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


"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方位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沁源縣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開展“十個一”工程:

"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方位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沁源縣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開展“十個一”工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設一處鄉村記憶館(村史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築實物、生產生活實物、圖文信息、人文資源、語言習俗等為類別,通過“普查”“細理”“善存”“展示”“活用”等步驟,對鄉村歷史脈絡、文化烙印、發展軌跡、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展示、傳承和利用,留住鄉愁、鄉風、鄉韻。

"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方位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沁源縣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開展“十個一”工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設一處鄉村記憶館(村史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築實物、生產生活實物、圖文信息、人文資源、語言習俗等為類別,通過“普查”“細理”“善存”“展示”“活用”等步驟,對鄉村歷史脈絡、文化烙印、發展軌跡、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展示、傳承和利用,留住鄉愁、鄉風、鄉韻。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個革命教育基地。立足沁源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堅持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四個基本原則,大力傳承和弘揚“沁源圍困戰”精神,激勵全縣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方位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沁源縣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開展“十個一”工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設一處鄉村記憶館(村史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築實物、生產生活實物、圖文信息、人文資源、語言習俗等為類別,通過“普查”“細理”“善存”“展示”“活用”等步驟,對鄉村歷史脈絡、文化烙印、發展軌跡、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展示、傳承和利用,留住鄉愁、鄉風、鄉韻。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個革命教育基地。立足沁源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堅持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四個基本原則,大力傳承和弘揚“沁源圍困戰”精神,激勵全縣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成一個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在沁源縣已實現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行政村(社區)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優效工程。到2020年,各鄉(鎮)和行政村(社區)普遍建成集宣傳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範、保障有力、群眾滿意度較高的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

"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方位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沁源縣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開展“十個一”工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設一處鄉村記憶館(村史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築實物、生產生活實物、圖文信息、人文資源、語言習俗等為類別,通過“普查”“細理”“善存”“展示”“活用”等步驟,對鄉村歷史脈絡、文化烙印、發展軌跡、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展示、傳承和利用,留住鄉愁、鄉風、鄉韻。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個革命教育基地。立足沁源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堅持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四個基本原則,大力傳承和弘揚“沁源圍困戰”精神,激勵全縣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成一個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在沁源縣已實現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行政村(社區)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優效工程。到2020年,各鄉(鎮)和行政村(社區)普遍建成集宣傳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範、保障有力、群眾滿意度較高的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成立一個新鄉賢工作室。積極吸納既有鄉土情懷,又有能力擔當,願意為鄉村建設盡力的優秀基層幹部、致富帶頭人、文化能人、“沁源好人”、“五老”和機關學校社會志願者等“新鄉賢”,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向上向善、見賢思齊,進一步匯聚正能量、倡導新風尚、營造新氣象、創造新業績,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支撐。

"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方位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沁源縣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開展“十個一”工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設一處鄉村記憶館(村史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築實物、生產生活實物、圖文信息、人文資源、語言習俗等為類別,通過“普查”“細理”“善存”“展示”“活用”等步驟,對鄉村歷史脈絡、文化烙印、發展軌跡、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展示、傳承和利用,留住鄉愁、鄉風、鄉韻。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個革命教育基地。立足沁源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堅持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四個基本原則,大力傳承和弘揚“沁源圍困戰”精神,激勵全縣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成一個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在沁源縣已實現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行政村(社區)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優效工程。到2020年,各鄉(鎮)和行政村(社區)普遍建成集宣傳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範、保障有力、群眾滿意度較高的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成立一個新鄉賢工作室。積極吸納既有鄉土情懷,又有能力擔當,願意為鄉村建設盡力的優秀基層幹部、致富帶頭人、文化能人、“沁源好人”、“五老”和機關學校社會志願者等“新鄉賢”,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向上向善、見賢思齊,進一步匯聚正能量、倡導新風尚、營造新氣象、創造新業績,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支撐。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創辦一所綠色沁源大講堂(綠色小夜校)。在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綠色沁源小夜校”加掛“綠色沁源大講堂”牌子,按照“有場地、有機構、有師資、有標識、有制度、有資料”的“六有”標準完成掛牌。把(綠色小夜校)打造成為全縣鄉村幹部群眾學習教育的主陣地和大平臺,實現黨員幹部群眾的文化素養、政策水平和致富能力全方位提升。

