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白起之先祖秦武公,少年壯志開新宇,確立了秦國正確發展方向

秦憲公 王姬 陝西 眉縣 渭河 黃河 歷史沉澱的理性 2019-04-05

嬴秦族起源於東海之濱,歷經坎坷,幾多離散,最終落腳於西域的一支因勢而變,不斷壯大,至秦襄公時被賞宅受國,開啟了秦國發展的新徵程。秦武公這位少年君王在秦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剷除權臣,開疆拓土,設立縣治,確立了秦國發展的基本格局和正確方向,為秦國的崛起和興盛做出了卓越貢獻。

名將白起之先祖秦武公,少年壯志開新宇,確立了秦國正確發展方向

秦武公登大位時秦國內憂外患。從國內形勢看,權臣當道,政局動盪。秦武公之父秦憲公,娶王姬,生武公和德公,娶魯姬子生出子。王姬是周王之女,魯姬子是魯君之女,王姬的地位高於魯姬子。憲公二十二歲時英年早逝,留下了武公、德公、出子三位未成年的兒子。憲公生前立長子武公為太子,但此時朝政被大庶長費忌、威壘、三父所把持,為了控制政局,他們廢長立幼、廢嫡立庶,立年僅五歲的出子為君。此時,武公也不過七八歲。

在秦國奴隸制國家機構中,設立最早、最重要的,也是秦國所特有的官職,就是大庶長。庶長是秦國建立不久就出現的一個官職,原為武官,因秦國在不斷同外部進行武裝鬥爭中擴展的領土和生活在其領土上的庶民,需要有統兵的武官管理,故稱“庶長”。由於庶長既統兵,又負責地方統治,逐漸成為除國君以外權力最大的官員,有的庶長竟能廢立國君,在秦國政治生活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大庶長費忌、威壘、三父三人竟可以廢掉原立的太子,另立出子為國君的原因。

費忌、威壘、三父權勢炙手可熱,六年之後,三位權臣再次翻雲覆雨,“令人賊殺出子……復立故太子武公”,即庶長費忌、威壘和三父三人,率領刺客在鄙衍刺殺了出子,葬在衙縣,武公登位。權臣廢立國君於股掌之中,還想以武公為傀儡,繼續把持朝政。出子被殺時只有十歲。武公雖登大位,但他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十分令人憂心。

名將白起之先祖秦武公,少年壯志開新宇,確立了秦國正確發展方向

從外部形勢看,秦與戎狄鬥爭的任務仍很艱鉅。西周末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幽王后,太子宜臼被諸侯立為天子,這就是周平王。周平王繼位後,在周王畿和關中地區的戎狄勢力依然猖獗,周平王被迫東遷國都至雒邑。秦襄公因率秦兵護送平王東遷有功,被周平王封為諸侯,賜秦以岐西之地,並允許秦與其他諸侯通聘享之禮,從此秦始立國。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時說:“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秦人雖曾伐戎至岐,但秦襄公也死在這次東征中,繼位的秦文公又退回到西垂故地,直到秦文公十六年,秦人給豐王以有力打擊,才真正控制了岐以西地區。然而,在以後的五十年中,秦的領地僅僅維持在這個範圍之內,開疆拓土乏力,且領地之內有許多戎狄族據點。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死後,由秦憲公繼位。面對秦內與戎狄雜處、外受戎狄包圍的局面,憲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將國都由汧渭之會遷徙至平陽(今陝西寶雞眉縣),使國都距前線更近,以利於主動向戎人進攻。憲公三年(公元前713年),秦發兵進攻蕩社,大獲全勝,佔領其邑,亳王逃往西域,使秦國的勢力得到了較大擴張。

滅掉蕩社後,在黃河以西至渭水流域上游,還有不少股戎人據點,如在秦的東方,有彭戲氏居於彭衙(今陝西白水縣東北),其勢力自洛水西岸達於華山腳下。在秦國的西方有邽、冀戎,邽戎據今甘肅天水南,冀戎在今甘肅甘谷南。再向西北更有數不清的的大小股戎人。就在秦國國都附近,還有一個戎人的據點——小虢。秦國要鞏固已有領土乃至繼續拓土,就必須不斷向戎族勢力進攻。不攻滅這些戎族據點,秦國難以發展,還有可能被其蠶食。

