆琢磨,眼光獨到挑剔,“在我手中就不單單是一塊布料,包邊、嵌線、盤扣甚至內裡都是提亮之處。”“在女人抬腿之間,旗袍露出的內裡也很重要,無論是撞色還是同色系的,內裡選得好不好起到重要的作用。”

寧波資深旗袍愛好者,衣服多得可以開博物館

每當設計一款旗袍,對她來講最難的就是選擇面料,既要膽子大,又要考慮周到,有次去保加利亞文化交流,王微波選了一款古銅色的面料,別人看了覺得普普通通,她自己也拿出了幾款更華麗的旗袍備選,去保加利亞頭天晚上才收到定製好的旗袍,上身試穿後發現古銅色並不顯陳舊,反倒復古又時尚。一款苗繡面料紋老繡片的旗袍,她覺得很難得就問有沒有人想買,當時有人來試穿,可遲遲猶豫著,於是她直接穿著這件旗袍去綠野賞櫻,上身照片一出,鮮嫩的顏色加持在春色裡,想買的人稍晚一步就再也買不到同款了:“因為老繡片就是這麼珍貴。”

- 2 -

“我的衣櫃裡永遠缺一件旗袍”

二十年前王微波每年生日就會為自己定製一件旗袍,不論當天有沒有聚會,她都會把那件精心裁製的旗袍穿在身上。不僅僅是因為喜愛,更是旗袍賦予的莊重感與儀式感。她經常讀書,瞭解旗袍的歷史與製作工藝,不理解的她會反覆翻閱,甚至半夜睡不著,開燈,起床,重讀不懂的內容。

她對旗袍到了痴狂的地步,家裡的衣帽間裡甚至需要成箱打包,有一陣子她喜歡“綾羅綢緞”裡“羅”這種絲綢,便把這種材質的每個顏色都做了一件:黑色、寶藍色、白色……

在一次內蒙古的文博會上,王微波被一件殘損的旗袍深深吸引:赤色絲綢透著瑛華,烏青刺繡上紋著紅橙漸變的細花,袖口一層卡其色勾花包邊。不論是從工藝、款式、材質上王微波都喜歡的不得了。旗袍的主人是一位老繡娘,問後才知道這曾是她姥姥結婚前為自己準備的衣服,這位清宮王府裡的繡娘,手藝自然罕見獨到。六年前就有人看見了這件清代服飾,當時老繡娘還不捨得,現在為了讓自己的手藝能傳承下去需要造血,不得已想找個“有緣人”。“她說這些的時候眼睛裡都含著淚,我向她保證過我會收藏好,她人挺好的,賣給我後還從貼身的包裡拿出一塊奶豆腐,說自己沒有別的東西能送我了,就送這個給我吧。”

寧波資深旗袍愛好者,衣服多得可以開博物館

寧波資深旗袍愛好者,衣服多得可以開博物館

“因性而收,隨情而藏。”她簡單概括了自己對於收藏的看法,於她而言她既喜歡蘇繡的柔和細膩,又讚歎著金繡的輝煌磅礴;既對六十年代的香雲紗愛不釋手,又在真絲布料中尋找無限可能……

- 3 -

兼職設計師

王微波童年很多時候是在慈城外婆家度過的,隔壁就是裁縫鋪、鐘錶店、照相館,小時候她就生得纖巧漂亮,惹人憐愛,老闆們見她一去就熱情招呼。她自己家在農村,卻比農村小孩更秀氣,母親自學了縫紉,“小時候比別人穿得好看一點。”家裡的那臺唱片機經常放越劇《賣油郎》、《紅樓夢》,她也會跟著唱一點。

寧波資深旗袍愛好者,衣服多得可以開博物館

在環境的濡染下,王微波與手工製作、歌舞文藝結下了緣分。2015年她開展了一個旗袍活動,不到兩天就有一百多人蔘與響應,她曾經覺得只有小眾喜歡旗袍,沒想到在寧波仍然有如此對旗袍熱愛得群體,那時正好中國旗袍協會在寧波有分會,她就申請成為了寧波分會會長,現在寧波1200多名協會會員以及更多旗袍受眾大都來自於她。2017年她成立了寧波微小娘影視文化有限公司,集影視項目投資、文化藝術活動策劃、影視劇本創作演員輸出、女性藝術修養培訓為一體(主要特色是旗袍),意在打造微小娘旗袍藝術基地,並每週開展女子及少兒課堂,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

寧波資深旗袍愛好者,衣服多得可以開博物館

做過幼師、銀行櫃員、外貿,兜兜轉轉一圈,最後愛的仍然是設計。“小時候覺得家裡開服裝廠好煩,父母每天早上六點鐘要出門,夏天的晚上八點鐘回來,那時覺得他們好辛苦,現在冥冥之中卻也從事了與服裝相關的行業。”

其實現在王微波的主業仍是外貿,在空閒時間或是深夜她才會在圖紙上來回修改。有次出差做展覽,同事在知道十二件新品都由她親自設計後驚訝不已。在今年文博會上,她打算著重展示春節後剛推出的褂皇、褂後、秀禾及馬褂新郎八套嫁衣,其中褂皇是傳統龍鳳褂中級別最高的,刺繡的密度是100%,如果只給一個繡娘來刺繡的話,需要三年時間,才能繡好這麼一套衣服。乍眼一看是繡得滿滿的圖案,每個圖案又有細緻的講究,主體的龍鳳與牡丹花是立體的,其中54只相對應的金龍,龍在在上鳳在下。鋪滿銀色繡線的圖案是江水紋,再用淡黃色的面料包邊,讓整體服裝高級又淡雅。

寧波資深旗袍愛好者,衣服多得可以開博物館

“現在大家對婚禮的要求卻來越高了,傳統中式婚禮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以前都是直接租一套禮服,現在大家會為自己定製一套留作紀念或將婚禮服飾傳承。”穿一襲紅裝,嫁一人白首,看到精湛華美的嫁衣,她不禁想到了民國結婚證書上的誓言:喜今日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

- 4 -

美的神韻

雅緻是旗袍的神韻,而現在很多商演中豔俗的旗袍秀只是將其當成工具急功近利,真正的旗袍秀展示的應該是衣服,而不是畸形的表演。 王微波認為想要穿好旗袍並沒有那麼簡單,首先對女性的身材形體有一定的要求,其次還要根據不同的場合選取不同的款式以及相應的妝容、配飾。“你是要去正式的場合或是生活中日常書香穿著,都是要把握好一個度的,旗袍不能顯風塵味。”

寧波資深旗袍愛好者,衣服多得可以開博物館

在微園裡,她會不定期舉辦公益講座,關於一些穿旗袍的形體造型、選購旗袍的基本知識。“不自覺做的多了就感覺有了些責任,讓更多的女性能找回心之所愛,更自信,更優雅,為奔波疲倦的心靈提供一片淨土。”

當女子穿上熨帖的旗袍,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柔軟的腰肢,從頸脖、腰身順勢而下、開叉之間露出修長的玉腿,怪不得民國四大才女蕭紅、石評梅、呂碧城、張愛玲無一不愛旗袍,張愛玲更是愛旗袍愛得深沉,她身上的每一處毛孔似乎都呼吸著美,敏感到足以感受那些微妙的氣味、聲音、色彩的變化。

如王微波所說旗袍的發展經受過斷層,很多珍貴的手藝與材料都流失了,那個濃墨重彩的民國甚至成為某種美好的臆想,“旗袍能經受歲月,必定是有著不可磨滅的優雅的。”這樣的傳統服飾值得被熱愛它的人所傳承,不僅僅是它精美的做工,還有它包裹住的氣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