"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方位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沁源縣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開展“十個一”工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設一處鄉村記憶館(村史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築實物、生產生活實物、圖文信息、人文資源、語言習俗等為類別,通過“普查”“細理”“善存”“展示”“活用”等步驟,對鄉村歷史脈絡、文化烙印、發展軌跡、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展示、傳承和利用,留住鄉愁、鄉風、鄉韻。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個革命教育基地。立足沁源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堅持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四個基本原則,大力傳承和弘揚“沁源圍困戰”精神,激勵全縣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成一個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在沁源縣已實現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行政村(社區)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優效工程。到2020年,各鄉(鎮)和行政村(社區)普遍建成集宣傳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範、保障有力、群眾滿意度較高的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成立一個新鄉賢工作室。積極吸納既有鄉土情懷,又有能力擔當,願意為鄉村建設盡力的優秀基層幹部、致富帶頭人、文化能人、“沁源好人”、“五老”和機關學校社會志願者等“新鄉賢”,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向上向善、見賢思齊,進一步匯聚正能量、倡導新風尚、營造新氣象、創造新業績,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支撐。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創辦一所綠色沁源大講堂(綠色小夜校)。在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綠色沁源小夜校”加掛“綠色沁源大講堂”牌子,按照“有場地、有機構、有師資、有標識、有制度、有資料”的“六有”標準完成掛牌。把(綠色小夜校)打造成為全縣鄉村幹部群眾學習教育的主陣地和大平臺,實現黨員幹部群眾的文化素養、政策水平和致富能力全方位提升。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組文化牆。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立足當地鄉村風貌文化特色和,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牆。確保牆體牢固、整潔、美觀,內容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形式通俗易懂簡潔明瞭,畫面主題鮮明、淳樸美觀,切實把科學理論、道德風尚、文化生活、科普知識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出來。

"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方位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沁源縣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開展“十個一”工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設一處鄉村記憶館(村史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築實物、生產生活實物、圖文信息、人文資源、語言習俗等為類別,通過“普查”“細理”“善存”“展示”“活用”等步驟,對鄉村歷史脈絡、文化烙印、發展軌跡、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展示、傳承和利用,留住鄉愁、鄉風、鄉韻。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個革命教育基地。立足沁源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堅持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四個基本原則,大力傳承和弘揚“沁源圍困戰”精神,激勵全縣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成一個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在沁源縣已實現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行政村(社區)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優效工程。到2020年,各鄉(鎮)和行政村(社區)普遍建成集宣傳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範、保障有力、群眾滿意度較高的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成立一個新鄉賢工作室。積極吸納既有鄉土情懷,又有能力擔當,願意為鄉村建設盡力的優秀基層幹部、致富帶頭人、文化能人、“沁源好人”、“五老”和機關學校社會志願者等“新鄉賢”,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向上向善、見賢思齊,進一步匯聚正能量、倡導新風尚、營造新氣象、創造新業績,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支撐。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創辦一所綠色沁源大講堂(綠色小夜校)。在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綠色沁源小夜校”加掛“綠色沁源大講堂”牌子,按照“有場地、有機構、有師資、有標識、有制度、有資料”的“六有”標準完成掛牌。把(綠色小夜校)打造成為全縣鄉村幹部群眾學習教育的主陣地和大平臺,實現黨員幹部群眾的文化素養、政策水平和致富能力全方位提升。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組文化牆。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立足當地鄉村風貌文化特色和,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牆。確保牆體牢固、整潔、美觀,內容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形式通俗易懂簡潔明瞭,畫面主題鮮明、淳樸美觀,切實把科學理論、道德風尚、文化生活、科普知識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出來。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組建一支秧歌隊。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要建立一支固定人數不少於20人的秧歌隊,原則上秧歌隊長由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文化員兼任。縣文旅局要確保全縣鄉村秧歌隊都有秧歌活動開展所需的基本樂器、樂譜等;縣文化服務中心每年至少要對全縣鄉村秧歌隊隊長開展一次集中培訓;各鄉鎮每年至少要對各鄉村秧歌隊開展一次培訓。鼓勵基層文化愛好者創作沁源秧歌。

"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方位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沁源縣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開展“十個一”工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設一處鄉村記憶館(村史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築實物、生產生活實物、圖文信息、人文資源、語言習俗等為類別,通過“普查”“細理”“善存”“展示”“活用”等步驟,對鄉村歷史脈絡、文化烙印、發展軌跡、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展示、傳承和利用,留住鄉愁、鄉風、鄉韻。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個革命教育基地。立足沁源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堅持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四個基本原則,大力傳承和弘揚“沁源圍困戰”精神,激勵全縣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成一個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在沁源縣已實現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行政村(社區)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優效工程。到2020年,各鄉(鎮)和行政村(社區)普遍建成集宣傳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範、保障有力、群眾滿意度較高的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成立一個新鄉賢工作室。積極吸納既有鄉土情懷,又有能力擔當,願意為鄉村建設盡力的優秀基層幹部、致富帶頭人、文化能人、“沁源好人”、“五老”和機關學校社會志願者等“新鄉賢”,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向上向善、見賢思齊,進一步匯聚正能量、倡導新風尚、營造新氣象、創造新業績,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支撐。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創辦一所綠色沁源大講堂(綠色小夜校)。在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綠色沁源小夜校”加掛“綠色沁源大講堂”牌子,按照“有場地、有機構、有師資、有標識、有制度、有資料”的“六有”標準完成掛牌。把(綠色小夜校)打造成為全縣鄉村幹部群眾學習教育的主陣地和大平臺,實現黨員幹部群眾的文化素養、政策水平和致富能力全方位提升。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組文化牆。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立足當地鄉村風貌文化特色和,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牆。確保牆體牢固、整潔、美觀,內容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形式通俗易懂簡潔明瞭,畫面主題鮮明、淳樸美觀,切實把科學理論、道德風尚、文化生活、科普知識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出來。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組建一支秧歌隊。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要建立一支固定人數不少於20人的秧歌隊,原則上秧歌隊長由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文化員兼任。縣文旅局要確保全縣鄉村秧歌隊都有秧歌活動開展所需的基本樂器、樂譜等;縣文化服務中心每年至少要對全縣鄉村秧歌隊隊長開展一次集中培訓;各鄉鎮每年至少要對各鄉村秧歌隊開展一次培訓。鼓勵基層文化愛好者創作沁源秧歌。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培育一個網紅。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要至少培育一個網紅。要講“顏值”,讓受眾喜愛,有吸引力、創新力;要講價值,確保內容價值的優勢,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要講品質,推出有思想、有溫度的融媒產品,贏得受眾關注認可;要講創新,採用活潑、互動、分享的方式方法,接近與粉絲的距離,不斷贏得受眾關注、點擊、打賞,保持熱度。