名將白起之先祖秦武公,少年壯志開新宇,確立了秦國正確發展方向

秦武公一箭雙鵰展雄風。武公即位後的最大隱憂就是強大的公族擅權,不除掉權臣費忌、威壘、三父,不僅自己難以施政,而且亦有性命之憂。不甘蟄伏為人傀儡而又勢單力薄的武公在處理內外關係上透出了睿智英武之氣。武公即位的第一年(公元前697年),親自率軍征伐彭戲氏,“至於華山下”,使秦國向東的活動範圍大大拓展。這是一箭雙鵰之舉:一方面,征伐彭戲氏明確了秦國發展的主要戰略方向,就是要全面佔據富庶的關中平原,以圖王霸之業。另一方面,武公通過親自策劃組織大規模軍事行動,熟悉掌握政治軍事資源,為剷除權臣集團做周密的準備。

權臣費忌、威壘、三父最大的忌諱,恐怕就是君王掌控軍隊。作為一國之君,如果有軍隊的絕對支持,君王就是刀俎,而所謂的權臣只能是魚肉。因此,權臣對君王與軍隊的聯繫是格外敏感和嚴加防範的。史書並沒有記載秦武公率軍東征的計劃,是如何獲得權臣信任和支持的,但秦武公能夠把自己剷除權臣的意圖寓於三年東征之中,而且還獲得了權臣的信任和支持,足見秦武公無愧為英雄少年、政治尤物。

三年後,還未弱冠的秦武公掌控了軍隊,在朝野上下也有了較高威望,遂“誅三父等而夷三族”,為出子復仇,徹底剷除了權臣集團,使權力重新集中於王室,加強了中央集權。秦武公誅權臣後,鞏固領地、開疆拓土、改革政制,放開手腳施展自己的才幹,對秦國稱霸西域乃至最終統一天下具有深遠意義。

名將白起之先祖秦武公,少年壯志開新宇,確立了秦國正確發展方向

武公有極強的整體思維能力和戰略平衡感,在向東拓展關中戰略基本盤的同時,不忘持續鞏固西方的隴右戰略大後方。隴右是秦國發家之地和傳統勢力範圍。在秦國主要經營關中期間,西戎諸部不斷擴大勢力,屢生事端。於是,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秦“伐邽、冀戎,初縣之”。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設置縣治的最早記載。邽、冀兩地位於現在的甘肅天水,都是隴右重地,秦武公不僅征伐兩地戎族,還在兩地置縣,將其直接收歸政府的管理之下。

武公富於改革精神,在秦國堅定不移推行縣治。武公之前,各國對於征伐新得之地,要麼保留其原有政治結構,允許其以“自治”方式繼續存在;要麼消滅其原有的政治結構,分賞給高級臣屬作為封邑。這兩種方式都不是武公的選項,他消滅戎族勢力後,在這些地方設縣,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縣,原意為“懸”,即“系而有所屬”,也就是在距國都較遠的地方設立軍事、行政統一的組織,即邊境的邑,這是縣的最初意義。

秦“伐邽、冀戎”的第二年,也就是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初縣杜、鄭”。邽、冀地處隴右是“新地”,杜、鄭地處關中,是“熟地”。由此可見,秦武公不僅對“新地”採取縣制,而且對經營多時的“熟地”也轉而採取縣制,大膽改革治理模式,鞏固制度成果。武公首創縣治,對於強化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對於從宏觀和整體上管理和調配人、財、物資源,對於發揮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難事、要事,具有重大意義。

名將白起之先祖秦武公,少年壯志開新宇,確立了秦國正確發展方向

武公實行的縣治為後世所承襲。戰國初期,隨著領地的變化,秦國不斷增置縣,如公元前456年就設頻陽縣,公元前389年又在陝設縣。到秦獻公時,又集中地設了數縣,如公元前379年把蒲、藍田、善明氏改建為縣,公元前374年在櫟陽設縣,當時櫟陽是秦國首都,在首都設縣具有特殊意義,說明秦懲以周弊,下決心廢除諸侯分封制,實行縣制,這為秦並天下後推行郡縣制,實行大一統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作了準備。之後,公元前350年(孝公十二年),秦初聚小邑為縣,公元前349年(孝公十三年),秦初在縣設秩、吏,縣制在全國普遍推行。秦滅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分天下以三十六郡。

在杜、鄭設縣的同一年,秦又滅小虢(陝西寶雞市太白縣)。消滅小虢後,西起甘肅中部,東至華山一線,整個關中的渭水流域,基本上為秦國所控制。

秦國地處西域邊陲,與戎狄雜處,受周文化和封建思想影響不深,武公又兩經廢立,深知“國賴長君”的道理。武公在位二十年,去世時立其弟德公繼位,而武公之子名白,受封平陽。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先祖就是公子白,他傳承武公敢為人先的精神,勇猛精進,續展先祖之雄風,為秦國一統天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名將白起之先祖秦武公,少年壯志開新宇,確立了秦國正確發展方向