編撰一本鄉(村)志。深入推進鄉(村)志編撰工作。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要儘快組建編撰隊伍,全面盤點、認真梳理本地地理、歷史、經濟、風俗、文化、教育、物產、人物等狀況,紮實做好鄉(村)志編撰。要樹立精品意識,切實做到觀點正確、體例嚴謹、內容全面、資料翔實、特色鮮明、記述準確、文字精煉、印製規範。

"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方位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沁源縣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開展“十個一”工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設一處鄉村記憶館(村史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築實物、生產生活實物、圖文信息、人文資源、語言習俗等為類別,通過“普查”“細理”“善存”“展示”“活用”等步驟,對鄉村歷史脈絡、文化烙印、發展軌跡、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展示、傳承和利用,留住鄉愁、鄉風、鄉韻。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個革命教育基地。立足沁源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堅持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四個基本原則,大力傳承和弘揚“沁源圍困戰”精神,激勵全縣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建成一個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在沁源縣已實現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行政村(社區)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優效工程。到2020年,各鄉(鎮)和行政村(社區)普遍建成集宣傳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範、保障有力、群眾滿意度較高的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成立一個新鄉賢工作室。積極吸納既有鄉土情懷,又有能力擔當,願意為鄉村建設盡力的優秀基層幹部、致富帶頭人、文化能人、“沁源好人”、“五老”和機關學校社會志願者等“新鄉賢”,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向上向善、見賢思齊,進一步匯聚正能量、倡導新風尚、營造新氣象、創造新業績,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支撐。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創辦一所綠色沁源大講堂(綠色小夜校)。在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綠色沁源小夜校”加掛“綠色沁源大講堂”牌子,按照“有場地、有機構、有師資、有標識、有制度、有資料”的“六有”標準完成掛牌。把(綠色小夜校)打造成為全縣鄉村幹部群眾學習教育的主陣地和大平臺,實現黨員幹部群眾的文化素養、政策水平和致富能力全方位提升。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打造一組文化牆。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立足當地鄉村風貌文化特色和,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牆。確保牆體牢固、整潔、美觀,內容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形式通俗易懂簡潔明瞭,畫面主題鮮明、淳樸美觀,切實把科學理論、道德風尚、文化生活、科普知識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出來。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組建一支秧歌隊。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要建立一支固定人數不少於20人的秧歌隊,原則上秧歌隊長由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文化員兼任。縣文旅局要確保全縣鄉村秧歌隊都有秧歌活動開展所需的基本樂器、樂譜等;縣文化服務中心每年至少要對全縣鄉村秧歌隊隊長開展一次集中培訓;各鄉鎮每年至少要對各鄉村秧歌隊開展一次培訓。鼓勵基層文化愛好者創作沁源秧歌。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培育一個網紅。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要至少培育一個網紅。要講“顏值”,讓受眾喜愛,有吸引力、創新力;要講價值,確保內容價值的優勢,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要講品質,推出有思想、有溫度的融媒產品,贏得受眾關注認可;要講創新,採用活潑、互動、分享的方式方法,接近與粉絲的距離,不斷贏得受眾關注、點擊、打賞,保持熱度。

編撰一本鄉(村)志。深入推進鄉(村)志編撰工作。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要儘快組建編撰隊伍,全面盤點、認真梳理本地地理、歷史、經濟、風俗、文化、教育、物產、人物等狀況,紮實做好鄉(村)志編撰。要樹立精品意識,切實做到觀點正確、體例嚴謹、內容全面、資料翔實、特色鮮明、記述準確、文字精煉、印製規範。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十個一”工程詳略

創作整理一部民間故事集。挖掘沁源本土文化瑰寶,展示地方人文魅力,傳承歷史文脈,廣泛發動鄉村文化工作者、鄉土文化能人,遵循“忠實記錄、認真整理”的原則,對涉及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的地名(村落起源)、風景名勝、歷史軼事、人物傳聞、地方風物(古橋、古井、古樓)、動植物傳說、民間工藝趣事、民俗神話寓言等原生態故事、傳說、神話等進行蒐集整理彙編成冊,合理保存,科學利用。(來源:沁源廣播電視臺)

(責任編輯:張文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