德公時秦國領地已經十分鞏固,秦遷都於雍(今陝西鳳翔)。因為無論是汧渭之會,還是平陽,都在周原之下的河谷地區,這裡迴旋餘地小,不利於向東西發展。而都雍位於河上游的雍水附近,這裡是周原最富庶的地區。尤其重要的是,雍又位於地勢較高的周原,為隴山以東的門戶,無論是向東發展,還是防禦西方的戎人,地理位置都是十分有利的。秦都雍後,開始在這裡建築規模宏偉的城邑和宮殿,此後數百年,這裡始終是秦國的政治中心。德公時秦國的統治日趨鞏固,影響力不斷增強。公元前677年,樑伯、芮伯前來朝秦。樑在今陝西韓城南,芮在今陝西大荔境內,是靠近黃河西岸的兩個小國,他們前來朝秦,說明秦的影響已達黃河西岸。

德公之後,王位在德公三子宣公、成公、穆公之間傳承,宣公、成公和穆公前期力主東擴,與當時的中原大國,主要是晉國,開始爭奪土地,同時肅清周邊戎狄勢力。穆公後期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聲威遠播於遙遠的西方,加速了民族融合與社會經濟發展,為戰國末期整個中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數代秦王兄終弟及,保障了秦國的健康穩定發展。

公元前678年,在位20年的秦武公因病去世,去世時才35歲左右,可謂英年早逝!

名將白起之先祖秦武公,少年壯志開新宇,確立了秦國正確發展方向

附:秦襄公受封領國後的秦國年譜

1、襄公登位,在位十二年。開始建造西畤。葬在西垂。生文公。

2、文公登位,住在西垂宮。在位五十年去世,葬在西垂。生靜公。

3、靜公未享國。生憲公。

4、憲公在位十二年。住在西新邑。死後葬在衙縣。生武公、德公、出子。

5、出子在位六年,住在西陵。庶長弗忌、威累和參父三人,率領刺客在鄙衍刺殺了出子,葬在衙縣。武公登位。

6、武公在位二十年。住在平陽封宮。葬在宣陽聚東南。三個庶長受到應有的懲罰。德公繼位。

7、德公在位二年。住在雍邑大鄭宮。生宣公、成公、繆公。葬在陽地。開始規定伏日,以抵禦熱毒邪氣。

8、宣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陽宮。葬在陽地。開始記載閏月。

9、成公在位四年。住在雍邑的宮殿。葬在陽地。齊國攻打山戎、孤竹。

10、繆公在位三十九年。周天子為他稱霸而致賀。葬在雍邑。繆公曾向宮殿的侍衛學習。生康公。

11、康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雍邑高寢。葬在竘社。生共公。

12、共公在位五年。住在雍邑高寢。葬在康公南面。生桓公。

13、桓公在位二十七年。住在雍邑太寢。葬在義裡丘的北邊。生景公。

14、景公在位四十年。住在雍邑高寢。葬在丘裡南邊。生畢公。

15、畢公在位三十六年。葬在車裡北邊。生夷公。

16、夷公沒有登位。死後葬在左宮,生惠公。

17惠公在位十年。葬在車裡。生悼公。;

18、悼公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在雍邑修築城牆。生刺龔公。

19、刺龔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入裡。生躁公、懷公。第十年,出現了彗星。

20、躁公在位十四年。住在受寢。葬在悼公南面。躁公元年,出現了慧星。

21、懷公從晉國回來。在位四年。葬在櫟圉氏。生靈公。大臣們包圍懷公,懷公自殺。

22、肅靈公是昭子的兒子。住在涇陽。在位十年。葬在悼公西面,生簡公。

23、簡公從晉國回來。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生惠公。第七年,百官開始佩劍。

24、惠公在位十三年。葬在陵圉。生出公。

25、出公在位二年。出公自殺。葬在雍邑。

26、獻公在位二十三年。葬在囂圉。生孝公。

27、孝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弟圉。生惠文王。孝公十三年開始建都咸陽。

28、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葬在公陵。生悼武王。

29、悼武王在位四年。葬在永陵。

30、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葬在芷陽。生孝文王。

31、孝文王在位一年。葬在壽陵。生莊襄王。

32、莊襄王在位三年。葬在芷陽。生始皇帝,呂不韋任相國。

33、始皇在位三十七年,葬在酈邑。生二世皇帝。始皇是十三歲登位的。

34、二世皇帝在位三年。葬在宜春苑。趙高任丞相,封安武侯。二世是十二歲登位的。

以上從秦襄王到秦二世,總共六百一十年。